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

bookmark

第133章 多半被剁了

也不知道这个妹妹为什么如此关注科举,李承干笑道:“你想这些做什么?”

李丽质坐在皇兄身侧,双手环抱在前,有些打抱不平的神色,道:“他们为什么一次次要阻挠科举。”

“因为他们害怕呀,他们怕所以才会来阻挠。”

李丽质对此还是耿耿于怀中。

李承干笑了笑没有再多言。

在李靖大将军被封为卫国公的第二天,秋雨还在下,许敬宗与郭骆驼带着人正在疏通河道。

“贼老天!你怎么还在下雨。”

许敬宗朝天怒骂了一句,他穿着蓑衣,每一次搬起沙袋又放下,累得好久才能扶起腰。

一旁的人道:“许少尹休息片刻吧。”

许敬宗望了眼长长的河道,黄河水位几乎与河岸齐平了,他咬了咬牙直起腰背道:“某家为了报效社稷豁出去了。”

郭骆驼心中明白,许敬宗不敢再犯错了,他若是再犯错恐怕真会被太子殿下扔到泾阳,从此与坎儿井为伴。

这才是许敬宗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郭骆驼看破没有说破。

不多时有人踩着泥泞快步跑来,大喊道:“许少尹,有官兵来了。”

众人抬头看去,见到有三五人策马而来,身后还跟着一群民壮。

等马儿到了近前,许敬宗抬了抬斗笠,目光张望去见到是李道宗亲自前来,慌忙行礼道:“府尹!”

李道宗翻身道:“各县的人讲话。”

“喏!”

有民壮站出来道:“渭南三十五人!前来驰援许少尹。”

“蓝田县民壮四十一人,前来驰援。”

“三原县二十七人!”

“高陵县三十三人。”

“渭北二十八人!”

……

听着话语,看着一队队人站出来,许敬宗错愕地笑了,愣在当场差点没站稳,好在一旁的郭骆驼扶了他一把。

李道宗大声道:“各县分队行事,自己作安排。”

“喏!”一群民壮朗声应道,开始加入了加固河堤的工事中。

李道宗领着这个许少尹走入一处草棚中,在这里可以暂时避雨。

看许敬宗被雨水淋得受冻,此刻有些哆嗦,李道宗打开一旁的食盒道:“吃一口吧。”

说罢,两碗饺子放下。

许敬宗与郭骆驼一人一碗。

“这是东宫的饺子,太子殿下亲手包的亲手煮的。”

闻言,两人还未动筷,都朝着长安城方向躬身行礼。

李道宗看着他们俩笑着递上筷子,道:“吃吧。”

许敬宗接过碗筷,狼吞虎咽。

郭骆驼不着急动筷,而是先往眼前的篝火中加了一些柴等火足够旺了,感受到暖意,这才动筷。

这位郭寺卿总是这样,他办事不徐不疾,有条有理,虽说沉默寡言,行事总是颇为踏实。

而许敬宗呢,虽说不用怀疑他对太子的忠心,相比于郭骆驼,许敬宗的私心也有。

不论是许敬宗,郭骆驼,还是上官仪,这三人的性格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也不知太子殿下是怎么把这样的三个人拧在一起的。

郭骆驼吃着饺子,还在看着雨中忙碌的民壮。

许敬宗刚咽下一口饺子问道:“这些人都是府尹找来的?”

言罢,他一句话刚说完,又往嘴里塞了一只饺子。

他们吃得着急,肯定是饿坏了,也累坏了。

李道宗拿着一根细柴,拨动着篝火,火光照映在脸上,低声道:“太子殿下说了,关中各县就算互相之间有恩怨,在面对大局时应该共同出力,而且县与县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相互竞争,但该站在一起时,也该通力合作。”

许敬宗继续往嘴里塞着饺子,头如捣蒜地点头。

李道宗又将手中的细柴放入火堆中,缓缓道:“太子殿下心系关中各县,京兆府不敢有半点怠慢。”

“嗯嗯呜呜……”郭骆驼嘴里塞着饺子,不住点头,同样认同这番话。

一碗饺子下肚,许敬宗吸了吸鼻子,甚至眼角流下了些许泪水,他感动着道:“下官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许敬宗竟然哭了,一个中年男人哭起来的模样并不好看。

扭过头不去看他,李道宗沉声道:“饺子里加了姜末,也正好给你们驱寒,吃完休息片刻。”

因长时间在雨中,手掌一直都是湿的,此刻许敬宗的手掌上多是褶皱,他恭敬行礼道:“下官领命。”

现在的太子殿下终究与以往不一样了,想得更多了,对待朝臣也越发游刃有余。

李道宗揣着手,惆怅地望着漫天雨水,心里有些担忧。

许敬宗与郭骆驼躺在篝火边睡着了,修建河堤的民壮也换下来了一批,李道宗亲自监督着河堤修缮。

从泾河的上游看去,往下游望去,能够见到河道两岸用沙袋立起了两道墙。

汹涌的黄河水一路朝着下游奔腾而去。

今年的秋天,吐蕃使者与鸿胪寺的官吏大吵了一架,这件事最后以吐蕃使者桑布扎的道歉而作罢。

秋日游园之时,许圉师遭到了刺杀,所幸人没事,对方派来的是个死士,要追查这个幕后主使多半不容易,但大理寺孙伏伽会一直盯着这件事,直到有人露出了马脚。

魏昶虽打探不到关中以外的消息,不过他经过几次向大理寺的官吏打听调查过程。

魏昶身为长安的地头,又是个对形势十分敏锐的人,他怀疑对方有意将线索往关外引,来混淆大理寺的判断,幕后主使多半还在长安。

他的判断理由是因死士自杀前并没有想逃离的意思,就算他不自杀,幕后主使也会除掉这个刺杀失败的死士。

李靖大将军把军中将领的名单给了陛下,卫府改成折冲府,军权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调整。

在集权之下,兵权又一次以更加牢固的形式,握在了皇帝手中。

再有西域不明不白死了一个互市使者。

所以说,这个秋天是个多事之秋。 听说父皇的风寒好转了,李承干提着食盒走入甘露殿中。

从中原文明有了吃饭这件事之后,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吃饭,因此吃饭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凡的。

当伱想不起来自己去过什么地方,但只要你想起一种美食,便能回忆起自己到过的地方,甚至还能想清楚在哪里吃的。

在生产生活中,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古往今来吃饭都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李承干来到父皇的桌边,从食盒中拿出一碗饺子。

李世民这才将埋在文书中的脸抬起来,低声道:“难得你会给朕送饭。”

李承干将筷子放好,在一旁坐下来,道:“弟弟妹妹牵挂父皇的病情,让儿臣来看望。”

看儿子主动整理着桌上成堆的文书,李世民面带笑容地吃着饺子,道:“她们怎么样了?”

李承干双手不停,将一迭迭的文书从矮桌上拿下来,一边讲道:“还是老样子,稚奴吵着要他自己的房间,可是他一个人睡又怕黑,只能与慎弟挤在一起,儿臣打算给他们两人单独准备一间房子,这样这两兄弟也好有个伴。”

“再过两年,等高阳十岁了,该让她自己洗衣服,给她也安排一个自己的房间。”

说着话,李承干翻看着一份份文书,主动整理了起来。

生平最讨厌看到乱糟糟的摆放,这些文书应该归类之后,整齐放好,如吏部的归吏部,兵部的文书单独放一迭。

李世民咳了咳嗓子,喝下一口温热的茶水这才止住咳嗽,问道:“去见过药师了?”

“嗯。”李承干还在整理着,整理好一迭又整理另外一堆。

看他蹙眉的神情,好似来朕这边,让他很受罪。

李世民将碗中饺子吃完,搁下筷子,又道:“这饺子味道不错,就是怎么有大有小的?”

“这是弟弟妹妹们亲手包的。”

“这些孩子在东宫确实懂事许多,朕时常看东宫的起居注。”

李世民站起身双手背负望着大殿外的雨景,问道:“关中几处河道如何了?”

“上游泾河的河岸算是稳固了,许敬宗他们将下游疏通之后,还要再观察几天,等雨停了就放心了。”

“许敬宗被你罚在京兆府三年不得升迁?”

“就让他留在京兆府,皇叔身边需要一个办事的好手,再者说也能磨磨他的性子,让他别整天想着要成为东宫的左膀右臂。”

李世民沉声道:“你觉得许敬宗这个人不好吗?”

李承干回道:“每个人都有缺点,想要控制许敬宗就不能让他太过壮大,需要有人压着他,皇叔便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你现在所想所虑的比以往更成熟了。”

身后又传来了儿子的话语声,“孤是父皇亲封的太子,又是弟弟妹妹的长兄,能不多做考虑吗?”

李世民背对着儿子,还在压着嘴角的笑意,不让这小子看到,稍稍抬头感受着风吹入殿内的凉意。

老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呼吸着,尤其是这种父子对话的时候。

只是陛下就没有察觉,太子殿下在整理文书的时候拿了几卷塞入了怀中,而后殿下又像个没事的人一样,继续整理。

不免令一旁的老太监心想,难道太子殿下以为老奴瞎了?

但再一想,老太监眼观鼻,鼻观心,就当没有看见。

帮着父皇将一堆文书整理好,李承干又将碗筷重新放入食盒中。

听到碗筷的碰撞声,李世民收起笑容,依旧背对着他道:“这是要走了?”

李承干将食盒挂在手腕处,双手揣在袖子里,道:“父皇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吐蕃使团你打算如何安排?”

“他们要留在长安那就让他们留着,说不定他们要等到来年开春才会回吐蕃。”

“那个被杀的西域互市使者是吐蕃人杀的吧?”

李承干叹道:“鸿胪寺收到高昌王的来信,说是死于马贼之手。”

“呵呵呵……”李世民冷哼道:“西域哪路马贼这么大的胆子,敢杀与大唐往来的使者?”

李承干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昨夜牛进达送来密奏,人就是吐蕃人杀的,高昌王为了不与吐蕃人结怨,才会谎称是马贼所为。”

李承乾道:“如此说来,高昌王是个怯懦又坐享其成的人。”

李世民颔首道:“没错。”

在父皇口中又听到密奏,这是第二次了,大唐的情报渠道多数是以密奏的形式交给皇帝的。

而能够递交密奏的人,应该也是少之又少的。

这些密奏不会经过中枢,而是直接向皇帝禀报。

至今为止,都不知道父皇能够向父皇经手密奏的人是什么人。

或者是宫里的太监,又或者是最近很忙碌的房相与舅舅。

李承干揣着手,又道:“儿臣就先告退。”

看父皇依旧面朝窗外,看着雨景不说话,李承干也默不作声地离开甘露殿。

老太监长出一口气,小声道:“陛下,是否要休息片刻。”

李世民重新坐回去,提笔道:“朕还要看这些文书,就不休息了。”

“太医署的监正说陛下风寒初愈,要多休息的。”

“朕有分寸。”

“喏。”

只是当李世民提笔继续批复文书,翻找着儿子整理过的一迭迭文书,怎么找都觉得不对劲。

刚刚还看过的工部文书去哪里了?

李世民找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时辰之后,原本在崇文殿照顾太上皇的太监脚步匆匆而来,他递上两份文书道:“陛下这是太子殿下让老奴带来的。”

心中暗道不好,李世民拿过文书一看,果然是工部的文书,修建凌烟阁的工事预算,还被儿子批上了一个大大的否字。

李世民重重出气,这一刻好像风寒奇迹般地痊愈了,原本塞着的鼻子此刻异常地通畅。

皇帝气不打一处来,重重将文书摔在了桌上。

一旁的太监纷纷跪在地上,不出所料的是太子殿下来过了,陛下当时不发怒,事后定会怒火上头。

也不知这皇家父子是怎么了?

当太监的心里很苦,难怪最近宫里的太监越来越少了,多半是被陛下气得剁了之后,还给埋了。

第66章 大将军教导252.第252章 范阳案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宝第71章 最划算的买卖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340.第340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第170章 多钱善贾264.第264章 孙神医回长安第6章 小女徐慧444.第444章 骑牛的大军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75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第522章 玄奘走过的踪迹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将军们290.第290章 将来的一代人391.第391章 最近不爱吃鱼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252.第252章 范阳案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第571章 这就是盛世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86章 补贴与孝顺第557章 不是怀疑是拯救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283.第283章 吃什么长大的第568章 长安之南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305.第305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505.第505章 谁言微不足道204.第204章 太子的产业371.第371章 虎牢关479.第479章 高人指点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69.第269章 苏勖214.第214章 大旱大涝339.第339章 议东征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们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323章 新爷孙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156章 京兆府争论第86章 补贴与孝顺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471.第471章 河东裴第54章 臣来告老第161章 监察第136章 各有苦恼的兄弟姐妹332.第332章 中年危机的布衣之交376.第376章 封禅第3章 太子讲故事274.第274章 新年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谢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赏)第74章 太子拜师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钱第85章 兵马未动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58章 重情重义,英雄好汉255.第255章 明智的对手387.第387章 新帝临朝349.第349章 事关尊严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第162章 小公主与李道长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话语490.第490章 名士之后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78.第478章 臣惭愧第127章 游园114.第114章 “一见如故”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440.第440章 才俊与老将军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410.第410章 学子矛盾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梦114.第114章 “一见如故”第184章 历代皇帝的忧虑第560章 皇帝的清闲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第7章 皇家仅有的温情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144章 刘仁轨的新生342.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第77章 立冬宴席240.第240章 老师的一贯作风第72章 能从天黑讲到亮第524章 同盟第319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231.第231章 修缮长安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第571章 这就是盛世
第66章 大将军教导252.第252章 范阳案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宝第71章 最划算的买卖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340.第340章 为过去,也为将来第170章 多钱善贾264.第264章 孙神医回长安第6章 小女徐慧444.第444章 骑牛的大军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75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第522章 玄奘走过的踪迹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81.第381章 看望老将军们290.第290章 将来的一代人391.第391章 最近不爱吃鱼366.第366章 请英公相助252.第252章 范阳案220.第220章 唐军来了第63章 小事上犯糊涂第571章 这就是盛世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86章 补贴与孝顺第557章 不是怀疑是拯救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283.第283章 吃什么长大的第568章 长安之南338.第338章 文景与现在305.第305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505.第505章 谁言微不足道204.第204章 太子的产业371.第371章 虎牢关479.第479章 高人指点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269.第269章 苏勖214.第214章 大旱大涝339.第339章 议东征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们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504.第504章 朕高估了他的人品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323章 新爷孙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156章 京兆府争论第86章 补贴与孝顺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471.第471章 河东裴第54章 臣来告老第161章 监察第136章 各有苦恼的兄弟姐妹332.第332章 中年危机的布衣之交376.第376章 封禅第3章 太子讲故事274.第274章 新年第112章 小气的父皇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谢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赏)第74章 太子拜师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钱第85章 兵马未动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58章 重情重义,英雄好汉255.第255章 明智的对手387.第387章 新帝临朝349.第349章 事关尊严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4章 红楼与曹先生第162章 小公主与李道长403.第403章 活在心中的话语490.第490章 名士之后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78.第478章 臣惭愧第127章 游园114.第114章 “一见如故”263.第263章 他的事业440.第440章 才俊与老将军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为410.第410章 学子矛盾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梦114.第114章 “一见如故”第184章 历代皇帝的忧虑第560章 皇帝的清闲第88章 活得明白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63.第363章 文翰四贤第7章 皇家仅有的温情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144章 刘仁轨的新生342.第342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第77章 立冬宴席240.第240章 老师的一贯作风第72章 能从天黑讲到亮第524章 同盟第319章 处罚(感谢饭饭饭团er的盟主)231.第231章 修缮长安第311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第571章 这就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