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问题

纵观中国几千,改朝换代,皆是因为土地问题。

商人觊觎中原富庶,夺了夏王;周人位居西陲,也觊觎中原土地,于是就起兵东出。

秦朝因军功爵而其,其核心,就是土地。

唐朝覆灭,则是府兵制的衰败,而府兵制的衰败,则是因为勋贵,官吏,豪强,吞没了府兵的土地,从而兵力衰竭,雇兵制兴起。

不过,如今的情况又与汉初,明初,清初的环境不同。

一般新朝鼎立,就是消灭了多余的人口,尖锐的土地矛盾得到缓解,旧的统治阶级瓦解,新的统治阶级新立。

而如今,前头也说了,禁军,官僚们,换汤不换药,换个行头继续当官。

这也就意味着,在乱世之中,豪强们不仅没有损失,反而不断的利用权力,进行土地兼并。

那些官僚们,就像是现代社会的西方国家中的事务官,皇帝就像是当选的总统,不管谁当皇帝,他们的利益不变,照样做事。

不过,这样的好处是,只要攻克京城,就能获取完整的官僚,从而迅速的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而弊端则更大。

这就意味着,李嘉满心欢喜,自己能打下一个大蛋糕,持刀的自己拥有分配权,结果一瞧,只剩下一些边角料供自己来分了。

无法大量的进行授田,就意味着朝廷无法深入人心,获得稳定的民心。

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建立不到六十年,就迫切地进行庆历变法,重新分配蛋糕,因为它本来就没分配过。

如今中原的境况是,大量的土地荒芜,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而许多豪强地主们,则不断地兼并膏肥土地,并且不断的从百姓手中兼并熟田。

所以,宋朝时期,汉唐百姓看不上的坡地,沟地,山岭,也被大量的垦荒。

垦荒后的熟田,没几年,又被豪强们掠夺,成为流民,然后宋朝就把这些流民充军,国家发钱养着。

“这就是说,我能够授田的,只有南方那些荒芜的地方,中原偌大的地界,根本就没多少田地给我。”

李嘉恍然大悟,自己一个开国之君,竟然遇到了亡国之君的问题:

如何面对土地兼并。

不过,他这边又不同。

因为唐朝改革两税法后,不再按人头收税,而是按土地多少来收税,因为人数会变,但土地就在哪里,土地再怎么兼并,也是要交税的。

宋朝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它一改前朝,不再抑制土地兼并。

但,它却忽略了一点,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势,经常地逃税。

为了削弱地方,集权中央,所以需要广设官吏分权,如此就造就了宋朝冗官问题。

官吏越多,导致逃税的土地越多,然后压到了剩余的自耕农身上,然后造就流民,又充军,然后导致冗兵、冗费问题。

兵多无用,钱多不够,官多不廉。

这就是宋朝三冗问题的由来。

这是个死循环。

“不对,我是要讨论的是土地问题,为何我手中的土地那么少呢?”

李嘉醒悟过来,他收回了飘散的心思。

于是,他又召集了赵普,王溥,魏仁浦三人,探讨这番问题:

“大唐复立,正是奖赏有功之臣之时,但朕初阅户部,却发觉对地方土地一无所知,唯求钱粮尔,而按照道理来说,朝廷的官田应该众多,但户部就无一记录,这是为何?”

李嘉直接提出了两个,为什么户部没有地方的土地信息,只是多求钱粮,不计其承受能力,而为何自前唐,到如今六十年,那么多属于朝廷的官田哪里去了?

几人陷入了思虑中,而李嘉得理不饶人,继续问道:

“周世宗抑佛,毁寺院三万余座,得民六万余,据我所知,当时有人启奏,每寺占田均为三百余亩,三万座,就是九百万亩,九万顷土地良田,这些又去向何地?”

这般,王溥额头布满细汗,连忙说道:“铜像融后而造钱,至于土地,又分发了些许给还俗的僧众,部分则售卖而得钱,其余的,则归属于官田。”

“哦?”

李嘉冷笑一声:“拨给还俗的人多少,售卖的土地又是多少,归属朝廷的又多少,有具体的数字吗?”

“这……”王溥讶然,连忙拜下:“今岁户部出现火灾……”

“出现的好啊!”李嘉拍手笑道:“就在我洛阳至战胜后,赵匡胤刚回汴梁,就着火了,真是太准时了。”

“臣等绝无贪图之心,更未得其一钱一亩之地——”

几个连忙跪下,满脸委屈地说道。

“我自然是晓得你们无关的。”

李嘉宽慰了一句,说道:“快些起来吧。”

他倒不是说假话,这几人的能力操守还是没问题的,况且,就算是给他详细的资料,他也不信。

贪官污吏手中的数据,根本就没几成可信的。

就像前面说的,寺庙每家均地三百亩,这话纯粹的是糊弄人。

养活一个不事生产,天天念经的和尚,起码得需要十亩地,一些蜡烛,佛像,以及维护等,一座寺院,十几号人,没有千来亩土地,根本就养不活。

佛像,可是铜的,值钱的很。

所以,泰半的土地落入了地方官吏的口袋,以及地主豪强。

官田自然也被侵占,比如明初,天下三分之一土地都是军田,到了后期,军户饿死不少,全部被侵吞了。

“在我看来,官田假与百官作为俸禄,不仅麻烦,而且还容易被侵占,奴隶百姓,朕早就在长沙时,就废黜了官田,折现为钱粮,发放给百官。”

李嘉在气势上打击了这几位,瞬间就占据了上风,直接说道:“地方的官田,一律收归,再重新发放给立功的将士,亦或者发卖出去,绝不能稀里糊涂任由其乱来。”

“如今某州县数万亩官田,怕是千亩,百亩都不知能有,还指望它来供养官吏,岂不是笑话?”

动不了那些兼并土地的豪强,那么就收回朝廷自己的土地——官田。

什么是官田?

就是地方的荒田,三年无人耕种的田地,朝廷一律收回,要么发给人耕种,要么充任官田,作为官吏的福利。

第1258章偷梁换柱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条件第九百八十四章犹豫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两百零四章梅山之乱(中)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347章巡查国子监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1265章死战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373章两胜一败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1358章第九百六十九章銮驾第1231章开药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语第八百九十二章谋划第1374章大喜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387章最后的抉择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1406章岁月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两百五十五章另有用处第七百一十三章上书房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风波不平(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五百五十三章细作第1393章高原上的战争第三百五十一章轰炸第五百二十一章东去第两百八十章楚国命运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六百八十五章种猪第四百八十章城内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九百八十一章会面第1210章夏王第两百二十二章登基为帝第1202章钱粮耗费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会议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六百六十一章惊诧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国大动乱第1285章中秋第三百五十七章国除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无题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标第六百七十一章张苗第七十六章称霸海峡第1202章钱粮耗费第四十五章绘制信仰第五百一十二章虎头蛇尾第1108上京第两百三十四章中原布局(2)第1354章规矩第四十六章改与活第1248章暂住证第一百二十九章宫中逸事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六百五十八章钱粮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一百七十章无题第1373章两胜一败第八十八章宿铁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会议第1221章第1301章技艺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三十六章钦州张府第八百九十六章军粮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370章煽动第1328章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
第1258章偷梁换柱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条件第九百八十四章犹豫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两百零四章梅山之乱(中)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347章巡查国子监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1265章死战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373章两胜一败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1358章第九百六十九章銮驾第1231章开药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语第八百九十二章谋划第1374章大喜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387章最后的抉择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1406章岁月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两百五十五章另有用处第七百一十三章上书房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风波不平(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五百五十三章细作第1393章高原上的战争第三百五十一章轰炸第五百二十一章东去第两百八十章楚国命运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六百八十五章种猪第四百八十章城内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九百八十一章会面第1210章夏王第两百二十二章登基为帝第1202章钱粮耗费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会议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六百六十一章惊诧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国大动乱第1285章中秋第三百五十七章国除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无题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标第六百七十一章张苗第七十六章称霸海峡第1202章钱粮耗费第四十五章绘制信仰第五百一十二章虎头蛇尾第1108上京第两百三十四章中原布局(2)第1354章规矩第四十六章改与活第1248章暂住证第一百二十九章宫中逸事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六百五十八章钱粮第六百五十二章林小娘子第一百七十章无题第1373章两胜一败第八十八章宿铁刀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会议第1221章第1301章技艺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三十六章钦州张府第八百九十六章军粮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370章煽动第1328章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