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25章 宗藩关系

bookmark

待包福全躬身领命退下,胤祯又在殿内缓缓踱了起来,之所以叫老九胤禟前来,他是想把天津的军工作坊这一块暂时交给老九打理,旗人入作坊务工不是件小事,这些个旗人个个都是大爷,七弯八拐都能跟一众王公勋贵拉上关系,没个得力的人坐镇,根本镇不住他们。?

再则,跟八爷党关系亲密的王公勋贵不少,由老九前往天津坐镇,不仅可以省却很多麻烦,而且也易于获的大多数王公勋的大力支持,这事关系甚大,他可不想出任何纰漏。?

包福全很快就去而复返,进来躬身禀报道:“太子爷,上书房王掞、富宁安二位大人在外求见。”?

“请他们进来。”胤祯停住脚步,随口吩咐道,而后缓缓踱回书案边落坐。?

王掞、富宁安二人来的极快,进来请安见礼后,富宁安便躬身道:“禀皇太子,大清皇家海军一众将领皆系青年俊杰,因战功而白身晋三、四品者比比皆是,实属罕见,今海军又征日大胜,年少高位,既不利于人才作养,亦恐遭物议,奴才恳请押后封赏。”说完,他便躬身呈上早已写好的奏章。?

胤祯接过奏章,含笑道:“坐下谈。”说着翻开奏章略略看了看,而后抬头瞅了富宁安一眼,稍稍沉吟,才道:“富大人知道皇家海军现在的规模和初步的计划吗?”?

不待富宁安开口,他就自顾接着道:“不算并入海军的水师,也不算仍在上海和天津的二万新兵,仅是现在海军征战的就有三万余人,如今海军才几个总兵和副将?五年之内,海军的规模就会在十万以上,这仅仅才是开始,近几年,海军还会源源不断的提拔大批将领。?

远征欧洲在即,征日又系国战大胜,若不封赏,如何激励将士?远征欧洲四万里,不知有多少将士会葬身大海,埋骨异国他乡,朝廷岂能吝啬这点封赏??

我知道有不少官员嫉妒,但海军的封赏凭的是实打实的战功,有功不赏,何以彰显朝廷的公正?何以激励将士用命??

皇上早已有旨意,必须尽快封赏有功将士,富大人这份奏章,还是自己收回去吧。”?

听的胤祯这番话,王掞、富宁安二人都是震惊不已,海军在五年内要扩到十万?那得要多少战舰?战舰维护、火器火药的消耗,再加上兵饷,一年的开支至少要上千万,朝廷如何养的起?难道象打日本一样,通过不断的战争获取赔款??

富宁安不敢多想,既然康熙已经下旨,他这份奏章除了得罪人之外,不会再有任何作用,听的胤祯让他收回,他赶紧的起身上前取回奏章,心里暗暗感激胤祯厚道。?

见富宁安碰了个大钉子,王掞自然不想多事,朝廷是否有能力维持那么庞大的兵力,不关他的事,海军可是皇太子的心头肉,在这上面与皇太子较真,纯粹是自找苦头,不过,日本和亲一事,他仍是想一探究竟,这很可能暗示着大清对外政策有重大变化,指望胤祯主动解释,可能性不大。?

沉吟了下,王掞便欠身道:“日本既已称臣纳贡,便是我大清藩属国,派遣公主和亲,无例可循,皇太子乃是我大清储君,如此和亲,众藩国必然趋之若骛,大清藩国众多,若都蜂拥效仿,该如何应对?微臣愚顿,还请皇太子指点。”?

“无例可循?难道事事皆有例可循?什么事不是从无到有?”胤祯连声反问道,稍稍停顿,又语气沉重的说道:“尔等都是饱学之士,不可一味的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要与时俱进,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就以火器来说,最初的火器是什么样子?不是经过无数次的创新,改良,能有今日之威力?以律法而言,远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近有张居正变法,我朝的‘摊丁入亩’也是变法,哪有一成不变之法?岂能事事尊循旧例??

而今海贸昌盛,各种新奇事务层出不穷,一味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便会落后,落后便要挨打,日本为何称臣纳贡?愿赔巨款?本宫今日明白告诉你们,因为海军在江户一战就杀了他数万人,而自身仅仅伤亡二百余人。?

如今大清的敌人不在周边,而是远在四万里之遥的欧洲,因为欧洲各国勇于革新,在不断的进步,大清如是不思进取,不知革新,不知与时俱进,不消数十年,日本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二百年前,谁敢想,谁会想到欧洲人会横跨四万里之遥来到我中华,看看京城的这些欧洲传教士,传教士能来,他们的军队同样也能来,西班牙的舰队不就很好的例子?西班牙能来,难道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舰队就不能来?”?

王掞、富宁安都没想到,问一句日本和亲之事,胤祯却抓住无例可循,借题发挥,大加痛斥,二人都是人精,从这番话隐隐猜到胤祯又要开始革新了,听他的语气,似要进行大变法,两人都是颇为的担心,历来变法都没什么好结果,大清更是以少驭多,大变革自然也就更为艰难。?

大清入主中原以来,一直就动荡不安,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太平,却又摊上这么一个喜欢革新的皇太子,两人都是暗暗长叹,看来又要穷折腾了。?

胤祯稍稍停顿,呷了口茶,才接着道:“大清能派公主和亲,各藩国为什么不能派公主来大清和亲?堂堂宗主国,难道还不敢接受一众藩属国的和亲请求?来多少本宫都照单全收,诺大的紫禁城,难道还容不下几个藩国女子?不仅如此,本宫还有意着各藩国谴质来京,岁岁纳币,各藩和亲也要形成定例。”?

王掞、富宁安不由暗暗心惊,大清众多的藩属国,实际上只是每年或者是隔年甚至隔上三、五年谴使朝贡,表示臣服,大清对各藩国的内政外交向不干涉,皇太子令各藩国和亲,押质,纳岁币,显然是准备实际有效的控制各藩国的内政,此举虽然能大大加强对各藩国的控制,但也极易遭到各藩国强烈反对,难道大清皇家海军准备对周边各藩国动武??

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胤祯又是刚从小汤山行宫回来,难道康熙已经允准了?王掞、富宁安都拿捏不定,自然也不敢轻易表态。?

胤祯也只是先吹吹风,借二人之口传出去看看朝中的反应,并不指望两人能够表态,说完之后,便淡淡的道:“跪安吧。”?

待二人退出,胤祯也松懈下来,惬意的靠在椅背上,他放出这个风声,确实是有意改变大清目前的宗藩关系,大清虽然是宗主国,但对一众藩属国根本没有实质上的管理和控制,完全可以说是徒有虚名,各藩属国除了谴使朝贡,册表请封、名义上臣服之外,不受任何限制。?

谴使朝贡就不用说了,那完全是赔钱赚吆喝,大清皇帝赏赐朝贡使者的钱物远远超过各藩国朝贡的那点东西,而且还特许朝贡使团在会同馆免税贸易,这种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自然是使各国趋之若骛,各藩国都是千方百计的来朝贡,特别是爱占便宜的朝鲜,每年除了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各种不定期使节更是源源不断。?

朝鲜每年纳岁币的情况,胤祯只知道之前是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但经多次减免之后,他就不清楚了,这点子银钱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相比起他们的使团贸易免税和回赐的钱物,大清完全是亏本,仅是名义上好听而已。?

各藩国的册表请封也不过是表面文章,上表请封,鲜有不允准的,即便是如此,各藩国也并未及时的上表请封,小小的琉球连换了两任的国王,都未上表请封,别说责备,根本就无从知道。?

胤祯此举,不仅是要改变这种松散的宗藩关系,这只是一个信号,大清从今年开始,要对各藩国步步紧逼,有针对性的,逼到他们一个个造反,好有出兵的借口,周边沿海各藩国,要让他们造反是亡国灭种,不造反,也亡国同化的下场。?

不过,此举定然回遭到朝中一众满口‘仁义道德,怀柔远仁厚往薄来,王者不治夷狄’的朝臣大肆攻击,铁定会有场大辩论,得先给自己人通通风。?

正自想着的出神,包福全在外躬身禀道:“太子爷,九爷到了。”?

老九到了,胤祯忙起身迎了出去,一出殿,便见身形肥胖的胤禟大步而来,他不由含笑站在台阶上,见老十四迎了出来,胤禟急趋了几步,赶到前面抱拳半鞠道:“皇太子何须如此客气。”?

“九哥来了,我定然是要迎一迎的。”胤祯含笑说道,然后一伸手道,道:“咱们进屋叙话,九哥请。

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315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689 章 明确兵制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446章 叩关第548章 太子心思后记5第229章 马尼拉湾危境第697章 舆论之战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329章 奴隶农庄第211章 铁杆支持者第219章 打狗港第647章 选秀女猫腻第462章 回光返照第515章 跋扈第252章 不杀俘虏第107章 各方反应(中)第500章 征日(九)第514章 打了再讲第532章 托儿第208章 子嗣问题第229章 马尼拉湾危境第439章 黄祸威胁论第55章 国家名器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513章 俄罗斯馆第646章 以诚侍君第196章 隆科多请客第555章 妇人之仁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79章 食色性也第364章 欧洲搅局?第491章 珈宁有喜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82章 海军反应第723章 生财有道的太监第98章 白费劲第40 章 围炉品酒赏美人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237章 康熙忧心第628章 困境第356章 清官之论第36章 督抚之争第440章 鸽信密码第462章 回光返照第27章 小朝会第721章 大清银元第269章 新式禁卫军第610章 海军阴影第152章 海军首届淘汰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19 忽悠康熙第716章 管理第202章 李卫第113章 抄袭无处不在第126章 又见站笼第81章 上屋抽梯第102章 发飙第263章 当面陷害第632章 搅局第646章 以诚侍君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310章 老四的反应第560章 考核第648章 又起波澜第242章 出征第624章 生财有道第335章 秘密立储第16章 提点隆科多第623章 晋封第55章 国家名器第539章 误猜第351章 试探第673章 满城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436章 东南亚预案后记八第646章 以诚侍君第270章 康熙发飙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360章 分田地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28章 远航准备第101章 奖罚分明第228章 十三惊心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577章 劝输第483章 十三当家第90章 兄弟同心第122章 二级战列舰第689 章 明确兵制第676章 诡辩第139章 满汉比例
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315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689 章 明确兵制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446章 叩关第548章 太子心思后记5第229章 马尼拉湾危境第697章 舆论之战第341章 老四出局第329章 奴隶农庄第211章 铁杆支持者第219章 打狗港第647章 选秀女猫腻第462章 回光返照第515章 跋扈第252章 不杀俘虏第107章 各方反应(中)第500章 征日(九)第514章 打了再讲第532章 托儿第208章 子嗣问题第229章 马尼拉湾危境第439章 黄祸威胁论第55章 国家名器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513章 俄罗斯馆第646章 以诚侍君第196章 隆科多请客第555章 妇人之仁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79章 食色性也第364章 欧洲搅局?第491章 珈宁有喜第166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482章 海军反应第723章 生财有道的太监第98章 白费劲第40 章 围炉品酒赏美人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237章 康熙忧心第628章 困境第356章 清官之论第36章 督抚之争第440章 鸽信密码第462章 回光返照第27章 小朝会第721章 大清银元第269章 新式禁卫军第610章 海军阴影第152章 海军首届淘汰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19 忽悠康熙第716章 管理第202章 李卫第113章 抄袭无处不在第126章 又见站笼第81章 上屋抽梯第102章 发飙第263章 当面陷害第632章 搅局第646章 以诚侍君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310章 老四的反应第560章 考核第648章 又起波澜第242章 出征第624章 生财有道第335章 秘密立储第16章 提点隆科多第623章 晋封第55章 国家名器第539章 误猜第351章 试探第673章 满城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436章 东南亚预案后记八第646章 以诚侍君第270章 康熙发飙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360章 分田地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28章 远航准备第101章 奖罚分明第228章 十三惊心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404章 一捅到底第577章 劝输第483章 十三当家第90章 兄弟同心第122章 二级战列舰第689 章 明确兵制第676章 诡辩第139章 满汉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