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厚积薄发

帝国风云sodu

顾祝同在一九八四年发起军备革命,并且以空军为主,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即在载人登月工程与“星际大战”中得到了资助的大批军事科研项目到了结果的时候,为军备革命打下了技术基础。

依然拿空军来说。

J-80的研制启动时间是一九六四年,也就是载人登月工程开始的那一年,而J-78的项目启动时间是一九六六年,比J-80晚了年年。结果却是,J-78在一九七八年正式定型,反而比J-80早了两年。关键就是,为J-80配套研制的第三代喷气式发动机到一九八一年才正式定型。

这种被命名为WS-100的大推力小函道比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就与载人登月项目有关。准确的说,WS-100能够研制出来,其半数以上的技术难题都是由载人登月工程解决的,比如制造高压涡轮叶片的材料就来自载人登月工程,而研制这种异向单晶结构的耐高温材料总共花掉了十多亿华元。如果单独为军用发动机研制的话,肯定难以在国民议会获得拨款,并且会导致WS-100的研制费用严重超标,而放在载人登月工程里面,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了。

受此影响,J-80的首飞才拖到了一九八零年,而且首飞时用的是J-66的发动机。

相比之下,J-78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第一批J-78,即J-78A全部采用的是由J-66的发动机,也就是WP-77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改进而来WP-97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虽然J-78B计划换上WS-100,但是为了优先满足……依然使用的是WP-97。直到J-78C才换上了……也就是说,J-78用落后的发动机飞行了五年之久。

凭借……拥有当时其他战斗机都无法比拟的先进性能,比如其空战推重比达到了一点一二,而J-66只有零点九五,Me-440为零点九,Bf-300也只是接近一,其他性能同样如此。

事实上,在J-78C服役之前,J-80A是格斗性能最为优秀的战斗机。

用中国空军的话来说,J-80A的空战性能至少比德军的Me-440领先了二十年。而且在十年之内肯定不会被超越。

当然,这是在说大话。

在一九八四年,随着J-78C批量服役,加上海军开始为J-78A与J-78B更换发动机。空军的塑造的J-80A不可战胜的神话就破灭了。J-78C在多次模拟空战中都毫无悬念的击败了J-80A。

只是,这也不是在吹牛。

这就是,直到一九九二年。都没有任何一种由其他国家研制的战斗机在性能上超越、甚至是接近J-80A。

也就是说,J-80A的性能优势确实保持了十年之久。

当然,到一九九二年的时候,J-80C已经批量服役,连专门以对地打击为主的J-80G都已经加入中国空军的战斗序列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J-80是一个象征。即中国在航空领域技术大爆发的象征。

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努力之后,中国通过在基础技术上的巨大投资。终于在军用航空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

相比之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丧失了技术优势,还被甩下了足足十年。

要知道,这仅仅是一代战斗机而已。

虽然在此之前,德军拥有性能足够先进的战斗机,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但是在中国的航空技术大爆发面前,德军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而且当德军猛然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难以在短期内追上的差距。

别的不说,随着WS-100在J-80上大规模使用,中德两国在军用打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上的差距就拉开了十多年。要到九零年代,德意志第二帝国才制造出在性能上与WS-100相当,但是在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上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相关的基础技术,特别是材料技术上的初期投入过于薄弱,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当然,通过WS-100,中国也迅速确立了在涡轮风扇发动机,特别是军用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要知道,在WS-100诞生三十年之后,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依然没有第三个国家能够研制出性能与WS-100相当的发动机。其他国家要么从中国进口,要么就只能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购买相关产品与技术。

此外,WS-100也不仅仅是军用发动机,其核心机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用来制造高函道比的军用运输机发动机,成为民航客机的主要动力,甚至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大功率燃气轮机。

当然,J-80的先进之处,并不仅仅是在航空发动机上。

依靠性能先进的发动机,J-80除了没有在气动布局上取巧之外,对重量的限制也相当宽松。结果机是,J-80成为了一架正常起飞重量高达二十四吨的重型战斗机,而且留下了足够大的改进余地。

得益与较大的机体与起飞重量,J-80使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电子设备。

此外,宽裕的改进余地,也为J-80在后期通过改进提高战斗力打下了基础。

有趣的是,鉴于J-66在制空作战中的糟糕表现,中国空军要求J-80是一种典型的制空战斗机,即一切以增强制空能力为主,而承担研制工作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也宣称J-80上没有一公斤的重量是为了制空之外的任务而存在的。可事实上,J-80是一种典型的多用途战斗机,而不是纯粹的制空战斗机。这一点,在其气动布局的取舍上就看得出来,即J-80的气动布局并不适合执行高速截击任务,而中国空军在取消了截击机之后,截击成为了制空战斗机的必备能力。相反,原本做为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研制的J-78,则是一种在气动布局上较为重视高空高速性能的战斗机,其截击能力反而强于J-80,特别是在高空的远程拦截能力明显强得多。此外,J-80的初期型号就具备极强的载弹能力,外挂点的总挂载量高达八吨,比J-66高得多。只是为了强调制空作战能力,J-80并没有对地攻击的火控系统,也没有针对低空飞行加强机体结构。

说白了,J-80的初期型号,实际上都是性能简化版。

到J-80C的时候,其制空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而且可靠性得到提高,可以看成是针对制空作战的性能强化版。

真正把J-80推上巅峰的是J-80G,即J-80的多用途型。

这种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重型战斗机不但针对低空飞行加强了机体结构,安装了对地攻击所必须的火控系统,并且选择了纵列双座布局,还把载弹能力提高到了十一吨,并且通过增加保型油箱,在不影响弹药挂载能力的情况下,把燃油总量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使其能在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达到一千二百公里的最大作战半径,而挂上三具副油箱时的作战半径则增加到了一千五百公里以上。

可见,J-80取得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优秀的基础设计,而这又来自中国在七零年代所完成的基础技术积累。

同样的,与J-80同时代的战斗机,不管是做为空军低端战斗机的J-84,还是海军高低搭配的J-78与J-88,在当时都是极为优秀的战斗机,而其成功的基础都与中国厚积薄发的航空技术有关。

这一切,又与中国搞的几个大型政府项目有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载人登月工程、以及类似政府工程上的投入,显然并不是在白白使用纳税人的钱。

显然,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中国在第四代战斗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迎头追上。否则的话,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的优势就足够瓦解德军的制空权了。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随后的十年里,德意志第二帝国用在两种第四代战斗机上的研制经费高达三百二十亿帝国马克。虽然从总量上看,德军的投入不算多,J-80的研制费用就高达二百四十亿华元,相当于四百亿帝国马克,但是相对于德军的军费,这笔花费就算得上庞大了。要知道,中国研制四钟第四代战斗机的费用还不到研制期间总军费的百分之一,而德军研制两种第四代战斗机的费用就占到了十年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二点二,形成的负担几乎是中国的三倍。

事实上,常规军备竞赛正是通过聚少成多形成规模效应,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当然,对中国空军而言,战术航空兵永远不是重点。

在大战期间,中国空军就确立了以战略航空兵为核心的发展战略。RQ

第421章 势均力敌第486章 预警机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78章 新任务第90章 战略关键点第73章 别无选择第68章 再接再厉第287章 关键建议第596章 关键点第186章 炮战革命第155章 农民军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50章 新手与老手第49章 战略储备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26章 表现形式第350章 俄国的结局第51章 中立第157章 最后任务第440章 前进的动力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14章 海军之父第250章 后继乏力第541章 大溃退第384章 最后的机会第97章 秘密潜入第138章 让步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90章 狂热时代第125章 素质第一第421章 势均力敌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175章 夜战第478章 接二连三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319章 别无选择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19章 赌注第37章 看热闹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42章 低调行事第114章 主动迎战第402章 外强中干第458章 激战第59章 帝国军人第594章 政治体制第432章 攻击为上第377章 好与坏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80章 致命错误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87章 优势第611章 肢解俄国第224章 一个人的战争第613章 反差第427章 不再后退第20章 致命打击第15章 生命的价值第380章 致命错误第216章 根源第153章 协同攻击第524章 能源第64章 无力回天第293章 准备开打第378章 觉悟第81章 遭遇战第123章 主动出击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144章 大老板第511章 迎难而上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263章 参谋长第92章 信心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56章 代言人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405章 牺牲第38章 战略目标第11章 主动出击第54章 责任与机会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72章 诱饵第218章 失之毫厘第214章 革命第323章 海峡之战第36章 丛林求生第334章 进军东南第117章 算计第309章 致命一击第71章 下基层第351章 顽抗到底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577章 信号第446章 兵贵神速第152章 正面决战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156章 撤退
第421章 势均力敌第486章 预警机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78章 新任务第90章 战略关键点第73章 别无选择第68章 再接再厉第287章 关键建议第596章 关键点第186章 炮战革命第155章 农民军第51章 攻守同盟第150章 新手与老手第49章 战略储备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26章 表现形式第350章 俄国的结局第51章 中立第157章 最后任务第440章 前进的动力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14章 海军之父第250章 后继乏力第541章 大溃退第384章 最后的机会第97章 秘密潜入第138章 让步第109章 最后时刻第190章 狂热时代第125章 素质第一第421章 势均力敌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175章 夜战第478章 接二连三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319章 别无选择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19章 赌注第37章 看热闹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42章 低调行事第114章 主动迎战第402章 外强中干第458章 激战第59章 帝国军人第594章 政治体制第432章 攻击为上第377章 好与坏第140章 有心无力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80章 致命错误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87章 优势第611章 肢解俄国第224章 一个人的战争第613章 反差第427章 不再后退第20章 致命打击第15章 生命的价值第380章 致命错误第216章 根源第153章 协同攻击第524章 能源第64章 无力回天第293章 准备开打第378章 觉悟第81章 遭遇战第123章 主动出击第128章 临时政府第144章 大老板第511章 迎难而上第445章 两洋咽喉第263章 参谋长第92章 信心第296章 上帝的节日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56章 代言人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405章 牺牲第38章 战略目标第11章 主动出击第54章 责任与机会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72章 诱饵第218章 失之毫厘第214章 革命第323章 海峡之战第36章 丛林求生第334章 进军东南第117章 算计第309章 致命一击第71章 下基层第351章 顽抗到底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577章 信号第446章 兵贵神速第152章 正面决战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156章 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