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灭蜀前的犹豫

王全斌绝对是个老将,他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并没有独断专行的心思,遇到事情,经常开会进行商讨,合理的建议都会被采纳。

比如,之前王全斌准备从罗川路攻入蜀中,但麾下的崔彦进则说:“罗川路险,军队难以齐头并进,不如分兵修治阁道,与大军在深渡会合。”

于是,就分兵而行,聚在深渡,三战三胜,攻克利州,获得八十万斛粮食。

一斛即为一石,宋后,一斛就只有五斗了。

八十万石军粮,对于宋军而言,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但是颇有些尴尬的事,宋军都是北方人,不喜吃水稻,但这时节,有的吃就不错了。

如此一来,王全斌这才真正的缓了口气。

所以,这些时日,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在去往剑门的途中,在益阳暂时停歇,召开了军事会议。

商讨的自然是如何攻克剑门关。

剑门关乃巴蜀入口,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其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两岸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般情况下,都是攻克不下的,三国末期,逼得邓艾走险道绕行。

直接攻伐剑门关,绝对是下下策。

看着诸将,王全斌资历最老,又是统帅,所以直接说道:“正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老夫年老体衰,只能依靠诸位了!”

“将军哪里的话,将军老当益壮!”

“将军赛古之廉颇!”

所有人对他绝对地心服口服,一个个赞叹道。

“如此,我就直言,这剑门自古以来,就是天险,古称一夫持戈,万夫不能前进,某老了,希望各位应当各陈进取之策,以助我军入巴蜀,不负陛下之望。”

大家都给面子,王全斌也很高兴,战事的顺利,让他既难受,又有些激动。

采取众人意见,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了分功。

他这个主帅的功劳理所最大,但他却不想如此。

见到王部署这样说了,大家也乐于此,大家都喜欢功劳,若是功成了,可是一笔不小的资历。

侍卫军的向韬当仁不让,作为禁军,他很是骄傲,所以就说道:“降卒牟进说:‘益光对江的东边,越过几座大山,有条小路叫来苏,蜀人在江的西边设置兵营,对岸有渡口,从这里出剑关南行二十里,到清强店,与大路相合。”咱们就可以从这里进兵,则剑门不足为恃了。”

这等建议,其实与灭蜀时的邓艾情况是一般无二的,都是走小路,不友大路,从而一举从背后杀出,剑门天险就化为乌有了。

“甚好!”王全斌感叹道,心中微微一喜,这条建议,其实不亚于统帅之功,完全可以稀释自己的功劳。

随后,王全斌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向韬则有些不好意思,别扭了一下,就坦然接受了众人羡慕的眼光,心中对于王全斌的感激,简直是爆了。

“哈哈哈,正是有了诸位,大军才畅通无阻,直到这般地步,咱们大宋真是人才济济,一代新人胜旧人啊!”

王全斌笑着感叹道,然后又故意地说道:“某这把老骨头,还未生锈,今次就让我带兵走之吧!”

说着,王全斌在众将面前,抖动了一下铠甲,众人为之无言。

大家都不敢否定这个决定,毕竟是主帅,地位不一样。

最后,还是康延泽实在放不下这样大的功劳,他不止立功心切,又担心王全斌的身体,亲切地说道:“来苏小路,不须主帅亲自去。况且蜀人屡次战败,合兵退守剑门,不如各位元帅协力进攻,命令一位偏将到来苏,如果到达清强,向北进攻剑关,与大军夹攻,必然攻破剑门。”

其他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话题,不断地劝说道,王全斌这才勉为其难地说道:“既然如此,就派史延德去吧!”

“末将遵命!”本来就纠结于功劳甚小的史延德,瞬间大喜过望,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大声应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营帐。

于是,史延德带着数千精兵,分兵前往来苏,在江上建造浮桥。

而奇怪的是,蜀人见桥建成,不战而逃了,弃营而逃。

“什么?这里怎么还有人?”王昭远听说史延德领兵攻来苏,到达清强,瞬间就大吃一惊。

“这条路就没有人防守吗?”

“有人,只不过都逃了!”

“该死一群废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

王昭远叹了口气,气愤地说道:“大蜀的天下,就是由你们败坏的。”

随后,王昭远大肆呵斥了剑门关的将校们,然后又大言不惭地说小股军队无济于事,只要守住剑门关,大军在外,朝廷就安然无恙。

然后,又是酒肉,又是安抚的,剑门关的军心就安定下来!

如此,王昭远连夜就带领主要军队撤退,在汉源坡列阵,然后只留偏将守剑门。

于是,剑门关就这样被里外夹攻,不出意外的就破了。

千古第一关,就这么出乎意料的破了。

王全斌等人哪里放过这样的机会,立马穷追不舍,不出意外地又大败蜀军,最后,只有王昭远、赵崇韬率领亲兵都逃走。

王全斌自然不会放过他们,骑兵能玩的过中原,连忙派轻骑追击擒俘了他们,押送到东京,然后又率大军攻克剑州,杀死蜀军一万多人。

这般情况,着实出乎王全斌等人的意外,如今,摆在成都之前的,只有一个锦州了。

但是,从蜀军的成绩来看,这样的城池等却于无。

一马平川的成都,就在大家眼前。

其他人万分惊喜,但只有王全斌一人犹豫了,只要再过几日功夫,蜀国就灭了。

“蜀国灭了,我这个统帅又该如何?”王全斌老了,着实没了野望,更不想折腾。

也折腾不起来。

手底下泰半都是禁军。

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两百四十六章上党李筠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师第两百六十五章不见欢喜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1274章伴当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强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矿第八百八十八章扬州第1317章岛屿第1112章老君山第两百六十章湘江汹涌(中)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讨伪宋北伐檄文》第1312章余热第1359章后勤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进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订阅)第1106章修法第五百四十六章波澜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两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千零九章漕运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粮第1186章第1220章名单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国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五百五十章离去第两百六十一章湘江汹涌(下)第1177章走了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351章折腾第一百八十四章奖赏之制(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乱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两百三十四章尔等配吗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十五章春风爽人第1229章战略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阳楼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计(上)第十五章春风爽人第九百五十三章长安第两百六十五章不见欢喜第1359章后勤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两百七十四章硝烟弥漫第四百一十九章舆论第十一章杂事繁多(上)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1123章胡姬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晒盐法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六百八十七章第1315章水师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无题第1377章使臣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两百四十一章欣喜万分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八百一十六章决定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风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经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九百三十六章第1293章自己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横切与竖切第四百四十九章离别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一百五十章久别重逢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两百一十六章民望所归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1163章赎回?第1190章第五百九十章惊美第1191章嚣张跋扈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国第八百一十六章决定第1186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见闻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继勋第八百零一章无言
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两百四十六章上党李筠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师第两百六十五章不见欢喜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1274章伴当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强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矿第八百八十八章扬州第1317章岛屿第1112章老君山第两百六十章湘江汹涌(中)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讨伪宋北伐檄文》第1312章余热第1359章后勤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进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订阅)第1106章修法第五百四十六章波澜第一章我有嘉宾第两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千零九章漕运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粮第1186章第1220章名单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国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五百五十章离去第两百六十一章湘江汹涌(下)第1177章走了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351章折腾第一百八十四章奖赏之制(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二章扬眉吐气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乱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两百三十四章尔等配吗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十五章春风爽人第1229章战略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阳楼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计(上)第十五章春风爽人第九百五十三章长安第两百六十五章不见欢喜第1359章后勤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两百七十四章硝烟弥漫第四百一十九章舆论第十一章杂事繁多(上)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1123章胡姬第一百一十章岭南不安(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晒盐法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六百八十七章第1315章水师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无题第1377章使臣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两百四十一章欣喜万分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八百一十六章决定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风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经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九百三十六章第1293章自己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横切与竖切第四百四十九章离别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一十三章风波不平(上)第一百五十章久别重逢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两百一十六章民望所归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1163章赎回?第1190章第五百九十章惊美第1191章嚣张跋扈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国第八百一十六章决定第1186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见闻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继勋第八百零一章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