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规划未来

洺州州府之中,李曜正在院中看书。如今已近五月,暖春气象,树木萌发,坐在院中看书,格外心旷神怡。

看书,是为了制定计划。自打下定决心要不使五代十国出现开始,李曜就在制定计划,一个接一个的计划。但当他的初步计划达成,得到洺州刺史这样一个独镇一方的职务之后,他知道自己需要一个更加全盘的规划了。

与别的穿越者不同,李曜并不是全知全能,不仅熟知上下五千年,还精通各种科学技术。他有很多东西并不清楚,只能靠着前世更先进的思想,在综合了这个时代真正的实际情况之后做出判断。

譬如,谁都知道大唐闹到这一步,经济上的问题很严重。但是,如果你成为大唐天子,你该怎么着手处理?这恐怕不是找几个清官当宰相就能宣布解决的。又比如,以李曜这般情况,如何在李克用眼皮子底下建立起属于且只属于自己的一支实力,一旦需要,就能为其所用毫不动摇?再比如,这洺州,究竟是不是一个很合适的“龙渊”,能不能支撑起李曜的梦想?

一切都是未知。

因此,李曜必须做出判断,做出计划。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要发展,即便是放眼后世,“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等,也都是很重要的。

在李曜详细分析自己的处境之后,得出结论:洺州虽好,非其所善。

如果他打算一辈子靠着河东,安安心心做他的河东重将,那么洺州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地处李克用势力的最前沿,往东是魏博,往南就是朱温。在这个地方,别的也许需要担心,但绝对不担心没仗好打。今后十几二十年,洺州都在大战局的范围内。可以说,李曜觉得以他自己的能力,足够以洺州为根基,打出大大的功勋,甚至打成河东第一名将。

然而这不是他想要的。

洺州正因为处于四战之地,常年征战之处不可能在经济上能有多么辉煌的发展,即便李曜把他所知道的全部后世先进经验都摆上台面,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毕竟,战争是大破坏神,战争中的第一线城市越打越衰败,这一点神仙也改变不了。

李曜心中的想法,是需要有这么一个地方,经济基础好,或者资源优势强,人口优势也比较明显。而它不能处在战争第一线,又不能离战争多发地太过遥远。

终于,李曜一边翻着手中的书页,一边将目标定格在了河中。

论位置,河中地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天下三都”之要会,控黄河漕运水陆形胜,乃是当之无愧的“扼天下之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论经济,河中有“两池”聚宝盆,财源广盛,人口充足。

除了这地方的节度使王重盈目前乃是河东的盟友这一个麻烦之外,其余都是妙处。

不过李曜却知道,这个麻烦其实是有解决的机会的,这个机会虽然看似还要个一两年,但李曜认为这个时间差其实很不错,很方便他进行安排。

如无意外的话,李晔在景福了两年之后会觉得这个年号运气不佳,因而改年号为乾宁。而河中的机会就出现在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正月——这时候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了。

王重盈是原节度使王重荣的弟弟,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王重荣被部将杀死,兄死弟及,王重盈接了班。一般说来父业子承,但是王重荣同志可能太过于忙着干革命,居然没有亲儿子,没奈何之下,他只好把哥哥王重简的儿子王珂过继给自己。

而如今王重盈死了,军中将领拥护王珂代理河中节度使一职,不料王重盈也是有儿子的,他的儿子王珙、王瑶就对此很有意见。当时王珙是陕州节度使,王瑶是绛州刺史,他们也对河中的帅位很感兴趣。不过王珙、王瑶二人的实力与王珂差得太远,于是他们就想借外人之力帮自己夺取河中。

首先王珙、王瑶以王珂不是老王家的人为名,要武力解决。他们给汴帅朱温写信,信中说:“王珂不是我们的兄弟,只是家里一个叫忠儿的奴仆,怎能继承王家的事业(珂非吾兄弟,盖余家之苍头也,小字忠儿,安得继嗣)。”

见对方拿自己的身世说事,王珂也向朝廷解释,特别指出:“亡父有兴复之功”。同时,这位聪明娃儿王珂立刻向李克用遣使求助。

皇帝一看谁都不肯让步,觉得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就打算派崔胤去接管河中。崔胤老兄是宰执,按说档次肯定够了。然而李克用派人向朝廷喊话,说崔胤同志虽然家世、能力等方面没得说,但是只有换做刘崇望同志替代崔胤,我才能接受,否则还是以王珂继任为好。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当时大家都知道崔胤基本上算是朱温的人,那么很显然,李克用自然不肯干。

李克用的面子明显比王珂大得多,同样是一句王重荣有功于社稷,李晔听王珂说了,那是全无反应,现在听李克用提了一句,立刻表示想起来了,随即二话不说就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谁知道李克用面子固然够大,但是没办法,人离得远,如今最能影响长安的是离得近的那几镇节度使,于是王珙、王瑶在朱温的暗中怂恿下,开始以重金结交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等人。

这三位收了钱,还是很有契约意识,立刻上表请皇帝任命王珙为节度使,谁知道李晔当时刚刚把王珂的旌节赐下去,已下的命令怎能说改就改,何况这一改,没准李克用就怒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意外的是,李、王、韩三人争来争去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觉得很没面子,难道咱们三个的脸皮加起来还不如李克用一个人的大么?于是打算合伙也来一场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乾宁二年五月,李茂贞、王行瑜、韩建相约带兵到达长安,长安市民“人皆亡窜”。李晔亲自登上安福门严厉责备三人。

三国演义中钟毓、钟会两兄弟,年龄分别为八岁、七岁,见了魏文帝曹丕,“毓见帝惶惧,汗流满面。帝问毓曰:‘卿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李茂贞、王行瑜哥俩这次基本就是这个情形——“行瑜、茂贞惶恐战汗不能语”,李茂贞、王行瑜惶惶恐恐、战战兢兢,汗出如浆,接不上话。

说来也怪,按说李晔这个天子应该不至于有这么强大的气场,竟能一出面就震慑住两个一贯不听话的藩镇节帅,估计这里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从基层升上去的军事将领文化水平较低,一见天子高居城门之上,疾言厉色,犹如神祗,当时就自个儿心慌了,加上水平较差,又反驳不出什么有档次的回答来,顿时就急出一身汗。

然而与李茂贞、王行瑜同来的韩建虽然也不怎么样,但是他在当时的同类人中,算是比较热爱学习的一位。

韩建的学习方法很符合规律,没人给韩建编这样的课本,韩建自己动手创造,他让人把字写在对应的器皿、及床上物品之上,这样认字,比图画更生动具体,韩建看得久了,慢慢地把这些文字记住(遣人于器皿、床榻之上各题其名,建视之既熟,乃渐通文字)。通过这样的方法,韩建同志完成了自我扫盲。

脱盲之后的韩建更进一步,他找来字典《玉篇》,高兴的说:“我分类慢慢研究,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见《玉篇》,喜曰:“吾以类求之,何所不得也。”)

韩建同志的努力是有收获的——“通音韵声偶”,他学懂了音乐。韩建懂得音乐,可以说文化水平上比那些大老粗高一截。要知道,音乐的“乐”在古代经常与礼节的“礼”连在一起,礼、乐都属于“六艺”,是儒者要掌握的技能。

六艺中还有“书”,这个解释起来也有点复杂,不过人们通过多读书可以提高自己,这当然是真的。刘崇望、张浚等人的口才为什么那么好,“涉猎文史”嘛,肯定与读书多有关。韩建也是从未耽搁了读书(暇则课学书史)。

当李茂贞、王行瑜二人不能依礼回答李晔时,韩建肚中的学问有了用武之地——“独建前自陈述”,韩建自己娓娓道来,解释了带兵前来的原因。

三人表示,站在维护皇帝和社稷的立场上,发现南牙、北司互相倾轧,对国家的危害太大了,一定要把那些大的蛀虫清除出官员队伍(南北司相倾,深蠹时政,请诛其太甚者)。

到底谁是太不像话的“太甚者”呢?那就要看话语权在谁的手里。三人说:“韦昭度征讨西川时犯了严重错误,李磎当宰相大家都不同意(韦昭度讨西川失策,李磎作相,不合众心)。”

前一阵子他们来,杜让能被逼赐死。这次更进一步,不等李晔命令,对韦昭度、李磎意见最大的王行瑜,把韦、李两位宰相杀死在都亭驿。刘崇望比较倒霉,他只是由于被李克用说了句好话,居然也被贬出长安。

三镇杀了宰相,完成了一件事,还有一件老王家兄弟仨的家事国事。三人不断要求李晔把王珂与王珙对调,不然他们就赖在长安不走了。

李克用打听到这个情况,独目一瞪。哟呵,孤王安排的人你们不满意,还敢为这事去逼皇帝,长能耐了啊?当下传檄天下,起兵往关中平乱。

三镇节帅一听就懵了,李克用这独眼龙还真来啊!当下忘了之前说过的话,第一时间卷起铺盖各回各家,准备迎接李克用的考验了。

李曜对这一段历史反反复复琢磨了不知道多少次,觉得这里面蕴藏这几个机会,其中有三点最为关键:其一,战功。其二,河中。其三,天子。

第210章 力挽天倾(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六)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八)第216章 再续盛唐(三)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三)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十)第206章 淮扬风云(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八)第209章 出镇河中(八)第121章 亲娘杀子第207章 邢洺之乱(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第025章 王弘托孤第097章 烈火炼狱第214章 秦王之尊(一)第115章 王笉问计第174章 规划未来第164章 接连失利(六)《旧五代史·李存孝传》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2章 秦王变法(四)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172章 败军之将第084章 各有算计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第011章 河边安扎第123章 大义之论第137章 华夷之别第212章 秦王变法(三)第029章 潞州惊变第107章 决议退兵第043章 再生一计第183章 密入汴梁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五)第003章 李家大难第061章 棍法初成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三)第024章 冯霸之死第122章 其中缘由第146章 孤意已决第211章 掌控四镇(五)第114章 怕,不可耻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六)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二)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187章 竹韵荷香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206章 淮扬风云(六)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十)第215章 北都风云(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八)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一)第194章 车中之思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087章 拓跋增兵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122章 其中缘由第121章 亲娘杀子第210章 力挽天倾(九)第127章 兄弟之义(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207章 邢洺之乱(五)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二)第212章 秦王变法(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178章 意外任务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07章 邢洺之乱(六)第212章 秦王变法(五)第208章 再定关中(九)第209章 出镇河中(五)第136章 如之奈何第213章 王业之基(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四)第208章 再定关中(三)第206章 淮扬风云(一)第090章 神木定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九)第001章 必有后福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一)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一)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124章 欲收冯道第012章 什么佳人?第007章 一咏三叹第211章 掌控四镇(六)第113章 盖寓之劝第210章 力挽天倾(一)第108章 预备班师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008章 火上浇油第053章 掌军械监
第210章 力挽天倾(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六)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八)第216章 再续盛唐(三)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三)第213章 王业之基(二十)第206章 淮扬风云(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八)第209章 出镇河中(八)第121章 亲娘杀子第207章 邢洺之乱(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第025章 王弘托孤第097章 烈火炼狱第214章 秦王之尊(一)第115章 王笉问计第174章 规划未来第164章 接连失利(六)《旧五代史·李存孝传》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2章 秦王变法(四)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172章 败军之将第084章 各有算计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第011章 河边安扎第123章 大义之论第137章 华夷之别第212章 秦王变法(三)第029章 潞州惊变第107章 决议退兵第043章 再生一计第183章 密入汴梁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五)第003章 李家大难第061章 棍法初成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三)第024章 冯霸之死第122章 其中缘由第146章 孤意已决第211章 掌控四镇(五)第114章 怕,不可耻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六)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二)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187章 竹韵荷香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206章 淮扬风云(六)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十)第215章 北都风云(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八)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一)第194章 车中之思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087章 拓跋增兵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122章 其中缘由第121章 亲娘杀子第210章 力挽天倾(九)第127章 兄弟之义(上)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八)第207章 邢洺之乱(五)第166章 洺州刺史(二)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七)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二)第212章 秦王变法(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一)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178章 意外任务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207章 邢洺之乱(六)第212章 秦王变法(五)第208章 再定关中(九)第209章 出镇河中(五)第136章 如之奈何第213章 王业之基(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四)第208章 再定关中(三)第206章 淮扬风云(一)第090章 神木定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九)第001章 必有后福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一)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一)第086章 唯君唯民第124章 欲收冯道第012章 什么佳人?第007章 一咏三叹第211章 掌控四镇(六)第113章 盖寓之劝第210章 力挽天倾(一)第108章 预备班师第214章 秦王之尊(四)第008章 火上浇油第053章 掌军械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