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

听闻是苞谷,这令林延潮来了兴趣。

林延潮知道后世有人用苞谷来称呼玉米。

林延潮心底打着鼓,探身问道:“此物从何而来?”

徐贞明回道:“是下官一位同乡在陕西任官时,听说下官在寻屯垦旱田之道,故而推荐此物给下官的。”

林延潮有些没底,这恐怕就不对了。

玉米是产自美洲的,要进入中国,也唯有缅甸至广西,或东南沿海,怎么能是从陕西而来。

徐贞明见林延潮露出疑惑之色,当即道:“部堂大人明鉴,此苞谷确实乃耐旱之物,此物花开于顶,实结于节,实乃是异谷。”

林延潮一听倒是有几分相似玉米的样子,于是道:“仔细说来。”

徐贞明详细道:“此物苗叶如荔林而肥短,末有移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林延潮闻言大喜,当下拍腿,这正是玉米的样子。

此举却是将徐贞明吓了一跳。

徐贞明不知林延潮为何如此高兴,因为林延潮当初以为玉米是从海路传入中国,所以让人往东南沿海去找,但没有料到玉米却是最早在陕西传入的,一开始错了方向,幸亏有徐贞明误打误撞,蒙对了。

至于原因如何,林延潮自也不去考究而是向徐贞明问道:“此物确实乃番物吗?”

徐贞明道:“确实如此,但如何传入实已无法考究。”

“无妨。说说此物可否大规模在京畿屯垦,用来备荒?”

徐贞明道:“下官不敢保证,不过已是请了当地老农到京。下官觉得大约十有七八,可以试一试。”

林延潮心想,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玉米虽不如番薯耐旱,但是番薯的缺点是,只能当作杂粮,不能当作主粮,当然备荒是没有问题。但玉米不同,玉米是可以拿来当作主粮的。

寻到了玉米,徐贞明本该高兴才是。

但林延潮见徐贞明一脸忧色,徐贞明道:“部堂大人,自下官再任屯田御史,可谓是戴罪立功。户部那边屡次催促,要我责效,但屯田之事,一岁一秋方才一收成,哪里是旦夕之间可以办到呢?”

“下官担心若是明年拿不出像样的政绩,怕无法向皇上交代,所以在下官任内最后的关头,下官没有功夫再将玉米拿来试种,而是打算立即推广栽种。此事甚冒风险,下官迟迟不敢作决定,故而今日来请教部堂大人,该不该下这决心?”

林延潮看着徐贞明道:“孺东兄,你方才说此事的把握只有十之七八。”

徐贞明一脸惭愧道:“不敢欺瞒部堂大人,确实只有这么多。下官不敢多说,也不敢少说,若是大规模屯种要当风险,此事恳请部堂大人明鉴。”

林延潮点点头,这徐贞明还真是一个谨慎的人。

林延潮佯装出再三慎重的样子,然后道:“本官以为这点风险值得去冒,只要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国家社稷的事,别说十之七八,就是十之四五,也当去办。”

徐贞明闻言惊喜道:“部堂大人愿意……愿意支持下官。”

林延潮点点头道:“你是林某保荐的,而林某信得过孺东兄。”

徐贞明闻言眼眶红了,当即站起身来向林延潮长长一揖然后道:“多谢部堂大人的信任,大人的大恩大德,下官不知如何报答才是。”

林延潮离椅扶起徐贞明道:“孺东兄,言重了,这屯田御史的事吃力不讨好,之前兴修水利,得罪了勋戚权宦,而今改治旱田却是更不为人所理解。你能当此,殊不容易。”

林延潮这话说到徐贞明心底了。

徐贞明道:“下官也是知道,百官们不知道番薯,玉米之重要,当年秦汉时,百姓不喜麦子。麦子是夏商时传入华夏的,当年董江都曾向汉武帝上书,言关中不种麦,提议将麦引至关中种植,此实有大功于社稷,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只知道他的经学。”

林延潮闻言感叹道:“是啊,都说盛唐,但就算贞观开元这等气象,天下百姓也不过五六千万,但到了宋后,虽未见盛世之词,但天下户数却翻了一倍,为何如此?其中一因,在于引进了占稻。占稻耐旱,不择地而生,实乃天降甘露于我华夏。”

徐贞明不住点点头道:“正是,正是。”

林延潮道:“而到了眼下我朝在籍户口加上隐匿,流民,百姓之数不亚于宋时,眼下各省虽有小灾,但无大害,一旦……”

“一旦……遇到大旱大灾,任何之民变,皆能席卷天下,朝堂上人治不修是一方面,加之天灾必至人祸,到时由盛至衰,再从大乱而后大治,这治乱循环何时停止?我窃以为就在这番薯,玉米可以缓解。”

“可惜满朝诸公却没有放在眼中,在他们眼底,能否规劝陛下立国本,是否免朝,或者能骂阉逆,不阿谀执政,才是君子所为。所以我才言这屯田御史的差事,吃力不讨好,办成了理所当然,办不成就要贬官,就算将来番薯,玉米之物在京畿屯垦成功,他们也不会放在眼底的。”

徐贞明听了林延潮这一番话,数度转过身去擦去了眼泪。

林延潮叹道:“孺东兄这等回天之功,却默默无人知晓,就算史书提及,也不过略略代过一笔,林某实在替你不值。”

徐贞明深吸了一口气,肃容道:“也不是无人知道,不是还有部堂大人吗?徐某一直记得部堂大人那句话,只要有一点利于国家与社稷的事,就是生死也当以之,岂能因为个人的祸福而避开呢?”

“徐某当初兴办屯田的事,也知道会得罪人,但只要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徐某就一定要去办。不为人理解,不为人所知也没有什么,当年郑国为秦修郑国渠,虽为了韩,但郑国渠却助秦一统天下,秦又何曾感激郑国。”

“而今官员们不放在眼底,那是因为朝堂上,读书人里没有崇尚事功的风气,但是只要部堂大人这样的官员在朝,徐某相信徐某为了天下百姓做的事,总有一日……总有一日天下人会明白徐某的苦心。”

说到这里,徐贞明已是泣不成声,说不下去了。

林延潮不由也有些伤感,一时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徐贞明,徐贞明半响后方才停住,然后站起身来道:“徐某的个人祸福早已不计在心底,今日来能得到部堂大人的支持,明白徐某这一番用心,足矣!士为知己死,徐某必以死报答部堂大人的知遇之恩。”

徐贞明如此,却令林延潮一时语塞,半响道,不要说这样的话,孺东兄,记住你我都是为了百姓做事。

徐贞明点点头当下道,部堂大人,眼下手中之事千头万绪,下官就不多留了,曾着还未天明,徐某再赶几个章程出来,告辞。

“好,济川替我送一送孺东兄。”

徐贞明走后,林延潮当下回到了书房沉思。

眼下商业经济眼下十分不发达,故而历史上红薯,马铃薯之物推广,朝廷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清朝,乾隆皇帝亲自下旨,将种植红薯作为国策推行,当时各种条件已是成熟。

至于为什么赶着,因为林延潮知道最少二十年后明朝将进入严重的小冰河期。

这时从陕西陆续至各省已乱成一锅粥,以政府在地方的基层力量,根本无力推行红薯,马铃薯之物,所以自己才倚重于徐贞明,借助于朝廷。

然而这样的事却是吃力不讨好。

北方民间主粮上还是以大小麦为主,番薯,玉米就算落地推广,肯定会受到阻碍。

朝堂上不少官员质疑,朝廷在屯田之事里,不去种植稻麦这等百姓习惯的主粮,而去种不合口味的玉米,番薯,此举如同今天有人嫌弃杂交水稻口感差一样。

不被理解,加上移风易俗,所以说林延潮与徐贞明现在干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尽管如此,去依然要去办。

既然是身居高位,不可没有这点担当,连徐贞明一个屯田御史都敢不惜乌纱,自己身为部堂级官员就更不可落于人后。

想到这里,林延潮当即回到案上写信,他想让自己的门生户部郎中郭正域,在这件事上帮忙一二。

不过林延潮随即想到,户部有十三个清吏司,郎中级官员有十几个,小事还能帮忙,但屯田之事上郭正域就难说得上话了。

所以林延潮想了想,还是搁笔,过几日他见户部尚书宋纁时,给徐贞明说几句好话就是。

所幸他现在已非人微言轻。

甚至一些事上可以与宋纁这样的大佬作一些利益交换。

此外在新民报上,自己也可以为他鼓催一二,官员们读书们百姓们不理解,不是因为无知,而是没有人告诉他们。

幸亏自己先一步抢占了舆论的阵地,那么就将来而言,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如何潜移默化,这一件件事都要他来操这个局。

虽说长夜漫漫,但林延潮升官的第一个晚上,就在书房里踱步沉思,不知不觉天边已明。

第八十二章 岳丈来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与名(二合一)五百二十三章 谈心第四百零七章 显摆显摆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讲官(第一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见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两百四十章 销银第两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笔第两百一十二章 可列经魁第三百九十章 屏风书名八百三十九章 请动漕督的面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厂听记一千两百九十章 请走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四百四十六章 宫廷盛宴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五百九十六章 与首辅同行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负少年时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审案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一百九十六章 识破(一更)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盛世与危机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谋划已久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马之功第两百零八章 饱暖思考试六百九十章 冯保之反击(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四百八十五 西湖游记七百七十四章 情谊第七十五章 府台巡视八百七十三章 贪婪中官第八十一章 公门之中好修行一千零九章 赐宴第两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五百二十六章 世当珍惜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变更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从心七百一十二章 请罪第一百零四章 县试(第一更)五百一十六章 装逼失败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八百六十七章 算计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穷第三百六十九章 请教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零七章 怒起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辞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怼皇贵妃六百零二章 实应为御史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第两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七十章 衣锦还乡第十二章 同窗排挤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关系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四十六章 书院第两百七十三章 名声在外五百一十章 恭敬一千两百九十章 请走九百九十六章 好处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来谈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一千一百章 出山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贡道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变局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会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谨慎了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零七章 轩然大波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乱子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七十二章 恩公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六百七十八章 再谏张居正(两更合一更)第三十三章 落地还钱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归公五百七十八章 敌军阵容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从心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贫贱出良才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六百七十八章 再谏张居正(两更合一更)第九章 被恐吓了第二章 家有悍妇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海贸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辞官归里一千八十九章 申时行的故事六百七十五章 请求致仕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
第八十二章 岳丈来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与名(二合一)五百二十三章 谈心第四百零七章 显摆显摆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讲官(第一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见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两百四十章 销银第两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笔第两百一十二章 可列经魁第三百九十章 屏风书名八百三十九章 请动漕督的面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东厂听记一千两百九十章 请走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四百四十六章 宫廷盛宴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五百九十六章 与首辅同行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负少年时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审案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一百九十六章 识破(一更)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盛世与危机一千两百四十一章 谋划已久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马之功第两百零八章 饱暖思考试六百九十章 冯保之反击(第二更)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四百八十五 西湖游记七百七十四章 情谊第七十五章 府台巡视八百七十三章 贪婪中官第八十一章 公门之中好修行一千零九章 赐宴第两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五百二十六章 世当珍惜一千两百三十一章 变更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从心七百一十二章 请罪第一百零四章 县试(第一更)五百一十六章 装逼失败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八百六十七章 算计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一千四十七章 莫欺少年穷第三百六十九章 请教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零七章 怒起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辞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怼皇贵妃六百零二章 实应为御史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第两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一百七十章 衣锦还乡第十二章 同窗排挤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关系一千两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四十六章 书院第两百七十三章 名声在外五百一十章 恭敬一千两百九十章 请走九百九十六章 好处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来谈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一千一百章 出山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贡道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变局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会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谨慎了一千两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零七章 轩然大波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乱子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七十二章 恩公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六百七十八章 再谏张居正(两更合一更)第三十三章 落地还钱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归公五百七十八章 敌军阵容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从心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贫贱出良才五百四十五章 讲官福利六百七十八章 再谏张居正(两更合一更)第九章 被恐吓了第二章 家有悍妇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海贸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辞官归里一千八十九章 申时行的故事六百七十五章 请求致仕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