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走吧,走吧。

大明的经历就像一场梦,很不真实。站在邮轮的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泰晤士河口的战场,陈燮的脑子里浮现的是一部老电影《林则徐》里的镜头,大英帝国的舰队用大炮轰击虎门炮台,打开了古老的国门。历史无法重写,尽管这可能就是一个梦,但是陈燮依旧不依不饶的,要把类似的场景重来一遍。

猛烈的炮火将岸上的炮台变成了一片火海,单单从望远镜里看,已经不会有人存活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大炮的威力确实很大,学会挖战壕的英国军队,咬牙承受。

登陆开始的时候,隐藏较好的炮台不顾天空张飘来的热气球的发现,对准海面上的小船开火了。英国军队的反击顽强坚毅,当大明士兵冲到炮台跟前时,龙虾兵端着刺刀冲了出来肉搏。但是迎接他们的是霰弹枪,一枪过去就是一片。整个战斗的进程,在大明的军队看来并不激烈,因为对手很难给他们的前进造成麻烦。就算英军严防死守,明军登陆部队也仅仅付出了百余人的伤亡,就占领了两岸的炮台,通往伦敦的大门打开了。

辅助船只清理河道之后,陆军沿着河岸推进,海军沿河火力掩护,一直杀向伦敦。排水量较大的船只,自然无法走河道,但是一千多吨的风帆船毫无压力。陈燮暂时留在海上等消息,一周之后,消息传回,伦敦投降。

八千英军在这次战役中阵亡,三万英军受伤或者被俘,更多的英军撤出了伦敦。这个城市,似乎是第一次被异国的军队占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乘坐一艘风帆战舰,陈燮带着几个随从,出现在了伦敦。

小时候学过一首歌叫伦敦桥,可惜。现在并没有这座桥,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更大的遗憾是,没有白金汉宫。所以,伦敦没有什么好看的。这大概是陈燮最后的一个心愿了。随意的在伦敦城内溜达。伦敦市民们投来的是各种复杂的眼神,主流是仇恨。

没有人知道陈燮此刻的心里在想啥,那么陈燮心里到底在想啥呢?此刻的陈燮,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点类似夙愿德偿,这个时空陈燮的所作所为。无非就是想让大明的人都知道两个事情。一者,家天下要不得,不管是一家一姓,还是一个民族来坐这个天下,都不可取。因为一旦这个国家进入这个状态,整个统治阶层首先考虑的永远是屁股下面的位子。因此才会出现“宁与外人不予家奴”这样的言论。理由很简单,外人来了,那是要走的,家奴起来了,是要取而代之的。二者。这个世界其实是没用公平的,就像破了长城关口入关的清军,是不会跟你讲理的。公平这个东西,是靠自己争取的。一个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可能就会身边的其他人得到更多的公平,一个国家努力做到最好,就比其他的国家得到更多的公平。

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你认为公平了,别人就不会认为有公平。一个人一个视角。一个人一个思维,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其实是个悖论。只有做好自己,才会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只有一个国家强大了,才会有相应的国际地位。这就是世界的本质,从来不曾改变。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任何人告诉你,跟我混,我给你公平。记住。他在骗你,希望你给他流血流汗,从你的身上吸血。抛开国外的历史不说,单单看中国历史,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没有公平过。一代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只能是无限的缩短这个差距,但是差距不会消失,因为人与人本身就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可能是智商,也可能是情商,又可能是毅力,还可能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个人的家庭教育等等。

人也好,国家也罢,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你强大了,别人就不敢惦记你。

离开伦敦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情了,环球旅行还在继续,这一次走的是非洲海岸,抵达开普敦补给的时候,陈燮指着南非的大陆,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地方,一定要牢牢的抓在手中。”南非有什么,陈燮很清楚,但是现在不能说,等将来吧。

陈燮的身边,一直跟着一个内阁的书记员,公共场合的所言所行,记录在案。这是内阁特意安排的,如果陈燮真的走了,要为他立传。即便不是现在,将来的后人也会这么干,多一点史料是好事。

陈燮自己则不清楚,下一站是哪,还能不能看见这个时空后人给他立的传。

印度终于出现在视线中,这次环球旅行非常匆忙,甚至都没有等英国的战役有一个结果。抵达孟买的时候,陈燮终于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数字,现在的印度有一千二百八十八个大大小小的土王。最大的土王,地盘可能是一个县的。最小的,可能是一个乡。而所有的大城市和交通枢纽,都掌握在外来的大明人和日裔手里。单单靠着收税,每年就能养活百万人口不说,还能给国家上缴五千多万的税收。现在的印度以农业为主,传统的民间织布已经被摧毁殆尽,大明资本家用廉价的棉布,淹没了土布。

客观的说,印度人的生活水平极低,但是更客观的说,他们的反抗意志不断强烈。

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前,陈燮看见了马六甲海峡,看见了淡马锡,当邮轮穿过海峡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乌云密布,风雨将近。这个时候陈燮却站在了夹板上,任凭猛烈的海风在脸上吹。陈燮不是脑子进水了,而是他手腕上的表开始了猛烈的震动,还是连续不停的震动。

风急的人都站不住的时候,空气中凭空出现一个黑洞,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个黑洞慢慢的移动,最终将稳稳站在原地的陈燮吞噬进去。陈相,还是走了,黑洞消失的瞬间,乌云散尽,风也停了,海面上阳光灿烂,天空中万里无云。

不知道是哪个人发出了一声哀嚎:“陈相!您不能走啊!”整个邮轮上的人都跪地磕头,失声痛哭,陈燮身边的一些侍者,头磕破了都感觉不到疼,还在那里不停的磕头,痛哭流涕。

消息传回大明,内阁一片死寂,最终还是决定,在《大明时报》上刊登消息,经过艺术化的消息如下:“船经淡马锡,天边突现五彩祥云,仙鹤漫天飞舞,一时间如置身仙境之中。飘飘仙乐从天而降,仙鹤飞羽结梯,陈相拾阶而上,驾云而去。”

这是对陈燮彻底的神话,也是对陈燮所制定的国策的一种巩固。尽管现在自然科学已经蓬勃发展,关于神仙的故事,在大明依旧很有市场。尤其是体现在陈燮的身上,说他不是神仙,没人信不是?你说吧,一个九十岁的老人,看着就不显老,这上哪说理去?所有自然规律在他身上得不到体现,不用神仙怎么来解释。再有,陈燮搞出来的那么多东西,谁能解释的清楚?要不怎么牛顿最后改着去研究神学了呢?不就是他在现有的基础上,真的搞不懂这个世界,搞不懂这个宇宙嘛,走到极端,转向神学。

所有大明的报纸都转载了这个消息,民间闻讯,遍地都是焚香叩拜,流泪送别。皇宫之内,听到这个消息的朱慈烺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致信内阁,要求搬出紫禁城这个象征性的地方,提出了改建成博物馆的建议。

内阁对此颇感惊讶,这么一来,皇权的存在感就更差了,到底该怎么答复呢?整个内阁开了十天的会,最终才争吵出一个结论,紫禁城还是皇室的产业,改成博物馆的事情,内阁不发表任何意见。百姓参观所得,内阁也不要,每年给皇室的拨款,依旧不变。内阁另选一地,修建宫殿给皇室居住。

得到回话的朱慈烺回复:不必如此,陈相将西山别院赠予皇室,直接搬过去住就行了。反正也没多少人,今后也不会扩大了。大概就是这样,皇帝和内阁达成了一致,朱慈烺搬出了紫禁城,内阁出现修缮之后,改成了博物馆,对外开放,收费的问题皇室自己搞定。这个规矩定下来之后,一直延续。因为这个举动,内阁对皇室彻底的放心了。

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陈相驾鹤而去的消息传回时,内阁的第一个反应是出兵控制皇室。而且调动不是城内的军队,而是直接从辽东调兵。人们对于朱慈烺的反应深感欣慰,认为如果不是这样做,很可能内阁那帮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迫使朱慈烺退位去做太上皇,然后从他的儿子中间,找一个最小的来当皇帝。

这个结论,得到了史学家们的一致认可,认为这个结论太合理了。当然了,正史上对这个事情的说法是另一个面目,死活没有人提一句辽东调兵的事情。史学家们私下的研究结论,肯定上不了正史的。

那么,陈燮到底去了哪呢?(。)

第173章 后代的问题第253章 反被忽悠第827章 西海岸扩张计划(二)第722章 躁动夜第525章 商业的问题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第494章 其实就是一个通知第121章 恶客登门第39章 我让你装!第405章 再见江湖第598章 希望在南洋第60章 不出所料第518章 人口买卖第863章 总是要往前走的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276章 大火烧营第二百三十四 苏州之行第692章 心态之变第352章 怎么可能?第210章 贿赂皇帝第869章 赌博第724章 立宪会议第836章 交易第450章 要跑第895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八)第114章 最重要的第597章 “美好生活”第819章 谁抢谁?(续)第779章 不厚道求保底月票第30章 买房记第188章 围城和救援第657章 意外还是阴谋?第623章 时代骄子第781章 忠诚和能力第606章 特殊要求第439章 复叛第28章 要学会享受生活第391章 埋人三部曲(下)第833章 失败的接触第846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第565章 有关真理第880章 依法治国第70章 排队枪毙是唯一的选择第764章 堺港不是元山第611章 开启军火交易第778章 同行第112章 自查自救第338章 说服教育第788章 朝鲜王的成长第835章 无法抗拒第40章 愿为老爷效死第63章 后勤——未雨绸缪第786章 从基友到对手第476章 跳出来第451章 神器灭天命第80章 大手笔的买卖第826章 西海岸扩张计划(一)第265章 军心民心第868章 用大炮告诉你答案第372章 再次召见第833章 失败的接触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860章 长期买卖第363章 对比第428章 多点爆破第836章 交易第39章 我让你装!第651章 缘由第37章 辽东流民王启年第658章 视作抗旨第876章 筑路(四)第432章 各种心思第380章 所图何在?第742章 莫尔斯是哪的人?第470章 没有所谓的公平竞争第617章 认知差距第585章 惩罚之战第778章 同行第226章 敬而远之第244章 重视第758章 慰问团第179章 回家过年第417章 死的选择,生的希望第176章 云南来的原石第394章 告一段落第42章 血汗工厂的雏形第116章 帮忙要粮食第303章 谁动我兄弟,我灭他全家第696章 重点工程第444章 外室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442章 蒸汽时代的可能第296章 兵变第129章 全新的战术思想第513章 短命的闹饷(下)第414章 激怒第551章 漕运,何去何从?(上)第614章 利欲熏心第166章 巡抚登门第189章 “主剿”和“主抚
第173章 后代的问题第253章 反被忽悠第827章 西海岸扩张计划(二)第722章 躁动夜第525章 商业的问题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第494章 其实就是一个通知第121章 恶客登门第39章 我让你装!第405章 再见江湖第598章 希望在南洋第60章 不出所料第518章 人口买卖第863章 总是要往前走的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276章 大火烧营第二百三十四 苏州之行第692章 心态之变第352章 怎么可能?第210章 贿赂皇帝第869章 赌博第724章 立宪会议第836章 交易第450章 要跑第895章 决定世界归属的一战(八)第114章 最重要的第597章 “美好生活”第819章 谁抢谁?(续)第779章 不厚道求保底月票第30章 买房记第188章 围城和救援第657章 意外还是阴谋?第623章 时代骄子第781章 忠诚和能力第606章 特殊要求第439章 复叛第28章 要学会享受生活第391章 埋人三部曲(下)第833章 失败的接触第846章 不可避免的流血第565章 有关真理第880章 依法治国第70章 排队枪毙是唯一的选择第764章 堺港不是元山第611章 开启军火交易第778章 同行第112章 自查自救第338章 说服教育第788章 朝鲜王的成长第835章 无法抗拒第40章 愿为老爷效死第63章 后勤——未雨绸缪第786章 从基友到对手第476章 跳出来第451章 神器灭天命第80章 大手笔的买卖第826章 西海岸扩张计划(一)第265章 军心民心第868章 用大炮告诉你答案第372章 再次召见第833章 失败的接触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860章 长期买卖第363章 对比第428章 多点爆破第836章 交易第39章 我让你装!第651章 缘由第37章 辽东流民王启年第658章 视作抗旨第876章 筑路(四)第432章 各种心思第380章 所图何在?第742章 莫尔斯是哪的人?第470章 没有所谓的公平竞争第617章 认知差距第585章 惩罚之战第778章 同行第226章 敬而远之第244章 重视第758章 慰问团第179章 回家过年第417章 死的选择,生的希望第176章 云南来的原石第394章 告一段落第42章 血汗工厂的雏形第116章 帮忙要粮食第303章 谁动我兄弟,我灭他全家第696章 重点工程第444章 外室第725章 机构改革第442章 蒸汽时代的可能第296章 兵变第129章 全新的战术思想第513章 短命的闹饷(下)第414章 激怒第551章 漕运,何去何从?(上)第614章 利欲熏心第166章 巡抚登门第189章 “主剿”和“主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