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缘何点错科技树?

共和2752年(西元1911年)2月25日,圣彼得堡。

2月的圣彼得堡天气还是很寒冷,正是冰雪遍地的时候。今天的气温也不例外,零下12度,好吧,还不算太夸张。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圣彼得堡人基本上都宅在家里,除非必要很少外出。

不过今天有点特殊,起码有一半圣彼得堡人都离开了温暖的屋子,跑到城外来了。这都是为了看稀奇,要说这圣彼得堡的市民也不是没见过世面,但谁又见过会飞的舰队呢?这么稀奇的事情不可不看,所以他们今天就冒着严寒跑到城外的飞艇起降场当围观群众了。

而且不但普通的市民来了,连沙皇尼古拉二世也忍不住好奇心跑了出来。当然,沙皇陛下不会和那些屁民挤在一起,他和皇室成员以及一帮权贵都在位置最好,视野最佳的飞艇场贵宾楼上。

此时,六艘体型庞大的飞艇正在缓缓下降,招牌式的鲨鱼嘴涂装和镰刀锤子五角星,明确的告知了它们的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艇部队。这六艘飞艇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也是最大的专业武装飞艇——云鳐级。

这支编队中国政府派遣的外交团队,它们将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环球访问。这支空中舰队是由空军技术准将谢瓒泰带队,他们从武汉空军基地出发,中途不着陆飞行了81个小时,跨越6800多公里,来到了访问的第一站——圣彼得堡。

地上大大小小的毛熊们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仰望着它们威武的身影,不断发出惊呼和喝彩声。人群里夹杂着一些中国的外交人员、留学生、商人,他们挥舞着手里的五星红旗,激动得难以自禁。

“哦……哦……好大!它好大!”尼古拉二世举着望远镜,用狂热的眼神看着正在下降的飞艇,嘴里念叨着:“……没错,就是它!就是它!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接着他就放下望远镜,看向大臣会议主席(首相)斯托雷平,有些急躁的说道:“彼得,我们自己的飞艇进度太慢了!我已经从中国人那边买来了全套图纸和工艺资料,结果他们到现在就只造出了几艘一点点大的飞艇!”他用手比了一个“小小的”手势,强调了自己不满。

“你看看德国人和法国人,他们已经造出了30吨的大飞艇!更不用说和中国人比了!飞艇局的家伙都在干什么?这是渎职!没错,这就是渎职!”尼古拉二世用一种得不到玩具的孩子的语气抱怨着。

斯托雷平囧了一下,斟酌了一下语气答道:“我的陛下。法国人和德国人很早就在搞飞艇了,他们在这方面有扎实的基础,所以他们的进度很快。而我们以前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即使有了中国人的图纸和资料,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陛下,谢苗诺夫他们也非常努力了,请陛下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好吧,彼得,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再给他们半年时间,如果他们还造不出30吨的大飞艇,就给我滚出飞艇局!飞艇这是未来的,能够改变战争的武器!伟大的俄罗斯绝对不能落在后面,我们也要造这么大的飞艇,不,要更大的!”尼古拉二世挥舞着拳头说道。

一群海军军官在贵宾楼的一个角落里围观,他们大多数是校官和尉官,级别差了点只能在靠边的位置围观。这群人当中却有一位中国人相貌的青年,这青年不到二十岁,却穿着一身俄罗斯海军准尉制服。

“子鱼,你们中国的飞艇真是太了不起了!它们看起来比无畏舰还大……”一个上校用流利的汉语对他说道。

“确实如此,亚历山大叔叔。据我所知,它们的长度是225米,宽度是45米,比现在最大无畏舰还长。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空中战舰了……”这少年答道。

这时,一位少尉军官跑了过来,对那位上校行了个军礼,说道:“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上校,别里年科将军请您去一下……”

高尔察克说道:“好的,我马上去……”又转身对那个中国青年说道:“子鱼,我这几天会比较忙,你自己回海军学校,不用等我了……”

“好的,亚历山大叔叔……”青年笑着点头。

他叫叶目夷,字子鱼,祖籍山东滕州,1892年出生于辽宁,今年19岁。叶目夷出身一个买办家庭,因为他老爸很仰慕春秋时期的宋国大臣目夷(司马子鱼),就给自己儿子取了个一模一样的名字。老叶虽然是个买办,但年轻时也是个探险爱好者。大概是因为共同爱好,他和老高在很久以前就认识了,日俄战争时又帮了老高一些忙,所以两人关系很好。叶目夷对老高以前的探险经历也很感兴趣,小时候就经常缠着来家里作客的老高讲故事,也算得上是多年的交情了。

后来,叶目夷在1907年看到了《唯物中国》,正是中二期的少年哪里扛得住书里的内容,从此成为了文总的脑残粉,在1909年文德嗣第四次向全国征召留学生时,17岁的叶目夷跑去报了名。因为前些时候,叶老板就和高尔察克联系过,准备送儿子去俄国留学,老高也满口答应,表示愿意帮叶目夷去学校活动。

叶目夷通过考试后,就向星科的负责人说明了这个情况。于是正好,星科就把他安排到俄国。在星科驻俄国分公司的活动下,加上老高的推荐,叶目夷很顺利的进入了彼得堡海军学校。按照老高的安排,他明年毕业后,就会分到波罗的海舰队实行。

当时俄国的军校讲究贵族传统,基本上只收贵族子弟,虽然在无敌的“银弹”面前,什么所谓的狗屁贵族传统都要跪,但总归是件麻烦事。

至于贵族身份啥的,对于星科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银子撒出去,庆那公司就会竭诚为您服务。清廷的爵位含金量比较低,木有领地不说,还承袭一次降一级,也就伯爵以上还值点钱,子爵男爵以下的都是空头爵位,卖都卖不出去,人家宁可买一个四品候补道,也不愿意买便宜得多的轻车都尉(正三品),至于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就更卖不掉了。如果只在国外用用的空头贵族头衔,买个子爵、男爵也没啥了不起的。比如某次清廷出使欧洲,给使团里面的一堆人都搞了个贵族头衔。

所以为了少花冤枉钱,星科派往俄国的军校留学生极少,到现在为止,文德嗣派车去的留学生已经超过2万,但到俄国军校留学的,两只手都数的清楚。

不过,叶目夷同学倒是省了这个身份的问题,因为老爸是干中俄边贸的买办,为了方便办事,以前就花钱在清廷买了个轻车都尉的贵族头衔。甚至为了方便在俄国做买卖,他还在沙俄通过贿赂宫廷大臣,搞到了一个爵士头衔。因为当时洋鬼子就好这口,有没有贵族头衔完全是两种待遇。在叶目夷留学前,叶老板也给他买了个轻车都尉的头衔。那时候清廷马上要挂了,各种官爵完全是赔本清仓大处理,叶目夷同学这个“轻车都尉”只花了800大洋就到手了。

所以叶目夷同学现在俄国社交圈子里,被毛熊们称为“勋爵大人”(俺大清的轻车都尉相当于欧洲的勋爵)。不过在留学生圈子里,他却得了个“八百块”的外号。

这不,现在就有人叫他“勋爵大人”了。一个皇室侍从走了过来,对他鞠了一躬,说道:“勋爵大人,玛莉亚女大公请您过去一下,她有些关于中国的问题想咨询您……”

“好的……”叶目夷马上整理了一下仪容,在周围无数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下,跟着侍从一起离开了这个角落。

…………

由于尼古拉的个人爱好,俄国对于中国空中舰队这次访问给出了很高的规格,尽管带队的谢瓒泰只是个准将,却是由大臣会议主席(首相)斯托雷平亲自迎接的。

第二天,尼古拉就邀请谢瓒泰进宫赴宴。宴会后,尼古拉和谢瓒泰谈了几个小时,表示出了对飞艇的浓厚兴趣。在来之前就受了文总暗中指示的谢瓒泰,也就顺水推舟的邀请尼古拉上飞艇参观。

尼古拉大喜,不但自己欣然前往,而且还带上一大家子和很多权贵。当然,还有一群技术人员和科学家。

出于某种考虑,云鳐级飞艇的内部布置非常之科幻,按照文德嗣的说法,就是“怎么科幻怎么来,最好让要让外行人一看就被震得傻掉,要让内行人也看得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觉得好厉害的样子……”要说怎么才让人感觉科幻,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比科社党那帮人知道得更清楚了,他们搞出的布置,把本时空的土鳖们是震得一愣一愣的。

比如尼古拉陛下就被震得好半天没回过神,看着科幻感爆棚的主控室,沙皇陛下眼睛都红了:“真是太棒了!太棒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想要的!”

说着,他转身打断正在向众人介绍飞艇的谢瓒泰,急切的问道:“将军阁下,贵国这种飞艇能出售吗……”

“呃,出售?”谢瓒泰一愣,就说道:“沙皇陛下,这不是我的职权范围,所以我并不清楚是否可以外国出售。如果您想购买的话,需要通过外交部咨询相关部门……”

“哦……”尼古拉马上向跟着来外交大臣下令:“听到了吗?马上向中国外交部确认这种飞艇的军售事宜……”

“是,我的陛下……”外交大臣连忙领命。

尼古拉想了想,又说道:“哦,还有,从现在起,将我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提升到大使级……”

他又向谢瓒泰说道:“将军阁下,您是贵国最优秀的军事工程师,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飞艇专家,我想邀请您到彼得堡大学讲演,给我的臣民说说飞艇的事情……”

“我很荣幸接受您的邀请!”谢瓒泰立即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

随后,谢瓒泰在彼得堡大学进行了一天的演讲,主题就是《空中舰队致胜论》,大吹特吹飞艇如何牛叉,特别强调了只有“飞艇才能对抗飞艇”的理论。他的演讲在俄国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再加上飞艇编队连续3天对俄国公众开放,这使得毛熊的飞艇控们呈几何级数上涨。

3天后,中国空中舰队在万众欢呼中离开彼得堡,前往下一站——德国首都柏林。之后,他们会陆续访问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然后越过大西洋,造访华盛顿,再从美国南下,访问南美三强,然后到达澳洲,到南洋转一圈之后回到中国。

如同总参谋部的预测一样,谢瓒泰舰队每到一处,都会引起万众围观,将人们的情绪挑逗到极点。而“世界首席飞艇专家”谢瓒泰同志每到一处,也都会应邀来一次公开演讲,把飞艇吹得神乎其神,不吝词藻的把飞艇夸赞成“改变战争方式的跨世纪武器”。

随后,俄国以80万英镑的价格向中国订购一艘云鳐级战略飞艇的消息传开后,各国再也忍不住了。民间舆论纷纷质问:“为什么中国人都有了战略飞艇,我们伟光正XX国却没有?这是渎职!”

不要说中下层被这阵飞艇热潮搞得狂热无比,就连很多上层也是热衷得很。比如英国的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就是个狂热的飞艇控,他声称大英帝国有最强的海上舰队,也要有最强的空中舰队。其他国家的高层也有很多飞艇控,在这上上下下的推动下,欧美列强立即增大了对飞艇的投入,满世界都在大建飞艇,无数的人力财力都投了进去,几乎比得上无畏舰竞赛了。

不过,中国作为这次风潮的始作俑者,却没有再给自己建造一艘这种所谓“战略飞艇”了,反而是使劲造运输飞艇。

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几年之后的一战爆发,经过战争的检验后,各国才发现自己被忽悠傻了,点错了科技树,纷纷后悔不迭,那就是后话了。

正是:缘何点错科技树?只因当年信砖家。

第197章 舟山海战(四)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乐极生悲的德国第277章 本土舰队的日落(下二)第195章 舟山海战(二)第159章 金本位,人民币第300章 激斗!织布骆驼第725章 核平时代(下)第398章 奥匈帝国解体第573章 浴血熊猫(下二)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33章 红旗漫卷华蓥山第719章 根本停不下来(6)第639章 兴灭国,续绝世第571章 浴血熊猫(中)第465章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第357章 非洲的灾难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55章 王启年的春天第147章 落网的黑岛第303章 俄国二月革命第362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中)第556章 美日对峙(下)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上)第278章 日落日德兰(上)第517章 西班牙武器展销大会(上)第523章 太空产业的起步第279章 日落日德兰(下)第28章 理论准备第83章 西门村长第51章 土地政策第357章 非洲的灾难第4章 宝石第477章 个人电脑和游戏机第36章 热球机第663章 应得的报酬第629章 装甲熊猫(下)第219章 忧郁的首相第665章 非洲问题(1)第304章 沙俄的崩溃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591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上)第124章 苏皖鲁战役(六)第575章 登基第69章 平地一声雷第344章 爪哇海之战(六)第459章 南美起风波第43章 天下震动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第369章 狂飙猛进的北方集 群第325章 西门县长第512章 五五计划的成就第478章 个人电脑普及计划第443章 “海军假日”的海军第400章 淘金热第390章 攀钢和钛第26章 “复汉子”官静第698章 打击(6)第238章 观察团(上)第276章 本土舰队的日落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238章 倒霉的约翰牛(下)第371章 商人和大师第273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第148章 营养餐和俱乐部第324章 先南后北?先北后南?第640章 法兰西救国军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第676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中)第57章 帮列强印钞票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团第140章 友好访问与宣示主权(下)第123章 苏皖鲁战役(五)第262章 唐普的狼獾(下)第387章 损失与收获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246章 第三代计算机第49章 合格的军火商第40章 战前第561章 颠覆进行时(上)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201章 钓鱼岛大海战(三)第538章 与小胡子的会晤第5章 买地第73章 空军发轫(中)第573章 “兽类大作战”落幕第668章 非洲问题(4)第382章 地中海风云(四)第239章 观察团(下)第33章 红旗漫卷华蓥山第606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330章 航空工业的成果第359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中)第125章 苏皖鲁战役(七)第724章 核平时代(中)第39章 第八镇的进攻第282章 日德兰的余波第465章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第139章 友好访问与宣示主权(上)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下)第11章 安全教育
第197章 舟山海战(四)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乐极生悲的德国第277章 本土舰队的日落(下二)第195章 舟山海战(二)第159章 金本位,人民币第300章 激斗!织布骆驼第725章 核平时代(下)第398章 奥匈帝国解体第573章 浴血熊猫(下二)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33章 红旗漫卷华蓥山第719章 根本停不下来(6)第639章 兴灭国,续绝世第571章 浴血熊猫(中)第465章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第357章 非洲的灾难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55章 王启年的春天第147章 落网的黑岛第303章 俄国二月革命第362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中)第556章 美日对峙(下)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上)第278章 日落日德兰(上)第517章 西班牙武器展销大会(上)第523章 太空产业的起步第279章 日落日德兰(下)第28章 理论准备第83章 西门村长第51章 土地政策第357章 非洲的灾难第4章 宝石第477章 个人电脑和游戏机第36章 热球机第663章 应得的报酬第629章 装甲熊猫(下)第219章 忧郁的首相第665章 非洲问题(1)第304章 沙俄的崩溃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591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上)第124章 苏皖鲁战役(六)第575章 登基第69章 平地一声雷第344章 爪哇海之战(六)第459章 南美起风波第43章 天下震动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第369章 狂飙猛进的北方集 群第325章 西门县长第512章 五五计划的成就第478章 个人电脑普及计划第443章 “海军假日”的海军第400章 淘金热第390章 攀钢和钛第26章 “复汉子”官静第698章 打击(6)第238章 观察团(上)第276章 本土舰队的日落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238章 倒霉的约翰牛(下)第371章 商人和大师第273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第148章 营养餐和俱乐部第324章 先南后北?先北后南?第640章 法兰西救国军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第676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中)第57章 帮列强印钞票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团第140章 友好访问与宣示主权(下)第123章 苏皖鲁战役(五)第262章 唐普的狼獾(下)第387章 损失与收获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246章 第三代计算机第49章 合格的军火商第40章 战前第561章 颠覆进行时(上)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201章 钓鱼岛大海战(三)第538章 与小胡子的会晤第5章 买地第73章 空军发轫(中)第573章 “兽类大作战”落幕第668章 非洲问题(4)第382章 地中海风云(四)第239章 观察团(下)第33章 红旗漫卷华蓥山第606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330章 航空工业的成果第359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中)第125章 苏皖鲁战役(七)第724章 核平时代(中)第39章 第八镇的进攻第282章 日德兰的余波第465章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第139章 友好访问与宣示主权(上)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下)第11章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