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天赐良机(3)

济尔哈朗回到沈阳,签署的协议自然也带回来了,当然,这份协议首先不能够与众多的满人权贵见面的,若真的是在不说明情况的状况之下,恐怕要引发轩然大波,他这个亲王都有可能遭遇到问责,甚至被投入到大牢里面去的。

首先见到济尔哈朗的,还是皇太极与豪格。

皇太极看了签署的协议之后,脸上暂时没有什么表情,已经是冬天,气候愈发的寒冷,皇太极的身体也衰弱到极点了,要不是大清国遭遇了这么多的事情,皇太极必须要硬撑着,平常的情况之下,早就坚持不住了。

豪格成为了皇太子,无论是涵养方面,还是大局和远见方面,强了很多,毕竟豪格不是太平时期的皇太极,肩上的责任一样是很重的,而且豪格面临的局势完全不一样,他没有皇太极那般的资历,若是不能够很快的进入到状态之中,恐怕难以完全控制局面,单单的一个议政王大臣会,都不一定能够完全把握住。

这个议政王大臣会,也就是最终决定大清国的军国大事,不过因为连年的征伐,皇太极几乎将大权独揽在手中,议政王大臣会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诸多的亲王和郡王,也被派到了诸多地方去驻守了,只有极少的时候,才会召开议政王大臣会。

但这是大清国的制度,是努尔哈赤留下来的制度,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废止的,皇太极可以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豪格就不一定了。

豪格明白这一切,眼看着皇太极的身体愈发的虚弱,他也很是注意了,在皇太极的授意之下。开始慢慢掌控大清国的核心机关,开始任用自己信得过的满人掌握权力。

应该说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砺,豪格成熟很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了,但看见这份协议之后,豪格的脸色还是出现了变化。差点没有忍住开口了。

皇太极和济尔哈朗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

豪格已经看完协议了,皇太极看着济尔哈朗。

“郑亲王,朕知道你一定是有事情说的,朕与豪格都听着,不打断你。”

济尔哈朗清了清嗓子,慢慢开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若是仅仅看这份协议,臣是有罪的。签订了如此的协议,岂不是让我大清国五立足之地,不过臣签署这份协议的时候,内心还是安然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份协议,仅仅是一份协议,其中的很多要求,是没有必要去执行的。凡是牵涉到我大清国核心利益的东西,都是不需要遵照协议的。”

皇太极的脸上。出现了笑容,豪格也在最短的时间明白过来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还需要听见济尔哈朗的解释。

“大明京城这段时间,出现了太多的事情,臣掌握了不少。第一件事情,大明朝廷的内阁调整了,原来的内阁大臣,全部调整,包括内阁首辅杨嗣昌。也被迫致仕,周延儒成为了内阁首辅,陈新甲成为了内阁次辅,第二件事情,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有了重大的、不能够调和的矛盾,很有可能引发大明朝廷的分裂,第三件事情,大明朝廷的内阁首辅周延儒是很注意自身利益的,至于说朝廷里面的事情,不一定是那么关心的。。。”

济尔哈朗还在说话的过程中,皇太极的脸色已经完全变化了,笑容开始变得灿烂,他真的没有想到,如此有利于大清国的局面会出现,而且出现的这么快。

“。。。臣代表皇上与大明朝廷签署的这份协议,说到底是大名内阁为了应付那个崇祯皇帝的,这一点在大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话语里面,得到了证实,臣离开大明京城的时候,专门与周延儒交谈了,把持大明朝廷的周延儒,承诺有些事情是不会做的。。。”

好几次皇太极都想着开口说话,最终忍住了,见到这样的情形,济尔哈朗也说的很快,用最短的时间,禀报完毕。

济尔哈朗刚刚说完,皇太极就开口了。

“如此看来,这份协议已经不重要了,朕看不用去管了,最为重要的还是大明的局势出现了变化,这才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事情,豪格,你是怎么看的。”

皇太极还是首先将问题给了豪格,看看豪格有什么样的看法。

豪格也有准备,很快开口了。

“父皇,儿臣的看法是,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出现了矛盾,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依照儿臣的估计,那个崇祯皇帝,很有可能派出大军去剿灭江宁营,若是出现了如此的局面,我大清国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再一次的占据广宁、西平堡和大凌河城,接下来拿下辽东的关宁锦防线,草原方面,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会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大清国要么剿灭这两个部落,要么拉拢这两个部落,让大明的大同、宁夏等地,重新成为我大清国可以随意突破的地方。。。”

豪格讲述的过程之中,皇太极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但济尔哈朗的神情出现变化了,他万万想不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豪格竟然有了如此成熟的认识了。

“。。。至于说大明朝廷,儿臣以为,那个内阁首辅周延儒,既然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这也是我大清国足以利用的地方,儿臣建议,想方设法满足周延儒的要求,这样就能够迷惑大明朝廷,令我大清国在平和的气氛之中发展,只要我大清国度过了这段最为艰难的时日,儿臣相信,大明出现了内乱,就是我大清国进军和征服中原的最好时机。。。”

豪格说完之后,济尔哈朗很快开口了。

“太子殿下的见地,真乃最佳谋划啊,如此我大清国统一中原的时日不远了,臣是万分的佩服啊。”

皇太极轻轻摇头。

“郑亲王,要是这等的认识,你恐怕早就意识到了,朕以为豪格说的是不错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大明恐怕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内讧。”

皇太极说出来这番话,豪格与济尔哈朗都非常吃惊。

“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们还是没有注重那个苏天成,朕清楚这个苏天成,若是大明真的出现内讧,朕倒是很稀奇了,那个睿智的苏天成,怎么可能做出来此等的选择,若真的是那样,朕尽管身体不适,也要统领大军进攻辽东的。”

“大明还是稳定的,至少在几年时间之内,都是很稳定的,苏天成就算是和那个崇祯皇帝有矛盾,恐怕也和朕的想法是一样的,争取时间壮大起来,没有十足的把握之时,不要动手,你们不是说过吗,这个周延儒,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唯独没有想到大明朝廷的利益,既然周延儒想着自身的利益,岂会让苏天成破坏了这等大好的局面,其实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的关系,就好比我大清国与大明朝廷朝廷之间的关系,退一步大家都是安安稳稳的,大家都好过日子,至于说今后将要出现的矛盾,暂时不要想罢了。”

“郑亲王,你辛苦了,这次到大明京城去,完成了很重要的事宜,为我大清国争取到了时间,这段时间非常的宝贵,朕看,这份协议,暂时不要公布出去了,就算是议政王大臣会想着知晓,朕也想办法压下去,我大清国在盖州之战和辽东之战损失太惨重了,目前不是争论的时候,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自身的事情。”

说到这里,皇太极叹了一口气。

“庄妃和福临留在了大明的京城,朕很是担忧啊,可怜他们母子,为了我大清国的安危,舍弃了自身的幸福啊,豪格,你将来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母子。”

济尔哈朗离开崇政殿之后,皇太极对着豪格开口了,这一次说的话语,只能够他们两人知晓。

“豪格,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是我大清国的机会啊,朕考虑是不是废除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这些年来,朕乾纲独断,也没有见到出什么问题,可你的情况与朕不一样了,若是哪一天朕走了,你不一定能够驾驭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说到底,朕还是担心多尔衮,多尔衮掌控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实力不一般啊。”

“朕有生之年,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这么多了,朕也想过,这八旗制度,是不是需要改革,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眼睛里面只有旗主,没有朝廷,这等情况若是长期存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范文程曾经在这方面有过进言,奏折朕尚保管着,有时间你多看看,你要记住,一旦我大清国入主中原,坐稳了天下,八旗制度必须要改革,不能够让太多的人掌管军队,可如今的情况下,八旗制度万万是不能够动摇的,这是我大清国的根本,一旦失去了八旗制度的支撑,我大清国也难以为继了。”

。。。

皇太极所说的这些话,的确是肺腑之言,想到的也非常全面了,皇太极将这些观点,灌输给豪格,其实也是想到了皇家血脉的延续,只有提醒豪格注意这些问题,才能够保证大清国的稳定和繁荣。(未完待续。。)

第591章 决心不能够动摇第396章 力排众议第1298章 尊严之战(17)第1028章 无力回天(6)第1181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1)第732章 蓬莱水城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259章 紧迫的事情第1010章 鱼与熊掌的关系第224章 朝廷的反应第953章 进攻的前奏第382章 不一般的胆量第479章 流寇的态度第627章 祖大寿的急迫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况第234章 惨烈一战(3)第492章 宿命论(1)第402章 不能遗忘的事情(1)第1215章 沧州血战(9)第884章 对决(6)第353章 特殊的权力第524章 千钧一发(3)第399章 炮兵营诞生第1022章 什么是醒悟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001章 情报的利用第960章 草原之殇6第781章 迅雷行动(6)第22章 青楼第492章 宿命论(1)第280章 温体仁其人第672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779章 迅雷动作(4)第860章 压力骤增第113章 离去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168章 卢象升的决断第961章 草原之殇7第282章 榜样的作用第927章 两线出击?第238章 夫妻之间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216章 沧州血战(10)第261章 关键的交谈第225章 赎身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礼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礼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490章 近忧第216章 回到江宁县第878章 保密的办法第1250章 迟来的部署(2)第1230章 善后事宜第927章 两线出击?第505章 明确要求(1)第154章 历史的必然第789章 大儒的心态第1111章 不能够遗留问题第370章 不仅仅是愤怒第1115章 老顽固第504章 平衡术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268章 敌情第26章 各人自扫门前雪第896章 朱由检的高兴与担心第1148章 必然的阵痛第701章 皇太极的计谋第1204章 利益为重第622章 庙会戏班子第698章 大迁移第251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1)第976章 收复台湾(1)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78章 白杆兵的惨败(6)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856章 旅顺大捷(2)第86章 朝廷嘉奖第381章 严格的检查第168章 血战(2)第738章 不同的起点第900章 有效劝谏第1259章 紧迫的事情第619章 吴襄拜访第818章 挑拨第1214章 沧州血战(8)第698章 大迁移第791章 偶遇(2)第488章 斗智斗勇第148章 辩解第405章 募捐(1)第8章 交易第255章 预料之外第542章 处理军官的艺术第461章 火炮和燧发枪的巨大威力第1035章 缜密的运筹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79章 明志第473章 火速进京第277章 招兵的准备
第591章 决心不能够动摇第396章 力排众议第1298章 尊严之战(17)第1028章 无力回天(6)第1181章 强将手下无弱兵(1)第732章 蓬莱水城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259章 紧迫的事情第1010章 鱼与熊掌的关系第224章 朝廷的反应第953章 进攻的前奏第382章 不一般的胆量第479章 流寇的态度第627章 祖大寿的急迫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况第234章 惨烈一战(3)第492章 宿命论(1)第402章 不能遗忘的事情(1)第1215章 沧州血战(9)第884章 对决(6)第353章 特殊的权力第524章 千钧一发(3)第399章 炮兵营诞生第1022章 什么是醒悟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001章 情报的利用第960章 草原之殇6第781章 迅雷行动(6)第22章 青楼第492章 宿命论(1)第280章 温体仁其人第672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779章 迅雷动作(4)第860章 压力骤增第113章 离去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1168章 卢象升的决断第961章 草原之殇7第282章 榜样的作用第927章 两线出击?第238章 夫妻之间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216章 沧州血战(10)第261章 关键的交谈第225章 赎身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礼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礼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490章 近忧第216章 回到江宁县第878章 保密的办法第1250章 迟来的部署(2)第1230章 善后事宜第927章 两线出击?第505章 明确要求(1)第154章 历史的必然第789章 大儒的心态第1111章 不能够遗留问题第370章 不仅仅是愤怒第1115章 老顽固第504章 平衡术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268章 敌情第26章 各人自扫门前雪第896章 朱由检的高兴与担心第1148章 必然的阵痛第701章 皇太极的计谋第1204章 利益为重第622章 庙会戏班子第698章 大迁移第251章 关乎未来发展的辩论(1)第976章 收复台湾(1)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78章 白杆兵的惨败(6)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856章 旅顺大捷(2)第86章 朝廷嘉奖第381章 严格的检查第168章 血战(2)第738章 不同的起点第900章 有效劝谏第1259章 紧迫的事情第619章 吴襄拜访第818章 挑拨第1214章 沧州血战(8)第698章 大迁移第791章 偶遇(2)第488章 斗智斗勇第148章 辩解第405章 募捐(1)第8章 交易第255章 预料之外第542章 处理军官的艺术第461章 火炮和燧发枪的巨大威力第1035章 缜密的运筹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079章 明志第473章 火速进京第277章 招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