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兴师问罪

贵客堂内,太平公主阴沉着脸,不声不响地喝着手上的茶,虽然武攸宁被刺事件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但太平公主心中毒刺却仿佛生了根,尤其她昨天从宫中一些心腹宦官口中得知,母亲竟然把这件事认定为她所为,这更让太平公主忍无可忍。

太平公主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母亲用了近十年时间来培养武攸宁,一心希望他能成为武氏王朝的继承人,结果在最后关头被人毁了,母亲心中的恨绝不是一天两天能消除,甚至会影响到很多年,换而言之,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印象和地位都统统摧毁殆尽了。

如果不找出真凶,洗刷自己的冤屈,那她的未来就会暗无天日。

太平公主昨晚几乎一夜未睡,反复考虑这件事,她越来越怀疑这件事是她王兄所为,不是李旦,就是李显,不太可能会是别人。

当然,太平公主也一度怀疑这件事是李臻所为,不过她也知道李臻已经不是从前的内卫统领了,不会再轻易出手,再加上张黎再三保证这件事和李臻无关,她也就相信李臻没有插手此事。

那么除了她的两位兄长,几乎不太可能会是其他人所为了,就算是长安的关陇贵族下的手,也必然和两位兄长有关。

这时,李旦快步走上了大堂,笑道:“是哪阵香风把贤妹送来了,我们好久不见了。”

“哼!兄长事情繁多,整天都在殚尽竭虑,哪有心思想到小妹?”太平公主语带双关地顶了一句。

李旦心里明白,他暗暗苦笑,看了那件事把她惹恼了,开始怀疑到自己头上,但李旦心如明镜,这件事无论如何他不能承认,否则后果非常严重,就算自己的亲妹妹也不会放过自己。

李旦坐了下来,让侍女重新上了茶,他微微叹息一声,“贤妹说得没错,我为了政事堂七相之事殚尽竭虑,这段时间天天晚上都没有睡好,到头来,我推荐的桓彦范还是希望不大,贤妹好像也是一样。”

太平公主没想到他会把事情扯到相国之事上去,她心中也有点动摇了,难道这件事真不是兄长所为?

这时,侍女上来给他们换了茶,慢慢退了下去,大堂内只剩下他们兄妹二人,太平公主原本是来兴师问罪,但现在她心中动摇,倒不好无缘无故发作了,便冷冷道:“请兄长给我说实话,武攸宁被刺一案,是不是兄长所为?”

“原来是为这件事,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贤妹怎么还放在心上?”李旦淡淡一笑道。

“你在装糊涂!”

太平公主终于爆发了,她声嘶力竭地吼道:“你明明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就算过去十年母亲也不会饶我,现在母亲认定是我所为,你让我怎么办?兄长,是不是你干的?”

太平公主气得胸膛剧烈起伏,眼睛恶狠狠地瞪着李旦,仿佛像只发怒的母狮子,要将他一口吞掉一般。

李旦没有看太平公主的眼睛,他依然平静如水,良久,才缓缓道:“武攸宁被刺,对李氏皇族是一件大好事,它保证了我们还有复位的希望,不过,贤妹既然已经认定是我所为,我也没有办法,我确实没有证据证明不是我干的。”

“那你向我保证,你没有参与这件事!”

李旦笑了笑,“我怎么保证,我确实参与了,当时我的人也在双桥镇,事态很混乱,他们回来说,他们下手晚了,难道贤妹真的是袖手旁观吗?”

“你——”

太平公主气得话说出来,半响忍住气道:“那兄长认为是谁干的?”

“我不知道!”

李旦缓缓摇头,“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承认是自己做的,贤妹,这件事已是无头公案,你何必要纠缠不放?”

“我不甘心,我不能背这个黑锅,母亲认定是我所为,如果真是我也就罢了,可不是我下的手,我不想承担这么严重的后果,我必须要找出真凶,在母亲面前洗冤。”

李旦本来想着若被她逼急了,自己认了也就罢了,但听她最后一句话,李旦顿时警惕起来,这件事他绝不能承认,否则母亲追查起来,这个后果他承担不起。

李旦沉吟一下道:“既然不是贤妹所为,那为什么贤妹不向母亲说清楚,相信母亲有分辨能力,不会把责任推到贤妹身上。”

“你让我怎么去说,我怎么证明不是我?母亲会问,如果不是你,那会是谁?你让我怎么回答,难道我说,是两个皇兄所为?”

太平公主长长吐了一口闷气,“这件事我得先找到真凶,才能去母亲面前洗冤,否则只会越描越黑。”

“那愚兄也帮不了你,贤妹,真的很抱歉!”

太平公主咬紧嘴唇,缓缓说道:“刺杀武攸宁,一般人都会直接干掉,而不会只重伤他,明显只有我才会这样做,这个刺客一定是嫁祸给我,或者是出于一种报复,或许是因为三年前那件事。”

李旦明白妹妹说的是什么事,三年前,张景雄被刺事件,最后导致李重润被杀,这是太平公主嫁祸给了庐陵王,现在她自己被人嫁祸,她就想到了是庐陵王报复她。

李旦摇了摇头,“兄长不是那样的人,他身体不好,再说,王府中之事,他也根本做不了主。”

太平公主咬牙切齿道:“我也知道不是他,但有人会替他做,她的狠毒我是亲身体验过的。”

太平公主的目标慢慢指到韦王妃,李旦也保持了沉默,如果韦安石被罢相,或许他就有希望了。

……

在大唐各派的势力中,庐陵王李显无疑是最为低调,自从三年前武则天下旨杖毙李显长子李重润后,庐陵王的影响力几乎完全就消失了,也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只有在去年武则天过寿时,庐陵王献了贝叶,他才短暂的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但又如昙花一现,他又再次沉寂得无影无踪。

李重润之死给李显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加之他中风后身体一直很糟糕,多年的软禁生涯使他渐渐笃信佛法,现在他更完全沉溺在佛法的世界里,如果不是韦王妃坚决反对,他便已出家为僧。

李显对皇位早已心灰意冷,对朝廷中和家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索性连自己的印鉴也交给了妻子韦王妃,整个庐陵王府完全成了韦王妃的天下。

虽然李显已不再过问外界之事,但并不代表韦王妃就放弃了,她的权力欲望远远超过了任何人,只有当今皇帝武则天才能与之一比。

韦王妃无疑是个极为精明的女人,她知道丈夫的优势在哪里,在于他是正统的大唐皇位继承人,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七成以上期盼大唐复兴的朝臣们支持李显,相比之下,相王李旦的支持度就弱得多。

政事堂六相,居然有三位相国是支持李显,但姚崇似乎有点动摇,转而支持李旦,但这并不能改变李显占优势的事实。

韦王妃极力否认李显已经厌世坠入佛尘,她拼命营造一种氛围,似乎李显只是低调,为了回避任何不利的影响,才不和外界接触,而她是李显的代言人。

当然,韦王妃也知道这样远远不够,她又将儿子李重俊推出来,让他成为父亲的形象代言人。

而她躲在幕后操纵,也正是她的精明能干,使得李显虽然坠入佛尘,却依旧保持着大多数朝臣对他的支持。

这天下午,李重俊匆匆回到王府,直接来到内堂,在外面等了片刻,一名侍女出来笑道:“王妃请小王爷进去。”

李重俊默默点头,走进了大堂,大堂上,韦王妃正在细细地品一盘葡萄,这是她的酷爱之物,最喜欢吃葡萄,另外还喜欢啃鸭脖子,韦王妃保养得非常好,虽然已经四十余岁,看起来也不过才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皮肤细腻光滑,脸上没有一丝皱纹。

她也毫不忌讳对房事的嗜好,她和丈夫早已不再同房,丈夫这些笃信佛教,他们更是很少见面,那么府中十几名高大健壮的侍卫便成了她生命力旺盛的源泉,这是府中的公开秘密。

但她很聪明,她在儿子李重俊面前绝不会有任何表露,以免让儿子反感,坏了她的大事,她有过长子李重润的教训。

尽管李重俊也不是韦氏亲生,但李重俊依旧十分孝顺地视韦氏为母,他跪下给母亲行了一礼,“孩儿参见母亲!”

“二郎辛苦了,坐下!”

韦王妃笑眯眯地让儿子坐下,又急忙问道:“怎么样,查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吗?”

韦王妃这些天极为关注相国姚崇的态度转变,原本一直支持张说入相的姚崇忽然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桓彦范入相,这就意味着姚崇已经相王李旦拉过去了。

这让韦王妃极为恼火,更加紧张,她害怕发生连锁反应,连张柬之和韦安石也被拉走,韦安石是她族兄,她不担心,关键是张柬之,他是百官之首,如果他被李旦拉过去,那影响力就太大了。

所以韦王妃一心要查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姚崇的立场转变。

至于一直搅得太平公主昼夜难安的武攸宁被刺事件,她倒不怎么关心,只是得到消息时兴奋了一番,然后便束之高阁了。

李重俊踌躇着说道:“回禀母亲,孩儿打听到这件事似乎和李臻有关?”

“李臻?”

韦王妃愣住了,怎么会是李臻,他怎么会卷入相国的争夺中来,他不是一直置身事外吗?

半晌她又道:“你能确定吗?”

“孩儿只是听说,姚相国提议桓彦范入相的前一天,李臻曾拜访过他,但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孩儿不知,也无从去调查。”

韦王妃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如果真是李臻说反了姚崇,后果就有点严重了,那就说明李臻已经全面倒向了李旦,这件事事关重大,绝不能模棱两可,一定要落实下来。

她又低声说了两句,李重俊却摇了摇头,“孩儿不想去!”

“你不去谁去?你怎么能违抗我的命令。”韦王妃怒视儿子。

李重俊半晌道:“母亲可以让韦播去,他不是挺能干吗?”

和兄长李重润一样,李重俊也极为厌恶母亲的几个侄子,尤其是韦播,飞扬跋扈,欺压自己,李重俊和他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

韦王妃明白他们之间的矛盾,她又柔声安抚儿子,“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我是因为无人可用,才用娘家亲戚,你是我的儿子,将来你父亲登基,你就是太子,我已经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你父亲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除了你,为娘还能依靠谁?”

李重俊虽然不想成为母亲的傀儡,但他也明白,父亲根本就不问世事了,他想当太子,也只能依靠母亲,想到太子之位,他终于屈服了,“好吧!我再去打听一下真实情况。”

“这就对了,你可以再去找一找上官舍人,或许她是知情人。”

“孩儿知道了,这就去!”

李重俊起身向母亲行一礼,转身快步离去了,韦王妃望着儿子走远,又陷入了沉思,怎么才能把张说推上相国之位?

沉思良久,她又对侍女道:“速让管家去把韦大公子给我找来!”

第083章 河畔争执第178章 刺客来历第051章 舍利换人第214章 主将单挑第190章 南燕北归第120章 难挡诱惑第025章 意外归属第304章 来贼授首第311章 重返扬州第136章 佛光烈火第198章 旧皇太孙第315章 护卫狄相第032章 异域僧人第247章 酒志相亲第030章 宿营蒲昌第241章 第三势力第075章 真假舍利第364章 皇宫告别第281章 同一立场第374章 轻语进门第369章 强势夺权第071章 狄相蒙灾第231章 各施手段第207章 三轮抽签第407章 三思之死第171章 剧变前夕第340章 又下战书第015章 援军到来第396章 第七相国第404章 忠孝难全第119章 李旦父子第378章 酒楼会晤第351章 千里驰援第206章 二战幽州第124章 第五人选第374章 轻语进门第103章 人情如山第306章 势不两立第001章 家有悍姊第140章 财富争夺第004章 以势压人第100章 月下美人第013章 勇救使者第363章 官任新职第315章 护卫狄相第007章 武举乡试第088章 人之将死第044章 十天授剑第258章 元嘉之王第115章 千钧一发第112章 冷阁威逼第012章 匪踪迷影第165章 不宁之夜第033章 怀璧其罪第202章 不欢而散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268章 搬到新家第151章 除夕还愿第090章 佛经案落第353章 草原之狼第351章 千里驰援第128章 登封夜袭第089章 寺院围猎第212章 饮食风波第253章 途中问计第043章 天下剑客第096章 月下山庄第246章 寻找突破第297章 争锋相对第349章 临危出征第010章 技压全场第336章 宿仇合作第055章 人心难测第191章 武举取士第318章 按兵不动第335章 公主厚礼第066章 县主之怒第118章 消息到来第290章 霹雳出击第050章 人情冷暖第347章 契丹再反第179章 消息传开第338章 背后一刀第281章 同一立场第147章 一石巨浪第054章 另谈条件第082章 芙蓉之毒第268章 搬到新家第223章 百密一疏第060章 险境将至第329章 皇帝私赏第057章 余波难止第260章 急转直下第293章 交换条件第057章 余波难止第250章 因时而变第022章 利诱引乱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303章 活捉酷吏第275章 公主人情
第083章 河畔争执第178章 刺客来历第051章 舍利换人第214章 主将单挑第190章 南燕北归第120章 难挡诱惑第025章 意外归属第304章 来贼授首第311章 重返扬州第136章 佛光烈火第198章 旧皇太孙第315章 护卫狄相第032章 异域僧人第247章 酒志相亲第030章 宿营蒲昌第241章 第三势力第075章 真假舍利第364章 皇宫告别第281章 同一立场第374章 轻语进门第369章 强势夺权第071章 狄相蒙灾第231章 各施手段第207章 三轮抽签第407章 三思之死第171章 剧变前夕第340章 又下战书第015章 援军到来第396章 第七相国第404章 忠孝难全第119章 李旦父子第378章 酒楼会晤第351章 千里驰援第206章 二战幽州第124章 第五人选第374章 轻语进门第103章 人情如山第306章 势不两立第001章 家有悍姊第140章 财富争夺第004章 以势压人第100章 月下美人第013章 勇救使者第363章 官任新职第315章 护卫狄相第007章 武举乡试第088章 人之将死第044章 十天授剑第258章 元嘉之王第115章 千钧一发第112章 冷阁威逼第012章 匪踪迷影第165章 不宁之夜第033章 怀璧其罪第202章 不欢而散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268章 搬到新家第151章 除夕还愿第090章 佛经案落第353章 草原之狼第351章 千里驰援第128章 登封夜袭第089章 寺院围猎第212章 饮食风波第253章 途中问计第043章 天下剑客第096章 月下山庄第246章 寻找突破第297章 争锋相对第349章 临危出征第010章 技压全场第336章 宿仇合作第055章 人心难测第191章 武举取士第318章 按兵不动第335章 公主厚礼第066章 县主之怒第118章 消息到来第290章 霹雳出击第050章 人情冷暖第347章 契丹再反第179章 消息传开第338章 背后一刀第281章 同一立场第147章 一石巨浪第054章 另谈条件第082章 芙蓉之毒第268章 搬到新家第223章 百密一疏第060章 险境将至第329章 皇帝私赏第057章 余波难止第260章 急转直下第293章 交换条件第057章 余波难止第250章 因时而变第022章 利诱引乱第299章 落井下石第303章 活捉酷吏第275章 公主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