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痛苦的汴京

真人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但汴京却认为做得还不女真人更多的好处,以便让这帮野蛮的强盗乘早滚回东北老家去,这也是汴京在女真人提出具体议和条件的第二天便让副相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到金营做人质的重要原因。

女真人的条件里除了以宰相、亲王为人质外,还包括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各一百万匹万匹、牛马各万匹,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尊金帝为伯父。

这几个条件里,尊金帝为伯父,事关大宋尊严,但汴京不要尊严,愿意接受。

割让三镇其实包括这三地以北的所有州县,也就是说,宋金两国的边界是以此三镇划分,那么大宋北部只剩下黄河天险,毫不客气地说,大宋事实上就是把河东、河北拱手送给了金国。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接受的条件,但汴京接受了,很爽快的接受了。

至于金银绢牛马,汴京根本不缺,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全部送过去。

汴京为什么要答应这些匪夷所思的条件?小皇帝是不是疯了?汴京的大臣们是不是失去了理智?

不是,小皇帝的头脑非常清醒,大臣们也很理智,之所以答应这些条件,是因为小皇帝和大臣们要迫不及待地拿到全部权柄,是要让小皇帝牢牢坐稳皇位,是要确保权力和利益得以重新分配。在他们的眼里,皇位、权力和利益要高于大宋的尊严,要远远大于现在被掳掠而去的损失。

今天地汴京,的确不堪一击,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不管是主战派和主和派,甚至逃跑派,都清楚地知道,汴京守不住。

当北虏长途奔袭两千里直杀汴京,一路如无人之境,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宋的根基已经动摇了,大宋已经腐朽到了极点,老皇帝主政虽然只有二十多年,但已经把大宋推进了败亡的深渊,谁也无法挽救。

此时此刻。汴京若想守住。需要什么?最最重要地。就是一个上下齐心地朝廷。就是要号令如一。但老皇帝内禅。避难江南。恰恰摧毁了这个最最致命地要害。

汴京地理位置不好。燕云一旦丢失。无险可守。这是大宋历任皇帝。包括这一任老皇帝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北伐地重要原因。但北伐事实上失败了。这一点老皇帝清楚。蔡京童贯也清楚。所以老皇帝听说金军要入侵。马上慌了。征询蔡京地意见。而蔡京对时局一清二楚。他毫不犹豫。马上建议皇帝到江南另建朝廷。其实这背后地意思就是不得已地情况下。只好放弃汴京。放弃河北、中原。和北虏隔江对峙。徐图良策。

蔡京为什么这么悲观?他自己做地事。自己酿造地苦果。他当然知道。他知道大宋就是一个空架子。一推就倒。北伐地两战两败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不是大宋地军队数量不足。也不是大宋将士不会打仗。而是大宋地朝廷。从上到下。彻底烂了。

这一点童贯也清楚。他多年主掌大宋军事。常年在西北鏖战。他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武人。不过是一个阉帅而已。所以他采取地办法和蔡京截然不一样。他相信只有利用武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宋当前地危机。

结果。两个斗了二十几年地人。在这个关键时刻。走上了两条不同地道路。

蔡京地计策对汴京来说是个致命地打击。而童贯地计策相比较而言。远忧大于近虑。暂时对汴京还没有造成致命地威胁。

小皇帝和大臣们从梁师成的嘴里得知老皇帝要到江南重建朝廷,当即傻了眼。

江南之地,沃野千里,郡县千百,是大宋经济最发达、财富最丰厚地地区,也是蔡京、童贯和朱父子经营最久,根基最深的地区。

现在清楚了,知道蔡京为什么要先期南下江南,老皇帝为什么要匆忙离开汴京,而高俅为什么遵从老皇帝的圣旨,在正月初五金军正在逼近汴京的时候带着五千禁军飞速南下了。

老皇帝南下,蔡攸为行宫使,首要目标就是镇江,而镇江府的知府正是蔡京地次子蔡绦。蔡京南下,宋焕奉旨护送。宋焕是江淮荆浙路制置发运使,是蔡京大儿子蔡攸的嫡堂妻弟。这一趟护送,蔡京及其家族千余人,全部走了,蔡京、蔡攸及其门下,全部弃官而走。蔡京南逃淮浙,影响非常大,其后公卿士大夫遣家出京者比比皆是,十家九空。

小皇帝降旨将朱放归田里也是一个重大失误。朱是老皇帝地心腹,他机逃离开封,返回平江府,将成为老皇帝在江南重建朝廷的重要助力。

朱在平江府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就是土霸王,地头蛇,平江府包括浙东、浙西两路州县自通判以上地官员,基本上都是出自朱门下,而且他还私自养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东南小朝廷,就是指朱地势力。蔡京虽是仙游(今属福

,但在杭州经营已久,势力很大。童贯早年曾在杭+局,几年前出任江淮荆浙宣抚使,围剿方腊,全权处置东南事务,短短几个月之内,即封官高达四千七百多人,而且他奏请皇帝取消了花石纲,所以他在东南也有相当的势力。

老皇帝凭借这三个人在东南的势力,重建朝廷轻而易举。只要东南诸路都听老皇帝的,小皇帝和汴京朝廷还有什么用?西北现在都听郓王赵楷的。

河北山东等地叛乱迭起一片混乱,小皇帝和汴京朝廷的命令根本不起作用,如今再加上金军入侵掳掠,河北州县投降者此起彼伏,即使有人愿意听汴京的,圣旨也送不进去。

这一看就很清楚了,小皇帝和汴京一旦失去了东南的财赋,失去了西北的武力,在没有钱粮武器地支援,没有勤王大军的支持下,他拿什么戍守京师?

小皇帝和汴京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议和,不惜代价议和,先把金军赶离京畿,先保住汴京,然后再解决东南的老皇帝和西北的王,等到国内稳定了,小皇帝把皇位巩固了,再集结大军北上征伐收复失地。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内患已经足以摧毁国祚了,小皇帝哪里还顾得上阻御外寇?

主战派叫得很凶,信誓旦旦,拍着胸脯发誓可以守住汴京,先前丢失白马渡的何灌甚至在前线战死了,但大家心里其实都发虚,包括李纲,他也没有阻止小皇帝议和,仅仅扣留了割让三镇的诏书而已,他把所有地希望都寄托在勤王大军身上。

最先赶到汴京勤王的是都统制马忠,他从京西募兵而回,和金人在顺天门外大战。结果不言而喻,打败了,新兵没有战斗力。

就在汴京几乎绝望的时候,种师道、姚平仲带着西北军到了,这大大缓解了汴京地防守压力。其后,荆襄的范琼也到了,至二十一日,各路勤王大军已达二十多万人。

这时,李纲上奏,建议小皇帝统一城内城外各路军队的指挥权,以便协同作战。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小皇帝听到这个建议,对李纲产生了怀疑。李纲是不是要独揽军权?李纲一度得到梁师成的招抚,而梁师成是老皇帝的人,由此不能不让人怀李纲的居心。

小皇帝和李邦彦、吴敏等中枢大臣商议之后,任命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另设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司,由种师道任宣抚使,指挥勤王援兵和原先驻在城外地亲征行营使司的前、后两军,李纲则指挥亲征行营使司在城内的左、中、右三个军和其他城防部队。李纲无奈,不得不接受这种安排,把戍守汴京的重责交给了种师道。

宗望见大宋勤王之师越来越多,而宗翰的西路军攻击大同受阻,李虎返回大同的时间越来越近,随即下令,叫完颜母率军于真定、郸一线驻守,以防虎烈军杀进河北,叫刘彦宗率汉军于浚州、黎阳驻防,确保黄河渡口畅通无阻,他自己则率六万选锋军向北后撤,继续胁迫汴京,以讹诈更多的钱财。

小皇帝看到勤王军队来了,自己这个皇帝的圣旨还有作用,心情好了,信心足了,随即召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等人商议退敌之策。

李纲、种师道主张,扼守黄河渡口,断绝金军粮道,坚壁勿战,待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困疲、渡河北归时,再乘其半渡而击之。都统制姚平仲则认为金军在黄河两岸南北呼应,根本不存在半渡而击之地可能,他建议小皇帝速战速决,夜袭金营,必可一战成功。

小皇帝怦然心动,采纳了姚平仲的建议,但京城里的投降派担心激怒金军,导致形势一发不可收拾,暗中通风报信。

二月初一日,姚平仲率军夜袭金营,由于消息早已泄露,金军事先已有准备,结果宋军大败,姚平仲弃军逃跑,金军乘胜攻城,被率部前来接应的李纲击退。

小皇帝和宰相李邦彦把夜袭金营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了李纲身上,罢免了李纲,并派使臣和割地专使带着国书和割让三镇地诏书、地图等到金营谢罪。

小皇帝和李邦彦的做法激怒了汴京军民。二月初四日,太学生陈东上书,李纲乃社稷之臣,李邦彦、张邦昌乃是社稷之贼,请求罢免李邦彦,再用李纲。李邦彦下朝,被汴京军民围住,遭到一顿痛打,代表皇帝出面威胁汴京军民地一帮宦官竟然全部被打死了。

小皇帝大骇,知道这样下去会失去军心民心,无奈之下被迫再用李纲,拜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防御使。李纲复职,即日下令杀敌者厚赏,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

但就在这个时候,从东南和西北同时传来不好的消息。

第65章 手足相残第90章 北伐时机第51章 我要倒戈第65章 手足相残第73章 镇川河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61章 兵进燕山府第17章 逃跑第72章 铁匠来了第1章 兵贵神速第52章 两手准备第11章 未来更黑暗第50章 势如吞虎第3章 握手共誓第68章 失算了第6章 混乱第4章 刘子羽献计第2章 不进反退第16章 欲速则不达第4章 壁上观?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5章 杀虏复汉第30章 逃跑第50章 粮道第98章 血战第18章 奇迹的诞生第73章 我把脑袋还给你第49章 攻击之初第28章 警告第49章 背叛第7章 我有高招第68章 汉王府的权力有多大第34章 河北义士第9章 六十军杖第83章 谁的错?第18章 黑暗中的明灯第42章 当头棒喝第15章 骑墙第63章 有得必有失第26章 总帅第10章 有话好好说第99章 患得患失第12章 夜战第83章 一个惊喜第73章 无可救药第73章 使者第99章 绝望的马哥第65章 谈判第37章 手舞足蹈第16章 全线激战第79章 追杀第67章 人尽其用第1章 粘罕的野心第43章 远水难解近渴第65章 谈判第62章 生存第53章 一个女人的价值第3章 决心第58章 这是阴谋第34章 河北义士第91章 单骑赴会第3章 疯狂一把第58章 这是阴谋第89章 可怕的未来第48章 东线调兵第95章 乱了方寸第60章 必败之战第65章 到底要打谁?第47章 大战在即第66章 向战场推进第7章 致命要害第59章 死人复活第50章 个陷阱也太深了第36章 西北战略第5章 汉人之桥第31章 东进之策第68章 带上他们第91章 诱惑?噩梦?第14章 儒家学派第68章 无耻鸟人第60章 拦路打劫第61章 对策第13章 三个勃极烈第20章 联金攻辽第34章 不要放弃第16章 绝对不行第60章 荒诞第30章 一箭多雕第29章 反间计第70章 如此杀人第52章 两手准备第34章 你好,马扩第4章 折家女儿第30章 李纲大怒第24章 只为你第26章 好心办坏事第22章 协调两府第93章 意外第10章 要钱第72章 强硬的马扩
第65章 手足相残第90章 北伐时机第51章 我要倒戈第65章 手足相残第73章 镇川河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61章 兵进燕山府第17章 逃跑第72章 铁匠来了第1章 兵贵神速第52章 两手准备第11章 未来更黑暗第50章 势如吞虎第3章 握手共誓第68章 失算了第6章 混乱第4章 刘子羽献计第2章 不进反退第16章 欲速则不达第4章 壁上观?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5章 杀虏复汉第30章 逃跑第50章 粮道第98章 血战第18章 奇迹的诞生第73章 我把脑袋还给你第49章 攻击之初第28章 警告第49章 背叛第7章 我有高招第68章 汉王府的权力有多大第34章 河北义士第9章 六十军杖第83章 谁的错?第18章 黑暗中的明灯第42章 当头棒喝第15章 骑墙第63章 有得必有失第26章 总帅第10章 有话好好说第99章 患得患失第12章 夜战第83章 一个惊喜第73章 无可救药第73章 使者第99章 绝望的马哥第65章 谈判第37章 手舞足蹈第16章 全线激战第79章 追杀第67章 人尽其用第1章 粘罕的野心第43章 远水难解近渴第65章 谈判第62章 生存第53章 一个女人的价值第3章 决心第58章 这是阴谋第34章 河北义士第91章 单骑赴会第3章 疯狂一把第58章 这是阴谋第89章 可怕的未来第48章 东线调兵第95章 乱了方寸第60章 必败之战第65章 到底要打谁?第47章 大战在即第66章 向战场推进第7章 致命要害第59章 死人复活第50章 个陷阱也太深了第36章 西北战略第5章 汉人之桥第31章 东进之策第68章 带上他们第91章 诱惑?噩梦?第14章 儒家学派第68章 无耻鸟人第60章 拦路打劫第61章 对策第13章 三个勃极烈第20章 联金攻辽第34章 不要放弃第16章 绝对不行第60章 荒诞第30章 一箭多雕第29章 反间计第70章 如此杀人第52章 两手准备第34章 你好,马扩第4章 折家女儿第30章 李纲大怒第24章 只为你第26章 好心办坏事第22章 协调两府第93章 意外第10章 要钱第72章 强硬的马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