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军情网(上)

bookmark

打内战,或许杨猛找不到合适的由头,但对外作战,由头很多,从二十年前的庚子一役两千万两的赔款说起,到如今变乱江南的太平天国,都是可以与洋鬼子挂上钩的。

两千万两的赔款,在老百姓的耳中就是一个天价,而朝廷为平定太平天国,所支出的军费,以及战乱之中损失的钱粮,也是一个巨大而恐怖的数目。

老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税赋极重,有了这两大由头,老百姓的愤恨,也就会从大清朝廷身上,暂时转移到英法洋夷,或是其他洋鬼子身上。

百姓是精明的也是愚蠢的,当大部分人都有吃有穿的时候,这样的视线转移很有用也很有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朝廷的税赋也将变本加厉,当税赋再次变得不可承受的时候,如今发起对外战争的大清朝廷也就到了落幕的时候了!

之前彭蕴章组织了再进的翰林们,对这些进行了包装,杨猛选了几十份很能鼓舞人心,增加百姓仇恨外洋情绪的文章,连同以四色棍的名义起草的举国之力、一致对外的檄文,发到了大清所辖的所有地方。

从江南到漠北,从东南沿海到西南边疆,除了在云贵川藏,这样的檄文是以杨家的名义发出的,其他地界,都是以大清朝廷的名义发布的。

如今大清直接控制的地域,行政还算是清明的,肃贪加上杨家的地方政权,可以很好的执行军机处所发布的政令。

即使大清所属的府道州县,扭曲了这些政令,杨家所属的地方政权,也会在乡镇村寨这一层级,将变相扭曲的政令,纠正过来。

政令可以及时准确的传达并执行下去,让整个大清,成为了一部可怕的战争机器,江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北,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清绝大多数的百姓,数亿人为了保粮,固河修渠,这样的工程进度也是极为可怖的。

根据杨家底层政权的反馈,杨猛预计除西北之外明年大部分地区的庄稼,都不会受旱灾水灾的影响,没了大面积旱灾水灾,即使粮食略有不足,加上些别的东西,总归是饿不死人的。

若是西门子、诺贝尔等人,能顺利的带回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方法,那大清粮食的自给,一两年之内,就能勉强办到。

欧洲的种植技术,米利坚的种植庄园模式,西山和明湖也在慢慢的整理之中,云贵川藏所属的西南一带的大牲口,也在陆续的往外走,尚算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足以在三五年之内,让整个大清的牲畜数量,连年翻番,三五年之后,待这些大牲畜可以用于耕作了,那可以节省出来的人力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量。

勉强可以连通鲁豫甘陕的黄河水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货物的流转,以及减少运输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若是西北、华北、华中平原一带的铁路网能建成的话,可以节省的人力数量,也是可怖的。

用水渠、化肥保粮增产,用牲畜、运河、铁路节省人力,那整个大清,可以闲置出来的壮劳力,将是以千万来计数的,矿场、工厂、军队,都不足以消耗掉这批壮劳力,那杨猛也就有了对外大举移民的基础。

但是,这些都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即将到来的京津一战的胜利,一旦京津一战败了,后果也是极为恐怖的,有了沙俄佣兵的参与,一旦此战败了,不仅京津不报,直鲁热河也难保,东三省更是沙俄的囊中之物。

这次战争,英法俄三国或许觉得自己投入了足够的筹码,杨猛这边何尝不是呢?与南方相比,北方更不容易受到攻击,杨猛选择在北方开战,一是地利、二是天时、三是人和,但有了这些,杨猛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一旦此战失败,北方不保,相对于北方,更容易被攻陷的南方也就不保了,京津一战,如果一败涂地的话,那大清就是第二个印度,属国一样的殖民地啊!

四万万百姓也是财富啊!几年十几年下来,大清还会剩下多少人?英吉利又会用大清百姓的生命,创造多少财富呢?

京津一战绝不能败,一旦败了,杨猛是没有退路可走的,死再多的人,杨猛也要保证京津一战不败!

胜利或许有难度,但用人口填出一个不败之局,杨猛还是有十足把握的。

天时地利人和,在京津一带,杨猛都是占有的,这是国战,杨猛之前的手段也用上了,人和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天时,开战之时,必将是京津一带最为寒冷的时候,即使欧洲人习惯了寒冷,但寒冷条件下作战,即使是精锐的老兵,也难以发挥出相应的战力,杨猛这边的新军和民团,虽然都是新兵,虽说也会受寒冷的影响,但寒冷可以拉低双方的兵员素质差距,在兵员素质上强过经历过战争的欧洲老兵,杨猛之前也没有这样的想法。

只要韦驼子的新军,能在初战之中,站住了脚跟,那此战即使不利,也是个烂摊子,大清与英法俄四方的烂摊子,而战争在京津一带拖延下去,最终胜利的只能是大清了。

地利,一是杨猛这边对京津一带地形的熟悉,大清的闭关锁国,也就有这一点好处了,对于大清的地形,英法俄或许有些了解,但那都是外围的,一旦深入京津之后,那里的地形就需要提前侦察了,临时侦察,细致是保证不了的,不细致就有漏洞,有漏洞就是弱点就是战机。

这第二就是交通的便利,大运河可以连通直鲁直到江南、西南,有了驳船有了大运河,江南、西南一带的兵力,之多半月时间,就能投入战斗,有了大运河,杨猛就能源源不断的从江南、西南,调集兵力、征集粮食,这大运河是京津一战绝对主力的后勤通道。

西北一带,也是连通京津的,还有蒙古、东三省,几乎全国之力,都能聚集于京津一带,就地利来说,英法打的是局部战争,而杨猛打的是国战,这对战争来说,无疑是胜利的有利保证。

天时、地利、人和,杨猛都占了,但这些对他来说,还是有些不足够的,大清,再怎么说也是落后的,虽然有了优于英法联军的德莱赛后装枪,但对于火器和枪械的应用,即便是久经磨砺的新军,也是落后于欧美各国的。

欧美的火枪、火炮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之间没有间断过,而从前明到大清,康雍乾三世,对于火器的运用却是以扼杀为主的,在欧洲,或许小孩子也知道怎么使用火枪,但在大清,在京师外面的五大营之中,许多士兵,对于火枪依旧陌生,在他们眼里,火枪还是不若大刀片的,这就是差距,运用上的差距。

一旦战争开始,许多时候,对于火器的灵活运用,将决定一场局部战争的胜败,一败再败,杨猛就要丢了北方,对于火器的熟悉程度,杨猛这一方无疑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

大兵团作战,无论是英法联军还是峨罗斯的佣兵,经历过无数战争的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兵团作战,而如今的新军,大兵团作战还是在沙盘之上进行的。

将领的素质之间的差距,或许可以用沙盘推演来拉近,但兵员对于大兵团作战的不熟悉,无疑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弱点。

再就是海陆配合了,若是英法联军能够突入内陆,能够意识到海河的重要性,在冬季筑坝拦河虽说是个对策,但河坝还是可以被摧毁的,枯水期的海河,也很难弄一场足以毁灭战舰的大洪水,若是英法联军依凭海河,来一个水陆联合作战的话,那就是很难抵挡的了。

可以快速移动的水上炮台,可以相互配合的陆地兵团,一旦,英法联军选对了战法,战争对杨猛一方来说,就是极为艰难的。

双方各有优劣,但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还有一个,那就是情报,对于国内的情报,杨猛无疑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在国外,即使是秦子祺的阴影、孙伯青的血影、帕特里克的商业调查团,加在一起也没有英法两国的情报网那么大的范围。

虽说大清不必在意国际局势如何变化,但战争之中国际局势的变化,对战争还是有极大影响的,若是英法策动了欧美与大清开战,那杨猛一方就要被彻底孤立了,而且以一国之力与半个世界开战,即便是大清的人口世界第一,这样的战争,也是几乎没有胜算可言的。

作为情报组织,国内的影子规模有些大的离谱了,这几年随着杨家的不断发展,影子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杨猛也不清楚,几十万肯定是有的,弄不好就是百万以上,这么一个庞大的谍报机构,耗费倒是小事儿,管见是他的危害。

虽说之前杨猛一刀砍掉了影子和国内阴影的战斗力,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东西,影子的人数太多了,装备上刀枪,这就是一支战斗力啊!

而且这么庞大的数量,杨猛也不可能如臂使指的指挥影子,如今国内的大局已定,影子的部分职责,杨家在底层的政权也能代劳,大批削减影子,也就成了杨猛的必选。

影子的人,几十万之中,总要有些人才的,散去或是并入新军,并不能消除影子的影响力,万一在底下有了一个不受控制,而且涉及到军政双方的势力,即使是杨猛,也很难在以后清剿他们,堵不如疏,与其让影子的这些精英,藏入阴影之中,不如,继续让他们在明面战斗,这样也是好控制的。

杨猛的下一步是要建立国外的军情网络,这样一来,影子的精英被调到国外,即使出事儿,也不是家门里面的事情了,对国内没有影响,杨猛才不去管影子祸害的是谁呢!

肢解影子建立军情网,对战争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如今从欧洲到远东的航路,大概可以说是两条,一条是经好望角的全程海路,另一条,就是里海、红海以及三百里埃及陆路的,未来苏伊士航道了。

苏伊士运河,如今并没有开掘,但是即使经过这三百里将近四百里的陆路,也能大大减少,欧洲到远东的时间,在杨猛看来,英法联军的许多战略动作,都是极为明显的,只要在这两处设置好了眼线,英法在战略上的调整,通过这两条航路上的战舰、商船就能大概的推测出来。

建立一张可以覆盖这两处航道,并且能实时传递消息的情报网络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若是再加上暗影、血影和商业调查团,这个情报网覆盖整个欧洲大陆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搜集情报的对象,就是米利坚了,米利坚的内战,杨猛等待了许久,至今还没打起来,无疑是个遗憾,但是对即将开始的京津之战来说,这没有开打的米利坚内战,无疑是个极大的变数,也是杨猛一方极大的优势所在。

如今英法联军的后勤,基本就是依靠米利坚而生的,一旦米利坚发生内战,那英法联军的补给线也就断了,若是米利坚的内战能在英法两国不知情的前提下开打,那这个对杨猛来说,就是可以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 厚与黑(二十三)第六百零二章 动如猛虎 扑似鹰(六)第五百零四章 奸狡石相公第四百八十七章 能屈能伸大丈夫第五百三十四章 进退之间定风波第五百三十一章 嚣张跋扈(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杨家绿营(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金牌师爷左宗棠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人的战争第四百七十四章 逗驴第三百九十九章 复仇之战(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多国调停(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湘楚围安庆(二)第五百零五章 来无影去无踪(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丁巳新政第七百九十章 操演(三)第二百二十章 杨家绿营(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儿女相见不相识第七百二十六章 活雷第七百九十三章 联合舰队第四百五十二章 何谓荒唐(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鹤立镇总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厚与黑(十三)第二百零六章 猖狂无边第二百二十四章 杨家绿营(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屡败屡战(二)第一章 怪异毒枭的末路第二百一十六章 民与官斗无下场第七百八十七章 手套风帽棉鞋第三百零二章 一念而兴(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长江铜船洋务之先第四百九十三章 铁打长沙城(三)第五百一十章 得势便猖狂(四)第七百五十一章 勤王之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太平天国第六百二十五章 断江流(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风细雨第三百零六章 硕果累累(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湘楚围安庆(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离监管区(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康巴人域第二百四十六章 杨家质子第五百零八章 得势便猖狂(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买卖科学第六百一十七章 壮哉!杨三(下)第八百零八章 血肉开局(九)第七百一十九章 艰难第七百三十一章 余晖第一百八十八章 畏首畏尾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如意事八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魏家芷晴第四百六十五章 讨公道(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三爷对四爷(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睚眦(中)第三百零七章 硕果累累(五)第九十七章 毒流第三百三十一章 科学考察团(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布政使第二百四十九章 穆中堂第五十章 差距第一百四十九章 二哥杨毅(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肃顺第一百八十四章 永昌同知第二百六十二章 健勇巴图鲁(上)第五百九十章 战事如棋(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云南杨猛第四百七十四章 逗驴第四百九十二章 铁打长沙城(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厚与黑(二十)第五百三十九章 风生水起第二百零八章 口舌平乱(下)第二百零一章 右手大刀左手枪第二百三十六章 铁壳船第七百六十一章 交易科学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言片语辨人才第五百六十一章 理学社(中)第五百零三章 翼王登台第五百二十七章 拦江劫财(下)第三百五十章 睚眦(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五国船厂(五)第五百六十章 理学社(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影子部队第五百零八章 得势便猖狂(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夫人团(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丁巳新政第四百三十四章 绝户计第五百五十二章 串联不成就威胁第三百四十五章 辞官(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操演(四)第七十五章 官字两张口第二百四十章 粮食也是武器第三十九章 猖狂的人贩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固河修渠兴商事(上)第四百三十章 伸手就杀第七百七十五章 忙乱慌乱第三百五十章 睚眦(上)第六十九章 防疫营杨参将第七十二章 赴粤第五百八十章 厚与黑(十八)
第五百八十五章 厚与黑(二十三)第六百零二章 动如猛虎 扑似鹰(六)第五百零四章 奸狡石相公第四百八十七章 能屈能伸大丈夫第五百三十四章 进退之间定风波第五百三十一章 嚣张跋扈(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杨家绿营(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金牌师爷左宗棠第八百四十二章 文人的战争第四百七十四章 逗驴第三百九十九章 复仇之战(上)第八百七十七章 多国调停(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湘楚围安庆(二)第五百零五章 来无影去无踪(上)第七百六十五章 丁巳新政第七百九十章 操演(三)第二百二十章 杨家绿营(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儿女相见不相识第七百二十六章 活雷第七百九十三章 联合舰队第四百五十二章 何谓荒唐(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鹤立镇总兵第五百七十五章 厚与黑(十三)第二百零六章 猖狂无边第二百二十四章 杨家绿营(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屡败屡战(二)第一章 怪异毒枭的末路第二百一十六章 民与官斗无下场第七百八十七章 手套风帽棉鞋第三百零二章 一念而兴(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长江铜船洋务之先第四百九十三章 铁打长沙城(三)第五百一十章 得势便猖狂(四)第七百五十一章 勤王之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太平天国第六百二十五章 断江流(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风细雨第三百零六章 硕果累累(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湘楚围安庆(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离监管区(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康巴人域第二百四十六章 杨家质子第五百零八章 得势便猖狂(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买卖科学第六百一十七章 壮哉!杨三(下)第八百零八章 血肉开局(九)第七百一十九章 艰难第七百三十一章 余晖第一百八十八章 畏首畏尾第八百二十二章 不如意事八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魏家芷晴第四百六十五章 讨公道(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三爷对四爷(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睚眦(中)第三百零七章 硕果累累(五)第九十七章 毒流第三百三十一章 科学考察团(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布政使第二百四十九章 穆中堂第五十章 差距第一百四十九章 二哥杨毅(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肃顺第一百八十四章 永昌同知第二百六十二章 健勇巴图鲁(上)第五百九十章 战事如棋(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云南杨猛第四百七十四章 逗驴第四百九十二章 铁打长沙城(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厚与黑(二十)第五百三十九章 风生水起第二百零八章 口舌平乱(下)第二百零一章 右手大刀左手枪第二百三十六章 铁壳船第七百六十一章 交易科学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言片语辨人才第五百六十一章 理学社(中)第五百零三章 翼王登台第五百二十七章 拦江劫财(下)第三百五十章 睚眦(上)第六百七十七章 五国船厂(五)第五百六十章 理学社(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影子部队第五百零八章 得势便猖狂(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夫人团(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丁巳新政第四百三十四章 绝户计第五百五十二章 串联不成就威胁第三百四十五章 辞官(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操演(四)第七十五章 官字两张口第二百四十章 粮食也是武器第三十九章 猖狂的人贩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固河修渠兴商事(上)第四百三十章 伸手就杀第七百七十五章 忙乱慌乱第三百五十章 睚眦(上)第六十九章 防疫营杨参将第七十二章 赴粤第五百八十章 厚与黑(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