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力挽天倾(三)

李曜自入河东,屡立殊功,但他深知若无军械监在手,这些功劳至少有一大半可能拿不下,或者说无法这般轻易拿下。军械监,实乃李曜手中最为隐蔽的一张王牌,非到万不得已,不能弃之。

不过对于自己地位逐渐显要,军械监掌监之职久任或有不便之事,李曜也算早有准备,只是那办法是否能得李克用应允,却是难料。然而事已至此,李曜也只能将之提出。

当下他便道:“河东河中,原是一家,儿今虽为节帅,仍是大王僚属,军械监新定法规,初见成效,却尚有许多未臻完善之处……倘若此时儿因持节河中而使军械监之壮大陷入停顿,则此前数年所为,便有前功尽弃之忧,儿以为不妥。至于军械监品衔难入上流,此亦成法,不宜擅改,以免贻人口实。不过大王却也不必为此多虑,儿有一策,或可为大王分忧。”

李克用觉得自己现在最喜欢听李曜说的四个字,恐怕便是“儿有一策”——但凡李曜说了这四个字,他李克用可从来都是转忧为喜啊!是以,闻得此言之后,李克用虽不知李曜要如何应对,却已然喜在头前,忙问:“吾儿计将安出?”

李曜正色道:“大王如今所辖,西起天德(无风注:指天德军,详见附文注①。),东至山海(无风注:指山海关,这是算了幽州在内了。),北连大漠,南及蒲、泽。这般控疆万里,军需、后勤之事,日渐繁杂,仅一河东军械监,已是不足。因如是故,儿以为可另设一衙门,专司其职,今后诸镇军需、后勤之务,由此衙门统一打理。如此一来,好处明显:一则是,此衙地位特殊,可上表天子,经台阁而立,如此这般,则品衔便好安置;二则是,有此衙门专司后勤、军械,则如刘仁恭之流,今后便被困锁一臂,得兵却未必得械,得械也未必得粮,如此即便各地节帅手握兵权,也难兴大浪,请大王三思。”

李克用面色一喜,但却忽然心中一动,暗道:“此计虽好,可如今能出任这新衙门首脑者,非正阳莫属,然则正阳本身便是河中节帅,手握兵权,若然再将诸镇军需后勤全交他统一掌握,则日后各镇势必只能看他眼色行事,届时,则我李克用被置何处?”

不过,李克用久居上位,纵然有时候有些大大咧咧,此时既然想明白这点,也不会立刻点穿,反倒笑得欢快起来,装作毫不经意地问道:“正阳此计,大合我意,正是一箭双雕之妙策。不过这衙门若果然得立,我意也只有正阳可以担当得了,不知正阳可愿为我分忧?”

李克用说话间,心中已然在想:“若正阳说‘愿为大王分忧’,我便只好不顾他的颜面,强行将军械监收回了,至于这衙门……哼哼。”

谁知李曜闻得此言,却反而面色一肃,果断摇头,拱手道:“大王此言差矣!大王,此衙门若然成立,其首长只能是大王您本人,儿与其余河东任何一将,皆不可以替代,否则于我河东而言,这衙门就是祸不是福,儿乞大王慎重。”

李克用一怔,错愕满脸:“这……这是为何?”

李曜肃然坐好,沉声正色道:“大王,此衙若然设立,当为诸镇所忌,然则因掌事权,偏又为诸镇所需,如此则地位特别,分量极重。若儿或我河东任何一人出任此衙主官,哪怕诸镇节帅,亦只能唯唯以奉,倘若此人忠诚无二,或许暂无大事,但若此人稍有疏忽,或者心思不纯,则河东必生大患!因此,儿以为无论何时,此衙主官,只能由大王身兼。其余人等,或有天纵之才,纵或邀天之功,至多也只能偏居大王之副。”

李克用恍然大悟,他也忽然转过弯来,暗道:“不错,正阳这话才是妥当!如正阳方才所言,可见这衙门确有创立之必要,但这主官除了孤王本人,却绝不能使其余人染指,否则那人掌握这般大的权力,若是稍有不忠之心,暗中图谋不轨,我如何得知?他又可以手中军械粮草来要挟诸镇,长此以往,诸镇摄于其淫-威,便要视我为无物,一举一动,只认此人了,那岂非大祸临头?难得正阳忠直,献上此策之后,先说明其中关要,使我不误。”

李克用这般一想,面色立刻和善起来,对李曜刚才的表现极为满意,笑着赞道:“正阳果是吾家千里驹,此计甚妙!不过,这新衙门,却唤作什么名儿才好?”

李曜对名字不怎么在乎,随口道:“哦……唤作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监便是。”

“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监?”李克用念了两遍,摇头道:“唤作‘监’,未免格局太小,不如唤作行台,嗯……不,唤作大行台!”他哈哈一笑,似乎很满意,又念了一遍:“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大行台……不错,不错,便是这般了。”

李曜对行台制度虽然了解不是很多,但他多少知道一些,这一制度起源较早,不必上溯太远,只说隋唐。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于并、洛、益三州各置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行台尚书省,隋文帝以其子杨广、杨俊、杨秀各为行台尚书令。后废洛州行台,又于襄州、寿春两地设置山南道、淮南道行台。这两处“行台”都因为讨伐南陈而设置,统一以后就被废除了。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后,“行台”全部被废除,而置并、扬、益、荆四大总管府,各统十余州至数十州。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各总管府也被废除。

唐初复置“大行台”。“陕东道大行台”置于洛阳,以秦王李世民为尚书令,地位在其余“行台”之上。其余“行台”如益州道、襄州道、东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均以宗室亲王或亲信大将任尚书左仆射,为“行台主”。武德九年(626年),诸道“行台”也都废除。

隋唐两代的“行台尚书省”则以“行台尚书令”为最高长官,若不置令,即以左仆射为首。置官大略同中台而人数较少。“行台”主要为处理军务而设,故以兵部居首,又兼综民事,故吏、户、礼、刑、工并置,却往往一人兼两职或三职。“行台”的统辖地区既广,位重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予以废除。

此时李克用忽然提出新衙门以行台命名,李曜心中不禁一动。

------------------------------

附:注①:天德军,初名大安军(一作天安军),隶属于唐关内道丰州,其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南麓,与前套地区的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755年—907年)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安史之乱后,回鹘汗国一直未能对唐朝造成较大威胁,故而天德军与振武军的防御任务不重,驻军量也较西北地区的西套银川平原少,主要是回鹘对唐朝威胁远不如吐蕃严重。天德军置有都防御使之职,因驻军量是唐朝河套军镇中最少的一个军镇,实力也比河套东部平原的振武军弱,一直也未能像振武军一样升格为节度。最早的天德军节度使,始见于911年的后梁时期。唐朝前期,河套内外驻防城群体尽归朔方节度使统管,后期驻防城群体分别划归于灵盐、夏州、天德军和振武军四个方镇统辖,成为区域社会稳定的基石。

天德军最初治所在北城(内蒙古乌梁素海土城子),749年张齐丘于可敦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温根镇南狼山山区)置横寨军,同年,自中受降城迁安北都护府治所于此城,可敦城乃可贺敦城之误,为突厥语皇后城之意。753年安思顺与郭子仪奏弃横塞军,请于大同川以西筑一城置军为朔方根本,并拟以中受降、东受降城连振武军为左翼,以西受降城连天德军、定远军为右臂,作为东西一线的河套防御体系,755年筑毕置军,唐玄宗赐名大安军,为其军镇治所,即故天德军城。不久因安史之乱,郭子仪奉调征讨,只留老弱守此城,为燕将宋星星攻破,纵火焚毁,故将天德军都防御使迁驻西受降城,改名天德军,临时安置军马于永清栅(一作永济栅,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南岸),北城遂废弃。

796年,唐朝将三受降城分隶于天德军和振武军,振武军初领中受降、东受降城,于813年再次分配时,将振武军所辖之中受降城转隶于天德军。812年东受降城为黄河河水所毁,振武军节度使李光进上表修城兼理河防,此时,西受降城亦为乌加河因黄河泛滥所毁,修复东受降城似未有它议,而西受降城则引起争端。813年,振武军节度使李进贤遗牙将杨遵宪率500骑兵趋东受降城备回鹘,至鸣沙发生兵变被杀,李进贤弃镇出逃,其家遭屠,振武军大乱,唐朝遗夏州、河东二镇出兵4千顺利平叛。830年李泳为振武军节度使,又在军镇内修整工事,加强防守。黄巢之乱时期,李克用在奉诏讨叛军沿途中掠粮,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向振武军节度使契苾璋求援,李克用遂为契苾璋所败,882年契苾璋拟同天德军及大同军共讨李克用。李克用击败赫连铎之后,逐渐掌控振武、天德二军,此后振武、天德军镇为晋王李克用为首的河东方镇所控制。

第048章 父子决裂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018章 冯霸造反第079章 随军北伐第207章 邢洺之乱(三)第215章 北都风云(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五)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一)第007章 一咏三叹第212章 秦王变法(九)第110章 克用之媒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第091章 钓鱼军使第015章 一柱擎天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四)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八)第090章 神木定计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一)第033章 天杀之相第134章 真相浮现第206章 淮扬风云(三)第206章 淮扬风云(二)第212章 秦王变法(十)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三)第112章 可托百年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172章 败军之将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九)第162章 接连失利(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016章 元审之怒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三)第102章 攻守夜袭(下)第097章 烈火炼狱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五)第121章 亲娘杀子第182章 路不好走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第026章 担忧蝴蝶第071章 互相牵制第053章 掌军械监第210章 力挽天倾(三)第154章 云州之行(六)第152章 云州之行(四)第059章 诗激克用第025章 王弘托孤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七)第119章 兵从敌来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160章 接连失利(二)第173章 主仆之议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103章 逆转乾坤第009章 神兵初成《旧五代史·李存孝传》第187章 竹韵荷香第063章 克用定计第186章 盈香妙坊(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九)第062章 故人来兮第028章 潞帅有请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六)第077章 李曜练兵第211章 掌控四镇(七)第083章 拓跋思恭第002章 五郎还魂第090章 神木定计第209章 出镇河中(四)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191章 谁是英雄第113章 盖寓之劝第211章 掌控四镇(廿一)第031章 心意微变第192章 主客颠倒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0章 力挽天倾(二十)第056章 英杰满堂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六)第212章 秦王变法(八)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七)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二)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五)第171章 虚惊一场第143章 李曜举贤(上)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14章 秦王之尊(一)第161章 接连失利(三)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008章 火上浇油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三)第178章 意外任务
第048章 父子决裂第184章 盈香妙坊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三)第214章 秦王之尊(八)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018章 冯霸造反第079章 随军北伐第207章 邢洺之乱(三)第215章 北都风云(八)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二)第213章 王业之基(五)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一)第007章 一咏三叹第212章 秦王变法(九)第110章 克用之媒第096章 神木之战(下)第091章 钓鱼军使第015章 一柱擎天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四)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八)第090章 神木定计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一)第033章 天杀之相第134章 真相浮现第206章 淮扬风云(三)第206章 淮扬风云(二)第212章 秦王变法(十)第209章 出镇河中(十三)第112章 可托百年第045章 李暄定毒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第172章 败军之将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九)第162章 接连失利(四)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七)第016章 元审之怒第210章 力挽天倾(十五)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三)第102章 攻守夜袭(下)第097章 烈火炼狱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五)第121章 亲娘杀子第182章 路不好走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四)第026章 担忧蝴蝶第071章 互相牵制第053章 掌军械监第210章 力挽天倾(三)第154章 云州之行(六)第152章 云州之行(四)第059章 诗激克用第025章 王弘托孤第209章 出镇河中(廿七)第119章 兵从敌来第214章 秦王之尊(十三)第160章 接连失利(二)第173章 主仆之议第032章 深林遇虎第103章 逆转乾坤第009章 神兵初成《旧五代史·李存孝传》第187章 竹韵荷香第063章 克用定计第186章 盈香妙坊(三)第210章 力挽天倾(九)第062章 故人来兮第028章 潞帅有请第210章 力挽天倾(廿六)第077章 李曜练兵第211章 掌控四镇(七)第083章 拓跋思恭第002章 五郎还魂第090章 神木定计第209章 出镇河中(四)第067章 王妃密函第212章 秦王变法(二)第191章 谁是英雄第113章 盖寓之劝第211章 掌控四镇(廿一)第031章 心意微变第192章 主客颠倒第212章 秦王变法(六)第092章 神木来使第210章 力挽天倾(二十)第056章 英杰满堂第211章 掌控四镇(十六)第212章 秦王变法(八)第213章 王业之基(十七)第147章 下知千年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二)第210章 力挽天倾(叁五)第171章 虚惊一场第143章 李曜举贤(上)第070章 阵俘孙揆第214章 秦王之尊(一)第161章 接连失利(三)第169章 洺州刺史(五)第008章 火上浇油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三)第178章 意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