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年约双十,身段玲珑,容貌妩媚。此时穿着白衣素服,双目泛红面容憔悴,正是已嫁入张家的淮阳县主姜月华。
姜月华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到棺木前跪下,磕头作别:“堂姐一路走好,来世投个寻常人家,嫁给合意的夫婿,安宁地过一辈子。”
出生在皇家,生来就是公主,金枝玉叶尊荣富贵,却最终落得惨死逆贼之手的结局。细想宝华公主这短暂的一生,竟从未有过肆意快活的时光。
姜韶华心中恻然,一阵酸涩难言。
姜月华哭了一会儿,用帕子擦了眼泪,转过头来,低低说道:“韶华堂妹,有件事我想问一问你。”
姜韶华已经猜到她要问什么:“你是不是想问莞华堂姐日后该如何?”
姜月华眼里闪着水光,哽咽着应道:“是。东平王父子两个谋逆害了皇上,必死无疑,那是他们罪有应得,我半点不同情他们。可莞华堂姐,在八岁时就被接进宫中,由太皇太后娘娘养大。我和她住在一处,朝夕相伴,最是熟悉。她从头至尾根本不知道自己祖父父亲做过的事。”
“不知者不罪。她又是出嫁女,是不是能保住一条命?”
姜月华语气谦卑,目中满是恳求和希冀。
她和姜莞华一同在宫中长大,又同是藩王之女的身份,天然就比别人亲近得多。便是亲姐妹,也不及她们两人感情深厚。
她特意来宝华公主的灵堂,也是得了消息,想来央求姜韶华出力,保住姜莞华的性命。
姜韶华看着姜月华:“东平王父子犯的是诛全族的谋逆重罪,必然要祸连王府所有人。这其中的道理,不用我细说,你也该知道。”
姜月华红着眼恳求:“韶华堂妹,你有能耐有本事,朝臣们都听你的,太皇太后娘娘也肯听你的。你替莞华堂姐求一求情,好歹留她一命。哪怕是终生囚禁,也能活下去。”
说到后来,眼泪再次滚落,抽泣了起来。
相较之下,姜韶华的冷静近乎冷酷:“此事我无能为力。”
就这么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然后,姜韶华起身离去,走前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劝告:“接下来几日,你不妨留在宫里,多陪一陪太皇太后娘娘。”
姜月华一直在掩面哭泣,也不知有没有听进去。
……
隔日四更,一众御林侍卫抬着巨大的棺木,出了宫门。
扶棺的第一个是平王。平王早就被嘱咐过了,今日要放声大哭,哭得越响亮越好。他使劲地哭喊,哭声高亢尖锐,几乎能震破人耳膜。
姜韶华就在平王身后,既方便扶棺,又能随时照顾平王。
接下来,便是淮阳王和武安郡王了。
这是皇室办丧礼的规矩。站位完全是按血缘亲疏来,和年龄长幼没什么关系。
朝廷众臣但凡能走动的,都一并为天子送葬。王丞相还不能下榻,安国公伤的是腿,也没能来。另有包大将军,因伤势颇重,也一直在养伤。倒是左大将军和刘将军,养了一个月左右的伤,今日都加入了送葬的队伍。
另有一具小一些的棺木,也被缓缓抬出了宫门。这是宝华公主的棺木。
天空不作美,今日阴沉沉的,棺木抬出城门的时候,还下起了绵绵细雨。雨丝夹杂着凉风扑打在脸上和身上,衣服很快被淋湿了。
按着天子送葬的规矩,抬起棺木后便不能再放下。身高力健负责抬棺的御林侍卫们,分了五队,每一队抬两个时辰,两个时辰一到便换一队御林侍卫。如此接替轮流,确保棺木中途不会被搁置停下,一路抬到皇陵去。
逢到阴雨天气,运气确实差了些。只是,棺木没有停下的道理,依旧不停向前。扶棺的藩王们要继续前行,送葬的老臣们也得硬撑着往前走。
就这么淋了半日雨,众人的衣服都湿透了。
送葬的队伍里忽地传来哎哟一声。
姜韶华皱眉,转头看去。
“郡主,雨天路滑,戴尚书摔了一跤,扭伤了脚,不能走了。”来送口信的御林侍卫低声禀报:“该如何处置,请郡主定夺。”
姜韶华略一思忖,吩咐道:“戴尚书既不能走动,就让人送他回城,不必去皇陵了。”
那个御林侍卫拱手领命,点了四个御林侍卫,送扭伤了脚的戴尚书回城。
倒霉的戴尚书,在细雨中跪下,对着天子棺木离去的方向大哭。
哭声遥遥地传进众人耳中。张尚书在心里撇嘴,心想戴尚书这是因祸得福。接下来的路程可不好走,淋着雨去皇陵的滋味更是难挨。
送葬的队伍不能停,速度自然也快不起来,就这么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原本队伍十分齐整,大半日过来,体力佳的能撑得住,有些年迈体弱的老臣却是越走越慢了。
崔渡和陈长史在一处,离姜韶华隔了七八米,中间隔了十几位重臣。
崔渡的目光几乎没离过姜韶华的背影,心里暗暗忧虑着急。
姜韶华怀着身孕,体力其实远不及平日,今日又逢阴雨连绵,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也不知姜韶华能否撑得住……
陈长史低低的声音传入耳中:“郡主能撑得住,长宁伯安心。”
他哪能安心?
姜韶华现在可不是一个人,肚子里还有一个。
此事没告诉任何人,陈长史也不知晓。此时更不是吐露这个喜讯的时机,崔渡只得胡乱点头。
平王姜颢不过是个八岁的孩童,平日里从未这般淋过雨走过路,一开始还撑得住,小半日一过就不肯走。闹腾着要人抱。
三年前为太康帝送葬的时候,姜韶华抱了姜颢一路。姜颢习惯性地还想往韶华堂姐香软的怀抱里钻。
先不说姜韶华有了身孕,只看姜颢,个头到姜韶华的腰腹处了。哪里还能抱得起来?便是抱得动,也极其不雅观。
要么就得背着……
姜韶华从不惯着姜颢的臭毛病,冷着脸孔道:“累了就去后面马车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