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贼奴相合

秦良玉自然知道这次进京的目的,孙承宗,申用懋等人都谈了好多次。

她也清楚皇帝对西南诸省的重视,稍作思索道:“回皇上,陕.西,四.川,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六省,共有兵力近二十万,外还有省兵近二十万,士气振奋,银粮充足,兵部有通盘的计划,臣也有这周密的部署,各地巡抚,总督都非常用心,臣认为,西南无忧。李巡抚之事,当是意外……”

朱栩听得出,秦良玉的信心很足,这让他对西南也稍稍放心,不过,李精白的事定然不是意外,锦衣卫都查不出头绪来,只怕背后真有高人在谋划。

秦良玉的奏本朱栩看过数次,想了想,转移话头道“关于军改,你怎么看?”

秦良玉看着朱栩,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皇上,臣认为之前我大明卫所混乱,战力废弛,当有所革新。兵部所推军卫,臣以为可以,革去旧有弊端,脱去沉疴,军队才能有更强战力,卫护我大明上下安全……”

朱栩听着不停颌首,军卫制,步兵为主,骑兵相辅,这应该是大明军方的一种态度了。

按照朱栩的想法,还想给各个军配备一个重炮营,只是现在的火炮还不能野战,只能先放放。

待秦良玉停下,朱栩才手指敲着桌面,语气平淡的说道:“嗯,既然秦老将军能同意,其他人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另外,就是还有一些声音,希望朕派出监军到各地监军,你怎么看?”

秦良玉眉头皱了皱,她非常讨厌内监,虽然皇帝登基以来,内监都陆续被召回宫,外派的内监寥寥无几,可从万历年间就被放出的‘恶狗’,没有几个人真心喜欢。

可这里面又涉及到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朝廷对地方掌兵将领的忌惮,饶是秦良玉也要慎重,小心的回答。

秦良玉沉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应了那是对大明军改百害无一利。要是不同意亦或者含糊其辞,不止是皇帝,只怕还要将兵部给得罪死,还会适得其反。

朱栩明白了,点头道:“朕知道了,派内监出宫这件事朕不会同意,你可有别的办法打消兵部以及朝廷的疑虑?”

秦良玉神色稍缓,闻言思忖了一会儿,抬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派勋贵中懂兵法之人入各军,充为副总兵。”

朱栩眉头一挑,这个他倒是没有想到。

这勋贵说来尊贵,显赫,可实际上地位只比宗室尴尬少了那么一点,也是进退不能,若是派他们为‘监军’,既没有内监的强大光环,也没有统兵割据一方的基础,确实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不过,这也只是朱栩看来,朝臣们未必愿意,在他们看来,这有可能会使得外戚坐大,不符合明朝的‘祖制’。

从本心来讲,朱栩不太赞成这种‘监军’的做法,会让领兵将领心中不舒服,做事畏手畏脚,不是强军的手段。

“还有其他什么要奏的吗?”朱栩按下不提,转移话题道。

秦良玉抬手,道:“皇上,西南各族杂居,情势复杂,臣认为,朝廷施政,需要考虑到这些,切不可盲目决断。”

朱栩微微点头,道:“这点很不错,朕会诏命六部商议,也会给西南六省巡抚便宜之权。”

秦良玉内心再次微动,眼前的皇帝,敏事睿智,能纳忠言,真乃明君!

朱栩又问了几句,最后让曹化淳领着,去见刘太妃。

朱栩坐在龙椅上,手指敲着桌面,自语般的道“看来,孙承宗,申用懋确实费了不少功夫,秦良玉都基本赞同,其他人应该也没有多少意见……”

“下面是谁?”朱栩转头看向刘时敏。

刘时敏转过身,道:“皇上,是杨嗣昌,他已经在宫外候着了。”

朱栩双眼眯了眯,旋即道:“传他进来吧。”

杨嗣昌,这个人朱栩还是十分赞许的,有能力有手段,战略目光奇高。历史上,杨嗣昌的‘十面张网’确实非常厉害,直接结果就是打的张献忠投降,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藏匿不敢出。也就是恰逢黄太吉入关,兵进京师,崇祯急迫的调兵回京护卫,给了他们机会,否则李自成,张献忠很难再起。

杨嗣昌从外面走进来,穿着三品朝服,五官柔和,神态从容,如同一个中年儒生,毫无军旅之色,目光炯炯,抬手躬身道:“臣杨嗣昌,参见皇上!”

朱栩心下了然,杨嗣昌心底,还是认为自己是个文臣,微微一笑,道:“平身,杨卿,来京城日子不短了,可有什么想法?”

杨嗣昌神态平静,心底颇为忐忑,眼前的皇帝可不是万历,更不是天启,抬头看了眼,谨慎的道:“回皇上,京城风气转变,不复以往之泥沼,皆赖皇上圣明。”

朱栩眨了眨眼,他刚才还为‘泥沼’二字暗暗叫好,这杨嗣昌转眼就拍马屁了,还这么赤.裸。

朱栩神色不动,直接道:“兵殿的事,你怎么看?”

所谓的兵殿,基本上就是为了分解兵部的兵权,现在的兵部掌管天下兵马,从招兵,人事,调派,真正的一条龙,权责过大、确实需要进行分解,制衡。

杨嗣昌来京已经不少时候了,对于兵殿做了详细的了解,实际上大致的等同于过去的五军都护府,见皇帝这么直接的问起,他组织了下话语,道:“皇上,臣认为,各省总兵需异地调任,每省不得超过五年,总兵可由兵部荐任,副总兵当有兵殿荐任。兵殿负责统领,训练,兵部负责调派……”

杨嗣昌一开口,就如同打开了话匣子,足足说了一炷香时间,这才停下来。

朱栩从他的话里听到了不少新鲜,实用的办法,赞赏的道:“说的很好,朕很受启发。嗯,你觉得,西南诸省,可需要什么特别应对?”

杨嗣昌这次没有犹豫,直接就道:“臣认为,西南之乱在于灾情,朝廷之难在于鞭长莫及,朝廷当有两手准备,一面大力赈灾,一面层层设网,将乱民困于一隅,不使得坐大,聚而歼之。”

这应该是‘十面张网’的粗略版了,朱栩道:“还有其他什么想法吗?”

杨嗣昌捉摸不透朱栩的目的,沉吟一会儿,抬手朗声道:“皇上,臣认为京城,尤其是朝廷对辽东过于放心了。”

朱栩神色微动,道:“怎么说?”

杨嗣昌知道他的话可能得罪皇帝,也可能得罪朝堂的大人们,还是目光灼灼的道:“皇上,贼奴与科尔沁合流,兵力超过六万,南下可逼长城,宁.夏,榆.林等镇皆有威胁,东进可逼沈.阳,不论如何,对我大明来审依旧是不可小觑的危险,臣认为,皇上,朝廷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当设法彻底剪除,以保万全……”

朱栩脸上露出一丝赞许,道:“你应该还没有说完,继续说。”

杨嗣昌见皇帝没有不悦,心里松了口气,道:“是,建奴大势已去,想要东山再起已是万难,除非有另外的势力相助,亦或者……我大明自败!”

朱栩目光微沉,神色不动。

杨嗣昌看了眼朱栩,又道:“臣担心,建奴或在挑动民乱,奴寇相合,以图再起。”

朱栩眼角跳了跳,手指缓慢的敲击着桌面,目光微微闪烁。

平复辽东,是大明的一支强心剂,极大的鼓舞了大明上下颓废的士气,杨嗣昌前面说的,不是朝廷或者他大意了,而是刻意为之,不想挫了大明改革奋进的动力。

‘奴寇相合’这四个字,在朱栩心底狠狠的敲击了一下。

奴是指建奴,黄太吉。寇,就是指民乱而且的贼寇。

朱栩之前近乎下意识的将两者敌对起来,不可能联合,可杨嗣昌的话,让他惊醒。历史已然大不同,这样的可能性,正在不断的增加,李精白的事,或许真的不那么简单!

杨嗣昌见皇帝久久不言,心里不安了,他不知道这个‘投名状’皇帝能不能接受,如果皇帝不接受,那他还没上任估计就要打道回府了。

好半晌朱栩才转头看向杨嗣昌,颌首道:“你提醒的正是时候,到了军情处之后,要详细的规划,推演,做出合理的安排,布置……还有,可以随时来见朕。”

杨嗣昌一颗心落地,抬手道:“臣遵旨!”

又说了一阵子,朱栩目送杨嗣昌离开御书房,军情处也就是参谋部换了个名字,他很希望杨嗣昌能培养出一批合格,优秀的军官来,以应对大明即将面对的全新形势。

“下面的就不见了,”

朱栩喝了口茶,道:“传靖王来吧。”

刘时敏应声,道:“是。”

朱栩天天看着门外,天色一片明朗。

对于督政院,朱栩一直有顾忌,以往的都察院在京城都是党争的利器,若是地方也这么来,朝堂上的党争是没了,只怕地方上就没个消停,陷入内耗了。

不过孙承宗等人倒是很乐观,督政院在地方是废是立都是朝廷一句话的事情,如果执行的好,未尝不是打击贪腐,遏制人浮于事的一个好办法。

靖王早就在偏殿等着了,一听宣,就立马快步过来。

第七百九十四章 矛头直对第1180章 急报第1330章 仆从军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辅空悬第1143章 争分夺秒第八百八十章 夜议第一千零九章 左良玉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416章 傅家遇难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两百年心愿第六百九十四章 完美收官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为进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辅空悬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九百二十四章 荡漾第1528章 李自成没第1117章 混乱的权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与信王的又一次冲突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旨意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信王的遭遇第两百九十九章 信王愤懑第九百一十章 贪婪第1496章 群狼环伺第两百一十七章 都是有钱人第1279章 女人间的对话第五百五十六章 窠臼第八百四十二章 帝后不相见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1385章 外样大名的背叛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复出第四百四十五章 黄河改道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1335章 惨胜第1234章 谁是下棋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开朝第1531章 谋算第1174章 巧的有些假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1257章 威势番外二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国商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定案第1222章 风雷渐起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尽其然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尔沁第六百四十四章 收礼闹剧第六百三十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棒与甜枣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黑手第两百三十章 魏忠贤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1357章 炮轰关城第1409章 给孙传庭看的土地官司(加更)第两百六十二章 溃不成军第八百六十三章 棋差一招第两百九十九章 信王愤懑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诚第三百五十章 两人都要留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宫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两院院长第一百零一章 借刀杀人第1246章 教训毕自严的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惠运船行第1121章 寻常百姓第1422章 怀念朱栩第1528章 李自成没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战降临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五百章 告发吏部尚书周应秋第五百二十五章 年后动手第1362章 僵持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诚第1224章 震荡不休第四百四十章 东厂降格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头第1451章 多尔衮谋自立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1442章 格局第两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谈第1287章 幸福的烦恼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样学样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击第1374章 斗法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谏第一千零三章 毕自严讲政第七百八十三章 惊喜交加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第1118章 地方藩篱第1401章 传旨倭国第九百章 谣言第1182章 陷阱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风暴前的震动第六百九十三章 终于来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演习(第一更)第1268章 看谁先死
第七百九十四章 矛头直对第1180章 急报第1330章 仆从军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辅空悬第1143章 争分夺秒第八百八十章 夜议第一千零九章 左良玉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416章 傅家遇难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两百年心愿第六百九十四章 完美收官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为进第五百五十二章 首辅空悬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九百二十四章 荡漾第1528章 李自成没第1117章 混乱的权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与信王的又一次冲突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旨意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信王的遭遇第两百九十九章 信王愤懑第九百一十章 贪婪第1496章 群狼环伺第两百一十七章 都是有钱人第1279章 女人间的对话第五百五十六章 窠臼第八百四十二章 帝后不相见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1385章 外样大名的背叛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四百三十三章 林丹汗复出第四百四十五章 黄河改道第1255章 以命相陪第1335章 惨胜第1234章 谁是下棋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开朝第1531章 谋算第1174章 巧的有些假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1257章 威势番外二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倭国商人第八百八十二章 定案第1222章 风雷渐起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尽其然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尔沁第六百四十四章 收礼闹剧第六百三十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棒与甜枣第四百六十章 幕后黑手第两百三十章 魏忠贤的手段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1357章 炮轰关城第1409章 给孙传庭看的土地官司(加更)第两百六十二章 溃不成军第八百六十三章 棋差一招第两百九十九章 信王愤懑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诚第三百五十章 两人都要留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出宫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两院院长第一百零一章 借刀杀人第1246章 教训毕自严的人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惠运船行第1121章 寻常百姓第1422章 怀念朱栩第1528章 李自成没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战降临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五百章 告发吏部尚书周应秋第五百二十五章 年后动手第1362章 僵持第六百五十二章 布木布泰投诚第1224章 震荡不休第四百四十章 东厂降格第一百三十七章 狡猾的倭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头第1451章 多尔衮谋自立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1442章 格局第两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谈第1287章 幸福的烦恼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样学样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追击第1374章 斗法第九百一十五章 死谏第一千零三章 毕自严讲政第七百八十三章 惊喜交加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第1118章 地方藩篱第1401章 传旨倭国第九百章 谣言第1182章 陷阱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风暴前的震动第六百九十三章 终于来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演习(第一更)第1268章 看谁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