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纳美

汗明的小眼睛里浸满了忧愁,郁闷地黯然道:“没有!自前两年起,应给予代郡的粮饷开始有了拖欠。今年更是自夏七月便积欠至今了。”

杨枫蹙紧眉峰,指节重重地在案几上叩了叩,怫然道:“尉缭此举未免太过了些!”

三年来,他和尉缭腾章谮诋,时时具疏互劾,仇衅愈演愈烈,矛盾公开到了激化的地步。杨枫于代郡大得尊贵的长宁君倚恃器重;在邯郸的尉缭则被韩晶暗暗褫夺了实际军权,进官国尉,自大将军廉颇返都后,他便和春平君、平都侯等宗室封君相交契,彼此援引为一党,尤与春平君相善,大力扶助其坐稳内史之位,成了王亲新贵一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双方交恶攻讦,渐连长宁君和春平君、平都侯等亦牵涉其间,甚至已经达到让太后、大王两次遣使下诏旨和解的地步。

在表面上势成水火的紧张关系中,实则杨枫和尉缭都感受到彼此强有力的支持,也都暗为对方的明睿和双方殊途同归、相通的举措而引以为知己。

两个人俱是位高权重,正因为互不相容,进而分倚不同的宗亲贵族而剧斗,才得忌刻的韩晶放心。同样,正因为尉缭在个人怨隙的幌子下,对杨枫不遗余力地弹劾攻讦,杨枫才得以腾出手脚,在代郡自行其是,阴蓄实力。每当他一有稍露骨的举动,尉缭必抢先陈疏参劾抨击,或云“不安于王道,为图私利轻启边衅,糜饷殃民”,或云“以厚利饵壮士从军伍,致代地民好气任侠为奸,尚功利,不事农商,坏国之岁入”,偶或还隐隐词连指向长宁君,言杨枫“阿谀取悦于上,不能相代之封君纂修其身,成温孝恭德”、“以上行下效,致代地奢靡之风日盛”云云。在他人可能引发疑窦之前,就以个人的冲突仇怨将局势搅得一团混沌。

在他于朝堂上有意识地主导下,杨枫在代郡不合于臣道的举措,巧妙地被淹没在了臣子之间的党争攻讦里。而杨枫阴主代政,疏奏却皆推长宁君于前使博美名,更隐隐触动了新君赵偃深心中对亲弟的那一点忌惮防范——至于春平君、平都侯等各宗亲新贵亦坠入尉缭之术,入局其中,事机更不可测。朝上廉颇、许历各重臣大将,既不为韩晶所信,在强干弱枝分而治之的治术下,权柄颇遭侵夺,又深惕于外敌当前,朝政纷乱,在险恶的惊涛骇浪中,也只能竭力周旋弥缝其间了••••••

春平君为内史,执掌赵国财政事务,权柄极重,便是军中钱粮,也需赖以征筹调给。偏他不学无术,胸无成见,依依唯唯,很是倚赖背后的尉缭。在尉缭的暗中作用下,田部吏对于代郡、雁门一带的征纳历来催逼极严极苛,粮饷调拨却简慢得多。双方每每便因此连封上书,弹劾参奏,腾喧起新一轮激烈的争持大波。

当然,表面文章之下,是彼此的心照不宣——代郡小民和多为代郡本土人的下层军卒甲士,谁人能明了高踞朝堂上层人物的勾心斗角。他们知道的只是,大王不恤民生军情,春平君谄媚事上,一意苛比追纳,致使他们室家日败,不得安生,乃至鬻儿卖女,弃家流离,而戍边保国、月食官粮的军士竟连口食都不得周全,饱暖无着。那坐镇代地的亲贵长宁君又迭起广厦高阁,骄奢极欲,横暴肆行。军心民情也因之日渐怨愤,几至于人心汹汹。幸而是靠了恤民爱兵的郡守杨大人,屡屡上章向朝廷力争,甚至自出封邑所得粮粟,为民救急,给军中弟兄置办餐食••••••于是,由尉缭借着个人矛盾为肇始引发的私怨冲突,在督察院隶下文宣司的大力推波助澜下,于代郡竟慢慢将怨恨的矛头指向赵王及宗室亲贵。

眼见耳闻的总是真实,何况伶牙俐齿的文宣司人众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职责特长,无孔不入地四处传播、渲染、宣扬,头头是道,极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代郡军民的眼里,这,就是事实!完全的事实!——“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休小觑了这一点一点的灌输,人心也将由此一点一点地移换,终有一日,会轰然而成不可遏的燎原之势。最重要的是在这君臣关系相对平等的春秋战国时期,象“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许许多多此类君臣关系理论更是渐渐被文宣司中人或假借愤懑,或故作触动一腔苦楚,顺手拈来宣扬。

可是,自夏七月至于入冬,停了代郡数月的钱粮,就实在是过分了!秋征已过,田部吏在代郡、雁门罗、摘、剔、抉,按年初的“上计”敛足了钱粮,可士卒例拨的粮饷却久拖着不肯下来,又让他如何维系军心?高阙私粮,只可小补以争民心,却绝不能当真尽出而代朝廷补上军中积欠的钱粮用度,况且缺口实在过大,也不可能补足得了。

左右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杨枫和尉缭的关系奥妙。范增曾参与了整盘大棋的筹划,汗明精细,斗苏虽秉性宏达旷烈,却不失缜密停蓄,几人互相望望,一时俱无言以对。

朱英苦笑了一下,回首看看暗影里的李齐。暗影里照例声息俱无,只两星寒锐的目光冷冰冰地射在他脸上。

又苦笑一声,朱英回首自袖中抽出一份竹简,离座奉与杨枫,很沉闷地道:“公子今日刚回,我等尚还不及奏报。此次积欠代郡钱粮,却与尉缭无多少关涉,而是朝中又出了一桩大事体了。”

“什么?你且道来!”杨枫眉梢一扬,将竹简搁在案上,一抬手道。

朱英蹙额道:“据监察司的最新回报,不止代郡一地,各郡钱粮这几月间,或多或少都已停拨。便是李牧镇守的晋阳,自三个月前起,也被削克了大半。”

“嗯!”杨枫神色一凛,矍然而惊,陡然升起一种危险的感觉,手不由自主地按在了竹简上,紧盯住朱英,“莫非,国用竟已匮竭若是?即便如此,象晋阳这般要地,秋征地赋已毕,也可特旨诏令地方郡县先行动启府库仓廪以救急••••••时近严冬,无饷缺粮,饥寒交迫下却叫士卒如何戍守?”

晋阳不但是赵氏赖以发家的“柱国之地”,更是眼下西御强秦的边陲重镇。晋阳一旦困陷于钱粮不继之患,休说李牧与杨枫来函曾提到的扼守晋阳,相机收复太原、武安诸城邑的通盘战御之策将付诸东流,甚或太原郡整个不保,西疆更会全局动荡,安可轻忽!

朱英沉着脸冷笑一声道:“什么国用匮竭,赵偃挪用军费钱粮,只为的他要纳美罢了!”

第46章 阵第300章 切谏第226章 搏浪第334章 双英第280章 锦囊第266章 焦鹏(九)第72章 剖心第199章 断臂第45章 乱局第321章 刀笔第218章 合流第306章 情谊第275章 治术第132章 诡刺(二)第147章 迭变(下)第15章 话别第124章 危机第161章 驳难第96章 算计第124章 危机第224章 返程第298章 残日(下)第38章 内奸第316章 倾诉(下)第13章 迷惘第138章 舌战第331章 国殇(上)第292章 血阳(五)第287章 雄第223章 出路第151章 挑拨第71章 借兵第38章 内奸一百零九章 天下中第89章 攻心第75章 沥血第221章 更张(上)第26章 绝户第300章 切谏第17章 学艺第249章 群策(九)第299章 三过第208章 燃萁(上)第114章 血屠第161章 驳难第185章 兵法第292章 血阳(五)第139章 迷局(上)第13章 迷惘第150章 大梁第191章 乾坤(四)第236章 毒士第159章 争槽第78章 铁流第145章 惊雷第47章 心路第156章 冤家第131章 诡刺(一)第342章 盛筵第276章 决裂(一)第56章 铩羽第295章 血阳(八)第245章 群策(五)第132章 诡刺(二)第329章 飞虎第196章 党争第114章 血屠第102章 夺权(下)第210章 燃萁(下)第3章 何从第136章 入彀第128章 囊沙住院外记第200章 血搏一百零九章 天下中第139章 迷局(上)第260章 焦鹏(三)第14章 结交第326章 九负第33章 推诚(一)第36章 孤军第12章 却美第250章 群策(十)第334章 双英第327章 覆军第226章 搏浪第292章 血阳(五)第8章 召还第153章 慑气第3章 何从第111章 贼踪第210章 燃萁(下)第149章 暗斗第199章 断臂第189章 乾坤(二)第120章 流言第55章 殉道第180章 入世(下)第240章 出塞第158章 龙阳
第46章 阵第300章 切谏第226章 搏浪第334章 双英第280章 锦囊第266章 焦鹏(九)第72章 剖心第199章 断臂第45章 乱局第321章 刀笔第218章 合流第306章 情谊第275章 治术第132章 诡刺(二)第147章 迭变(下)第15章 话别第124章 危机第161章 驳难第96章 算计第124章 危机第224章 返程第298章 残日(下)第38章 内奸第316章 倾诉(下)第13章 迷惘第138章 舌战第331章 国殇(上)第292章 血阳(五)第287章 雄第223章 出路第151章 挑拨第71章 借兵第38章 内奸一百零九章 天下中第89章 攻心第75章 沥血第221章 更张(上)第26章 绝户第300章 切谏第17章 学艺第249章 群策(九)第299章 三过第208章 燃萁(上)第114章 血屠第161章 驳难第185章 兵法第292章 血阳(五)第139章 迷局(上)第13章 迷惘第150章 大梁第191章 乾坤(四)第236章 毒士第159章 争槽第78章 铁流第145章 惊雷第47章 心路第156章 冤家第131章 诡刺(一)第342章 盛筵第276章 决裂(一)第56章 铩羽第295章 血阳(八)第245章 群策(五)第132章 诡刺(二)第329章 飞虎第196章 党争第114章 血屠第102章 夺权(下)第210章 燃萁(下)第3章 何从第136章 入彀第128章 囊沙住院外记第200章 血搏一百零九章 天下中第139章 迷局(上)第260章 焦鹏(三)第14章 结交第326章 九负第33章 推诚(一)第36章 孤军第12章 却美第250章 群策(十)第334章 双英第327章 覆军第226章 搏浪第292章 血阳(五)第8章 召还第153章 慑气第3章 何从第111章 贼踪第210章 燃萁(下)第149章 暗斗第199章 断臂第189章 乾坤(二)第120章 流言第55章 殉道第180章 入世(下)第240章 出塞第158章 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