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武状元

纸上谈兵终归是一无是处,害人害己!除了南霁云和王思礼之外,马璘和李归仁因为没有从军的经历,对军队和兵士了解不多,他们都高估了兵士们对自己命令的执行力,在下达命令时没有给下面将校和兵士们反应和执行的时间,而这也正是他们在临阵指挥过程中严重忽略的问题,导致了他们在对敌时经常慌乱不、手忙脚乱。

下午的比斗中,王思礼凭借自己从军的经验战胜了李归仁,而在决赛中,马璘又因为经验不足而败给了南霁云,因此,南霁云就获得地榜第一名,也就是武举板眼。

对于南霁云、马璘、王思礼和李归仁这四人,玄宗很是喜欢,他们不但武艺高强,而且精通战阵,尽管马璘和李归仁二人由于没有从军的经验而在临阵指挥上错误频繁出现,但相比其他考生,他们也是非常难得了,玄宗都给了他们丰厚的奖赏。

玄宗离去是对赵子良招了招手,赵子良立即跟上去一边走一边行礼:“陛下有何吩咐?”

玄宗脚步不停,边走边问:“明日就是天榜半决赛和决赛了,你是如何安排的?”

赵子良颇为诧异,拱手道:“陛下,相关的考试安排,微臣早已经写成奏章呈送上去了,难道陛下不曾看见?微臣这两天还在纳闷呢,奏章既已送进宫中,陛下应该有个批示回复才对,为何始终不曾批复下来,微臣还以为陛下默许了,因此也就没有向陛下询问”。

玄宗一听,脸色一变,停下脚步扭头看向李林甫,质问道:“李林甫,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朕没有看到赵卿上书的奏章?”

李林甫听后脸色刹那间变得煞白,他此时才刚刚想起来,那日尚书省收到朝臣们呈送的奏章之后,他刚好看见赵子良写的关于武举殿试的奏章。却因已经到了坐班结束时间,他急着回家吃晚饭,因此就随手把赵子良的奏章带回了家中,准备回家看看。却不小心忘记留在家中了,现在皇帝质问这件事情,这可是非同小可,一旦查出来是他把朝臣的奏章带回家中,那可不得了。他哪里敢承认是自己把奏章带回来了家?亏得他脑筋急转,立即道:“陛下,老臣一定严查此事,对渎职懈怠者绝不轻饶,请陛下给老臣两天时间,老臣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玄宗对李林甫很是信任,摆了摆手:“好,此事就交给你,两日后朕要看结果!”

李林甫急忙道:“遵旨!”

玄宗又问赵子良:“朕没看到奏章,赵卿。你现在给朕说说明日天榜半决赛和决赛的安排!”

“诺!”赵子良答应一声就给皇帝和大臣们解说起来:“陛下,微臣原先想让考生们进行攻城和守城的对决,由考生们抽签,谁抽到守城签就带一千兵丁守城,抽到攻城签的考生带兵三千攻城,不过考虑到攻城可能会造成大量伤亡,毕竟如果从城墙上摔下来非死即伤,所以微臣打消了这个想法,决定让天榜考生们进行野外遭遇战的对决,划定一片无人区域。暂时将这片区封锁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等闯入,让参赛者各带两千兵马,同样是骑兵五百、刀盾兵五百。长枪兵五百,弓箭兵五百!参赛者及他所带领的将校兵士有地图,但只知道己方所在的位置,不知道敌军所在的位置,所以双方都要派出夜不收探查敌军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带兵前往攻击。双方的兵器和箭矢都是经过处理的,不会伤人性命,但中招者必须自动退出,这片区域不会太大,不过地形多变复杂,半天之内必须要分出胜负,抽签决定谁必须要率先进行攻击,否则算输,这是防止他们拖延时间!所以天榜半决赛和决赛一共要进行两天时间!”

玄宗听了点头同意道:“恩,很不错,你这个想法很好,就如此办吧!”

赵子良行礼道:“遵旨!”

天榜进入半决赛的四人分别是郭子仪、李光弼、崔乾佑、田承嗣,对于这四个人,赵子良在前世就知道他们的大名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就不用说了,加上仆固怀恩,他们三人是安史之乱三大功臣,由于他们的存在,再造了大唐,让唐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而崔乾佑和田承嗣这两个人,赵子良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应该是安禄山的部下,后来随安禄山反唐了,崔乾佑死于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与史思明之间的内耗,而田承嗣在安史之乱末期投降了唐朝,获封魏博节度使,后来更是骄横跋扈,不听朝廷号令,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军阀,唐朝的藩镇割据也是从田承嗣这个时期开始的。

对于田承嗣和崔乾佑这种不稳定因素,赵子良原想找机会结果了他们,甚至连安禄山一起一块儿干掉,但是想归想,真正要去做却是不行,安禄山现在已经是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在官衔上可不比他低,而且作为平卢军使,安禄山受伤可是掌握着上万兵马,安禄山此人极为善于溜须拍马,很会拉关系、走后门,经常贿赂朝廷重臣为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因此他在玄宗面前很是得宠,想要弄死安禄山,除非是暗杀,明着来只怕行不通。不过赵子良对于暗杀这种事情极为反感,哪里会去做这种事情?不过事情又得反过来想,这距离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十几年,谁知道真到了那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郭子仪、李光弼、崔乾佑和田承嗣四人抽签分组,郭子仪和田承嗣抽到了一组,李光弼和崔乾佑抽到了一组。

首先是郭子仪和田承嗣各领两千兵马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对决,由于双方刚开始都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因此必须要派探子进行探查对方的位置。

规定的区域并不大,郭子仪深知田承嗣的探哨很快就会探查到己方的位置,因此将大部分兵马带出埋伏在营地附近,营中只留下少量兵马故布疑阵,做出他主力还在营内的假象。

田承嗣的探哨果然很快查到了郭子仪的营地,得到消息后,田承嗣立即遣散兵士,化整为零来到郭子仪营地附近聚集。而后立即发起攻击,原本是想攻其不备,却没想到郭子仪这是引君入瓮的计策,田承嗣刚刚带领两千兵马冲入营地内。营地外围就响起了打量的喊杀声,先是一通箭雨射下,田承嗣的兵马就倒下一大片,紧接着郭子仪率大军攻入,田承嗣被杀得打败。兵士四散逃逸,这一句田承嗣输了,郭子仪获胜,获得决赛资格。

接下来是李光弼和崔乾佑进行对决,两人都是极为谨慎之人,轻易不会上当,这两人在之前的较量中就曾经对上过,因此对对方都有一些了解。

在这场对决中,崔乾佑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不必先动手。李光弼在抽签时抽到了必须先行攻击的签,所以他必须先对崔乾佑进行攻击,这两人都是谨慎之人,越是先动手,就越容易犯错,容易露出破绽。

李光弼在带队行军途中遭到了崔乾佑的五百骑兵的袭击,弓箭部队几乎伤亡殆尽,而在李光弼派出骑兵部队追击时,崔乾佑的骑兵又逃之夭夭,等到李光弼的骑兵回转。却又发现崔乾佑的骑兵正在冲击己方的刀盾兵,正要帮忙时又遭到了崔乾佑长枪兵的拦截,强攻之下损失惨重,只剩少部分逃离。而李光弼的长枪兵又遭到了崔乾佑弓箭兵的射杀,损失颇为惨重。对决时间到了之后,李光弼损失要比崔乾佑多得多,在这场对决中,崔乾佑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优势,采用了调虎离山的策略。然后进行各个击破。

李光弼此前在军中一直做着闲职,并未真正领过兵,这次惨败让他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和经验不足,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专心学习领兵、指挥的经验。

皇帝和朝中大臣们虽然不能到现场亲自观看,但不时有兵士乘快马过来把现场的情况进行报告,因此也能及时获得相关的消息,双方对阵的情况也让皇帝和朝中大臣们打开眼界,尽管只有两场,但每个人都是用尽手段和计谋。

最后一天进行决赛和第三名的争夺,首先是李光弼和田承嗣分别领兵对决,这次李光弼的运气依然不好,抽到了必须先动手的签,探查到敌人的位置之后,李光弼当即率兵前进,不过这次他吸取了昨日被崔乾佑各个击破的教训,因此无论田承嗣如何骚扰,他都临危不动,始终让所有兵马聚集在一起,并且以行军速度最快的一字长蛇阵行军,田承嗣来不及做出相应的部署,李光弼就带人杀到了,并把田承嗣杀了一个措手不及,田承嗣败,李光弼获得了第三名。

最后轮到崔乾佑和郭子仪进行最后的决战,崔乾佑的运气不好,抽到了必须先行攻击的签,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探查郭子仪军队之所在和动向,却始终不见探哨回转,他这才知道派出去的探哨只怕都被干掉了,这让几乎成了瞎子。

不过崔乾佑久在军旅,并未丝毫露出胆怯,他查看地图,决定把郭子仪引出来,很快,他看中了一处地方,很适合埋伏,他率军启程之前交代将校兵士们在途中如果遭遇敌军袭击,心中不要慌乱,但又要装作慌乱,然后排成一字长蛇阵快速撤退,如果有敌军在我军撤退是攻击一字长蛇阵阵的中段,两端首尾立刻快速合围夹击!

在途经至崔乾佑预想的地点时,郭子仪军果然从侧面杀出来攻击了崔乾佑大军的前军,崔乾佑立即带兵“仓惶”回逃,逃不远处,又有大量郭子仪军从树林中冲出来将崔乾佑仓惶的一字长蛇阵拦腰斩为两断,参加演戏的唐军都是久经训练的精锐,完全执行了崔乾佑的战术,当一字长蛇阵被斩为两段时,首尾两军立即进行合围,将郭子仪大军大部分包围在中间,郭军大乱,崔军趁势掩杀,郭军大败。

结果让赵子良感觉颇有些意外,崔乾佑此人在安史之乱中虽然战绩不错,连哥舒翰、封常清都接连败在此人手下,但是后来却屡次败给郭子仪,却没想到现在却完虐郭子仪,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听了前方兵士的回报战况后,赵子良拱手对玄宗道:“陛下,情况很明显,郭子仪输了,崔乾佑获胜,不论是天榜还是地榜,所有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从军经验的考生,基本上都是经验不足,真正遇到变故便慌乱不堪,不过这不是问题,只有给他们时间和足够的历练,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这几场对决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没有真正实际领兵经验之人,绝不可为大将,否则就会重蹈赵括之‘纸上谈兵’,酿成惨剧!”

玄宗点头道:“不错,此言甚善!”

话说完,便有一个太监走过来禀报:“启禀陛下,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安禄山觐见!”

玄宗抬手:“宣!”

赵子良听得一愣,心中道:“安禄山来长安了?”

第97章 整肃军纪(3)第677章 弓骑兵出击第118章 出使第322章 血流成河第478章 前途未卜第587章 架空(1)第487章 强势造访(1)第903章 攻占北印度第912章 印度版“合众连横”第1471章 再见格瑞林公主第1521章 泻药的威力第104章 出城迎敌第850章 驱虎吞狼第974章 攻占逻些城第1345章 设计第171章 大沙暴之威第1122章 点燃火药桶第540章 发现赤铁矿脉第95章 整肃军纪(1)第751章 手刃叛将杨宗望第382章 一路相迎第1222章 长矛插在城门上第1554章 世纪大战开始第351章 漏网第338章 大破吐蕃军第1064 李适死第214章 明升暗降第1075章 钓大鱼(1)第816章 铸造新钱币第1290章 郭子仪死第1530章 胆大的尼塞弗鲁斯第1378章 女巫莉莉娅的故事第972章 一击即溃第72章 献计第1391章 都疯了!第1542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142章 奸臣的忠诚第160章 两翼迎敌第759章 朝廷催促第942章 无意中被发明的不锈钢(2)第1496章 狩猎比赛第760章 北伐开始第955章 异阵第1544章 新内宫女主人第609章 旷世大战(6)第891章 新王宫竣工第1130章 巴姆绿洲的激战第891章 新王宫竣工第463章 卖草原(2)第887章 反嫁祸(1)第1018章 重大决策第1088章 田悦死(1)第153章 攻城噩梦(2)第27章 冒死救人第1088章 田悦死(1)第187章 新布局规划第185章 万事开头难第117章 振作第384章 识破第1223章 机不可失第958章 带兵破阵第138章 拍提亚战术小试牛刀第1032章 整军第1047章 李忠臣的末路第921章 战果巨大第918章 政治秀(3)第353章 怒斥第1559章 围追堵截第745章 叛军内讧(1)第892章 千泉宫的中秋家宴第1000章 科考改制第六章 夫蒙灵詧第373章 功亏一篑第487章 强势造访(1)第74章 升迁第489章 强势造访(3)第609章 旷世大战(6)第1584章 狗急跳墙(2)第902章 西亚战火起第1007章 面试(2)第1445章 有何贵干?第638章 胁迫国主们去长安第356章 再起战事第168章 进入沙漠第1061章 配合削藩第484章 请旨招兵(3)第341章 重建大斗军(2)第996章 阉党惶惶第1094章 改制第162章 陌刀无敌第614章 胜败反转第1085章 幽州之乱(3)第1050章 处置(2)第1556章 化劣势为优势第1542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680章 大胜后的插曲第709章 王维之事第283章 激烈争夺第1501章 木桥上遇刺第495章 自保之法——养贼自重
第97章 整肃军纪(3)第677章 弓骑兵出击第118章 出使第322章 血流成河第478章 前途未卜第587章 架空(1)第487章 强势造访(1)第903章 攻占北印度第912章 印度版“合众连横”第1471章 再见格瑞林公主第1521章 泻药的威力第104章 出城迎敌第850章 驱虎吞狼第974章 攻占逻些城第1345章 设计第171章 大沙暴之威第1122章 点燃火药桶第540章 发现赤铁矿脉第95章 整肃军纪(1)第751章 手刃叛将杨宗望第382章 一路相迎第1222章 长矛插在城门上第1554章 世纪大战开始第351章 漏网第338章 大破吐蕃军第1064 李适死第214章 明升暗降第1075章 钓大鱼(1)第816章 铸造新钱币第1290章 郭子仪死第1530章 胆大的尼塞弗鲁斯第1378章 女巫莉莉娅的故事第972章 一击即溃第72章 献计第1391章 都疯了!第1542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142章 奸臣的忠诚第160章 两翼迎敌第759章 朝廷催促第942章 无意中被发明的不锈钢(2)第1496章 狩猎比赛第760章 北伐开始第955章 异阵第1544章 新内宫女主人第609章 旷世大战(6)第891章 新王宫竣工第1130章 巴姆绿洲的激战第891章 新王宫竣工第463章 卖草原(2)第887章 反嫁祸(1)第1018章 重大决策第1088章 田悦死(1)第153章 攻城噩梦(2)第27章 冒死救人第1088章 田悦死(1)第187章 新布局规划第185章 万事开头难第117章 振作第384章 识破第1223章 机不可失第958章 带兵破阵第138章 拍提亚战术小试牛刀第1032章 整军第1047章 李忠臣的末路第921章 战果巨大第918章 政治秀(3)第353章 怒斥第1559章 围追堵截第745章 叛军内讧(1)第892章 千泉宫的中秋家宴第1000章 科考改制第六章 夫蒙灵詧第373章 功亏一篑第487章 强势造访(1)第74章 升迁第489章 强势造访(3)第609章 旷世大战(6)第1584章 狗急跳墙(2)第902章 西亚战火起第1007章 面试(2)第1445章 有何贵干?第638章 胁迫国主们去长安第356章 再起战事第168章 进入沙漠第1061章 配合削藩第484章 请旨招兵(3)第341章 重建大斗军(2)第996章 阉党惶惶第1094章 改制第162章 陌刀无敌第614章 胜败反转第1085章 幽州之乱(3)第1050章 处置(2)第1556章 化劣势为优势第1542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680章 大胜后的插曲第709章 王维之事第283章 激烈争夺第1501章 木桥上遇刺第495章 自保之法——养贼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