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治水良人

第二日,沈则敬在上早朝之前,专门找沈华善商量了几句,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对策说给了沈华善听。听了沈则敬的话语,沈华善点点头,道:“可行,大善!你去做吧。”

早朝之上,吏部考功司沈则敬出列陈疏,提出赈灾三策:以工代赈、移粟就民、移民就粟!伴随着赈灾三策,他还提出了有效执行救灾措施的办法:微访察灾事,最后更提出了严惩赈灾不力的标准:浮筷落人头!

沈则敬的话一出,朝堂一片寂静。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提出这样的对策——对于三省六部的主官来说他自然是年轻人!这个对策,怎么说呢?太……太狠厉了,却是太需要了,也就是,这对策,太好了!尚书右仆射叶正纯满意地笑了,他这个最喜欢的学生这一年来的表现实在让他惊讶,似乎开了窍一样,所思所做,已经渐渐臻善,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于是叶正纯出列附议,认为沈则敬的对策相当完善和完备,对于江南、河内两道的水患来说,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不少臣工也纷纷赞同,实是沈则敬提出的这些对策和措施,他们都想不出啊。

“浮筷落人头?”坐在高高的銮椅之上,长泰帝品尝着沈则敬的话,面露喜色。在这样的大灾祸面前,确实需要这样雷霆万钧的魄力。可以有效防止官吏贪渎,解决赈灾的问题!

长泰帝对沈则敬的建议欣然接受,令工部和户部诸官员一一遵照执行:令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微服私访,将各地官员救灾赈灾的情况如实记录和上报,又令各地官赈之时,要插筷子在米粥中,用以检验米粥的稠厚,筷子一旦浮起,就要以赈灾不力问罪等等。

沈则敬因为这些救灾策略得到了长泰帝的嘉奖,然而沈家并无都少喜意!他们正在为沈华善去台前的事忙碌着,颇为忧心。袁恪真加急的公文又传了过来,台前河道冲垮严重,影响恶劣,他实在无法治理,向长泰帝请罪,同时请求工部再派官员前来,到台前治水。此文书引起了长泰帝和工部诸官的震动,长泰帝下旨,令工部尚书沈华善前往台前治水,三日后出发。

“我此去台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返回。胡不涂和宏儿等人也从杭州出发了,不用多久就可以到京兆。如流处的事情,你还是要抓紧;西燕那边若要消息传来,要第一时间告诉我;考课之事,你还是要审慎再三,余下诸事,按部就班即可。”在沈华善书房内,沈华善正在交代沈则敬诸多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作安排。他就要去台前了,京兆有沈则敬在,他也算放心;对沈则远有不少交代,尤其是十月和西宁药商行会交易的事情,要特别上心。此外,又召来沈余宣几个孙子,说他即将远行,叮嘱他们要好好在国子监和官学读书,不用分心,一切听从沈则敬的安排等等。

青竹居内,秋歌正在和沈宁汇报一件事情。从堂兄秋梧处听了这个事情,秋歌顿觉为难,也觉得极不高兴。那个人怎么可以这样鲁莽、私相授受,这好还是不好?还是等姑娘定夺了。

“他要见我?没说是什么事情吗?”沈宁觉得有些诧异。秋梧刚刚传来消息,道是清平侯公子应南图有急事想见她一面。是什么事,却没有说——上次在天宁寺,应南图也见过了秋梧。估计这是他认识的唯一一个沈家小厮,就让秋梧传消息过来了,没想到歪打正着,秋梧正是沈宁的人。

这也太奇怪了,他有什么急事非要见我一面?沈宁虽然心中疑惑,却没有像秋歌那样为难和不悦。私相授受这样莫须有的礼仪,在她历经一世之后早就不在意了,她在意和好奇的是:应南图有什么事情要找她?

沈宁找了个借口出府,带着秋歌一起,去了龙井斋,应南图也知道龙井斋是沈家的产业,约在那里见面。龙井斋的掌柜并没有见过沈宁,沈宁也无意通报自己的身份,便进了应南图预订的房间——直到后来她回想起,才觉得自己当时实在是太大胆了,怎么就那么鲁莽去应约了?想来是因为对这个早夭的人莫名其妙地没有了戒心吧,说不准,也有一丝怜惜,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应南图还是那副清朗舒爽的样子,没有笑得厉害,只眉如远山目似近水,在静静等待着沈宁的到来。他身边还坐了一个人,约四十岁的样子,长得也是极周正,颇有儒雅之风。说实在话,他也没有想到她会答应前来,其实就算她不来,他也会把想办法将这个人送到沈家的,只是麻烦一些罢了。

沈宁进来后,应南图也不和她多作寒暄,说出了急着要见她的缘由:他找到了治水良人,想要把他介绍给沈宁!

“这个就是精通治水的徐先生!徐先生有治水之赋,又心忧家国,此去河内道,有他帮忙,或许可解运河河道的难题!”应南图笑说道。他介绍的治水良人,正是坐在他身边的那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

沈宁喜出望外,她没有想到应南图给她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惊喜!惊喜之余,忙不迭地谢过了他,又拜见那名叫徐有贞的中年人,语气也甚是恭敬。

徐有贞自小就对水利极感兴趣,也曾游历了大永和西燕不少名山大川,也是因为这样和应南图在荆州相识的。徐有贞确实在治水上面有一套,偏偏他性情又是极其懒惰散漫的,只对水利一事感兴趣,人情往来等事是最厌烦!原先长泰帝征召治水良人,他本想前去的,一想到为官种种与人打交道,就退却了。这次是应南图找到他,说只要他专心治水就够了,其他一切事情都有人代为打点,而且为他保驾护航,他这才答应了的。

这实在是天大之喜,沈宁不知道怎样多谢应南图,虽然应南图并没提到他在其中花费的心力,但是沈宁知道,连长泰帝征辟都不动心的徐有贞,定是看在应南图的份上,才会答应前去河内道的。大恩不言谢,沈宁并不多说话,却暗暗记下了他这个人情,心道一定要回报!

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130章 抢人之战第155章 打老虎的决心第349章 新势力第364章 埋伏第371章 最终目的第98章 春闱案一第170章 栖月殿之变第529章 改制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121章 长泰帝隐闻第15章 平安度过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158章 挝登闻鼓第153章 离间第277章 纨绔彭瑾第455章 援兵到第443章 改元第448章 帝有疑第84章 军户税事件第442章 一代帝师第399章 人祸第211章 露端倪第295章 惊涛第91章 合二为一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334章 一家登台第117章 红袖死第244章 沈余宪第322章 归心第289章 生机第541章 遗策第323章 政绩第122章 测帝心第497章 灾星第346章 想不到第393章 一彼一还第467章 赶紧走!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463章 沈家暗朝番外二淳德盛世第442章 一代帝师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337章 夺爵第262章 潜行第141章 廷杖(一)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21章 京兆窝案起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97章 借一隅揽天下第503章 帝后第91章 合二为一第241章 撤给事中第539 万骨枯第102章 春闱真相第80章 棋局之后第550章 有病第415章 宣传战第85章 出事了第553章 沈家的刀剑第438章 这个局有点大第447章 沈则思反?第213章 开始布局第44章 尚书右仆射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460章 这下坏了!第100章 春闱案三第134章 目标是沈宁第85章 出事了第9章 新生第38章 猜猜我是谁?第554章 合作第53章 出西燕记第502章 抹黑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121章 长泰帝隐闻第542 旧仇第23章 任职鸿胪寺第560章 致太平第两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01章 去河内道否?第200章 不和第236章 东宫属官第452章 国有忠义哭郑闲第213章 开始布局第242章 三策第26章 尘埃落定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365章 王室后裔第280章 谁更聪明?第68章 结果第318章 斗钱多第182章 代价第97章 借一隅揽天下第36章 三十万人情(一)第383章 献俘礼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37章 三十万人情(二)
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130章 抢人之战第155章 打老虎的决心第349章 新势力第364章 埋伏第371章 最终目的第98章 春闱案一第170章 栖月殿之变第529章 改制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121章 长泰帝隐闻第15章 平安度过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158章 挝登闻鼓第153章 离间第277章 纨绔彭瑾第455章 援兵到第443章 改元第448章 帝有疑第84章 军户税事件第442章 一代帝师第399章 人祸第211章 露端倪第295章 惊涛第91章 合二为一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334章 一家登台第117章 红袖死第244章 沈余宪第322章 归心第289章 生机第541章 遗策第323章 政绩第122章 测帝心第497章 灾星第346章 想不到第393章 一彼一还第467章 赶紧走!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463章 沈家暗朝番外二淳德盛世第442章 一代帝师第298章 主政昆州第337章 夺爵第262章 潜行第141章 廷杖(一)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21章 京兆窝案起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97章 借一隅揽天下第503章 帝后第91章 合二为一第241章 撤给事中第539 万骨枯第102章 春闱真相第80章 棋局之后第550章 有病第415章 宣传战第85章 出事了第553章 沈家的刀剑第438章 这个局有点大第447章 沈则思反?第213章 开始布局第44章 尚书右仆射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460章 这下坏了!第100章 春闱案三第134章 目标是沈宁第85章 出事了第9章 新生第38章 猜猜我是谁?第554章 合作第53章 出西燕记第502章 抹黑第179章 沈家的底气第324章 再度入局第121章 长泰帝隐闻第542 旧仇第23章 任职鸿胪寺第560章 致太平第两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01章 去河内道否?第200章 不和第236章 东宫属官第452章 国有忠义哭郑闲第213章 开始布局第242章 三策第26章 尘埃落定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365章 王室后裔第280章 谁更聪明?第68章 结果第318章 斗钱多第182章 代价第97章 借一隅揽天下第36章 三十万人情(一)第383章 献俘礼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37章 三十万人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