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终章

一九九二年底,乌克兰正式与中国缔结了具有准同盟性质的《经济与技术交流、合作与互补条约》。在同一个月里,白俄与俄国的和平进程也取得了实质进展,即白俄与俄国的国会通过了与合并有关的议案。

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放弃东面的两个盟国。

进入一九九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大威胁来自法意联盟。

这就是,在法国主导、意大利推动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同意对“欧洲联盟”进行全面改革。

显然,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法国与意大利在欧洲联盟中的地位。

说白了,法国与意大利希望获得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同等的地位,建立一个以三个欧洲强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却不愿意让出老大的位置,甚至不愿意分享权利。

在很多帝国公民眼里,法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且早在一百二十年前的普法战争中就是帝国的手下败将。这样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资格跟帝国讨价还价,更没有资格跟帝国分享权利。

至于意大利,已经获得了足够高的地位,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只是,今非昔比,而且主导世界秩序的不再是欧洲列强,来自中国的巨大压力,让帝国当局不得不认真考虑法国与意大利的利益诉求,也就不得不在权利分配上。给予这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足够多的好处。

说白了,如果法国与意大利结成稳固联盟,其实力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在经济规模上,法意联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点二倍,仅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相当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七成。在军事上,意大利也是得到了承认的核大国,拥有数百枚核弹头与可靠的投掷手段。在政治上。法意联盟对欧洲的其他国家,比如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与希腊均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些国家同样希望能够在欧洲联盟、以及欧洲统一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在外交上。意大利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法国则是安理会轮值国中的常客,此外这两个国家与前殖民地保持着良好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有数十个交往密切的友好国家。

可以说,只要法意联盟牢不可破,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做出让步。

当时的局面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乌克兰脱盟,白俄与俄国合并时表现出的软弱,让法意两国的领导人认识到,只要他们团结一致就肯定能够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让步,从而获得欧洲联盟的主导权,至少能够在联盟内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分庭抗礼,从而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此外。还有来自中国的影响。

虽然在之前的四十年内,法国与意大利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坚定盟友,但是中国的主要对手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不是法国与意大利。也就是说,当法国与意大利挑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也就成为了中国的拉拢对象。

一九九三年,中国外长对法国与意大利访问了五次

如此密集的高层外交,表明了中国的企图。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认识到,如果不想失去法国与意大利,就必须在同盟集团的主导权上做出让步。让这两个发展壮大的欧洲国家获得更多的发言权,以维持以帝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与法国、意大利的谈判持续到一九九三年底。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即承认法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对欧洲联盟的表决权进行重新划分。按照当时达成的协议,德意志第二帝国将获得百分之四十的表决权,法国与意大利各获得百分之二十的表决权,西班牙、荷兰、瑞典获得百分之四的表决权,比利时、葡萄牙、希腊、挪威、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与波罗的海三国各获得百分之一的表决权。

可以说,这是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做为欧洲头号强国的地位得到了确认,而法国与意大利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至于其他国家,则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问题是,这个谈判结果必须获得各国国会的支持才能正式生效,而赫岑道夫显然没有想到将在帝国联邦国会遇到麻烦。

关键就是,如果法国与意大利联合了西班牙之后,再设法获得其他七个国家的支持就能够在欧洲联盟中拥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表决权,也就能够否决由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任何决议。显然,在八个拥有百之一表决权的国家与国家集团中,比利时、葡萄牙、希腊、挪威与罗马尼亚肯定会支持法国与意大利,而芬兰、保加利亚与波罗的海三国则会在关系到本国利益的时候支持法国与意大利。更加要命的是,如果荷兰或者瑞典倒戈,法国与意大利就将获得欧洲联盟的主导权。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帝国联邦国会无法接受。

一九九四年初,在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赫岑道夫把这份关系到帝国核心利益的议案提交到了联邦国会。

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这将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瓦解的导火索。

在联邦国会辩论期间,就有很多议员指责赫岑道夫出卖了帝国利益,甚至有人把赫岑道夫说成了卖国贼。

在连续三次表决中,该议案都被联邦国会否决。

赫岑道夫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这份议案,二是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

可悲的是,赫岑道夫选择了后者。

显然,赫岑道夫没有意识到国内反对势力有多么强大,更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等于给帝国宣判了死刑。

一九九四年七月,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前举行大选。

按照帝国宪法,除了要重新选举产生帝国联邦国会之外,还要重新选举产生各个联邦的议会。

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选举中,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取得了全面胜利。

到这个时候,赫岑道夫才猛然意识到,他打开了禁锢魔鬼的盒子,德意志第二帝国遭遇了生存危机。

当时,赫岑道夫还有一个选择,即立即启动紧急法案

按照帝国宪法,只要得到内阁半数以上成员的支持,在德皇授权之后,首相就能让帝国进入紧急状态。

在此情况下,大选结果就不会得到承认。

可惜的是,赫岑道夫错过了这个机会,或者说内阁出卖了他,即在进行内阁表决的时候有七名部长级成员没有出席,导致最终的表决结果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内阁成员支持,因此也就不能启动紧急法案。

一九九四年九月底,奥地利议会通过了脱离联邦的决议,宣布奥地利为独立国家。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先后宣布脱离联邦,恢复大战之前的独立地位。

灾难性的打击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初到来。

在十一月四日举行的巴伐利亚议会表决中,“巴伐利亚独立宣言”获得通过,这个最早并入帝国的王国宣布独立。

到此,赫岑道夫已无选择余地。

十一月五日,赫岑道夫签署了首相特别命令,下令让部署在巴伐利亚的德军占领巴伐利亚政府与议会。

随后,赫岑道夫宣布巴伐利亚的独立宣言作废,巴伐利亚无权选择独立。

在最后关头,赫岑道夫通过牺牲自我的方式,保住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根基,即保住了北德联邦。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虽然通过军事镇压,像巴伐利亚这样的前北德联邦成员没能获得独立,但是像奥地利这类在大战之后才并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成员脱离了帝国的联邦体制,成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日,在德军基本上控制了巴伐利亚的局势之后,德皇威廉三世正式承认奥地利等国独立,并且宣布将在北德联邦的基础之上重组德国,而且他将在政局稳定下来之后退位。

半个月之后,德国的政治重组工作完成。

十二月二十三日,德皇威廉三世在波茨坦皇宫宣布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国自此成为了历史。

重组后的德国,成为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实行议会总理制,并且由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担当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此时的德国,其领土面积仅有帝国时期的一半,人口为帝国时期的四分之三,经济规模则为帝国时期的三分之二。德意志第二帝国已不复存在,取代它的是一个弱小得多的德国。

德意志第二帝国解体,也标志着持续了四十五年的冷战正式结束。

冷战结束,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赢来了长久的和平。

一九九五年的海湾战争、一九九九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二零零二年的伊拉克战争等等,预示着在一个超级大国主导下的国际新秩序正在形成,中国也将在后冷战时期遇到全新的挑战!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213章 手到擒来第451章 登陆前第33章 远东起火第122章 投降第315章 证明自己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139章 战略方向第8章 三权第64章 机会与挑战第232章 陌生的对手第133章 生死关头第57章 开战第91章 非正规战斗第253章 进军澳洲第57章 钱第162章 机会第167章 关键调整第390章 最后的炮击第98章 军人的眼光第130章 战场外的任务第86章 相互妥协第140章 迎头痛击第67章 打就打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86章 相互妥协第564章 梦想与现实第519章 市区混战第395章 争取第210章 此消彼涨第2章 笑谈天下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55章 风云再起第16章 以退为进第49章 职责与责任第356章 舰队回归第243章 消耗品第605章 裁军压力第263章 参谋长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333章 结局已定第129章 意义第271章 攻守易势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89章 借刀杀人第60章 幸运儿第427章 不再后退第505章 代价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50章 欧战风云第27章 底牌第582章 立场第181章 总体战局第96章 突来的战斗第206章 闪击战第472章 海上鹰眼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110章 关键时刻第381章 震惊之余第47章 不怕死第246章 交战前夜第80章 相互算计第87章 绝地反击第362章 仓促上阵第368章 以退为进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149章 感情与职责第165章 所作所为第145章 搜寻第184章 大选第128章 走向战争第416章 解脱第537章 最后的预备队第413章 出征第148章 剧变第127章 全新的开始第484章 捷径第221章 垂死挣扎第90章 青出于蓝第319章 别无选择第333章 结局已定第521章 难题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352章 快马加鞭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85章 阴差阳错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64章 关键情报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332章 进军悉尼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309章 致命一击第307章 一决雌雄第126章 夹击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70章 目标出现第368章 以退为进第34章 战争之门
第213章 手到擒来第451章 登陆前第33章 远东起火第122章 投降第315章 证明自己第131章 美国参战第139章 战略方向第8章 三权第64章 机会与挑战第232章 陌生的对手第133章 生死关头第57章 开战第91章 非正规战斗第253章 进军澳洲第57章 钱第162章 机会第167章 关键调整第390章 最后的炮击第98章 军人的眼光第130章 战场外的任务第86章 相互妥协第140章 迎头痛击第67章 打就打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86章 相互妥协第564章 梦想与现实第519章 市区混战第395章 争取第210章 此消彼涨第2章 笑谈天下第530章 避重就轻第55章 风云再起第16章 以退为进第49章 职责与责任第356章 舰队回归第243章 消耗品第605章 裁军压力第263章 参谋长第392章 继续前进第333章 结局已定第129章 意义第271章 攻守易势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89章 借刀杀人第60章 幸运儿第427章 不再后退第505章 代价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50章 欧战风云第27章 底牌第582章 立场第181章 总体战局第96章 突来的战斗第206章 闪击战第472章 海上鹰眼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25章 参战前谈判第473章 全体出动第110章 关键时刻第381章 震惊之余第47章 不怕死第246章 交战前夜第80章 相互算计第87章 绝地反击第362章 仓促上阵第368章 以退为进第48章 猎人与猎物第149章 感情与职责第165章 所作所为第145章 搜寻第184章 大选第128章 走向战争第416章 解脱第537章 最后的预备队第413章 出征第148章 剧变第127章 全新的开始第484章 捷径第221章 垂死挣扎第90章 青出于蓝第319章 别无选择第333章 结局已定第521章 难题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352章 快马加鞭第142章 深入敌后第85章 阴差阳错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64章 关键情报第173章 香蕉贸易第332章 进军悉尼第540章 兵败如山倒第104章 倾国豪赌第309章 致命一击第307章 一决雌雄第126章 夹击第220章 军火贸易第70章 目标出现第368章 以退为进第34章 战争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