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季孙之忧(完)

早在去年夏天,陈凯收复了韶州府,得到了李定国的认可从而拥有了对广州府的管辖权力。自此之后,李定国自然是率领大军西归,而粤西文官集团的督抚们——郭之奇、连城璧以及张孝起则分别坐镇柳州府、肇庆府和高州府,以便于就近掌控广西、粤西桂东以及粤西南的局势。

先后之期有别,但是这段时间他们无不是在忙着为永历朝廷积蓄更多的力量,尤其是在原本计划之中当李定国完成迎驾工作后天子行在本该抵达广西以便于更好的依托东西二勋的力量的情况下。

梧州的战局已经恶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想要逆转,凭广西明军的力量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柳州那里的李定国主力已经奉调入滇,依旧是只留下了广西巡抚徐天佑驻守此处重镇。

陈凯启程前往福建期间,这场战事尘埃落定的消息也传到了柳州城。有的是从梧州府那边传来的,有的则是从桂林方面得到的,作为永历朝廷在两广地区级别最高的官员,郭之奇闻讯很快就启程出发。

他这一去,并非是入滇请李定国回师,因为他很清楚李定国一旦入滇就势必将会被孙可望锁死在云南。对此,他向云南那边上过了一份奏章,说明情况,旋即就启程南下前往南宁府。那里,是广西的南部重镇,更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无论是洪承畴要彻底截断东南、西南明军的交通,还是向南震慑那些诸如安南、占城、真腊等国,对于清廷能够取代明廷成为传统意义上朝贡体系的新主有着特殊的意义,更可以降低这些藩属国对于明廷的支持可能和力度。

关于梧州战况的传闻抵达柳州时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浔州府、南雄府是否尚在明军之手犹未可知,郭之奇顾不上确认消息,更加顾不上悲痛便顺着柳江而下。

船过了象州,抵达武宣县,随员、从人们抵死相抗才逼得郭之奇在此暂住几日,而他们则派了几个机灵的潜往浔州府打探消息。结果,没等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李承爵等将的使者就率先赶到了此处,目的也从送信变成了恭迎。

“督师,他们刚刚丢了梧州府城……”

幕僚的言下之意很是清楚,无非就是指这三将在梧州之战中的劣迹——他们既然能够丢下连城璧,那么假使清军来袭的话,他们也很有可能会把郭之奇丢下不顾。这时候,他们是万万不能再冒险了。

“老夫当然明白,可若是老夫不去,他们就不能心安,不能心安的话很可能就会直接降了鞑子,那对国事就更加不利了。”

不顾随员们的反对,郭之奇连夜出发,郭之奇接到消息便连夜出发,依旧是顺流而下,直抵那浔州府城。所幸到了那里,随员们担忧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发生,倒是那三将见到了郭之奇却如同是瘦小枯干的赘婿犯了过错,抱着膀大腰圆的妻子的大腿上痛哭流涕,直看得是一个人人侧目。

三将悔不当初,只求郭之奇能够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安抚了一番,郭之奇又向他们打听了一些关于近期的军情就连忙出发,将浔州府的防务依旧交托在他们的手上。

这一遭,不复为顺利而下,而是改为溯流而上,经南宁府前往廉州府。至于原定计划要赶往的南宁府,这一遭却是不再走了。

廉州府,依旧不是终点站,郭之奇到了廉州府专而乘船,直接抵达了高廉雷琼四府巡抚张孝起驻节的高州府城。到了那里,二人无需多言,只是一个眼神张孝起便知道郭之奇是有极其重大的事务的。

“督师,连制军……”

“将子,如白以身殉国,乃是求仁得仁,我辈更要继承他的遗志,力保大明中兴才是。”

郭之奇是广东潮州揭阳人士,连城璧是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人士,而这张孝起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士。三人并非同乡,甚至相隔万里,但是在这两广地面上,他们却是同气连枝。此番连城璧殉国,张孝起接到消息后亦是悲愤交加,无非是强撑着处置公务。此间见得了郭之奇,压抑已久的情绪怦然爆发,却是郭之奇在这一路上所思甚多,此间连忙安抚了一番张孝起,旋即提起了另一件事来。

“老夫在柳州时风闻,说是陈凯与洪承畴沆瀣一气,出卖广西来换取南赣和粤西。”

“这……”

щшш¸tt kan¸co

如此惊爆的秘闻实在将张孝起听了个一愣,但是没等张孝起发表意见,郭之奇却率先坦明了他的看法:“老夫以为,这必是洪承畴的离间之言,意在引起你我与陈凯、朝廷与漳国公之间的不和。”

“督师明鉴,下官也是如是看来的。”

尚未来得及想清楚其中的细节,见得郭之奇如此断言,张孝起也立刻出言附和。紧接着将其中的细节利弊站在陈凯的角度分析了一番,张孝起就更是觉得郭之奇的看法深有见地。不说什么消息来源,以及其他问题,只说这场交易陈凯占的便宜也实在太大了,洪承畴那厮可从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哪里会这么放任陈凯。

“陈凯又不是洪承畴他爹,没有这么尽孝道的吧。”

话,在张孝起的脑海中突现,虽说是糙了几分,可是道理却是没毛病的。既然如此,陈凯和洪承畴之间没有勾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他们与陈凯之间的问题了。

“督师,西宁王入滇是为陈凯所献锦囊建议的,此番陈凯收取肇庆府北部诸县,会否也是他全取广东的一步棋呢?”

“将子知我肺腑,老夫就是为了此事才匆匆忙忙的赶过来的。”

梧州府失陷和连城璧之死,那些谣言只要是带个脑子的都能想明白了本就是无稽之谈罢了。郭之奇和张孝起都是进士及第,能够考上进士,起码智商都是超越常人的,如同其他进士般做出蠢事来也基本上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屁股问题。

李定国入滇以来,南赣和梧州这一进一出,明军其实是赚了的,因为在战略格局上面洪承畴确保万里长边,以此来局限明军是优先级最高的,其次的才是截断东南、西南明军的交通。现在次要达到了,可是首要目的却泡汤了,无非是亏了本钱从其他地方找补一下,好对清廷有个交代。

但是,洪承畴的亡羊补牢,陈凯也不可避免的停止了进一步的攻势。接下来,陈凯回师收复了肇庆府北部各县,确保了这些地区不被清军占据。可问题在于,陈凯在控制肇庆府城、德庆州、广宁、四会、开建、封开等地的过程中,也顺势拿下了新兴和高明两县,这两县在张勇和胡茂祯的突袭和谣言攻势中并没有沦陷,而且身处于腹地之中,陈凯将这两处占据下来其行为怕是就并非单纯的防范梧州清军那么简单了。

“将子,这几府的情况如何?”

肇庆府北部如今已成定局,郭之奇能否撬动尚且是两说着。此间问及张孝起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的情况,亦是由于除了肇庆府北部,此间可以算是粤西文官集团实力最强的所在,张孝起在此经营多年,除了肇庆府北部的那张白纸以外,其他各府县基本上都是难以与其相比的,广东如斯,广西亦是如此。

然而,此番郭之奇问及,张孝起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基本上还都是老样子。具体这个老样子是什么个什么样子,郭之奇倒是也知道一些大概的情况。

永历四年尚耿二藩攻取广州,除了陈凯盘踞潮州,其他明军基本上不是被赶进了山,就是被轰下了海。这样的情况下,广东西南部的高廉雷琼四府由于距离和地理形势等因素,就成了明军大量盘踞的所在。

等到陈凯配合李定国收复广东,甚至仅仅是李定国从广西经此攻入广东,此间的明军就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他们占据府县,征饷屯田养兵,俨然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张孝起在此间从为李定国大军筹措军粮军饷,到设法恢复地方行政,努力做了很多,奈何他手上的牌面本就不好,那些藩镇打着养兵抗清的旗号侵蚀地方权益从来是一个理由充足,他没有太好的交换根本无法收回更多的权益,只能是软磨硬泡,一点点儿的收拾局面。

其实,之前他们曾一度有过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比如广州的分赃、比如功赏的分配权、再比如肇庆府的兵权,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拿出来作为交换的。

只可惜当时他们为了在李定国面前拿分,将大量的银钱、粮草都用在了支持李定国西进上面了,结果广州城却还是为陈凯所控制,算是棋差一招。而后连城璧在肇庆府北部的励精图治,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后哪知道又跳出来这么个程咬金,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收获倒也并非没有,下官这段时间已经掌控了采集合浦珠的疍民组织。”

合浦珠就是南珠,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是极其名贵的贡品,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称“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张孝起打着贡品的旗号来杜绝其他藩镇的觊觎,进贡是肯定要的,但是其他的他则打算付之以海贸,再用赚来的银钱来收买将帅、恢复权柄,亦不失为一种良方。

“合浦珠,嗯。”

商讨了一番,郭之奇就再度出发。而这一次他的目标则必然会是广州,他需要先和陈凯讨一个说法,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

又是一路的匆匆忙忙,算一算,从柳州到广州,穿越了千里之遥,中途基本上就没有休息过,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事。等到郭之奇抵达广州府城的时候,总算是可以休息一下了,因为陈凯还没有从福州回来,他现在即便是想谈,也要悔不该当初学什么八股文,直接学个千里传音岂不美哉。

接下来的日子,在等待之中,郭之奇也在观察着广州府城的变化,管中窥豹,借此来了解他前往广西之后陈凯的方针策略。

军事上的基本上都是摆在明面儿的,陈凯已经达成了收复南赣的目标,强势插入江西,这对于清廷在长江以南的统治是势必要造成巨大威胁的。相较之下,他更加关注的还是民政方面的举措,一直到了数日后陈凯返回,他耳朵里听得最多的还是之前连城璧写信时提过的那个粤海商业同盟,只是不明白这么个商业组织为何会在广州城里出镜率如此之高。

陈凯返回的消息,首先是从香港传回来的,陈凯会在那里转乘巡抚衙门的官船进入珠江。得到消息,郭之奇便收敛了他对广州城的观察,一心一意的等陈凯回来,结果等到陈凯真的回来了,二人一见面没出一刻钟的时间就又是一个话不投机。

“合浦珠不够,那你还想要什么?两广总督的保举、或者经略、督师,只要你说得出来,成不成的,老夫自当尽力而为。”

肇庆府北部的经营,连城璧原本做得已经很是有声有色了,若非是那里地方残破以至于无力供养更多的军队,若非是洪承畴的亡羊补牢,再给连城璧一段时间未必不能成为永历朝廷真正的实控区。

现在,连城璧死了,郭之奇准备将这份担子亲自担起来。可问题是这些地方现在都在陈凯的手里,郭之奇自觉着他是没有足够充足的理由说服陈凯将这半个府拱手相让,况且他更加清楚就算是陈凯真的拱手相让了,在定南藩面前他也守不住此间。所以,他打算以合浦珠的海贸专卖权作为交换,让陈凯助他一臂之力,在他整合好足够抗衡定南藩之前负责此间的防御,就像是之前李定国那样。

当然,仅仅是合浦珠或许还不够,郭之奇打着的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念头,准备和陈凯慢慢的把生意磨出来。结果,哪知道陈凯对此竟全无半点儿兴趣。

“郭督师,连制军以身殉国,下官甚为敬佩其气节,也从来都是以此作为榜样的。但是,说句不敬的,连制军在肇庆府北部整合了一年多都没有守住这些州县,您觉着您亲自上手就能成了?”

从福建回来,原本这一路上他想过很多,心境上面早已经恢复了过来。奈何刚刚回城,郭之奇就来了这么一手,弄得他胸中的那份烦躁就不可避免的重新喷了出来。

尽可能的心平气和,陈凯给郭之奇讲起了梧州府方面定南藩的兵力配置,甚至当着郭之奇的面从公事房里翻出了一堆关于梧州情况的报告,逐条分析给郭之奇听。可是结果郭之奇却好像是根本没听懂似的,只谈买卖,不谈其他。

堂堂的督师大学士硬要学商家做派,实在是把陈凯都气笑了。他当然明白肇庆府北部的这几个县对于粤西文官集团乃至是永历朝廷的重要性,但是对他而言,从福建归来,这就已经不再仅仅是军事防御的问题了,郑氏集团是没有把吃进嘴的东西吐出来的习惯,他现在在集团内部正处于一个尴尬期,就更不好做出什么“损公肥私”的事情来了。

“陈抚军,你须得清楚,你是大明的巡抚,不是他郑家的家仆!”

说得是一个口干舌燥,奈何依旧没办法让陈凯松半个字的口。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郭之奇此言既出,当即暗道不好。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他也只得硬撑下去。

重新回到了当年与连城璧在文村会面时的原点,陈凯亦是不免苦笑一二。但是,对于此言,陈凯的同样是毫不示弱,表示他很清楚他个人的定位,也很清楚他什么要做,什么该做,不劳郭之奇这个督师操心云云。

一声“送客”,郭之奇负气而去,陈凯坐在公事房的太师椅上,粗重的呼吸,竭尽全力的将他同时面临的郑氏集团、粤西文官集团以及清廷那边的压力释放出去,可却依旧是徒劳无功。直到良久之后,陈凯才深吸了一口大气,将手掌重重的按在桌子上,目光凝视前方,有若实质。

“好,好,好,既然都不想让我痛快了,那就别怪我把桌子掀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活着第一百一十二章 驱狼吞虎(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寒梅(上)第一百零七章 织雾(一)第三十九章 力从地起(九)第四章 山贼(下)第八十四章 破军(上)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四十五章 求变(六)第一百零八章 摆事实,讲道理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雾尽花开(四)第二百零三章 爆发(下)第四十九章 挤压(五)第六章 效马骨(一)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五十三章 蓄力(三)第十六章 楸枰三局(二)第十七章 压榨(三)第六十四章 内忧外患(四)第四十七章 并购(上)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上)第九十三章 落子无悔(八)第二百二十章 夜火(下)第五十章 渐变(五)写在卷尾的话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十五章 站队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二十八章 营债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十五章 顺治十四年(二)第七十九章 英德(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十六章 楸枰三局(二)第二章 分赃(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展望(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岔口(四)第一百一十章 鸥汀寨(上)第二十九章 揭盅(下)第四十八章 早春时节(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旧地(下)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五十章 味道(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二十章 打蛇七寸第十章 远来之人第三十七章 进宝(上)第九十八章 惊变第五十八章 藏头露尾(三)第七章 在江西(二)第七十七章 抉择(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步为营第六十章 藏头露尾(五)第八十五章 破军(下)第九十三章 旧事(五)第六十七章 初见(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见面礼(下)第二十六章 影响第五十一章 蓄力(一)第九十一章 质变时刻(上)第六章 在江西(一)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六十八章 暗度陈仓(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串联(三)第六十六章 相见(下)第六十二章 藏头露尾(七)第十一章 永历十一年(十)第十五章 站队第三十六章 一场戏(三)第十二章 波及(七)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六十九章 新会之战(下)第八十三章 坚城(上)第七十四章 筑基(六)第六十九章 暗度陈仓(下)第十二章 关门打狗(上)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十九章 压榨(五)第十三章 永历十一年(完)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四十一章 力从地起(十一)第五十七章 藏头露尾(二)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二十三章 加速(三)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十章 远来之人第九章 波及(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雾尽花开(八)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鸥汀寨(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二进宫(中)第二十七章 盘剥第一百零七章 人心所趋
第一百八十四章 活着第一百一十二章 驱狼吞虎(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寒梅(上)第一百零七章 织雾(一)第三十九章 力从地起(九)第四章 山贼(下)第八十四章 破军(上)第七十五章 烈火烹油(上)第四十五章 求变(六)第一百零八章 摆事实,讲道理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雾尽花开(四)第二百零三章 爆发(下)第四十九章 挤压(五)第六章 效马骨(一)第一百零九章 先行者(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上)第五十三章 蓄力(三)第十六章 楸枰三局(二)第十七章 压榨(三)第六十四章 内忧外患(四)第四十七章 并购(上)第七十章 不一样的新会之战(上)第九十三章 落子无悔(八)第二百二十章 夜火(下)第五十章 渐变(五)写在卷尾的话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十五章 站队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二十八章 营债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十五章 顺治十四年(二)第七十九章 英德(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返旧地(上)第十六章 楸枰三局(二)第二章 分赃(中)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八十八章 追亡(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展望(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岔口(四)第一百一十章 鸥汀寨(上)第二十九章 揭盅(下)第四十八章 早春时节(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返旧地(下)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五十章 味道(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家(中)第二十章 打蛇七寸第十章 远来之人第三十七章 进宝(上)第九十八章 惊变第五十八章 藏头露尾(三)第七章 在江西(二)第七十七章 抉择(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步为营第六十章 藏头露尾(五)第八十五章 破军(下)第九十三章 旧事(五)第六十七章 初见(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见面礼(下)第二十六章 影响第五十一章 蓄力(一)第九十一章 质变时刻(上)第六章 在江西(一)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六十八章 暗度陈仓(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回家(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串联(三)第六十六章 相见(下)第六十二章 藏头露尾(七)第十一章 永历十一年(十)第十五章 站队第三十六章 一场戏(三)第十二章 波及(七)第九十六章 高估(三)第六十九章 新会之战(下)第八十三章 坚城(上)第七十四章 筑基(六)第六十九章 暗度陈仓(下)第十二章 关门打狗(上)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十九章 压榨(五)第十三章 永历十一年(完)第二百三十八章 跋扈(下)第四十一章 力从地起(十一)第五十七章 藏头露尾(二)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二十三章 加速(三)第五十八章 合流(上)第十章 远来之人第九章 波及(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雾尽花开(八)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鸥汀寨(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二进宫(中)第二十七章 盘剥第一百零七章 人心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