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式武器问世

稍过几日,兰州方面又传回紧急军报,兰州及鄯州边军联合出击,击退吐谷浑人的侵犯,杀敌三千余,吐谷浑人快速溃退,两地边军追击不上,但兰州一带边境已经暂时无忧。

李世民这才松了口气,但仍令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左骁卫将军樊兴率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开赴兰州,增加与吐谷浑接壤的兰州、鄯州一线兵力配置,积极做好应战准备。

按李世民的要求,李业诩在最短的时间内派遣特战队员进入吐谷浑境内,侦探情报。

第一批的特战队员共四十名,已经秘密启程,由郑仁泰带领,先于段志玄的大军抵达兰州。在兰州经过短暂休整,大部分队员经鄯州、河州,沿黄河河谷一线,进入吐谷浑境内,侦探情报,少部分队员作为接应和联络人员,隐伏在兰州、鄯州附近。

-------------------------------------------

最早的一批特卫士兵进行了一年多的训练,军力与当初相比已经天差地别,单兵战力及协同能力上虽然无法与特战队员相比,但比普通军队的士兵要好上很多。

后一批的招募的士兵也进行了多个月的训练,士兵的身体素质得到大大的提高,士兵的身体灵活性、反应敏捷性方面,都有了质的改变。

最初几个月是进行体能、纪律和单兵科目的训练结束,到后来逐渐进行各种骑兵阵法的训练,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也慢慢增加。几千人长时间进行各种阵法的训练,马上冲锋的队形的保持和变化,各种武器的使用。

特别是李业诩利用唐军骑兵横刀刀法,结合一些其他人体结构和力学因素改进的马刀刀法,更是战士们练习最多的科目。

各中下级军官,都被李业诩以李靖的兵法和现代军事理念相结合的理论调教过了。

纪律方面,快速动员能力方面,那是其他军队完全不能比的,如果说有人想问什么叫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到特卫训练场上一看就知道了。

特卫军中士兵所配置的武器不同于其他各卫,大多都是新制,最基本的武器装备就是经过改良的马刀。用当前最精湛的工艺锻造,刀身重量有所减轻,刀背宽度有所减少,刀刃更薄,刀柄向刀刃方向弯曲角度有所调整,更利于骑手掌控,不易脱手。整个刀身造型符合流体力学,有利于增大砍劈的力度,光靠马匹的冲击就很容易将作为假想敌的粗大木头砍断,草原部落装束的那些轻薄铠甲,马刀只要轻轻一划,就可将其割破。

还有一点与其他军队不同的是,特卫军中每队都配备一名医官,这些医官曾到孙思邈所办的学习班上学习医术,对各种伤病,特别是外伤的治疗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

这是孙思邈在李业诩的一再要求下,终于同意到长安开办一个医术讲解班,李业诩派出了近六十名识字、能写、比较机灵的士兵去学习,主要是创口清创、缝合、刀裂伤救治之类的外科医术,能胜任交战时军中伤员的一些基本治疗。

李世民也曾好几次到特卫军营中,观看士兵的训练,每次都是对李业诩勉励一番。

――――――――――――――――――――――――――

这天,军器监丞陈天宁使人来禀报李业诩,说已经试制成功秘密的火器。

李业诩听后大喜,忙跟传唤的人来到军器监试验场。

军器监的试验场位于一个空旷的山谷中,如今已经是伤痕累累的样子,估计试验火药的次数不少了。

当日的流云小道,今日的军器监丞陈于宁正站在一旁,来回地走着,一脸兴奋与不安的神色,边上还有一些军器监的工匠及守卫的士兵。

看到李业诩过来,陈天宁一路小跑着过来,到了李业诩面前,像是突然反应过来一样,又缓下了脚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却还是满脸掩饰不住的高兴,“李少匠,您设计的手雷已经试制完成,火药的配比也过严格的试验,先前试爆了几次,效果都不错,如今已经制作成功了几个,让您来试试…”

说罢小心翼翼地从一个铁制箱子里拿出几个球状东西。

很大的一个铁制圆球,球上面还有一根长长的线状东西,那是经过改良的引线。

李业诩有些傻眼,这东西也制作的太大了些,都快赶上人头般大了。

这是一个超大号的手雷,比李业诩原先设计的要大上好几号,李业诩皱皱眉,瞄了陈天宁一眼。

“李少匠,我觉得先前的威力不大,所以就加大了规格,还有几个是小一些的,”陈天宁挠挠头,有些紧张地看着一脸质疑的李业诩。

“先试试吧…”

陈天宁吩咐一名守卫的士兵把这个超大号的手雷放在一堆石头里面,叫另一人拿火折子点燃。

李业诩和陈天宁及其他人都远远地躲到一块大的岩石后面。

那两名士兵已经见识过这玩意的厉害了,点燃引信后,撒腿就跑,在一块大的岩石后面躲了起来,那速度,估计前方有兔子也要被他们撵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有些地动山摇的感觉,大小石头碎屑四处乱飞,周围山林中惊起一群群的飞鸟。

待爆炸过后,躲藏着的人走了出来,李业诩率先走过去看看,放置手雷的地方炸出了一个很大的坑,边上原来的一堆石头都被炸飞了。

陈天宁一脸得意,而其他人除了李业诩,都是一脸惊愕的表情,这玩意儿威力怎么这么大!?

李业诩猛然心动,大号的手雷威力这么大,那如果再设计大一些,装填的炸药多一些,那就是炸弹了,攻城时炸坏城墙什么的,应该不在话下。

“再试试这些小的,用手投掷,”李业诩指着箱子中剩下的那些小一些的手雷命令道。

陈天宁有些不解,但也吩咐身边的一名士兵拿着一个小型的手雷,另一士兵拿火折子。

这名士兵看到刚刚爆炸的场景,战战兢兢地上来拿着手雷,手都在发抖。

李业诩喝止了另一名想上前点火的士兵,示意边上的李成来拿这个手雷,让他在点燃引信后马上用力抛出。

手拿引火装置的那名士兵点燃长长的手雷引信后,赶紧跑开了,李成用大力把点燃的手雷抛向远方。

那枚手雷落地后,再滚了好一段路,落入一片灌木丛中,好一会才爆炸。威力显然没有前面那枚超大型的手雷大,一堆灌木断枝及碎石屑四处乱飞。

看看爆炸的地方,破坏的地方小多了,和后世的手雷比,威力差上很多。接着又试制了几枚,威力也都差不多,也比李业诩当初设想的要差上一些。

这时候黑火药制作的手雷可能只有这个威力了,接下来还要改进火药配方,制作出其他类型的火药来,比如威力更大的黄火药,但这玩意儿工艺太复杂了。

还有这扔手雷,要有个人在旁边点火太麻烦了,正面迎敌时,面对敌方骑兵的快速冲击,威力一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来不及扔,得想法研制出手拉引信来。

只是李业诩觉得这引信和延期发火机构对于陈天宁这样没有太多物理知识的古代人来讲很复杂,一会和他详细讲讲,看看能不能明白,待有空还得自己费点心思研究一下,争取制作出拉发的引信和触发引信。手雷的拉发引信制作工艺不是太复杂,只是李业诩以前使用的都是触发式引信的手雷,拉发式的刚开始接触炸药时候研究过,都有些生疏了。

但按现在的工艺水平,只能先从拉发式引信开始。

李业诩表扬了手雷制作的成功,看着有些扭捏的陈天宁道,“流云,哦,天宁,这段时间成果不错,我会在皇上面前为你请功的。一会你跟我来,我再与你谈谈关于手雷的一些其他问题…”

“多谢李少匠夸奖,”陈天宁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

李业诩和陈天宁说了关于改进手雷制作,还有手雷外形及里面填充物,当然最着重讨论的是手雷引信的问题。

李业诩详细地讲了手雷引信的原理,主要的是拉发式引信的原理,画了很多结构图,让陈天宁回去试验。

看着李业诩一脸崇拜神色的陈天宁,拿着李业诩画的几张图,屁颠屁颠地回去研究了。

手雷和炸弹的事都有了初步的成就,等再试验改进,定型生产,过些日子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吐谷浑人了。

李业诩还忙着试验复合镜片的望远镜。

最遗憾的是这时还没有玻璃,李业诩想制作复合镜片的望远镜只能用最好质量的水晶来制造,单镜片的望远镜已经让李业诩不太满足了,成像质量不是太好,与李业诩后世所用的军用望远镜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必须得改良。

但没有玻璃前,无论如何改良也不能达到后世那种水平。

李业诩吩咐军器监的工匠们,按他所设计的复合镜片望远镜模式制作调试,尽量开动脑筋,按各种镜片组合试验。

十几天后,一架测试成功的复合镜片望远镜放在李业诩面前,试用一下,效果还不错,比原先的好多了,李业诩让军器监那些好学的工匠们进一步改进,并开始生产。

李业诩把这架新置的复合镜片望远镜来到皇宫,呈送给李世民,又汇报手雷的试验情况,还有特卫和间谍人员的训练进展。

李世民对火药制作而成的爆炸物能用于军中,也是非常高兴,对李业诩描述的手雷爆炸威力更是大感兴趣。告诉李业诩,过些日子他要亲自去看一下爆炸效果,并言称这新式武器的设计完成,那对军队战力的提升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对其中的有功人员进行重奖。

特卫和间谍人员的事并没详细过问,让李业诩全权负责训练就行...

第254章 长安风云四起(上)第125章 往松州进军第21章 吐谷浑人的火攻第15章 抵达鄯州第53章 青海道第31章 丫头云儿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75章 女助手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35章 玉门关分兵第7章 新任的特卫大将军第24章 奔袭曼头山(上)第230章 如何攻击倭国第18章 库山之战(中)第84章 大度设被擒第67章 遭遇伏击第113章 吐蕃大军压境第116章 如何战?第223章 高藏必须向我大军投降第57章 一边倒的战斗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战法第38章 再次进宫第29章 大战牛心堆(下)第9章 有后了第140章 松州之战第132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下)第97章 李世民的大举动第42章 遭遇突厥骑兵第15章 第一卫军组建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62章 只能成功第70章 攻击第70章 李业诩的对策第151章 够味吧第74章 组建情报网第168章 辽东首战告捷第73章 大战即将开始第259章 因病请辞第134章 松州之战(八)第229章 皇帝想回长安了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07章 拜访温彦博第101章 新的军队管理模式第89章 吐蕃使者请婚第74章 要将兵法传于后世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136章 松州之战(十)第169章 攻占玄菟城第73章 占地之计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78章 战与降,百济高层的分歧第153章 李靖面授机宜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244章 倭军不堪一击第76章 大婚第149章 高丽、百济自找死第12章 未来的名将苏定芳第10章 李恪告诉的秘密第130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上)第267章 房玄龄的临终劝谏第180章 我们四面都是强敌第122章 关于吐蕃的事第55章 抵达并州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妇了第194章 辽东城被攻占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07章 不一般的关怀第115章 无奈接受第61章 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35章 特种训练(上)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当第18章 计策第192章 大唐军队与新罗军队起冲突第27章 大战牛心堆(上)第163章 杀光小日本第22章 剖析第63章 大义的契苾何力第139章 终于明白第230章 如何攻击倭国第119章 大唐军事学院祭酒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30章 松州之战(四)第49章 过年了第52章 双河之战第33章 兰州遇故人第92章 酒后乱性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1章 这是在哪儿?第15章 回府(下)第236章 你为何不自立为王?第269章 太子的奏议第89章 准备班师第232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第107章 拜访温彦博第9章 有后了第124章 伏击战(下)第77章 大度设溃败
第254章 长安风云四起(上)第125章 往松州进军第21章 吐谷浑人的火攻第15章 抵达鄯州第53章 青海道第31章 丫头云儿第63章 不能回家了(上)第75章 女助手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35章 玉门关分兵第7章 新任的特卫大将军第24章 奔袭曼头山(上)第230章 如何攻击倭国第18章 库山之战(中)第84章 大度设被擒第67章 遭遇伏击第113章 吐蕃大军压境第116章 如何战?第223章 高藏必须向我大军投降第57章 一边倒的战斗第69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战法第38章 再次进宫第29章 大战牛心堆(下)第9章 有后了第140章 松州之战第132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下)第97章 李世民的大举动第42章 遭遇突厥骑兵第15章 第一卫军组建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62章 只能成功第70章 攻击第70章 李业诩的对策第151章 够味吧第74章 组建情报网第168章 辽东首战告捷第73章 大战即将开始第259章 因病请辞第134章 松州之战(八)第229章 皇帝想回长安了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07章 拜访温彦博第101章 新的军队管理模式第89章 吐蕃使者请婚第74章 要将兵法传于后世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136章 松州之战(十)第169章 攻占玄菟城第73章 占地之计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78章 战与降,百济高层的分歧第153章 李靖面授机宜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244章 倭军不堪一击第76章 大婚第149章 高丽、百济自找死第12章 未来的名将苏定芳第10章 李恪告诉的秘密第130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上)第267章 房玄龄的临终劝谏第180章 我们四面都是强敌第122章 关于吐蕃的事第55章 抵达并州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妇了第194章 辽东城被攻占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07章 不一般的关怀第115章 无奈接受第61章 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35章 特种训练(上)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当第18章 计策第192章 大唐军队与新罗军队起冲突第27章 大战牛心堆(上)第163章 杀光小日本第22章 剖析第63章 大义的契苾何力第139章 终于明白第230章 如何攻击倭国第119章 大唐军事学院祭酒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30章 松州之战(四)第49章 过年了第52章 双河之战第33章 兰州遇故人第92章 酒后乱性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1章 这是在哪儿?第15章 回府(下)第236章 你为何不自立为王?第269章 太子的奏议第89章 准备班师第232章 安东大都护府的设立第107章 拜访温彦博第9章 有后了第124章 伏击战(下)第77章 大度设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