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29 罗衣舞春风 7
“邓大人,这,这个,唱名公决......,结果如何?”
一位学政期期艾艾地问道,众人的目光都聚在邓素身上,邓素目光微动,看了一眼陈东,正待开口,侯方雄脸色一沉,抢先道:“慢着,这弹劾丞相,须得学政总数一半以上赞同才算成功,这是既定的规矩吧?”现在赞同弹劾的学政人数超过了反对者,但只多两人而已。如果要将立场中庸的学政算上的话,便没有超过在场学政总数的一半。侯方雄看到了希望,他担心邓素一开口,局势便难以挽回,所以不顾嫌疑,抢在了邓素前面。
“胡说八道!”另一位学政当即吼道,“侯方雄,你这是什么意思?”
“输了便输了,难道要耍赖不成,比市井小人还不如。”
“大礼法可没说将立场中庸的也算在内啊?”
“哼,堂堂丞相,可以耍赖么?也好意思安稳地坐下去么?”
“从前是怎么算的?现在又是怎么算的?”
“既然如此,罢罢罢,我等散了去吧,大礼议不来也罢。”
赞同弹劾的学政当即炸了锅一样。这一次算是撕破了脸,如果陈东不去位的话,自己将来必定日子难过。这些人当即发作起来,支持陈东的学政也不相让,两边当即在议事大殿中吵嚷起来。而从前唱名议事时,礼部为了通过某些议案,在解说“人数超过一半”时,未将立场中庸的学政算入总数,在场这些学政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因此,上方唇枪舌剑当中,赞同弹劾的学政便得势不让人,而与侯方雄等人则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丞相大人,”邓素有些为难地,走到陈东跟前,低声问道:“你看这......”
陈东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学政唱名公决的规矩,他清清楚楚,亦不屑于狡辩。而此时,侯方雄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邓素却不管不顾,直接来问陈东,陈东睁开眼,深深看了他一眼,仿佛要第一次看清楚这个人,然后微微闭上双目。
邓素点了点头,转身回到自己座位敲响了醒木,连敲了数次。
议事殿中安静了下来,陆云孙、侯方雄等二百多位学政,列席议事各部尚书,满场的目光都落在了邓素身上。邓素环视殿中诸位学政,先对侯方雄拱了拱手,沉声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礼法为我朝之根基,一是一,二是二,若因人因事而变化,则是动摇国本之举。”侯方雄脸色微黯,看了看陈东,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邓素接过书吏递过来的记录,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陈东也睁开了眼睛,看着缓缓宣布道:“楚州学政陆云孙等五十一位学政联名弹劾,二百四十三位学政经唱名公议,一百零九人赞同弹劾,一百零七人反对,二十七人立场中庸。此次弹劾议决,......”他带着歉意看了一眼陈东,沉声道,“通过了。”
陆云孙强作镇定,微微颤动的苍白胡须却出卖了他的心情。
“大事成了!”其他支持弹劾的学政却没有这份风度。
有人按捺不住喜悦,一边击掌相庆,一边大笑大叫道:“好啊!”“大快人心!”“太好啦!”
理社这一方的学政脸色都颇为不满,却垂头丧气,说不出什么话来。
和侯方雄等人愤愤不平相比,许子壮、石庭坚等人的脸色更加复杂。他们虽然不满陈东,但真没想过这一下就能扳倒他,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些人还一脸不可置信,有些人瞠目结舌地看着这一幕,少数人则畏惧地看着陈东和几位尚书大人。这几年来,陈东的积威素著,众人都有些怕他。和改朝换代动辄流血漂杵相比,这一场弹劾显得有些轻忽,丞相会老实接受失败吗?亦或者,这只是一场激烈党争的开端?越来越多人心中浮起的一层阴霾。
仿佛看出了众人的疑虑,邓素问道:“丞相大人,这结果,可有疑义?”
在众人畏惧,怀疑的目光,都落在陈东身上。
陈东抬起头,他看着邓素,忽然笑了,轻声道:“丞相者,天下人之仆役也。所谓当仁不让,以公议推举而进位。所谓急流勇退,以公议之弹劾而退身。两件大事,第一回都落于我身,陈某幸何如之。很好,很好,很好。”他连说了三个“很好”,点头道,“既然唱名议决合乎大礼法,我没有疑义。”
许多人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看向陈东的目光和刚才有许多不同。
怀疑变成了敬意。此时此刻,哪怕是最嫉恨陈东的人,也不再怀疑他欲行之事。陆云孙的目光中也多了些惋惜之意。陈东靠着椅背,微闭双目,不再说话。虽然弹劾已毕,但他还不便立刻退场,此时便似闭目养神一般。有人往日觉得陈东左右不是,此刻见他仿佛一个局外人般坐在那儿,心里却忐忑起来,甚至浮想起曾经唾弃过的那句荒唐话:“大宋不可一日无陈相”。
众学政各怀心事,议事大殿中一时安静了下来。
“各位,”漳州学政崔钊忽然咳嗽了一声,出言道,“弹劾之事虽然过去了,然而,朝廷需要总揽全局之人,崔某以为,当速推举新丞相。”他眼看着礼部尚书,邓素却似面沉似水,没有接他的话,其他几位学政却大声赞道:“是极,是极!”“丞相之位一日不可虚悬,否则国家易生变故。”侯方雄等人顾忌陈东在场,没有提出新的人选,而其他学政则不客气,一下子提出了好七八位人选,也有人提议赵行德,但却被赵行德身受两国爵禄,且在南疆不易赶回来而否定了。
众学政议论纷纷之后,提议者集中在陆云孙、吴子龙、邓素、曹良史这四人身上。
六月天,汴梁的地牢还是阴得渗人。
辽军撤军前全城放火,大火一连烧了十几天,城内的房舍几乎全部烧毁了。然而,大部分牢房都保存完好。而宋军收复汴梁之后,牢房也是最先修缮的衙门之一。在辽军南侵之前,天牢总是人满为患,以至于夏季之前都要提审,免得犯人积压在天牢里。饶是如此,每年夏天还是有热死的犯人。而辽军退走以后,汴梁百姓十不存一,牢房也宽裕了,所以,北面陆续放归的被俘大臣,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一间牢房。
秦桧面前摆着一个陶碟,一个木碗。陶碟里盛着盐水煮蚕豆,隐现几颗油渣,木碗里发了霉的炊饼吃着一天中唯一的一顿晚饭。。牢房四壁萧然,除了稻草一无所有,石墙斑驳陆离,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恶臭,不过,久在其中,渐渐也就闻不见臭味,丝毫不影响人的食欲了。秦桧就坐在稻草堆上,他还是细嚼慢咽,吃得十分仔细。
“这是?.....”他忽然,左右看了看,迟疑问道,“酒?”
“小人特意孝敬大人的。”徐班头眼神闪烁,从身后取出了一酒壶,一个杯子,“牢里规矩严,也不是小人说了算,这些天来,秦大人若受了委屈,千万恕罪则个。”他小心翼翼地斟满一杯酒,推到秦桧的面前,又从怀里取出一个油浸浸的纸包,翻开竟是一整只烧鸡。秦桧历经北国风霜,又在牢房里住了数月。饶是他从前偿惯了山珍海味,看到这只烧鸡仍忍不住吞了口唾沫,眼神却警惕了起来,放下竹箸,问道:“徐班头,你这是何意?”
“恭喜秦相公,或许,您不日就将风光南下了。”
徐班头故作斯文拱手朝贺道。公门胥吏的心眼最多,当刑部下令将南归的被俘大臣关进大牢的时候,徐班头就小心地打听清楚每个人的来历。如今是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位秦参政本身的官位不足一提,厉害的是,他弟子邓素仍是当今的礼部尚书。所以,徐班头一开始就提着小心,虽不敢特意照顾秦桧,也不愿无端得罪了他。万一此人翻了身,报复一个小狱卒,还不跟碾死一只蚂蚁似地?
他这点心思,秦桧心知肚明,顺势便问道:“何喜之有?”
徐班头作势看了看左右,黑洞洞的连个鬼都没有,这才小心道:“大人有所不知,小人也是刚刚打听到的消息,南面的学政大人联名弹劾,迫陈相公去位引退了,现在,各地的学政分别提了四人竞逐相位,邓素邓大人,陆云孙陆大人,吴子龙吴大人和咱们曹大人。”虽然并无旁人,说起曹良史,徐班头仍是不敢直呼其名,脸色更谨慎了些,压低声音道,“小的还听说,邓大人入主相位的希望最大,”他觑了一眼秦桧的脸色,“秦相公是邓大人的恩师,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来邓大人为相,岂能眼看着您身陷囹圄么?”
他说完以后,便满怀希望地看着秦桧,就好像一个人提着猪头供了神仙,满心期待神仙许个愿,哪怕随口一句好处,凡人就受用不尽了。然而,让他失望的是,秦桧只是默默地吃肉,不是提起酒壶自斟自饮,丝毫也不理会徐班头。徐班头满心攀附,也不敢打搅大人,直等到秦桧吃饱喝足,擦嘴的时候,才发觉徐班头还在期待地望着自己。
“老徐啊,”秦桧淡淡道,“这顿酒肉,便是秦某的断头酒了。”
“啊?”徐班头大惊失色,“不会的,您是邓大人恩师......怎么会呢?”秦桧却闭上了眼睛,不再理会与他。徐班头又惊又怒,却不敢发作,只能收拾碗碟,偷偷离开了牢房。
五天之后,刑部以六百里急脚递传来文书,原丞相赵质夫、参知政事秦桧、密都承旨洪钧、开封府少尹俞明山等十一人,既失臣节,又觍颜事敌,至于背国从伪,南归为辽国细作,诸叛臣皆犯十恶不赦之罪,令汴梁留守曹良史监斩,立刻处决,将首级送到鄂州。赵质夫、秦桧等一干北归的大臣都关押在汴梁大牢,这一次算是真正开了杀戒。
第五卷负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