第116回 一将无能

魏朝等人走进房间的时候,并没有显得垂头丧气或慌张,魏朝甚至还瞪了李彦一眼。

李彦清了清嗓子,刚打算说话,看到客氏也跟在后面进了房间,便知道今天这事怕没法子了。

果不其然,众太监一口咬定这个是魏进忠,而不是李进忠,至于那个李进忠已经藏匿起来。

李彦端起茶杯,低头抿了一口,头脑中快盘算起眼下的形势,这个魏进忠十之**便是李进忠,他不会相信另外还有一个李进忠。

不过这件事要弄清楚,除非是让天启来认人,不然这个又叫魏进忠,又叫李进忠的家伙,铁定能蒙混过关。

但他还要坚持的话,必然会让王安、客氏,还有魏朝等人仇视,其他人也就算了,他还不想与王安闹得太僵。

如果这个魏进忠与李进忠是同一个人,就常理来说,他应该无法得到朱由校的信任,但凡事总有例外,客氏一直在帮魏进忠说话,甚至忽略了魏朝,李彦总觉得这个魏进忠是魏忠贤的可能最大。

就这样放过他,李彦又不甘心,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放下茶杯,起身向魏朝深深一躬:“魏公公,小子鲁莽了,还请恕罪则个。”

魏朝愣了愣,没想到李彦转变得这么快,王安已经在一旁打起哈哈:“三娃也是对殿下一片忠心,所谓关心则乱,如今既然真相大白,魏朝你也就不用计较了,大家便当做这件事没有生。往后为殿下效力,抬头不见低头见。还得好好相处才是。”

听到王安这么说,魏朝勉强还了一礼,怪声道:“那还要请李大人以后手下留情,咱家可不想再吃镇抚司的牢饭。”

“哪能呢”李彦笑了笑。

虽然表面上作出和解,李彦却清楚这个梁子怕是结下了。以两魏与客氏的关系,再加上客氏与朱由校的关系。让他的前程变得恍惚。

李彦本不喜宫中勾心斗角,此刻却也不得不考虑,深陷漩涡地自己,以何策自保,又能否却奸邪。

李彦很想提三尺剑。手刃客氏与两魏,一了百了。可若真是这样,他的未来也就毁了,与他地理想相比,为这三个小丑一样的玩意殉葬,实在很不值得。

想来想去,也没有完全之策,只有一面增强自己的实力,一面与小丑们在朱由校面前争宠了。

次日九月初六,庚辰,朱由校于皇极殿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天启圆年。大赦天下,并加封群臣。

李彦在光宗时已恩除军籍。成为监生,并直接授予正九品军器局大使的官职,这次也升了两级,为工部营缮所所副,正八品,兼领军器局,同时还成为了锦衣卫副千户。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处置,照理说文武殊途,没有同时兼着文武职衔地,不过李彦是先被授了营缮所所副,再被骆思恭加了锦衣卫副千户。

锦衣卫的头衔本来就是恩赏,乱得很,不过都是虚职,李彦这个副千户却有一部分实权,至少他手下有兵。

同时,李彦还在徐光启那里挂着练兵事务,这个职事也在朝廷有备案,不过谁也没想着与这个正八品,还是营缮所所副这种“非主流”地小官计较,很多时候,营缮所的所副、所丞都是工匠或者画师之类的挂名。

工部设营缮司,主管土木、仪仗一类的事务,营缮所与军器局类似,相当于营缮司下属的建筑公司,承接、组织各种工程与大小事务。

李彦作为所副,自然不用急着去管营缮司地具体事务,交卸宫禁以后,便帖子将汪文言请来,还有骆思恭、茅圆仪、石柱子等作陪。

汪文言这次以监生加官为中舍人,从七品,这个职位掌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其实就是抄写这部分文的,相当于内阁大学士地打字秘,实际职权不大,但位近中枢,倒也不容小视。

汪文言与李彦在光宗、朱由校的册立过程中,出力甚多,但因为只是监生的缘故,资历又浅,也不可能立刻授予重要的实职。

倒是骆养性终于得偿所愿,离开骆思恭的翼护,成为神机营佐击将军,独领一营,名下辖兵丁三千。

三人因性情相合,平日走得比较近,在三代皇帝的更替中,也持同样立场,此刻又不约而同地升了官,自然欢喜异常。

酒过三巡,汪文言见李彦有些走神,便道:“俊杰,是不是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不若说出来,让咱们先睹为快啊”

李彦如今也是正儿八经的八品官,自然不好用原来的“三娃”作字,便随便取了个“俊杰”的字。^^^^

李彦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微微笑了笑,摇头道:“现自己还真是只会奇思妙想,有的事情怎么做也弄不好,不如请汪兄教我。”

“什么事情,说地这样正儿八经地,”汪文言笑着端起酒杯,在李彦面前的碗沿碰了一下:“先喝酒,有什么尽管说来,哥几个帮你解决。”

“对,喝酒喝酒,官儿越做越大,这麻烦地事情也多,”骆养性端起酒碗,大声嚷道。

茅圆仪跟着端起酒杯:“诸位莫要叫苦,殊不知小弟在一旁羡煞矣。”

石柱子也端起酒碗应和,李彦见大家调笑无忌,心中顿时一宽,端起酒碗道:“行,大家一起来。”

喝完酒,李彦招呼吃菜,却抬头看了骆养性一眼:“大哥作了神机营的佐击将军,统领一营,莫非也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屁的一营,额员三千。连一千都不到,还都是老弱病残。幸亏不用他们去打仗,成祖时代的无敌京营,哪有半点影子,”骆养性嘴里啃着油肘子,瓮声说道。

“京营废弛。历来已久,锦衣卫不也是缺额很多?”李彦笑着摇了摇头。中枢如此,可见地方上地情势,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微微叹了口气,又道:“圣上冲龄即位,外有建奴构衅。内里积重难返,想要中兴大明。任重而道远。”

“养性兄、俊杰贤弟,你们要看到好的一面,皇上即位,大量起用过去被罢黜地贤人,只要将那些奸党赶走,事情都会好起来的,”汪文言笑着说道。

“说到这件事,俊杰、柱国,我这有些崔文升、李可灼献药的内幕,你们看是不是整理几篇文章。登在报纸上?”

柱国即是石柱子。作为《华夏商报》的主编撰,石柱子也早不是那个落魄秀才。自然也改了名字,叫石柱字柱国。

李彦眉尖一挑,知道汪文言狡计多端,这个时候提出“献药”一事,肯定别有所图,联想到他方才说要撵走奸党,个中情由,便一清二楚。

“这事与谁有关?”李彦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骆养性,随着往日被罢黜的官员大量起复,朝中必然有一番争斗。

“呵呵”汪文言也停下筷子,目光扫了众人一眼:“听说,李可灼献红丸,可是走通了辅大人地路子;御医说不能用,刘大人也说药效不清楚,也只有辅允可;事后崔文升、李可灼轻罚,也是辅大人票拟的。”

“好大地手笔”李彦轻轻叹了一声,揪住崔文升、李可灼,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与此事有关,曾经独掌内阁多年的辅方从哲。

公允来说,前有崔文升,后有李可灼,二人皆非御医,前者乃内监,后者是鸿胪寺官员,都没有用药的资格,但是很可能因为光宗自己同意,甚至要求,于是就服用了两人的药。

崔文升献药,导致光宗腹泻不止,按理就应该严惩,而后更应慎重。

到了李可灼献红丸,本被阁臣斥退,但李可灼通过内官,让光宗听到了这个消息,在召对时问起。方从哲也说“不宜轻进”,奈何光宗不听,其后有御医会诊,群臣商议,刘一、孙如游都以为非万全药,不可轻投,因为李可灼也说了,他家乡有两人同用此药,一人有效,一人受损。群臣差不多都是这个态度,不可轻投,但也没有激烈反对,于是在光宗的坚持下,还是用了此药,据说第一颗吃下后,效果很好,当天晚些时候,又吃了第二颗,然后便一命呜呼。

前后两次献药,本身与方从哲地关系都不大,作为内阁辅,方从哲与群臣一般,都是犹豫不决,都认为不可轻投,但也没有坚决反对。

诚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群臣不是医生,药理难明,御医也拿不出确切地意思,更何况这些不懂药理大臣?无论作何选择,不过是赌博而已。

用药出了问题,支持则难辞其咎;不用药而病情恶化,反对者事后也难免为人非议,于是一句不可轻投,成为群臣的不二选择。

但不作决定,本身也是决定,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用后世的话说,这便是不作为,用御史王安舜的话来说:医不过三代,不能用其药,为什么不反对呢?

“这事若闹得大了,会不会牵连太多?”李彦想了想说道,虽然就这件事来说,方从哲有过,也够得上引咎辞职,他只担心此事会扩大成为党争。

明非亡于后金,实亡于党争,作为后来人,李彦清楚的记得这个教训,他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其他人多少会受些影响,却不会伤害根本,”汪文言笑了笑:“报纸上也不用说别的,只要质疑崔文升、李可灼就行了。”

“这倒是简单,”李彦点了点头,这样做至少表面上不涉及派别,而且这件事确实有反省的必要,天子即国家。皇帝的私事也得重视。

也不由感叹汪文言高明,光宗死后宣遗旨。遍赏群臣,甚至连李可灼也赏了五十两,御史郭如楚、王安舜等反对,方才改为罚俸一年。

或许,方从哲也知道。若是给李可灼定罪,那么他的不作为也足以致命。想以此蒙混过关,不料他地对手早已将目标对准了他。

骆养性嫌李彦与汪文言商量害人地事没有意思,便端着酒碗找茅圆仪:“茅兄,那个兵战棋弄好没有,听上去很有意思。”

骆养性虽然是武人。以他的位置注定难以走上战场,听过兵战棋地策划。一直跃跃欲试。

“第一版已经就绪,只待俊杰确认后,便可启用,”茅圆仪端起酒碗与骆养性碰了碰,笑着说道。

“管他做什么,要不咱们到下面,先玩两把?”骆养性喝了酒,大声说道。

茅圆仪看了李彦一眼,李彦也不喜欢琢磨勾心斗角的事情,便也站了起来:“那行。咱们一起去玩两局。”

当天正好是九月初七日。辩论已经结束,但还有些人留在俱乐部。听到会提前展示完整版的兵战棋,都很兴奋。

说是完整版,其实距离李彦心目中的最终形态,还相差很多,充其量只是第一版。

兵战棋的第一版只设战场作战功能,开始地数据可以自由选择,骆养性选了五千长枪兵为基数,以四比一换了一千鸟铳兵,他选择了进攻。

茅圆仪也是五千长枪兵,不过他换的兵种比较杂,包括刀盾兵、狼筅兵、镗钯兵、快枪兵、鸟铳兵,共三千余。

一开始双方也没有选什么战役,而是直接战斗,地形选择地是平原,等于是双方将军队展开来打。

骆养性挥兵进攻,他的火铳手要比茅圆仪更多,但是茅圆仪有刀盾兵,使用的是敷设多层牛逼的藤牌,能够有效降低远程火力的杀伤。

骆养性不得不挥兵上前,而在近战上,长枪兵地攻击力虽然强,但是茅圆仪排出标准的鸳鸯阵,刀盾兵在前,狼筅兵、镗钯兵在后,防守密不透风。

狼筅兵、镗钯兵是明军中很有特色地兵种,狼筅、镗钯,两者都类似于长枪,不过在枪刃后面安装分枝,镗钯一般为两根,有些像三齿木叉,可攻可防。

狼筅就更夸张了,据说原为竹子做成,前端削尖可以刺人,留着后面密集的枝桠可以防身,后来就依此制成兵器,在长枪的前端,枪刃的后面弄上很多分支,长的可达两尺,短的一尺,足以护住身体。

这一局骆养性表现得相当拙劣,对军事一知半解,对兵战棋如何玩也不太懂,反而是茅圆仪充分利用规则与防守的优势,很快赢得战局的胜利。

骆养性当然不服,这一次他换了炮兵,而茅圆仪则选择了主动进攻,在付出一定的代价以后,冲到近前,成功灭掉了人数更少的骆养性。

到了第三次,骆养性开始选骑兵,但是在茅圆仪地火铳、快枪、火箭地三段式狙击下,也以失败而告终。

在戚继光的鸳鸯阵中,镗钯手通常携带火箭,以架在分支上射,从而与快枪、鸟铳构成近、中、远地多层次火力覆盖。

就兵战棋的数据演示结果来看,茅圆仪的多兵种阵型几乎无解,但在现实中,明军面对建奴的骑兵又几乎无解。

所以从第四局开始,骆养性选择了建奴骑兵,李彦则对茅圆仪的军队加入士气与训练度,进行调节,当然这个调节只是相对的,不可能符合实际情况,最后茅圆仪还是取得了惨胜。

几场战斗下来,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每一回合的伤亡结果都会由李彦计算出来,这种换算关系与演示,吸引了所有的人。

有人质疑数据的换算是不是合理,李彦就将不同兵种之所以攻防、体力、生命值的数据不同的原因与理由摆出来,这些数据的确定,都是李彦与茅圆仪推敲过的,虽然缺陷还很多,但起码能够自圆其说。

在得到解释以后。众人的兴趣就转移到不同兵种在战斗中地表现,并试图寻找最佳的兵种组合。以及破敌之法。

众人研究后现,茅圆仪参照戚继光弄出来地鸳鸯阵,几乎就是步兵最佳组合,可攻可守,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用大炮轰击。并以优势兵力固守阵地。

也就是说,如果同等“兵数”。那么茅圆仪的选择只要再加上几门炮,就会是最佳组合。这里的“兵数”是兵战棋中的说法,也就是不同兵种折算成为长枪兵地人数。

在不同兵种里,长枪兵差不多是最便宜的,竹竿削尖。或者是白蜡杆绑上枪头就行,所以被确定为基本兵种。其他兵种地换算都以长枪兵为标准。

议论兵战棋的同时,难免要说到大明的军队,去年的萨尔浒,后来的铁岭、开原,以及不久前建奴叩关,明军都是一败再败。

“辽东马步兵十万,为何竟奈何区区建奴不得?”众人都有这样地疑问和憋屈,特别是看了兵战棋的推演,哪怕建奴骑兵地攻击、度都是最高,以鸳鸯阵防守。也可以一战。

“也不是没有打赢过。上个月辽东都督佥事、总兵官贺世贤报捷,言斩一级。获一头盔,夺马四匹,沈阳无恙,贼已退去……”宣城伯家的公子卫时春大声嘲讽,还伸出手指比划,引得众纨绔哈哈大笑。

“我呸,数万大军,就杀了一个贼人,也好意思报捷,真是无耻之极”巩永固怒声骂道。

刘文炳打开折扇摇了摇:“沈阳无恙,城外却被劫掠一空;贼已退去,马上身上皆是满载而归,我大明数万虎贲,于城头肃立相送,壮哉”

“”巩永固破口大骂:“那些总兵参将一个个畏敌如虎,就只知道要粮要饷,哪里能打胜仗?”

“熊廷弼讨岁饷八百万,前番建奴犯沈阳,也只能守城,任由建奴劫掠而去,也是无能。”

明朝的军政信息,很多可以通过邸报、搪报流转,如今还有《华夏商报》,前方的军情,市民差不多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些纨绔公子,多是富庶显贵之家,平日耳濡目染,对军政事务也有些看法。

虽然说这些议论是坐而空谈,难免有所偏颇,显得激进,可其中的某些看法,也是有些道理。

“岁饷八百万,一年或可,两年、三年,但愿天佑我大明,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没有有水旱蝗灾,地震火灾,国泰民安……”刘文炳手摇折扇,嬉笑说道。

“刘文炳,你个混蛋别再阴阳怪气,”新城侯府的小侯爷王国兴拍着桌子跳了起来:“屁的风调雨顺,辽东旱、江南旱、山东蝗,一年八百万,再有两年,大明就亡了,熊廷弼该死”

“靡费钱粮千万,寸土难收,守土不靖,要此经略何用?”

巩永固双手击打桌面,慨然吟道:“恨不能提三尺剑,击破鞑虏,收取山河,立万世之功。”

李彦看了茅圆仪一眼,后者手上捏着一只长枪兵的木偶棋子,因为用力过大而微微颤抖。

骆养性端着一只紫砂的茶壶,大口大口灌着茶水,胸膛急促起伏,呼吸粗重。

汪文言手上拿着一把折扇,开了又合,合了又开,脸上带着莫测地微笑,低低说道:“熊廷弼,有错,但也有功,他地功劳就是守护了辽东一年平安,没有再次大败,也没有丢失城池。”

“只不过,他也不能改变辽东的颓势,他地平辽策,也非万全,”汪文言看了李彦一眼:“这是杨大人所说,俊杰以为如何?”

“积重难返”李彦轻轻吁了口气:“但此时若要换将,只怕形势会更加糟糕熊廷弼终究不是戚继光,就他往日的奏疏来看,虽勤勉恢复,治军严苛,但于练兵一道建树不彰,而明军的最大问题就是战力不行,遇战即溃,这在萨尔浒之后的几次遭遇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熊廷弼经略辽东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上下不和,一则有人说熊廷弼性情刚愎、意气用事,李彦的理解,这个人或许不知变通,太有原则,想做个好官不容易。

二则辽东所用的多数还是卫所兵,以各地班兵为主,明末卫所兵早已退化为农民,又是卫所将领的私兵,既无战斗力,也不好调动。

当年戚继光抗倭,也实行募兵,熊廷弼统卫所兵,又不能御下,或许能够不失地,也仅仅如此而已。

“只怕,终究是要换的,”汪文言听了李彦的话,微微摇头说道。

第71回 皇孙来访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228回 见驾第38回 惊天发现第160回 是非功过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122回 大练新军第2401回 内监第70回 展销大会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61回 女设计师第35回 黄金菜大卖第2402回 格物院第11回 换 田第81回 酒楼开张第179回 小胜一场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20回 激荡第164回 旅顺造船第210回 针对第36回 风雨欲来第63回 天启来信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220回 激荡第229回 放权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12回 相迎第64回 简易温室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21回 红颜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40回 狭路相逢第40回 狭路相逢第218回 前夜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85回 是男是女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134回 兵临辽东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5回 单挑第132回 请战辽东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33回 天价番薯第248回 追随者第225回 图穷第222回 民主第6回 后 台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78回 长枪如林第79回 酒楼遭遇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179回 小胜一场第210回 针对第171回 初战告捷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254回 粮荒第219回 弄权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72回 不如创业第255回 屠刀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5回 单挑第54回 三日制锁第255回 屠刀第260回 新内阁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73回 创业想法第79回 酒楼遭遇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78回 长枪如林第59回 宝锁问世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68回 人才路线第251回 风起第20回 助阳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67回 轴承计划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18回 论兵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211回 进城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72回 战情发展
第71回 皇孙来访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228回 见驾第38回 惊天发现第160回 是非功过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122回 大练新军第2401回 内监第70回 展销大会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95回 后方筹谋第150回 产业升级第61回 女设计师第35回 黄金菜大卖第2402回 格物院第11回 换 田第81回 酒楼开张第179回 小胜一场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20回 激荡第164回 旅顺造船第210回 针对第36回 风雨欲来第63回 天启来信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220回 激荡第229回 放权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212回 相迎第64回 简易温室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21回 红颜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40回 狭路相逢第40回 狭路相逢第218回 前夜第156回 攻取复州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85回 是男是女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16回 一将无能第134回 兵临辽东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5回 单挑第132回 请战辽东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33回 天价番薯第248回 追随者第225回 图穷第222回 民主第6回 后 台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78回 长枪如林第79回 酒楼遭遇第193回 秋季攻势第179回 小胜一场第210回 针对第171回 初战告捷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254回 粮荒第219回 弄权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146回 大获全胜第72回 不如创业第255回 屠刀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5回 单挑第54回 三日制锁第255回 屠刀第260回 新内阁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73回 创业想法第79回 酒楼遭遇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78回 长枪如林第59回 宝锁问世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68回 人才路线第251回 风起第20回 助阳第177回 鏖兵大虫河第67回 轴承计划第158回 海上贸易第18回 论兵第124回 连跳三级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112回 制造火器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211回 进城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72回 战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