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扬州聚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经黄州

纪先成点点头喝了一杯酒,柳儿赶忙又给他斟上一杯,高怀远于是也仰脖喝了一杯,将酒杯放下,柳儿却没有给他立即斟上,而是劝道:官人还是先吃点东西吧!你空着肚子喝酒对你身体不好!

高怀远点点头答应了下来,柳儿的温柔让他觉得心中又温暖了起来,用感激的目光向柳儿示意了一下,拿起筷子夹了菜送入了口中。

人生都有不如意之处,你为天下人着想,但是老百姓看的却只有眼前,他们不可能如同你一样能看的那么远,受人蛊惑也是在所难免,这个世上许多事情是说不出个是非曲直的!在老百姓眼中,这次就是你的不对,你假如和他们计较的话,那么老夫就要对你失望了!

老夫也知道这几年来,你受的委屈,但是再看一下现在,你已经快要达到了目的,难道你的付出就不值得吗?发泄一下也好,毕竟他们罪该当死,怨不得你,但是你却不能因此迷失了心性,堕为一个嗜杀之人,这才是老夫担心你的地方!

高怀远又吃了口菜,放下了筷子,看着纪先成道:今晚我回来之后,便在想这个事情,虽然我身为武将,但是自问长久以来却从未做过什么恶事,虽然为了我的目的,这次参与了夺嫡之争,但是扪心自问,我还是在为大宋以后着想,为何这些人却要如此痛恨于我呢?

纪先成听罢了高怀远的话之后,笑道:看来怀远你是庸人自扰呀!你做自己的事情,何求天下人感激于你呢?人心自有自己的账本,你能管得住天下人如何所想吗?再说以老夫所见,天下人恨的不是你,真正恨得应该是史贼罢了,而你现如今所做之事,在人们眼中,何尝不是在为史弥远做事呢?故此在许多人眼中,你乃是为虎作伥,这才是这些人要伏杀你的缘故!

假以时日,当你拨乱反正诛除乱党之后,你再放眼天下,老百姓难道还会这样对待于你吗?

这句话倒是说到了高怀远的心坎里面,让他顿时觉得心头一松,于是立即接过了酒壶,给纪先成满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道:纪先生真会劝解我呀!今日我要好好敬您一杯,要不然的话,恐怕今天的事情,这辈子我都难以释怀了!

看到高怀远的表情,柳儿和纪先成也都微笑了起来,在柳儿的伺候下,高怀远吃罢了饭,和纪先成对坐喝了起来。

在纪先成的开导下,高怀远渐渐的走出了今日之事的阴霾心情,眼看天色将亮,他正待下令开船,李若虎在外面禀报道:启禀殿帅大人,长兴知县在岸上求见!

高怀远摇头道:罢了!你去告诉他们,此事就此揭过,请知县妥善安顿那些孤儿寡母一下,其余脱逃之人,就不必追究了!告诉他,本官不会怪罪他们地方官的,让他们放心便是!我们现在就启程开船,就不在此逗留了!

于是三条官船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地方官,离岸再次驶入了太湖朝着扬州方向失去,连苏州也没有停留。

高建在扬州已经提前收到了高怀远要路过这里的消息,作为一个父亲来说,他现在对高怀远可以说满意到了极点,当官当的比他还高,现在连他这个老爹,还要靠儿子在朝中维护,要不然的话,现在他还不定在什么地方当个小小的通判呢!

而且隐约之中,他也感觉到高怀远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他知道的东西,甚至很可能会和北军有所联系,他虽说不清楚高怀远这么做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还是很乐意给自己这个争气的儿子助一臂之力的。

至于现在他的二子高怀仁,经过当初那次事情的教训之后,也开始浪子回头,眼下跟着高怀远的船队做的相当踏实,而且时不时的还会到扬州探望一下他这个老爹和他自己的妻儿,变化之大简直令人有些不敢相信,而高怀仁现在的状况可以说也和高怀远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假如高怀远当初再见高怀仁的时候,稍有一点不容于他的话,天知道这个时候高怀仁会呆在什么地方受苦呢!

所以这次听说高怀远告假回乡祭祖,高建喜出望外,提前便派人驾船,在运河迎接高怀远的官船。

当二人在扬州码头会面的时候,高建看着一身便装的高怀远,激动的嘴唇直哆嗦,半晌才说出一句:来了?好!来了好!

高怀远听罢之后笑了起来,这个时候柳儿也一身妇人的装束出现在了高怀远背后,以儿媳的身份向高建见礼。

高建看到柳儿现在早已出落成了一个举止妥帖的少*妇,虽然当初他对高怀远的婚事不情不愿,但是现在看来柳儿嫁给高怀远也确实没有挡住他的仕途,而且高怀远这两年升官简直堪称是飞一般的速度,现在再看到柳儿的时候,高建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心中暗想,当初高怀远执意要娶柳儿,看来还是有远见的嘛,起码柳儿有旺夫的命,这比娶一个当官人家的女子,还要重要一些。

于是高建放下了身段,对柳儿称作新妇,算是正式承认了柳儿在高家的身份。

高怀远今天之所以穿着一身便装,而未穿官服,那是因为他现在的品级超过了高建,以宋时的礼节,品级低的官员见品级高的官员是要行礼的,这会让高建十分难堪,故此他专门传了一身便服,也使高建脸上好看一些。

高怀远和高建寒暄了一番之后,四下看了一下高建的随行人员,奇怪的问道:爹爹,怎么没有见到赵兄呢?

高建知道高怀远问的乃是赵范,于是立即笑道:赵范正要让我代他谢过你呢!他在扬州知通判也有两年多了,幸好有你在京中为他活动,现在他已经以直密阁学士,权知光州去了,眼下应该是已经到了光州赴任了,这次你见不到他了!

高怀远这才想起来,前段时间宋军收复光州(潢川)之后,要派人去权知光州,朝中不少人不太愿意去那里,因为那里和金国交界,不知道什么时候金国又会和南宋翻脸,到时候光州变成了一个首当其冲的战场了,故此高怀远便想到了赵范,心想赵范的老爹赵方就是京西制置大使,而光州又是京西的北门,于是不假思索的便对薛极提出了赵范的名字,于是没成想的是最终史弥远他们居然还真就答应了这件事,将赵范派至了光州,当了光州知州,说来还真是算他的功劳呢!

高建也不在酒楼设宴,直接在扬州知府衙门里面设宴款待高怀远,两个人也不请当地的士绅,只有他们二人加上纪先成三个人把酒言欢。

高建对于纪先成十分感激,觉得高怀远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和纪先成的辅佐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席间连连向纪先成敬酒,现在这里只有他们三个人,倒是也不用担心别人得知了纪先成的身份,纪先成再见高建,也觉得十分亲切,毕竟高建当年也曾经对他有恩,所以三个人相处倒是相当高兴。

而直到现在高建才总算是明白了高怀远的理想,听闻高怀远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对付史弥远的时候,高建惊得差点没有摔倒在地,惊呼道:你怎么如此大胆?史相现在可以说是在圣上登基之后,更加权倾朝野,你们如何斗得过他呢?这不是找死吗?

高怀远知道高建难免会有这样的吃惊,于是郑重的对高建问道:那么以父亲所见,孩儿当如何做为好呢?

高建不禁也有些语塞,他也知道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基本上被史弥远架空,而现在的圣上年轻气盛,也绝不会甘心皇权旁落于他人之手,和史弥远争权那是迟早的事情,而高怀远眼下的地位和身份确实是十分尴尬,一边是皇帝这个发小,一边却是权倾朝野的权臣,说起来还真是不好选择。

而高怀远接着的一席话让高建明白了过来:父亲请想一下,史弥远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还能执掌朝政多长时间,假如孩儿这次作壁上观的话,史弥远只要一死,当今陛下能不能不清除朝中史党?那么孩儿将来又会有什么下场呢?

朝廷之中权利纷争想必父亲也明白,没有几个人可以当骑墙派,而孩儿乃是陛下少年时期的莫逆之交,假如连孩儿也不帮陛下的话,岂不令陛下寒心吗?

高建听罢之后,顿时无话可说,沉默半晌之后还是说道:那么这件事为父就管不了你了,还望纪先生能继续辅佐三郎,莫要让三郎惹下大祸才是!

纪先成捋着下颌的胡须笑道:高大人现在太小看怀远了,以怀远现在的心智,即便老夫不在他的身边,怀远也犯不了什么大错,不过高大人放心好了,纪某会一如既往的帮助怀远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经黄州

高建想想也没办法,于是撇下了这件事,问起了高怀远为何受伤,高怀远简单将太湖遇袭之事告诉了高建,令高建感到十分震惊,拍着桌子骂道:“大胆!太大胆了!你现在乃是朝廷命官,他们居然还敢伏击于你,真是要造反了!这样的人一定不能放过,定要剿灭他们不可!”

高怀远又想起了那晚他在太湖边作出的屠村之举,叹息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三个人静默了一会儿之后,于是又将话题扯回了京中的局势上。

高建想了想之后对高怀远说道:“现在为父已经没有什么可帮上你的地方了,京城里面的事情,你自己妥善处置吧!但是你要记住,万不可意气用事,累得我们高家满门不得善终,我也只有这一个要求了!”

高怀远点头答应了下来,转而说起了北边的李全军,这几天时间,他在路上,没有听闻李全那边的消息,很是有些担心。

“李全乃是一个匹夫,只知投机钻营,前段时间济王之乱的时候,他大军压境,一看济王兵败,便立即换了张脸,眼下掉头又去和北军之中的那支飞虎军打了起来,听说两军在蒙阴一带展开了激战,飞虎军也不是好惹的,一边在蒙阴顶住了李全军的猛攻,另一边却在海州出兵,直下灌云,将李全军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又听闻飞虎军的主将付大全,攻克了灌云县之后,开始朝沭阳进兵,沭阳乃是楚州门户之地,李全恐怕是无法不回兵支援沭阳,而且我还听说北军中的彭义斌也已经引兵南下,从泰安州出兵,威逼李全军侧翼,如此一来,这一次他李全恐怕又讨不得好了!

说起来这个李全我就有气,扬州本无事,但是因为他,搞得扬州这边也很是紧张,以前得你的消息,我不得不派人在扬州组织乡勇习武练兵,就怕李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和我们大宋反目,我这里当会首当其冲,不得不防呀!”高建立即将他听说的消息告诉了高怀远,同时偷偷的观察高怀远的表情。

果真高怀远不防备高建,听了这些消息之后,露出了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心道看来周俊和付大全他们还是按照他的吩咐做了,李全这厮这次恐怕是又要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高建看罢了高怀远的表情之后,更加确定高怀远和这个飞虎军一定有所联系,于是对高怀远问道:“三郎,你可是有事瞒着我吗?这飞虎军到底和你有什么关系?你难道还不告诉爹吗?”

纪先成也露出一副看好戏的神态,脸上的表情明显是看你这次还有什么话说的!因为纪先成也是个人精,早已听说了飞虎军的事情,并且在听说了飞虎军又出了一个叫周俊的将领之后,便更加确定飞虎军就是高怀远暗中扶植起来的一支兵马,但是纪先成却从未对高怀远问及过这个事情,他就是想看看,高怀远这么布局,到底是想做什么。

高怀远事到如今,也知道瞒不住了,于是便将飞虎军的事情吐露给了高建和纪先成。

“请纪先生恕我隐瞒,因为此事毕竟有些放不到台面上!其实我早已看出李全的狼子野心,他只不过想要在京东当一个山东王罢了,早已将当初起兵之时的目的给忘了!而李全和我们大宋反目也是迟早的事情,从许国之事便可以看出他心中所想,李全现在的想法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故此我才暗中扶植了飞虎军,在京东一带壮大起来,就是要以北军制约李全,至于彭义斌那里,我没有和他有什交往,但是彭义斌乃是一个大义之人,有他和飞虎军在,便可以在地域上阻止蒙古军南侵进入到山东等地,以此将来有朝一日蒙古军和大宋反目之时,起码淮东便不会受到蒙古人的威胁!

而时下飞虎军之中,孩儿也已经安排了不少手下在那里做事,就是要在那里为大宋培养一支精兵强将,有朝一日一旦用时,便可以牵制蒙古军大量兵力,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以后打算,绝无拥兵自重坐地为王的想法!请父亲和纪先生你们相信我吧!”

高怀远说罢之后,又让高建吃了一惊,原来果真高怀远和飞虎军有着解不开的关系,甚至可以说飞虎军就是他的一支私兵,如此作为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以说是大大的大逆不道,一旦泄露出去的话,他们高家恐怕就要卷铺盖跑路,到京东飞虎军的地盘避难去了!

而纪先成听罢之后,也感到大为吃惊,一边是为高怀远的胆大妄为感到吃惊,另一边却又为高怀远的高瞻远瞩感到吃惊,可以说高怀远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安排,这么做实际上就是为了以后应对蒙古军的南侵提前布局,如此作为,放眼大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由得让纪先成也对高怀远感到钦佩不已。

这晚一场酒喝下来之后,高怀远简直把高建给震晕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曾经的这个傻儿子,现在居然成长到了如此程度,无论是眼光还是胆识方面,都不知道超过他这个当爹的多少倍了,他再也不敢将高怀远还看做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最终对高怀远说道:“既然如此,爹也就无话可说了,我眼下能帮你的,也只有在这里,尽可能的为飞虎军提供各种便利,这也是你爹我唯一能帮你做的事情了,为了咱们高家将来,你爹我这次也胆大妄为一次吧!只要你在京城帮爹暗中支持住,让爹在这里多干几年,但愿能多给你做点事情好了!”

高怀远在扬州逗留的时间不长,只待了一天时间,便再次登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朝楚州方向驶去,这一次的扬州之行,让他收获也算是颇丰,起码征得了老爹的支持,以后飞虎军在扬州采办物资,起码又多了一层保护。

最让他感到开心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他进入了高建在扬州的家中的事情,高建这些年自从妾室李氏和大儿子高怀亮闹出了乱、伦之事,将李氏活活饿死之后,便没有再续弦娶妾,家中只剩下了那几房夫人,现如今这些人听闻高怀远的事情之后,哪儿还敢小看他呀,高怀远一进家门,这些女人们恨不得高怀远就是她们的儿子,把高怀远和柳儿奉作上宾对待,高怀远她们巴结不上,可是对柳儿却好的不能再好了,各个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好东西,送给柳儿充作给柳儿的嫁妆,特别是高怀仁的母亲全氏,更是因为高怀仁的缘故,对高怀远感激涕零,要不是因为身份的缘故,她甚至想把柳儿认作干女儿了。

这让柳儿很是开心,在高家受了那么多委屈之后,她也因为高怀远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而柳儿的开心,也正是高怀远的开心,他也把以前在高府受过的那些委屈,抛到了脑后。

一路上没什么好交代的,自从金主完颜守绪继位之后,宋金两国便休兵罢战,长江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来往船只如同过江之鲫一般,往来穿梭于江面之上,让人看的叹息不已,假若没有兵灾的话,南宋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真不知道几百年之后,中国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一想到这里,高怀远便不再为自己这些年来受了这么多累,吃了这么多苦感到委屈了,他现在只想着能推动历史,将历史的车轮扭转过来,保住南宋的繁华,为汉人多做一点事情,至于是非功过,就由后世之人去评判吧!

高怀远现在可是朝廷之中身份显赫的大官了,而且他们乘坐的官船也乃是京师特有的官船,所过之处难免会引得各地官员前来参谒,而高怀远懒得为这种应酬耽搁时间,一路上着令水手加快赶路,尽量减少停靠的时间,并且推掉任何官员的宴请,以不便打搅地方为由,推掉一切应酬。

既便如此,这一路回大冶,船上也还是收到了不少的贵重礼品,高怀远也不在乎这些东西,时不时的就拿出来分赏给手下以及水手,让这些人无不喜出望外,更加卖力的朝前赶路,如此一来本来需要六七天才能走完的水程,只用了四天时间便抵达了楚州一带。

高怀远在到了京西江面上之后,却并未立即到楚州登岸,而是首先在黄州靠了岸,并且在黄州下船,住入了黄州官方的驿馆之中。

说起来黄州这个地方,高怀远可是记忆犹新,黄州可算得上是他高怀远成名之地,黄州之战在南宋战史上后来被列入了大捷之列,使军中将领大多都得以了解了这场战争,也知道了高怀远的名字,而且黄州知州在得知了高怀远驾临黄州之后,兴奋之极带着黄州的文武官员,一起到驿馆参见高怀远,并且要在驿馆设宴,款待高怀远一行。

第15章 班师返朝第122章 首战告捷第115章 抗旨第79章 翻脸第245章 不遵号令第44章 无耻第14章 龌龊第47章 何为短视(上)第76章 刀匠第110章 暗流涌动第33章 反击2第89章 两边忙活第26章 收仆第284章 激战城下第294章 衔尾追击第35章 意外收获(下)第328章 首战第34章 霹雳炮第109章 试炮第30章 侍卫亲军步军司(上)第151章 入地有门第91章 圈钱第236章 定策第30章 侍卫亲军步军司(上)第102章 完胜第70章 琉璃镜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择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190章 血书第138章 霅川之变第302章 突击第78章 交手第39章 整顿第160章 济王脱逃第130章 得以强援第102章 名将来投第71章 铤而走险第349章 仓惶第218章 掩耳盗铃第33章 兵发通江第201章 发动第194章 虚晃一枪第40章 郁闷第8章 偃旗息鼓第28章 危城2第314章 见面礼第82章 为难第193章 密谋第94章 不拘小节第296章 虚晃一枪第126章 最漫长的一天1第177章 结义金兰第177章 结义金兰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230章 鸠占鹊巢第129章 死谏第163章 告吐蕃人书第337章 渡河第231章 水师第338章 殿后第370章 枭雄张林第53章 倒戈一击(上)第32章 反击第20章 噩耗第184章 誓不投降第25章 杨皇后的身世(上)第49章 夜行第317章 春色第16章 赐刀第116章 清君侧第85章 崩溃第63章 一网打尽第76章 亲事黄了第62章 趋炎附势(下)第77章 参谒第100章 得饶人处第195章 敲诈勒索第182章 大锅饭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43章 代理商第156章 两面三刀第63章 平地惊雷第59章 改过自新(下)第60章 鸽子第339章 死扛第149章 斥候建功第100章 得饶人处第71章 铤而走险第344章 地雷第66章 是为何物第176章 兄弟相会第109章 身份第110章 乱局第251章 高邮湖大捷第32章 金州都统司第37章 勾心斗角第225章 花园夜会第249章 叛军水师第125章 廷杖第52章 磨洋工(下)
第15章 班师返朝第122章 首战告捷第115章 抗旨第79章 翻脸第245章 不遵号令第44章 无耻第14章 龌龊第47章 何为短视(上)第76章 刀匠第110章 暗流涌动第33章 反击2第89章 两边忙活第26章 收仆第284章 激战城下第294章 衔尾追击第35章 意外收获(下)第328章 首战第34章 霹雳炮第109章 试炮第30章 侍卫亲军步军司(上)第151章 入地有门第91章 圈钱第236章 定策第30章 侍卫亲军步军司(上)第102章 完胜第70章 琉璃镜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择第17章 沂王王妃(下)第190章 血书第138章 霅川之变第302章 突击第78章 交手第39章 整顿第160章 济王脱逃第130章 得以强援第102章 名将来投第71章 铤而走险第349章 仓惶第218章 掩耳盗铃第33章 兵发通江第201章 发动第194章 虚晃一枪第40章 郁闷第8章 偃旗息鼓第28章 危城2第314章 见面礼第82章 为难第193章 密谋第94章 不拘小节第296章 虚晃一枪第126章 最漫长的一天1第177章 结义金兰第177章 结义金兰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230章 鸠占鹊巢第129章 死谏第163章 告吐蕃人书第337章 渡河第231章 水师第338章 殿后第370章 枭雄张林第53章 倒戈一击(上)第32章 反击第20章 噩耗第184章 誓不投降第25章 杨皇后的身世(上)第49章 夜行第317章 春色第16章 赐刀第116章 清君侧第85章 崩溃第63章 一网打尽第76章 亲事黄了第62章 趋炎附势(下)第77章 参谒第100章 得饶人处第195章 敲诈勒索第182章 大锅饭第167章 反被怪罪第43章 代理商第156章 两面三刀第63章 平地惊雷第59章 改过自新(下)第60章 鸽子第339章 死扛第149章 斥候建功第100章 得饶人处第71章 铤而走险第344章 地雷第66章 是为何物第176章 兄弟相会第109章 身份第110章 乱局第251章 高邮湖大捷第32章 金州都统司第37章 勾心斗角第225章 花园夜会第249章 叛军水师第125章 廷杖第52章 磨洋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