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淮扬风云(一)

运河之上,李曜所乘的小船靠近一艘二层楼船,李曜与憨娃儿跳上楼船,李袭吉与冯道快步走来。

“明公。”

“老师。”

李曜点点头,面色平静,打量了二人一眼,问道:“其余人可都接到了?”

李袭吉颌首道:“明公妙算无遗,众护卫纵火之后立刻分三路上船,一个时辰前便已与我等会合,只是他们须得摆脱监视再去纵火,期间曾与汴军细作交手,有两人受了些轻伤,余者也都颇为劳累,是以某命他们在舱中暂歇。”

李曜忙问:“那二位弟兄伤势如何?”

李袭吉微微笑道:“明公无须担忧,只是些许轻伤,碍不得事,若非某担心这一路还会有些不平静,强令他们休息,他们也是要等到明公才肯罢休的。”

李曜听了,这才放下心来,点点头:“如此便好。走,且去看看他们伤势如何。”

四人进得舱中,众护卫立刻起身见礼,李曜一眼便看见有两名护卫身上挂彩,一人左手缠着白布,另一人左腿贴着一封膏药。

“弟兄们辛苦了。”李曜面色沉峻地点了点头作为回礼,然后伸手拦住二位伤员起身,快步走到他们身边,蹲下身来,问道:“都是怎么伤的,要不要紧?”

二人对望一眼,左手负伤的那人苦笑一下,道:“属下受命之后,原是托身一处酒楼喝酒,赶赴纵火之处前,为免意外,意欲先将那汴军细作拔掉,哪知行事不慎,最后动手前竟然引起那细作怀疑,只得强行动手,虽是杀掉了他,却被他带了一刀。军使不必担心,刀锋未曾见骨,三日便可复原。”

李曜正要说两句安慰的话,却听憨娃儿闷哼一声。那护卫面色发窘,低头道:“属下给旅帅丢人了,请旅帅责罚。”

李曜微微有些讶异,他虽然知道憨娃儿在自己所带的甲旅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却也未曾料到竟然有这般能力,只是闷哼一声,这些千里挑一的护卫便忍不住认错了。

他想看看憨娃儿会怎么处置,于是故意不说话,也朝憨娃儿望去,憨娃儿冷着一张脸,混不似平时那般事事皆听吩咐的模样,语气含愠,一字一顿:“暂记,回洺州再罚。”

李曜见那护卫面色一紧,心道:“莫非憨娃儿的处罚重得很,要不然他怎会这般模样?这些人可都是战场上厮杀过来的,不说别的,三刀两棍下去,那是决计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为何憨娃儿说回洺州再罚的时候,他明显脸色都变了?”

“朱旅帅。”李曜插话道:“此事乃我临时安排,计划算不得周全,行事之时略出差错并不能怪他,再说,他也未曾误事,这件事某来替他求个情,可好?”

憨娃儿一愣,看了那护卫一眼,点头道:“既是军使亲自求情,张三郎,你这一罚就免了,但军使虽为你求情,甲旅的规矩却是未变,你是俺练出来的兵,回洺州之后,某来代你受罚。”

李曜听了这话也不禁一愣,那被唤作张三郎的护卫听了憨娃儿这句话,大吃一惊,忙道:“旅帅不可!”

憨娃儿冷着脸看了他一眼:“军使对俺说过,所谓军人,军令既下,不问对错,只管执行。军使还说过,就算是错的规矩,在未被废止之前,亦当遵行不误!此番军使既然为你求情,俺不能不听军使的,但军使说过,‘法律尊严之维护,在于没有例外’,所以俺们甲旅的规矩也不能因此废了,如今俺罚你不得,那便自己领了就是。怎么,你们能领罚,俺便领不得么?此是军令,休得呱噪!”

张三郎张嘴结舌,末了只能苦笑着看了李曜一眼。

李曜略一思索,居然笑了笑,点头道:“如此也无不可。”又转头朝另一位受伤的护卫,问道:“你的伤如何?”一边说着,一边背着憨娃儿给他使了个眼色。

这护卫有了张三郎的前车之鉴,又得了李曜暗示,果然把话说得好听了不少,道:“回军使的话,属下因为去了道观,地处空旷,因而有两名监视,为了摆脱两名监视,最后从一高崖滑下遁走,落地时被一块凸石顶住,崴了脚而已,算不得什么伤势。”

李曜笑起来:“原来如此。”于是看了憨娃儿一眼,笑着问:“这个不用受罚吧?”

憨娃儿面色缓和了一些:“是,军使。”

那护卫刚松了口气,谁知道憨娃儿又道:“不过周五郎,你上次考核之时‘负重跑’已经落在百名开外,此番脚又受了伤,若是下次考核的成绩再往下滑,飞腾‘十三亲卫’只怕便要新进一位兄弟……你可得仔细了。”

周五郎闻言一凛,咬牙道:“请旅帅放心,在某战死之前,‘十三亲卫’的名头永远轮不到别人来顶替!”

李曜还是第一次听到“十三亲卫”这个说法,不禁奇道:“什么十三亲卫?”

憨娃儿解释道:“这是可道想出来的法子,就是俺给整个甲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然后综合各项考核成绩,然后参考历次作战的表现,选出十三名最为顶尖之人,作为军使最贴身的亲卫,由于第一批选出来的一共是十三人,因此被称作为飞腾‘十三亲卫’。可道又说,不如干脆就……可道,那话怎么说的来着?”

冯道见老师也朝自己望来,忙上前一步,道:“老师,朱旅帅所言不差,这个点子首先确实是学生所想出来,在问过朱旅帅的意思之后,由朱旅帅亲自实施的。‘十三亲卫’选出并组成之后,甲旅上下争胜之心遂起,人人皆想成为十三亲卫之一。学生思来想去,觉得不如将十三亲卫之人数固定,但人员却安排为不固定,每次考核最为优胜者,自动进入十三亲卫序列,反之,若是考核成绩下降,则自动退出十万亲卫序列,如此一来,甲旅自然逐渐形成刻苦训练之风。”

李曜微微诧异,心道:“谁说古人不会搞‘特殊化激励’,十三亲卫不过是一个名头,至少在现在来说,根本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己看来不过是虚名的东西,便使得甲旅练兵之风大盛,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可道这个主意出到了点子上。”

于是李曜点头表示认可,又道:“今夜我等顺流而下,朱温却最早也要明日下午才能回城,就算他那时立刻派出骑兵相追,也不可能追得上顺流直下一整天的我们。”

李袭吉点点头,正要说话,外间快步走进来一名船员,抱拳道:“掌监,前方有一艘游船拦住水道,游船上掌灯五盏。”

李曜一愣:“掌灯五盏是何意思?”

船员道:“这是河上规矩,意思是请来船暂停。”他见李曜面带异色,又补充道:“一般来说,这暂停并无恶意,多是对方有事情我等帮忙才会掌五盏灯示意。”

李曜微微蹙眉:“若是平时,临船有事,我等停下来帮忙,倒也义不容辞,只是今日……”

那船员欲言又止,李曜笑了笑:“可是某说得不对?船上的事,某并不清楚,若有别的规矩,你不妨直说。”

那船员属于河东军械监“航运司”下属低级成员,见李曜这个掌监一点架子也没有,不禁心怀感激,当下再次抱拳一礼,道:“掌监明鉴,似这等能在运河走动的游船,多是豪门所有,这些人家的郎君、娘子出行,等闲是不会轻易请我等商船相助的,而眼下这游船不仅掌灯五盏求助,而且还特意将船横于河中,若是我等视而不见,只怕反而引起这些人的疑心……”

李曜“哦”了一声,略一思索,点头道:“嗯,言之有理。”他摆摆手:“这船本就是我军械监的商船,人货俱全,你等便只管按规矩相助,我等诸人只在舱中不出便是。”

那船员得了吩咐,应了一声,便走了出去,李曜等人自在舱中说话,谁知没过多久,便听见外头响起一个清丽的女声:“李使君好一招金蝉脱壳,不仅在贼巢重围之中飘然而出,整个汴州还被使君一手搅得难以安生,当真是通天手段。只是……奴家一介女流,又是骑马,又是乘船,赶了大半夜的路才得以在此相迎使君,使君莫非便狠心将奴家拒之门外,不予相见么?”

李曜愕然一愣,这声音虽然婉转柔媚不似先前,他却也完全听得出,外面这女子,乃是那位盈香妙坊坊主,杨行密之女!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行数日,已至淮扬。至于朱温回城之后的暴怒,李曜已收到军械监各地商行秘传消息,观之哂然。

独立船头,李曜一边看着岸边风景,一边轻笑自语:“朱梁,不过如此。”

江淮地区北临中原,南滨长江,是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春秋时期就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邢沟,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这里。唐初因“山川形势”分天下为十道,定期派人巡察吏治,在江淮地区设置淮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0年)唐玄宗分天下为十五道,淮南道保持不便,每道置采访使。乾元元年(758年),改采访使为观察处置使,道逐渐成为常设地方机构。安史之乱以后,军事纷起,内地亦相继设立节度使,并兼任本道观察使及安抚、支度、营田、招讨等使,总掌管内各州军事、行政与财政大权,其辖区事实上成了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与道制合而为一。

淮南道节度使之置始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永王磷自江陵东下,图谋割据江淮,肃宗建置淮南节度使,统辖扬、楚、滁、和、舒、庐、寿、濠、光、申、黄等十三州,意在牵制永王磷。不久,又将光、蕲、黄、安、申、涌等六州划归淮西地区。元和十二年(817),平淮西以光州来属,咸通十一年(870),又以泗州来属,寻以泗州还感化军。到唐末,淮南节度使统辖扬、楚、滁、舒、庐、寿、和、濠等八州。淮南道所辖地区南临长江,东濒大海,北抵淮河,西达大别山山脉,形成了依山傍水,有着天然屏障,便于攻守的军事区域。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淮南地处南北交通之要冲,因而交通发达,大运河由南向北贯穿其境内。东南财赋必须由大运河经淮河入汁河再转黄河抵达关中,这一曲折的水道构成了唐朝的槽运系统。陆路交通也较为发达。隋唐时修筑运河,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水陆运道兼修。因此,淮南“兼水陆漕运之利,有泽鱼山伐之饶,俗具五方,地绵千里”。正因为如此,江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淮南也是唐代重要经济区域和财赋之地。这里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盛产稻米。从唐人的一些诗句中,可见当时的状况。楚州是“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青”;舒州是“鱼网平铺荷叶,鹭鹭闲步稻田”;和州是“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青。”

淮南地区东部濒海,有着丰富的海盐资源。早在西汉初期,吴王刘澳镇广陵时,即招亡命之徒煮海水为盐。《新唐书·食货志》载吴、越、扬、楚盐仓达数四,积盐达二百余万石。扬、楚二州是重要的盐生产基地,扬州附近的百姓多以煮盐为业“冶例开山铸,民多酌海煎。”在楚州的盐城县“有盐亭百二十所。”

淮南也是重要的产茶区和茶叶贸易中转中心。寿、舒是重要的产茶区,其中寿州是产茶最盛地区。“寿州有霍山黄芽”。在茶叶贸易中,江淮的茶叶运销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各地,“茶自江淮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所谓色额甚多,即指茶叶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不惟如此,邻近产茶地区以及江南各地茶叶不断转运江淮,或者取道江淮转至北方乃至外境,特别是长江沿岸及南方广大地区,

如浙江、闽中、江西、两湖、四川等地都盛产茶叶,顺江东下,途经两淮再转运各地。不说太久远的,就说在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其茶税就高达六十万缗。

淮南的商业贸易也较为活跃。到唐代,扬州己发育成全国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百货云集。唐之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唐代诗人徐凝为之赞美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是扬州。”这里还聚集大批来自海外的外国商人。《旧唐书邵景山传》记载,760年,扬州长史刘展叛乱,有几千胡商在这次动乱中被害,可见外国商人之多。到唐朝后期,仍有很多胡商滞留在江淮地区。

安史乱后,唐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淮南等道,“每岁县赋入倚办,止于浙西、浙东、宣歇,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第五琦(此人简单介绍的话,就是一名唐代著名经济官员)称,“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故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而唐不倾者,东南为之根本。”

淮南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淮南节度使多以宰相重臣为之,镇此者均为唐代一代名臣,如杜佑、李吉甫、裴度、牛僧孺、李德裕等。杜牧在《淮南监军使厅壁记》中说:“节度使为军三万五千人,居中统治一千里三十八城,护天下铜道,为诸道府军事最重。然倚海堑江淮,深津横冈,备守坚险,自艰难以来,未尝收兵。故命节度使皆以道德儒学,来罢宰相,去登宰相。”

如今大唐风雨飘摇,因为一场黄巢之乱,连扬州都被杨行密占据,再不复当年唯宰相方可镇淮扬之遗风。

不过在李曜看来,杨行密虽然“文凭”不如宰相多矣,但他的统治手段在这个时代来说,还是比较高明的。李曜觉得杨行密集团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固然与此时全国局势大乱有关,但与杨氏采取的正确策略也有很大关联。

如果要细看的话,其一,能联合暂时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对付共同的敌人。杨行密起初势力较小,通过与高骈部将高霸、张神剑的联合,并取得吕用之的支持,因而夺取了扬州。此后在与孙儒的争斗中与朱温、钱鏐暂时结盟,终于击败孙儒,夺取了淮南。

其二,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避敌锐气,等待时机与敌决战。文德元年(880),杨行密进取宣州。时宣欲观察使派部将苏塘、漆郎率军二万屯据易山,杨行密坚壁不战,乘其懈怠之机,攻拔易山,遂围宣州。在孙儒军队进围宣州时,杨也采取了这一等略,击败孙儒。

其三,与杨行密善于听取部下建议有关,在争扬州、放弃扬州、夺取宣州,击败孙儒时,都听取了部下的正确建议。

其四,杨行密打着忠于唐室的旗号,以取得民间支持,同时礼尊高骈,以赢得了淮南其他将领的支持。所以江淮地区一些州县主动归附杨行密,如高骈部将张神剑、高霸归依杨行密,和州刺史孙端等原为高骈部下,主动接受杨行密的领导。

其五,赢得了淮南的民心。887年时,杨行密从庐州进攻杨州,围城达半年之久。到了杨行密入城之时“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赢非复人状”,杨行密不等城外轴重运进城内,就先发粮贩济灾民。在孙儒焚扬州的时候,杨行密将张训、李德诚潜入扬州,救灭余火,得谷数十万解,贩济灾民。

当然这并不是说杨行密只懂内政,不懂军事。实际上杨行密在占领扬州后,立刻着手整顿了军事。对于归降的孙儒军队,一部分遣散回乡,另外一部分编入自己的军队中,孙儒部众不少来自中原,杨行密从中选拔最晓勇的五千人,“厚其察赐,以皂衣蒙甲,号‘黑云都’”。同时一又进行了恢复生产的工作。

李曜知道自己此番出行的目的是要让杨行密牵制朱温。但这件事其实只要杨行密的势力还在,李曜不来他也依旧起着牵制朱温的作用,那么李克用为何派自己来呢?无非是希望杨行密的牵制力更强一些。

然而李曜知道,让杨行密现在动不动就去主动跟朱温开战,是与杨行密的战略思路冲突的,很难实现。这是因为他此时尽管占据了扬州,得到了淮南节度使,但其控制的范围也仅是扬州周围地区以及江南的宣、池、润等州。这个时候,如果李曜是杨行密,就一定不会主动跟强大的朱温开战,而是先打弱敌,壮大自己。

很显然,杨行密也是这样想的——历史上,杨行密占据扬州后,立即进行了统一江淮的工作。

首先,夺回庐、舒二州。庐州本是杨行密的兴起之地。孙儒败亡后,降孙的原杨庐州守将蔡铸恐杨行密不能容忍自己的背叛行为,发杨行密祖、父墓与舒州刺史倪章连兵,叛附朱温。当时朱、杨关系尚未断绝。朱温拒绝接纳,并把此事告诉了杨行密。景福二年(893)二月,杨行密派行营都指挥使李神福率兵进攻庐州,随后自己亲临前线督战,又调田顺前来围攻。七月,占领庐州,杀蔡铸。十月,舒州刺史倪章弃城走,杨行密又重获舒州。

其次,占据歙州。歙州是宁国节度使辖地。景福二年八月,杨行密派宣州将田顺率兵二万进攻款州,刺史裴枢坚决抵抗,田顺屡攻不克。当时诸将皆残暴,只有池州刺史陶雅为政宽厚。歙州军民表示如让陶雅主款州,才能投降。杨行密立即让陶雅主歙州,歙州局势才稳定下来。这两件事是已经办成了的,还有没办成、正在办的。

乾宁元年(894),武昌节度使杜洪部将黄州刺史吴讨降杨行密。冬,泗州刺史张谏举州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二月,杨行密进拔濠州,执其刺史,四月,夺取寿州,三年,夺取了蕲州,接着又进拔光州,号称“全有淮南之地”,在江淮地区势力发展起来。乾宁二年(895),唐封其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爵弘农郡王。

李曜心中算算时间,目前杨行密的大军应该正在攻打光州。

略微沉吟,他心中已有定计。

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七)第125章 存信亲信第041章 嫂嫂诱惑第212章 秦王变法(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112章 可托百年第011章 河边安扎第146章 孤意已决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六)党项族拓跋部的发展第026章 担忧蝴蝶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019章 君子之风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六)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十)第075章 此媒难说第212章 秦王变法(七)第168章 洺州刺史(四)第208章 再定关中(八)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118章 三英再聚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三)第164章 接连失利(六)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13章 王业之基(三)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014章 果然来了!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216章 再续盛唐(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五)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五)第186章 盈香妙坊(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208章 再定关中(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007章 一咏三叹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九)第187章 竹韵荷香第052章 “当世大才”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九)第207章 邢洺之乱(四)第213章 王业之基(七)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九)第063章 克用定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第134章 真相浮现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七)第118章 三英再聚第159章 接连失利(一)第126章 盖寓之心第199章 初见敬翔第056章 英杰满堂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八)第120章 求见大王第213章 王业之基(一)第083章 拓跋思恭第036章 存孝荐才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063章 克用定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八)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三)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196章 顺水推舟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二)第206章 淮扬风云(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一)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九)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038章 各有所议第198章 东平王妃第209章 出镇河中(一)第038章 各有所议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五)第091章 钓鱼军使第081章 潜龙勿用第156章 万家生佛(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二)第212章 秦王变法(四)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六)第123章 大义之论第084章 各有算计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八)第023章 憨娃扬威第149章 云州之行(一)第163章 接连失利(五)
第206章 淮扬风云(七)第210章 力挽天倾(七)第125章 存信亲信第041章 嫂嫂诱惑第212章 秦王变法(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112章 可托百年第011章 河边安扎第146章 孤意已决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六)党项族拓跋部的发展第026章 担忧蝴蝶第021章 执迷不悟第019章 君子之风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六)第209章 出镇河中(二十)第075章 此媒难说第212章 秦王变法(七)第168章 洺州刺史(四)第208章 再定关中(八)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118章 三英再聚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三)第164章 接连失利(六)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13章 王业之基(三)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014章 果然来了!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四)第216章 再续盛唐(五)第211章 掌控四镇(五)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五)第186章 盈香妙坊(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六)第208章 再定关中(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六)第007章 一咏三叹第050章 割发断恩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第214章 秦王之尊(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九)第187章 竹韵荷香第052章 “当世大才”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九)第207章 邢洺之乱(四)第213章 王业之基(七)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九)第063章 克用定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第134章 真相浮现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七)第118章 三英再聚第159章 接连失利(一)第126章 盖寓之心第199章 初见敬翔第056章 英杰满堂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八)第120章 求见大王第213章 王业之基(一)第083章 拓跋思恭第036章 存孝荐才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第129章 出乎意料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063章 克用定计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八)第104章 如何是好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三)第138章 孤女有依(上)第196章 顺水推舟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二)第206章 淮扬风云(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一)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九)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038章 各有所议第198章 东平王妃第209章 出镇河中(一)第038章 各有所议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五)第091章 钓鱼军使第081章 潜龙勿用第156章 万家生佛(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二)第212章 秦王变法(四)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六)第123章 大义之论第084章 各有算计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五)第209章 出镇河中(八)第023章 憨娃扬威第149章 云州之行(一)第163章 接连失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