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

这纲运法完全是从林延潮袖中而出的。

但现在李汝华必须把它变成自己的意思:“不错,此法法自唐时名相刘晏。”

一旁莫仰之道:“莫非就是三字经里那个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身幼,身已仕的刘晏。”

李汝华点点头笑着道:“莫大人一定知道当时典故了。”

莫仰之道:“吾试言之,当年唐朝在安史之乱,国库空虚,急需两淮盐法充实,怎奈盐法败坏。”

“当时朝廷既是从盐民手中购盐又是销盐,采用官购官销之法,然后刘晏以借商销盐,将利分于商人,而后其盐政沿用至今。”

林延潮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来这刘晏改革盐法的办法,就是原来朝廷垄断了盐业的购买以及销售所有部分。

然后刘晏将销售,也就是销盐的部分分包给商人,等于今日朝廷作为批发商供应商,专门从盐民手里收购再提供食盐,然后由商人作为经销商,负责运输销售。

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控制了上游,商人控制下游,如此盐法一改,天下皆称其便。

梅老爷子将纸片放在了一旁,梅大公子接过看过,但见他脸上流露出一股压抑住的喜色随意又恢复了平静,梅侃则看了则十分平静。

梅老爷子当即笑着道:“人老了,眼睛也花了,一时也看不明白了,堂儿你怎么看?”

梅大公子道:“爹爹,此事孩儿看是有好的,以往盐法确实有弊端,随便一个小商人即可拿着盐引出入盐场,如此容易造成私盐的泛滥。若是将行盐之商家皆名列纲上,并且子孙永继,规定何人取盐,何人不准取,那么盐课之事必然得以井井有条。”

梅老爷子摇头道:“不妥,此举如同将那些小盐商都踢出局了,他们岂肯干休,同时贩卖私盐的人,也怎么肯将盐业让与我们这些盐商。”

林延潮点点头这才是高明的商人,旁人看到机遇,人家看到风险。

梅大公子眼中有几分焦急地,但他知道在外人面前,一定要与父亲保持一致,不可让人看出分歧来。

林延潮不会吭声,这话要让李汝华来说。

但见李汝华与莫仰之对视一眼,莫仰之道:“本官与按院商议过了,朝廷会在各处要津加派官兵缉查私盐。”

梅老爷子等人都不说话,言下之意很显然,朝廷打出稽查私盐一百多年了,到了现在也没半点效果,两淮走私私盐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方。

李汝华道:“私盐的事,朝廷是屡禁不止,既然如此本官也给你们一句话,若是此法可行,朝廷会将缉私之权下放给盐商。”

李汝华说到这里,言语里有几分没底气。

梅老爷子几人久经商场哪听不出来,于是都不接话。李汝华无计可施看向林延潮。

林延潮知道这时候当他出面了:“我虽是致仕官员,但盐业的事还算能在朝堂上说得上话。”

“总而言之一句话,盐不复入官仓,任由商人自行买补,只要各纲盐商能够足额缴纳盐课,并善待盐民灶民,那么朝廷绝不干涉。”

听了林延潮这话,梅老爷子,梅大公子,梅侃三人都是微微点头。

梅老爷子笑着道:“有部堂大人这句话,老朽也就放心了。老朽这就回盐商总会与马会长,吴会长他们商议此事。”

李汝华点点头道:“若是梅家能促成此事,那么朝廷必不忘梅家的功劳。”

说完梅家三人告辞了。

李汝华脸上则还是忧心忡忡,向林延潮道:“部堂大人,这等于将销盐之事完全交给盐商,以后两淮盐民唯盐商为衣食父母,眼底哪里还有朝廷,还有盐商可以自行缉私,这公器若授于盐商,将来后果如何实在不堪设想。这权易放,收则难啊。”

林延潮道:“茂夫所虑不无道理,但刘晏曾有一句名言是,论大计者,固不可计小费。眼下我等当务之急,乃是将两淮一年六十八万两的盐课上缴朝廷给,同时给予开中边商的盐引兑换,此为重,其余皆为轻。”

莫仰之也是道:“在下也同意部堂大人这句话,这些盐商再怎么不好,但朝廷这每年六十八两的盐课都是出在他们身上,至于那些私盐贩子才是我等的大敌。部堂大人定这纲运法,就是联合这些盐商,将那些私盐贩子赶出了两淮。”

李汝华听了莫仰之这句话是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既是部堂大人有此方略,在下赴汤蹈火也是在所不辞了,但怕只怕我们与盐商议定了,皇上那边又是不许。”

莫仰之笑着道:“按院多虑了,部堂大人为陛下近臣多年,若说是揣摩圣意,朝堂没几个人在他之上。”

李汝华闻言安心了不少,他身为巡盐御史就怕的就是自己的决定,得不了朝廷的支持。

林延潮也是看了莫仰之一眼心想,此人很是上道。

莫仰之又道:“部堂大人之法定是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两淮盐法积弊,只是在下有一事不明白,为何要在淮南先行,而不是两淮皆行。如此不是饭分两口吃,在下愚钝还请部堂大人给解惑。”

林延潮笑了笑,他这点小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之了。

这纲运法是以李汝华的名义上奏朝廷的,如果让他得了全效,难保他以后吃干抹尽忘了衣食父母,所以必须留下一个手尾在那边。

对于梅家而言也是这样,两淮盐税,我先拿出一半来把这个蛋糕分了,剩下一半我若得不到我想要的,那么是不会放出来的。

但见林延潮道:“莫兄言之有理,但我何尝不想得以全功呢?但是贸然提出改革两淮盐政,实在是兹事体大,我没有十足的把握皇上那边一定会点头。所以此法先在淮南试之,若是两三年内实有成效,那么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听了林延潮此言,李汝华,莫仰之都露出佩服的神色,一并道:“部堂大人料事周密,深思熟虑,在下佩服之至。”

林延潮点点头道:“其实朝廷将权力下放,也是不得已之举。若是到了将来有一日政治清明,普通百姓的冤情随时可以抵至检察官员的案头,或者昨日发生的事,到了第二日千里之外的天子也是知悉,那么这些贪官污吏,奸商恶霸又哪里去遁形呢。”

李汝华,莫仰之都是笑了笑,心想林延潮说的怎么可能。

林延潮继续道:“大盐商囤积盐引,有多少兑多少,致使边商无力兑盐,而盐场官员又哪个不通私盐贩子,故而当今盐法败坏都是官商勾结之故。”

“所以要说治吏,以现在手段是治不了。既是治不了,那么该放的就放,该舍的就舍。”

用现在的话说,如果说刘晏治理盐政是我生产你销售,那么纲运法就是彻底直营改加盟。

这时候衙门通传是张泰征,两淮盐运使,扬州知府都是到了,林延潮点点头,当即见了他们。

之前林延潮有将他的盐法与张泰征透了风声,现在他与两淮盐运使,扬州知府一并前来就是商议最后的细节,细节就是他们山西的盐商能在这十纲之中占多大的份额。

扬州城里,梅家的府邸里。

梅老爷子,两个儿子也正在商议。

梅老爷子向梅堂,梅侃问道:“你们看这盐法在朝廷有无同意的可能?”

梅堂道:“若是李巡按提的,那么一成也没有,但若是林部堂提的那么就有七八成。”

“这么高吗?你有什么理由?”

梅堂道:“爹,别忘了林部堂是天子的近臣,申吴县的门生,什么条陈能过不能过,他心底一定会有个数。至于户部那边,他的门生郭正域,就在户部里任郎中,朝堂科道里也有他不少同乡,同年任职。”

“所以李汝华说话的分量,怎及林部堂十分之一。”

梅老爷子点点头,然后道:“话是这么说,但我仍有些担心。你看这认领窝本,我们两淮盐商有多少财力就摆在朝廷面前了。自古以来朝廷当我这些商人就是养肥再杀的猪。平日咱们掖着藏着,闷声发大财就好了,这一下摆到了明面上,朝廷以后缺钱恐怕第一个会想到我们啊。”

梅堂,梅侃对视一眼,梅侃道:“爹你多虑了,岂不闻此一时彼一时,吴家之前不是向朝廷捐输二十万两,还被天子嘉奖吗,还赐了吴家数名中书舍人?难道爹也不想如吴家风风光光的直接站到台面前,受到世人敬仰吗?”

梅老爷子道:“你说的不错,但我等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

梅侃焦急地道:“爹固然是小心谨慎,但这纲运法一旦在朝廷那边通过,难保没有其他的盐商会认领窝本,只要他们一认领窝本,以后两淮盐业就是他们说的算,哪里有我们梅家的地方,难道爹让儿子们去走私盐?”

“二弟怎么如此与爹说话,”梅堂斥了一句,然后道,“话说回来,若是真的我们梅家要介入纲运法,那么还要看林部堂的将来。”

“此事不是你们一直在办吗?”

梅堂道:“爹,你看林部堂如何?”

梅老爷子点点头道:“你倒是来问我,他与其他官员不一样,当初我问他盐法有无积弊。他不肯说但今日却一下子抛出这纲运法来,可见他是有深思熟虑过的,此人厉害啊!”

梅堂道:“是啊,儿子不如爹如此有识人之明,但儿子懂得看此人背景。官场上官员升迁要看靠山的,官员的背景是尚书,那么将来任侍郎已是到头了。背景若是侍郎,那么最多只是一个寺卿而已。”

“”而林部堂是申吴县一手提携起来的。申吴县是首辅,他提携的人,将来会是如何?林部堂入阁尚且不说,但再晋一步是迟早的事,到时若是他在朝十年,我们两淮盐商就要仰仗他十年,若在位三十年,就可以仰仗他一辈子了。”

这时梅侃笑了笑道:“大哥,其实你没有说到点子上。爹,大哥,你们以为林部堂的林学是什么,是昔日浙江的事功学派。”

“而事功学派讲得就是通商惠工,当年林部堂议论过朝堂之事,说要变一变重农抑商的格局,变成工商并举,但此话被不少朝廷官员训斥。但林部堂怎么是知难而退之人,所以儿子想来他这一次变一变两淮盐政,他之所以出大力气,不仅仅是要结好我们梅家,以及两淮的盐商,更重要是他潜移默化地推行胸中的方略。”

梅老爷子道:“你如此说,我倒是想起来,当初他在归德行青苗法,本可如王安石一般由官府出钱向民间放贷,但他偏偏没有如此,而是改由官府出钱存到钱庄,与商家约定一个利息,然后由钱庄放贷给百姓。”

“从这里我看出了与纲运法异曲同工的地方来。”

梅堂道:“是啊,林部堂这样的官员在位,我们梅家,以及两淮盐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梅老爷子当即徐徐点了点头。

下面的数日里,两淮盐商一并开了几次会,当即都同意了李汝华提出的纲运法。

所谓纲运法,就是李汝华先去淮南盐院红字簿中调出历年积引。

要知道当时假引泛滥,假引造得和真的没两样,不少大盐商,以及私盐贩子都持假引到盐场买盐。

就算能看得出,但盐场官员对于买盐的盐商,早都被收买了,所以看到假引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因此李汝华要看真盐引,必须拿淮南盐院红字薄里的存单,与盐商手里的真盐引比对。

当时朝廷积欠的盐引已是到了一个天文数字。李汝华看后发觉,两淮盐场就算不兑新引,也要四五年功夫才能将旧引全数兑完。若真这么办,以大明现在的财政制度,边军立马断粮。若不怎么办,盐引就是空头支票,旧引都销不完,哪里又有傻子来买新引。

李汝华当即将持旧引的盐商都编为十纲,以地划分,九纲兑新引,一纲兑旧引,每纲十万盐引,并以‘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十字编为册号,每纲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不等。

将盐法从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变为民制、商收、商运、商销。

然后李汝华将此编定成册,然后上报给朝廷,并释放了牙行商人。

朝廷看后同意,当年李汝华在淮南实行新盐法,官民称便,淮南盐课如数上缴国库。

天子大喜当即下旨嘉奖李汝华,并特旨让他留任巡盐御史,数年之后李汝华从回京任太常寺少卿。

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林延潮在两淮盐商大致商议妥当后,即修书给申时行,郭正域以及他的官场朋友,然后即携家人门生离开了扬州,王士性,徐贞明也是一起。

此时已是万历十七年的十月。

林延潮先从扬州至金陵,路途中先游了齐云山,当时还没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作为旅途向导的王士性,认可古有十岳,齐云山称为白岳,而白岳为十岳之最。

金陵逗留了数日后,众人又去了太湖。

明以前吴淞江是太湖的入海口,黄埔是其支流,后来两河都淤积严重,然后经过永乐时户部尚书夏原积,以及隆庆时南京佥都御史海瑞先后治理,彻底治理了淤积问题,现在两河变害为利,太湖之水也不再轻易兴水患。

至太湖后,林延潮又故地重游了苏,杭两地。

船离杭州,就是行于明丽的山川秀水之间。

沿途之间不免想起整整十年间,他就是从闽地一路坐着船经过苏杭进京赶考。

十年光阴悠悠而过,令人不免感慨。

十年前进京赶考,在旅途中想到的是有几分前途未卜,但又怀着继往开来的决心。

十年后辞官回乡,虽表面上看上去万事不介于怀,但心底却如炼铁般锤炼得更加坚实。

想起扬州的纸醉金迷,金山银海,林延潮摇了摇头,此非吾所愿也。

船行于富春江上时,浙江已是入了冬,下了一场大雪。

船正在停泊,林延潮头戴斗笠,披着蓑衣,乘着小雪,下船散步。王士性则与林延潮谈古论今:“听船家说此处已近富春山,也就是当年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的地方,山下有滩,也是严子陵垂钓的地方。”

林延潮不置可否,而是扶起斗笠边沿望向远山,但见远处山岚上雾气迷蒙,山峦环抱之中,几处人家屋舍点缀,山下江面平静,蜿蜒至群山之间,几艘船舸在漫天飞雪下溯流而上,

林延潮这菜道:“我们随便走走就好,不必刻意去探访古人幽迹,我看此处景致就甚好。”

王士性欣然道:“宗海兄之言深合吾心,吾视天地间一切造化之变,人情物理、悲喜顺逆之遭,无不于吾游寄之间,不知宗海如何游?”

林延潮笑了笑手指着眼前的江面道:“十年前我从这里进京赶考,十年后旧地重游,想起昔年,此刻恍如隔世。”

王士性笑着道:“那么宗海此时此刻的心境可是苏东坡所言的‘人生如逆旅,我亦一行人’。”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恒叔兄你知道吗?曾有人过西南娄山关时写了一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就是我此刻的心境。”

Ps:兄弟姐妹们新年快乐,祝书友们吉祥如意,身体健康,多多发财!

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红颜知己第三章 能否读书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晋州城下(恭喜书友历史啥时真实为本书盟主)六百八十八章 张四维动手八百九十三章 当杀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十九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来了九百六十九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五百二十三章 谈心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间黄金已退藏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请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两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条陈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两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笔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为儒?(恭喜joyii书友成为本书盟主)第三百二十章 请帖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当官(第一更)五百八十一章 论破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四百七十五章 决心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处置第七十章 德主刑辅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一千两百零二章 提名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猪第两百零二章 龚子楠的心思(一更)一千五十九章 对话第三十九章 买书九百一十八章 怼河督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万事兴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亩论九百九十二章 词林大僚六百零九章 报复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七百零六章 出谋划策(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为官之道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势第四十五章 无不散之宴席七百二十六章 申时行的忠告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一千五十一章 最后一步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辅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四百零九章 红颜一笑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题名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三百八十四章 辽东大捷第一百八十七章 岁试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无耻了五百零三章 鼎边六百八十七章 有备算无心第三十九章 买书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楼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风光(一更)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识真人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时机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惧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七百三十二章 给钱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九百一十章 太仓王家第九十章 礼宜先行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九百六十三章 考语第四百二十八章 会揖九百二十章 又见圣旨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请(第二更)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一千两百二十六章 阁权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问询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读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书第三百一十二章 几人可及?五百八十二章 舌战群儒(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题五经题(二更)八百八十四章 众论一千三十七章 召对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争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三千零九章 书信
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一千两百七十九章 红颜知己第三章 能否读书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晋州城下(恭喜书友历史啥时真实为本书盟主)六百八十八章 张四维动手八百九十三章 当杀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第十九章 回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来了九百六十九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五百二十三章 谈心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间黄金已退藏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请四百九十八章 一目十行第两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条陈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两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笔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为儒?(恭喜joyii书友成为本书盟主)第三百二十章 请帖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当官(第一更)五百八十一章 论破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四百七十五章 决心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处置第七十章 德主刑辅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一千两百零二章 提名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猪第两百零二章 龚子楠的心思(一更)一千五十九章 对话第三十九章 买书九百一十八章 怼河督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万事兴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四百六十一章 清丈田亩论九百九十二章 词林大僚六百零九章 报复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吗?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七百零六章 出谋划策(第二更)第三百九十八章 为官之道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势第四十五章 无不散之宴席七百二十六章 申时行的忠告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一千五十一章 最后一步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辅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四百零九章 红颜一笑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题名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三百八十四章 辽东大捷第一百八十七章 岁试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无耻了五百零三章 鼎边六百八十七章 有备算无心第三十九章 买书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楼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风光(一更)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识真人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时机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惧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七百三十二章 给钱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九百一十章 太仓王家第九十章 礼宜先行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九百六十三章 考语第四百二十八章 会揖九百二十章 又见圣旨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请(第二更)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一千两百二十六章 阁权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两百六十六章 问询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读第一百四十四章 好书第三百一十二章 几人可及?五百八十二章 舌战群儒(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题五经题(二更)八百八十四章 众论一千三十七章 召对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争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三千零九章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