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识政治解决移民

“能够有在野党的称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艾登从工党二号人物的脸上一闪而过,不慌不忙的阐述道,“保守党可以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片面的当做问题不存在,但对国家肩负的责任,让我不能无动于衷……”

盖茨克简直想要捂住脸,这些保守党的大佬一个个脸皮厚都是绝对没有对手的。而艾登更是当中的佼佼者,这就开始长篇大论吹起来了。

不过盖茨克也承认艾登所说的是事实,移民的蜂拥而至导致社会公共服务与资源不堪重负,棘手的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移民初到英国,首要问题不是工作而是住房,因此,诸多城市及工业区很快就相继出现了住房短缺的情况,并愈发严峻。

有的地方,住房缺口已经高达百分之五十,居无定所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移民失业问题是另一个严重的痼疾。经济因素是战后移民潮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英联邦移民在持续不断地补充英国所需劳动力的同时,又因技能、语言、习俗、受到歧视等缘故造成移民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以致失业率居高不下。

同样这些移民的失业率也超过了本土公民的两倍,而移民问题还不止于此。

就拿这一次艾登要开刀的英属肯尼亚印度裔来说,之前进入本土的印度裔移民,在淋病上超过本土公民二十倍,肺结核患者是本土公民的三十倍。

这些问题造成了本土公民和移民之间的矛盾,早在工党执政时期,保守党的后座议员已经形成了反移民势力,要求工党政府其答复有关移民疾病、犯罪、具体数量等问题。

工党政府并不排斥移民,但也要保障自己的支持率,不过从工党的属性来说,不可能将移民问题作为主要增加支持率的手段。但今天艾登就移民开刀,盖茨克和哈罗德威尔逊也不能在下议院反对,两人心里知道,这件事是应该解决的。

既然保守党愿意解决这个问题,工党处在在野状态,不能就移民问题设置障碍。不然的话,对工党的支持率是极为不利的。

下议院工党的席位和保守党差距不大,如果保守党要是押宝成功,借用反移民群体提高支持率,艾登下一步可能会提前举行大选。

这种事,在英国国内并不罕见,所以两人不能冒险阻拦,反而赞成新移民法的通过。

“共识政治是战后两党共同维护的基石。我们只是认为应该在一些问题上进行修正,至于这个法案,原则上工党不会反对。没有什么能够比保证英国安定和发展更加重要。”

盖茨克站起来,表达了对艾登提案的拥护,随即下议院就新移民法开始表决。

工党执政时期,激进派与传统左派因观点相近而携手,主导着工党在移民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升级到从道德层面来解析其所倡导的自由移民政策。

但现在工党不是在野党了么,就算是激烈反对,保守党仍然可以通过新移民法,与其这样,还不如借此完善新移民法,增加工党在其中的色彩。

共识政治嘛,艾登说的,那么这一项法案就保守党和工党共同推出的。

有功劳不能让保守党自己吃下,一定要利益均沾。如果引起反弹,反正工党是在野党,可以维持住强势在野的现状,工党也不算亏。

“政客除了满脑子的支持率,真是一点别的都不想。”艾伦威尔逊正好在马金斯这里做客,通过BBC的转播,见到了两党虚伪宣称什么共识政治的一幕。

这件事和艾伦威尔逊当然有关,艾登提及的居住地原则,就是艾伦威尔逊在马来亚殖民地首先实行的,这一次被艾登拿到了下议院讨论。

“不然他们想什么?”马金斯也在一边帮腔,“就他们如同三叶虫一样的脑袋,也就能想想怎么增加支持率,多想反而是麻烦。我们的工作量又要加大了。”

“那倒也是。”拒绝了马金斯递过来的威士忌,艾伦威尔逊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口,“英属肯尼亚的印度裔归属问题,不是第一天出现,至少内阁已经知道好几年了,这才在下议院进行第一次讨论,指望他们做点事,还真是要保持着强大的耐心才行。”

马金斯也不见外,捏着酒杯自顾自的喝起来,询问道,“听说你的那位出访印度无功而返,现在印度已经到了无视我们的地步了?”

“呵……”脸上闪过一些哼笑,艾伦威尔逊意味莫名的道,“有声有色的大国嘛。拒绝我们一个过气的宗主国,那不是正常?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如同天神降临,拯救这些印度人于水火当中。”

艾伦威尔逊觉得古巴导弹危机,英国就可以趁机来彰显一下自己很忙,同行是提升一下影响力,喜马拉雅山不是有战争么?正式我大英极尽升华的好时候。

可以借此提升一下英国的影响力,具体操作就是战争一启,英国先假装被古巴导弹危机吸引了注意力,然后经过仔细的权衡,还是觉得美国可以独自搞定问题,于是决定拉尼赫鲁一把。

当然怎么拉是有讲究的,众所周知英国的陆军是军事力量的短板,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必然要落在皇家海军身上。只不过从现实角度来说,马来亚的皇家海军舰队,都是一些在英国眼中的老旧军舰,其他国家眼中的大杀器。

老旧军舰出动需要一段时间很正常吧,又要注入燃料,又要磨合,磨磨蹭蹭到孟加拉湾的时候,你们已经打完了。这不能怪英国磨蹭,谁让你印度不抗揍呢?

届时艾伦威尔逊还会在外交层面给尼赫鲁支持,让尼赫鲁在坚持坚持,援军就快来了。

“威尔逊爵士,看在英联邦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尼赫鲁总理,请坚持最后五分钟,皇家海军正在以十四节的航速向你靠拢。”

短短时间,艾伦威尔逊已经脑补了关于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我大英极尽升华的戏份,虽然最终是没赶上大战,但可以借此做一个很好的围观者。

至于尼赫鲁坚持不住,那是印度太菜,和我大英是没有一点关系的。

马金斯自然是不知道艾伦威尔逊这么多内心戏,还在感叹,“看来印度实力的发展,令现在的印度充满了自信。”

“他们什么时候没自信过?”艾伦威尔逊一听马金斯这么说,一副过来人的口吻道,“我对印度人最大的认识就是,印度人有着近乎于愚蠢的自信。实际上他们有什么称道的?几千年来印度最有国际地位的时候,就是做英属印度的时候。印度人就如同他们发明的零一样,就真是一个零……”

“可能是历史包袱太重了吧?古文明都有一些问题,对了,你对竹幕也有所了解。感觉和印度相比怎么样?”马金斯询问着东方学专家。

“如果我们能把一个地方变成殖民地,就会直接去做,既然做不到,那就是真的做不到。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就没问题,实际上六百年来,在一些领域他们也确实有很大的弯路。”

艾伦威尔逊指的是数学领域,二十一世纪一般是把宋元和明清合在一起讲的,至少在数学领域这么讲其实很有道理,宋元四大家之后,中国的数学不但没有进步,而且还从典籍中消失了。

“等到马来亚的实习生抵达英国,我还要和他们见一面。”没在刚刚的拉踩上多想,艾伦威尔逊换了一个话题。

“你了解他们。”马金斯点头道,“由你来和这些殖民地的实习生见面最合适不过。”

“那是自然!英国的英汉词典都是我亲自编写的。”艾伦威尔逊梗着脖子,一脸当仁不让的口吻道,“丘吉尔议员的稿费,以后说不定都不如我多。”

就算是现在,在各国深受欢迎的世界未解之谜带来的收入,艾伦威尔逊已经不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丘吉尔放在眼里了。

“那有什么用?”马金斯微微皱眉,英汉大词典?能卖给谁?

“怎么没用?你不懂,我不想和你解释。”艾伦威尔逊摆摆手,不要以为翻译就没用,换成一个华人,罗罗汽车和劳斯莱斯汽车绝对不是一个接受度。

就拿玛丽莲梦露来说,梦露其实就是门罗的女性化翻译,翻译成玛丽莲门罗,就会凭空增加一些疏离感。所以一个好的英汉词典,可以帮助英国节省巨大的隐性成本。

同样是汽车,路虎就听着很霸气,罗浮就听着没什么特别的。再说了,著书立说本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还能增加本人的学术色彩,没准退休可以多领一份工资。

下议院的新移民法得到了高票通过,历时数年的英属肯尼亚印度裔归属的心病,现在随着移民法的收紧消失了。

艾伦威尔逊心情大好,闲庭信步的进入外交部大楼,迎面就撞上了迎出来的首席私人秘书威克,“威克,你找我?”

“是的,常务次长。”威克马上点头,拿着一份电报,“巴黎消息,戴高乐政府宣布全国总动员,要将阿尔及利亚问题彻底解决。任何拒绝服兵役的人,都将视为叛国者。”

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韩国的动向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场第1646章 简单的复杂化第1757章 诚挚的邀请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断别人的腿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开端第八百零九章 军政畅通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苏联和法国第四十二章 公务员的象征第三百七十章 内阁秘书的震惊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属大洋洲领地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极条约第1556章 摆明车马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机失踪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开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欧洲再平衡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运动的后果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贝利亚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吁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巅峰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约成立第八百一十七章 万隆会议第1716章 曾经也是盟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军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机谈判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变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的胜利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里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责众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尔访美第二百零八章 均摊风险建议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嚣张了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势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1599章 卖绞索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体核战略第六百五十一章 乔治六世病故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该出重拳了第四百五十章 准备公投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决战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来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两套发展战略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们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粮食第1544章 恐慌的社会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条约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国钢铁公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苏丹的民意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贵的客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没判断失误第三百六十章 温文尔雅威尔逊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问路第四十二章 公务员的象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罗斯福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赚钱印度花第九百三十六章 事业单位改革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储备粮改革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边府打响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体系改革第一百七十五章 乡村姑娘第八百三十四章 压力全在法国第四百六十七章专员们回伦敦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国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兹洛夫第1742章 驻德苏军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尔及利亚公投第1667章 小日子到头了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顿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没礼貌的苏联人第七百四十章 问题在经济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发展良好的日本第七百九十五章 总座高见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镑结算和划界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识第六百二十七章 苏联吞并北海道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机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进攻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国的责任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设工作第九百八十八章 个人档案第五百二十五章 谁的王位?第八百六十四章 马丁路德金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铀矿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报国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1743章 局势逆转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个好地方
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韩国的动向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场第1646章 简单的复杂化第1757章 诚挚的邀请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断别人的腿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开端第八百零九章 军政畅通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苏联和法国第四十二章 公务员的象征第三百七十章 内阁秘书的震惊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属大洋洲领地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极条约第1556章 摆明车马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机失踪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开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欧洲再平衡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运动的后果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贝利亚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吁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巅峰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约成立第八百一十七章 万隆会议第1716章 曾经也是盟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军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机谈判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变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的胜利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里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责众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尔访美第二百零八章 均摊风险建议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越南太嚣张了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势第六百三十三章 空中走廊第1599章 卖绞索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体核战略第六百五十一章 乔治六世病故第五百三十一章 和赫本旅行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该出重拳了第四百五十章 准备公投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决战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馈赠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来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两套发展战略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们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粮食第1544章 恐慌的社会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条约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国钢铁公司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苏丹的民意第六百二十三章 尊贵的客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没判断失误第三百六十章 温文尔雅威尔逊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问路第四十二章 公务员的象征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罗斯福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印度赚钱印度花第九百三十六章 事业单位改革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储备粮改革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边府打响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体系改革第一百七十五章 乡村姑娘第八百三十四章 压力全在法国第四百六十七章专员们回伦敦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国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兹洛夫第1742章 驻德苏军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尔及利亚公投第1667章 小日子到头了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顿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没礼貌的苏联人第七百四十章 问题在经济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发展良好的日本第七百九十五章 总座高见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镑结算和划界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识第六百二十七章 苏联吞并北海道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机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全球进攻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国的责任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设工作第九百八十八章 个人档案第五百二十五章 谁的王位?第八百六十四章 马丁路德金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铀矿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报国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1743章 局势逆转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