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归化人(1)

中国政府的那几个关于移民的优惠政策一公布,全世界都明白可,文德嗣这是铁了心的要吃下大洋洲啊。

中国这次移民的力度特别大,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比如原澳大利亚地区的,文德嗣准备把四亿四千万公顷草场、四千万公顷农场当中,分别拿出三亿公顷草场和三千万公顷农场拿出来分配给移民。剩下的用来卖给大型农业公司、种子公司的育种场和牲畜培育基地,以及建立国营农场牧场,以及作为机动土地资源。

按照每人20公顷草场或4公顷农场计算,可以一共安置1500万牧业人口和750万农业人口,再加上其他的农业公司、种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员工,安置2500万移民不在话下。澳大利亚还拥有1.5亿公顷森林,可供开发的超过5000万公顷,安置200万林业人口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再算上采矿业、工业和服务业,安置4000万移民不在话下。

新西兰有1450万公顷牧场,45万公顷耕地,其中1200公顷牧场和30万公顷耕地拿来分配给移民,就能安置120万牧业人口和15万农业人口(新西兰的环境更好,所以分配的土地更少)。另外这里还可以开发300万公顷的经济林,安置30万林业人口不在话下。再加上其他的农业公司、矿场和农牧产品工厂什么的,安置250万人不在话下。

那些未分配的土地里,也有一部分是用于安置那些愿意归化的当地白人,当然他们的需求是排在后面的。南洋战争之后,澳大利亚行和新西兰的白人伤亡惨重,现在还剩下的白人全部被集中管理了。根据现在的调查,澳大利亚这边剩下的570万人当中愿意留下来的不到370万,而新西兰剩下的128万人口中,愿意留下来归化中国的不到80万。

也就是说,即使不需要做什么,只要继续安置1000万移民过来,这里的人口结构就彻底改变了。

至于剩下的马来亚,虽然还剩下122万人。咳咳,但是那些土著和印度移民可不算是文明人啊,他们还得先去文明学校好好深造,等毕业了才有投票的资格。而这里原本就有120万华人,所以哪怕不从国内移民过去,也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再有就是从法国手里买下的新喀里多尼亚,该地区整体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洛亚蒂群岛组成。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美拉尼西亚人,还有少数欧洲移民,不到一千人。而岛上原本就有华升矿业公司的四千多名矿工,现在只需给他们办好移民身份就对了,只要给足优惠政策,起码可以有一半人留下来,国内的家属也可以迁移过来,直接分地,还给他们优先挑选的权力。这样一来,哪怕那些欧洲移民全都留下来,也不影响大局了。

和马来亚土著一样,当地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是要先进入文明学校学习,毕业了才有投票权。这是个文明世界,不文明的人怎么能有投票权呢?要是让一群连字都不认识的野蛮人有了投票权,那就是对“文明”这个词的亵渎。

至于怎么才能从文明学校毕业,那就要看他们什么时候能完成学业了,文化课程、技术课程、艺术课程和道德修养课程,都要合格才可以,文明学校培养的是合格的文明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算合格嘛。当然,中国的文明学校是最人性化的学校,绝对不会嫌弃学生的。哪怕再差的学生,都不会放弃。一时学不会没关系,这期学不会,下期免费再学,不管是学习十年,还是学习一百年,都可以一直学习下去,活到老学到老嘛。

当然,要进入文明学校深造的,并不只是土著,还有很多澳新的白皮呢。

那些直接加入了澳新军队作战人员,这帮人会现以战俘身份服刑,进行劳动改造,依照他们在战争中的具体行为和服刑期的表现确定释放日期,至少是五年。这些澳新正规军官兵还算好的,如果是抵抗组织的成员,则说明他们是极端反华分子,所以是不可能在短期释放的,他们必须长期与社会隔离,好好改造,这个改造时间至少也得四五十年吧。

而且抵抗组织成员的直系亲属也会受到牵连,作为重点监控对象,进行文明学校学习,如何做一个文明人。还有就是那些被华人检举出有过排华行为的不友好分子,这部分人也会被送进文明学校,重新学习如何与主流社会相处。当然,如果不想进文明学校的话,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离开中国的辖区,中国政府对此是欢迎的。

对于这些离开的澳新马白人,中国准许他们带走自己的所有财产,贵金属和文物当然是不能出境的,但是会有专业评估师为这些东西估价,然后折现成华元给他们。至于带不走的不动产,房屋房产可以保留,中国允许国民去收购,牧场农场等地产,则是估价之后由政府或国内公司收购。

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公道的,并没有趁机没收。当然,这些政策只是对白人中的普通人。对于那些被甄别出的极端反华分子、恶性犯罪者,都是没收全部财产,人就丢到各个劳改基地去服刑。至于马来亚的土著嘛,那就是除了极少数被确定为对华友好人士可以保全财产,其他的人特别是原苏丹、贵族、教长等上层人士是统统清算了,家人全部劳改,家产全部没收。

对于那些愿意继续留下来归化中国的澳新白人,中国就对他们和国民一视同仁。非农业人口暂且不说,凡是愿意务农的人口,土地发放都是同样的标准,超过了额度的,就由政府强制收购,不够的就补足额度。当然,他们所在的位置会有些调整,并不一定还留在原来的地方。这和其他的新领土一样的处置手段,这些白人会被打散安置,甚至有部分人会被安置到非洲的寿麻省去。

要留下来就要服从政府安排,不愿意的可以离开中国,战败者还想摆什么臭架子不成?相对欧美的那些经典做派,中国已经做得很仁慈了。

唯一例外的是新喀里多尼亚的那些欧洲移民(法国人为主),因为他们和华人没什么恩怨,或者说没机会有恩怨。再有就是新喀里多尼亚算是和平移交,为了鼓励这种行为,中国自然也表现出了亲善的态度。当地欧洲移民的财产基本上得以保全,至于那些需要的地产,也会给他们一个公道的价格收购。

而且他们是可以自由迁移的,可以留在原地,也可以申请搬到内地,或者去寿麻、澳新马等新领土分田地,和国内公民完全一样的权力,不会强制迁移。好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人少,才千把人呢,文德嗣自然乐得表现一下宽宏和豁达。或者是因为中国和善友好的态度,也可能是欧洲的战火,这批法国移民没有一个愿意会欧洲的,就连那500名法军官兵都有好多跑到民政部门去咨询怎么才能归化中国。

当然,无论是澳新马还是新喀里多尼亚的归化白人,都是遵照以前的归化俄罗斯人的制度执行,一开始都只是准公民。所谓准公民,就是没有政治权利和一些公民福利,不能担任公职,除了这些方面,其他方面都是和公民一样。

要成为公民也很简单,只要通过了汉语四级考试,和文化习俗考试。通过考试后就是正式公民,享有全部的公民权。这个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服兵役,在解放军或武警部队中服完兵役后,也同样视为通过了考试,自动获得完整公民权。

………………

新金山市,某中学。

新金山就是墨尔本。1840年时,这里的人口只有一万人。1851年,在墨尔本发现了大金矿,于是大量的人从世界各地(主要为美国人)前来墨尔本淘金,包括大量的华工。由于淘金热潮,墨尔本的人口迅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一个富有的大城市。

到了1854年,该地已经达到12万人,使藏金极富的美国旧金山(三藩市)黯然失色,故墨尔本又被华人称为“新金山”,至今当地还有很多华人办的学校、商店、公司名称等是带有“新金山”这个名号的。清朝末年的满清外交官李圭在《东行日记》中就提到了,在中国以外的两个海外华人聚居城市,也就是“两个金山”(美国三藩市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并称要“以新旧别之”,“新金山”这个称谓至少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代管之后,自然也从善如流,把这里正式改名为新金山。

今天该中学已经放假,所有教室都被腾了出来。因为在这里要举行一场归化考试,上午是汉语四级考试,下午是文化习俗考试。一大早,就有几百名考生来到学校门口等着了。

第646章 法德谈判第145章 间谍(中)第327章 贷款的先决条件第373章 瘟疫的前兆第199章 钓鱼岛大海战(一)第385章 地中海风云(七)第25章 团练第506章 加纳新政第447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下)第42章 第八镇的惨败(下)第386章 地中海风云(完)第343章 爪哇海之战(五)第624章 澳洲攻略之猎杀潜航(下)第638章 拿破仑六世第590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第695章 打击(3)第657章 优惠政策第514章 苏联的总旗舰(上)第74章 空军发轫(下)第577章 二代们第25章 团练第610章 林登万的旗帜高高飘扬(下)第611章 崩溃第508章 环球访问第267章 南美布局,新舰服役第77章 城管无敌(下)第673章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82章 生物芯片第107章 清廷的脑洞计划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373章 转手生意第618章 天罚(下)第361章 沙皇复辟第532章 “动物园禁运”事件第468章 大蘑菇的栽培(中)第501章 飞得比声音还快第524章 西班牙内战收宫第58章 为国捐躯有巴公第707章 大胡子跑了,小胡子怒了第369章 红色哥萨克的覆灭(下)第597章 五马克党的修养第326章 叶目夷的泡妞之路第702章 文德嗣的全球战略(上)第286章 意大利的科西嘉奇迹第66章 大征调第357章 非洲的灾难第325章 西门县长第331章 下场前的准备第182章 巴尔干战争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上)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第485章 中国的应对第157章 “一五计划”(6)第247章 电视机第550章 全面换装(上)第364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上)第591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上)第604章 德斯蒙伯爵第267章 南美布局,新舰服役第279章 日落日德兰(下)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95章 首府问题第108章 魏总工的生意第490章 “假日”中的中国海军(中)第541章 马奇诺之殇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鱼雷(上)第92章 选择第551章 全面换装(中)第524章 西班牙内战收宫第520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451章 夜起暴风扫日本第179章 中美马尼拉协议第194章 舟山海战(一)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172章 渔业(上)第78章 空中攻击(上)第127章 苏皖鲁战役(九)第557章 摩杉海峡上空的手术刀(上)第179章 中美马尼拉协议第488章 国内国外的人才第315章 非洲和西亚的事态第255章 躺着中枪的奥斯曼帝国(下)第334章 美国佬的“非裔回归行动”第465章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第697章 打击(5)第171章 《中法顺化和平条约》第258章 欧洲的坦克会战第344章 爪哇海之战(六)第677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下)第235章 倒霉的约翰牛(上)第190章 中日癸丑战争(二)第446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中)第42章 第八镇的惨败(下)第46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713章 我们也要种蘑菇第19章 当官了第105章 抢救第241章 炮灰(中)
第646章 法德谈判第145章 间谍(中)第327章 贷款的先决条件第373章 瘟疫的前兆第199章 钓鱼岛大海战(一)第385章 地中海风云(七)第25章 团练第506章 加纳新政第447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下)第42章 第八镇的惨败(下)第386章 地中海风云(完)第343章 爪哇海之战(五)第624章 澳洲攻略之猎杀潜航(下)第638章 拿破仑六世第590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第695章 打击(3)第657章 优惠政策第514章 苏联的总旗舰(上)第74章 空军发轫(下)第577章 二代们第25章 团练第610章 林登万的旗帜高高飘扬(下)第611章 崩溃第508章 环球访问第267章 南美布局,新舰服役第77章 城管无敌(下)第673章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82章 生物芯片第107章 清廷的脑洞计划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373章 转手生意第618章 天罚(下)第361章 沙皇复辟第532章 “动物园禁运”事件第468章 大蘑菇的栽培(中)第501章 飞得比声音还快第524章 西班牙内战收宫第58章 为国捐躯有巴公第707章 大胡子跑了,小胡子怒了第369章 红色哥萨克的覆灭(下)第597章 五马克党的修养第326章 叶目夷的泡妞之路第702章 文德嗣的全球战略(上)第286章 意大利的科西嘉奇迹第66章 大征调第357章 非洲的灾难第325章 西门县长第331章 下场前的准备第182章 巴尔干战争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上)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第485章 中国的应对第157章 “一五计划”(6)第247章 电视机第550章 全面换装(上)第364章 这些都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上)第591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上)第604章 德斯蒙伯爵第267章 南美布局,新舰服役第279章 日落日德兰(下)第526章 非洲日本第95章 首府问题第108章 魏总工的生意第490章 “假日”中的中国海军(中)第541章 马奇诺之殇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鱼雷(上)第92章 选择第551章 全面换装(中)第524章 西班牙内战收宫第520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451章 夜起暴风扫日本第179章 中美马尼拉协议第194章 舟山海战(一)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172章 渔业(上)第78章 空中攻击(上)第127章 苏皖鲁战役(九)第557章 摩杉海峡上空的手术刀(上)第179章 中美马尼拉协议第488章 国内国外的人才第315章 非洲和西亚的事态第255章 躺着中枪的奥斯曼帝国(下)第334章 美国佬的“非裔回归行动”第465章 和平为什么这么难?第231章 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第697章 打击(5)第171章 《中法顺化和平条约》第258章 欧洲的坦克会战第344章 爪哇海之战(六)第677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下)第235章 倒霉的约翰牛(上)第190章 中日癸丑战争(二)第446章 蘑菇是怎样栽培的(中)第42章 第八镇的惨败(下)第46章 面目全非的历史第713章 我们也要种蘑菇第19章 当官了第105章 抢救第241章 炮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