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欠条

邓名的话让刘晋戈和任堂都精神一振,挺直胸膛向邓名看过来。

“首先我还是得责备你一句,你这个政府办得太糟糕了。”邓名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也是希望刘晋戈以后不要再做这种欺压农民的事情。

“是,卑职忘本了。”刘晋戈闻言又露出一些羞愧之色。他自小就从父辈那里听过不少农民的悲惨故事,但等当上了成都这里的提刑官后,刘晋戈优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保证成都的军需,如何维持提刑衙门的利益。

“我不是说你忘本,我是说你这个政府办的和以前没有区别,不就是征粮,不交粮就打板子么?这谁不会干?随便谁都能胜任,我还让你来管都府这里的事吗?”

这几天邓名打听了成都周围百姓的情况,在他看来,刘晋戈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传统的官府没有什么区别——当然,要是有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名又该以为刘晋戈也是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未来人了。

刘晋戈惭愧地连连点头,但任堂不答应了:“先生这话不对,什么叫谁都能干?县令要科举出身的人才能胜任。”

“进士就有什么出奇之处么?不缴粮还是打板子。审案的时候先把疑犯打一顿,问不出结果就再去抓一个疑犯,再打一顿板子。”邓名笑着摇头道:“这一套做法,技术含量太低了,不用进士,就是目不识丁的人有两天也都能学会了。”

“那先生来说一个连进士都不会的好了。”任堂感觉邓名正在羞辱士人这个阶层,生气地嚷道:“刚才先生不是说有什么好办法,收税又轻还能征粮吗?卑职洗耳恭听。”

“要是我说不出来,谅你也不服。”邓名哈哈大笑,从怀里掏出几张纸片。这几张纸片都是长方形,上面画着不同的图案,四角上都写着相同的数字,这全是他最近几天画好的:“这是欠条,最大面值一百元,最小的一元。这次刘兄弟和刘帅他们多收的粮食,我还不起,只能先欠着。马上找人制造木版,印刷这种欠条。”

“先生到底要发多少欠条?”刘晋戈听说邓名居然要印刷欠条,不禁吓了一跳。

“这是宝钞么?”任堂的反应远比刘晋戈快,已经察觉到了邓名的用意:“这个‘元’,与银两如何折算?”

“类似宝钞,但是不同,这个元也不与银两兑换,而是和粮食兑换。农民每给我一石粮食,我就给他一百元。每个有十亩地的农民,每年就要交给我一百元的保护费。从此以后,我的保护费尽可能不收粮食,而收这种欠条。不是总有人说路上搬运会有损耗么?好吧,以后农民不用给粮,每亩地给一张十元的欠条就行了,这欠条总不怕磨损吧?稍微磨掉点角,我一样认得出来。”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识字率问题,邓名仔细斟酌了不同面额的欠条上应该用什么样的图案。他首先让任堂仔细看一百元欠条上的图案,那是一石米;接下来是十元面额的欠条,上面画着的就是一个斗,一元的就是一个小米升;五十元意味着半石米,就是一百元的图案被从上到下整齐地切开,只留下了两半。不同面额的欠条,颜色也有区别。

“先生的意思是,以后可以用欠条完税。”任堂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此一来,一百元就永远等于一石粮食,不会和宝钞一样变成废纸。不过,今年我们要给农民的欠条,就够他们未来很多年完税所需了吧?若是这么办,岂不是未来几年我们一石粮食也拿不到?”

“这个只是税而已,但是农民可能会把手中的一部分粮食换成欠条,除了种子粮和保命粮以外,只要他们认为欠条比粮食更有用,就会不停地到我们这里用粮食换欠条。”邓名一直认为,发行纸币是近代国家的重要财源之一,起码也是相当可观的第一桶金。

看到任堂和刘晋戈脸上都有怀疑之色,邓名知道他们还是不相信老百姓会用真正的粮食来换自己手中的欠条,就启发式地提问道:“你们想想,如何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地用粮食来换欠条呢?”

任堂和刘晋戈都绞尽脑汁地琢磨了半天,但最后任堂一个办法也想不出来,而刘晋戈认为除了使用板子没有任何办法,而用板子显然不能叫做心甘情愿。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邓名抓住机会打击了一下两人,在他的理解里,所谓遣将不如激将就是这个意思:“听说有些从建昌来的云南人,他们还有亲人在庆阳王那里,如果他们想把亲人赎出来,需要自己运五十石粮食去建昌换人,对吧?”

“是的。”刘晋戈也听说过这件事。

“如果我说,你给我五千元的欠条,我帮你把人要回来呢?”邓名轻笑了一声:“自己一个人运五十石粮食去建昌,这谈何容易?有没有拉车的牲口?要多少大车才能拉去?还有路上的损耗,沿途官吏的讹诈,最后没有个七、八十石下不来吧?这个事老百姓心里也有数,而且他们也没有办法去讨价还价,只能建昌那里说多少就是多少。而刘兄弟不同,都府可以和建昌那里讨价还价,完全可以把价格压低到三十石一个人,甚至更少。而且都府运去的粮食,路上损耗要少很多,又有谁敢揩油?”

“这样就挣了二十石的粮食。”刘晋戈眼睛一亮。

“不错,并且你要说明只要欠条,不要粮食。想把亲人赎出来的人就会自己去筹粮,把粮食换成欠条来要你帮忙赎人。”邓名进一步启发刘晋戈道:“有的人现在可能凑不出这么多欠条,没关系,我可以先借给你,比如:借给你五千元欠条,等你把人赎回来后,每年还我一千元欠条,十年还清。一千元,不过是几亩地的产出而已,一个勤快的男丁还怕挣不出来么?他的兄弟也可以帮他,更不用说若是遇上灾年,我还可以给你延期。”邓名未必会向农民要这么多,但是为了说服刘晋戈,就多说一些。

“妙啊。”刘晋戈听得抚掌大笑:“借给欠条,连粮食都不用出,这是没本钱的买卖啊。”

“可建昌那边是要粮食的,”任堂泼冷水道:“向建昌要人,就算三十石赎一个人,也要用粮食换的。”

“哦。”刘晋戈一想有理,顿时情绪又低沉了下去。

“建昌要老百姓赎亲人的时候一次付清五十石粮食,那是欺负百姓没有反抗能力,也不敢讨价还价,如果惹恼了建昌,那就是把你运去的粮食强征了,人也不还给你,你又能如何?可都府不同,都府完全可以说,这个人我先借用几年,反正他在你治下一年也就能帮你挣个三石左右的粮食,我给你五石,连续给十年,这个人就是我的了。这种事建昌会不答应么?就算他们嫌少,也可以继续讨价还价啊。”邓名一番话顿时把刘晋戈的情绪再次调动起来了。

“没错!”刘晋戈一拍大腿:“每年还一千元,就是要用十石粮食从官府这里换欠条,我们只给建昌五石就够了,能赚五石粮食,就算路上有损耗也没多少。”

“其他还有很多办法,比如打狼,本来是好事,结果被你们搞得天怒人怨。根据自愿原则,交欠条就派人在家门口巡逻,一定有很多人愿意,这种事完全不应该由刘帅去做,明明是政府可以挣钱的工作。”邓名随口又说了一些点子:“政府可以提供很多普通人难以自己解决的服务,而这些服务都是要收费的。政府是最容易挣钱的行当,但刘兄弟你除了打板子什么别的办法都没有,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刘晋戈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暗自下定决心要挖掘出更多种收费服务来。而任堂在感佩之余,也在心里骂自己愚蠢,怎么会这么快就忘记了邓提督在南京和湖广的风采呢?

根据邓名的记忆,好像以金本位发行货币是未来的世界主流,中国似乎也可以考虑银本位,但现在邓名没有那么多金银,所以最后决定采用粮食本位制度。

“要立刻向都府百姓宣布先生的新法么?”刘晋戈已经有些跃跃欲试了。

“当然,我是打算立刻宣布的,不过由于你们的出色工作,现在都府的百姓会不会信我的话不好说了。”邓名找到机会就挖苦一下刘晋戈,他不打算追究成都的擅自征税,所以就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刘晋戈以后减少别出心裁的可能:“说不定还会有很多人认为我今天说的话,明年就又不算数了,所以要多给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感到没太吃亏。”

当天刘晋戈就动员提刑衙门的兵丁挨家挨户地统计多征的粮食数据,邓名表示多给一些也没问题。进行统计的时候,士兵当场给一张手写的、用“正”字计数的临时欠条,按上手印后就可以作为日后交换正式欠条的凭据。

接下来就是政策宣讲的工作了,本来刘晋戈打算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城门张榜,然后向进城的百姓宣读榜文,通过这些人口口相传,把新的政策扩散开。但邓名唯恐中间有出什么毗漏,坚持由自己亲自向百姓讲解,反正现在也是农闲时分,训练士兵可以交给卫士们去做。

于是在统计欠账的时候,士兵就顺便通知百姓,指定了一批集合点,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前去听邓名亲自讲解政策。

李延鹏和他的邻居们拿到士兵给的欠债凭证后,有几个人一开始很兴奋,认为官府可能要退还粮食了,但更多的人对此不保指望。所有集合地点都是就近指定,李延鹏他们觉得反正也不远,去听一听也无妨,再说这种近距离观看大人物的机会并不多。

第二天一早,邓名就提前抵达了集合点,等他赶到时,李延鹏等附近居民已经聚集在刚搭起来的台子前。看到邓名在几个卫士的簇拥下赶到后,这个集合点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向着缓步登上讲台的邓名叩首行礼。

登上讲台后,邓名也不耽误时间,把一个铁皮做的传声筒放在嘴前,开始大声讲述他和任堂、刘晋戈说过的政策。

听说正式欠条可以用来缴纳所有官府费用后,李延鹏心里依旧是将信将疑。邓名坦承还不起粮食、并为此道歉,这给百姓留下了一个还可以的印象,但到底明年官府会不会遵守诺言,在场的百姓并没有充足的信心。不过这毕竟是给了百姓们一个盼头,李延鹏摸了摸怀里的欠条,感到这东西的价值增加了一些。

“我会尽力用赎买诸位手中的欠条,一年赎不清就两年,两年赎不清就三年,但在赎清之前,诸位都是我的债主。”邓名拿出了精心准备的杀手锏,这杀手锏并不是单纯用来对付农民的,他相信同样会对成都官方产生巨大效果。这个杀手锏虽然邓名早已经想好,但事先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相信会让成都朝野震动:“为了感谢诸位借粮食给我,所有我的债主,我都将给予秀才功名!”

本来安静的台前想起一阵嗡嗡声,下面的百姓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确认他们的耳朵没有听错,而本来气定神闲站在邓名背后的任堂,则惊讶至极地张开嘴巴。

“任何债主,只要有一元的欠条、也就是一升粮食的话,他就拥有秀才功名,无论这个欠条是在身上、还是在家中都有效。”邓名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拥有秀才功名的人,拥有见官不拜的权利,从此以后,任何一个债主都不需要向任何官员行叩头礼;拥有秀才功名的人,不可以施加肉刑,所以从今以后,任何一个债主在大明境内可以被下狱,但不可以被打板子、被夹夹棍、不可以被游街、不可以站枷……”

邓名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晋戈也已经惊呆了,虽然早就听邓名说过要多给百姓一些东西,以补成都官府的言而无信,但听上去給得实在太多了。

“若是不能用肉刑,那欠皇粮不缴的人怎么半?”刘晋戈这个念头才一冒出,就自己否决了:“三太子说过,只会打板子的官府是没有本事的官府。”

“拥有秀才功名的人,除了盔甲和弓弩外,是可以佩戴武器的,这个权力债主同样享有,因此,你们以后可以拥有、佩戴刀剑和火器。”台上的邓名依旧在继续:“在大明境内,拥有秀才功名的人传州过县不需要路引,不需要户籍就可以居住……在全大明境内,不仅限于四川,你们如果讼告官府,不算民告官……有秀才功名不需要服徭役,哦,不对,这个秀才功名免去的是力役和杂役,当此国难之时,兵役不能免……”

在最初的议论声过后,台上、台下就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邓名说的话。一直到邓名结束很久后,他周围的人群依旧保持着寂静。

“你们有什么问题?”

邓名再三重复着这句问话,终于,他看到第一个出头鸟。

“大人!”李延鹏在人群中喊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邓名大声问道。

“小人李延鹏。”

“你是我的债主吗?”

“小人有一张欠条。”李延鹏小心翼翼地把怀中的欠条掏了出来。

“那好,你以后在我面前可以自称‘学生’或者‘我’,不需要再自称‘小人’了。”

“小……小……”李延鹏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不敢玷污“学生”这两个字,更不敢在邓名面前使用“我”这个自称,至于“卑职”、“属下”等自称也不合适。

“不会有一个秀才自称‘小人’的,”邓名等了一会儿,忍不住恐吓道:“李延鹏你是要侮辱朝廷的秀才功名吗?”

任堂闻言腹诽了一句:“到底是谁在侮辱秀才功名?!”

不过李延鹏的胆气倒是因此而一壮:“我不敢。”

“好,谅你也没有这个胆子。”邓名微笑道:“李秀才有什么疑问?”

“我……我想问一下,等到欠条都赎回后,我的功名还有吗?”李延鹏问道。

“嗯,这个嘛。”邓名觉得他给予成都百姓的是基本的公民权,不过暂时没有必要揭开自己的底牌:“我还没有想好,到时再说吧。”

其他一些人也问了些问题,邓名逐一解答后,见台前又陷入沉寂,就宣布道:“好了,散去吧,我要去下一个集合点。”

邓名步下高台时,任堂急急忙忙地凑到近前,但不等任堂出言反对,邓名就抢先阻止:“事急从权。”

“唉。”任堂退而求其次:“那等还清欠条后,这些功名要一概剥夺掉。”

“我也有此意。”邓名并不想刺激任堂太过,任书生由于没有参加过满清科举,所以现在还没有秀才功名呢。

等邓名离开讲台后,李延鹏这批农民才又想起几个问题,可邓名表示离台后就不再回答问题了后。

“哎呀,怎么刚才没想到?”不少人都后悔地连连顿足。

“不要紧!”马上就有聪明人说道:“下一个集合点不远,我们跑过去问好了。”

“对!”

被这个人提醒后,数百秀才拔足急奔,就算没有问题的人,也想着要再听邓名说一遍,以确认自己没有在做梦。

邓名登上第二个讲台时,面前的农民也和第一个讲台前的人那般纷纷跪倒。但此时已经有几个飞毛腿秀才赶到,其中有一个已经挤到了台前,这几个秀才不敢侮辱朝廷的功名,一个个挺身而立,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邓名扫了这几个人一眼,脸上浮起笑容,又举起铁皮话筒开始宣讲政策。

等邓名说完后,大批秀才都已经赶到,在他们的带领下,这次的提问比刚才热烈得多,邓名为了及时赶到下一个集合点,不得不中止了提问。

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台前围拢的人越来越多,站着的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最后邓名不得不让卫士维持秩序,以保证还没有听过政策的农民能在台前有一席之地。

一天之内,成都就有了两万多名秀才。

第51节 诈败第53节 冲锋第10节 麻将第27节 派系(下)第25节 压力(上)第45节 突破(下)第1节 交换第27节 派系(下)第11节 劫营(下)第57节 夜战(下)第28节 盟军(上)第44节 夹击(上)第44节 条约(下)第16节 示威第5节 润滑第58节 处罚第52节 纵火第56节 宣战(上)第19节 忠心(下)第47节 矛盾第53节 冲锋第7节 北上第46节 接触第27节 饮血第18节 登陆(上)第36节 宿命(上)第12节 专家第57节 观感(上)第29节 统一(下)第28节 城前(下)第59节 魔鬼(上)第22节 突破(下)第9节 失言第40节 入寇(下)第5节 隔阂第13节 勇气(上)第46节 接触第50节 误判(上)第25节 压力(下)第36节 宿命(上)第48节 失误第58节 断后(下)第15节 双赢第36节 方向(下)第12节 专家第47节 矛盾第54节 权变(上)第39节 都府第14节 算账第8节 矛盾第8节 矛盾第11节 实验第27节 围攻(下)第68节 混乱(上)第12节 混乱第30节 威压(上)第55节 俘虏(下)第12节 专家第14节 乱战(下)第43节 风向(上)第16节 示威第49节 训练第18节 恐怖(下)第16节 龙骑(上)第4节 栋梁第24节 洞悉第30节 变化(上)第9节 问话(上)第52节 壮士第8节 震怒(下)第33节 问策(下)第51节 梦想(下)第46节 战备(上)第44节 条约(上)第7节 交易第39节 大捷第3节 说服第60节 约法第50节 挫折第2节 抵x制第49节 风气(下)第18节 登陆(下)第33节 孤注(下)第52节 私心第57节 夜战(上)第41节 遭遇(上)第32节 争夺(下)第39节 良机第12节 军旗第48节 潜逃第22节 抢攻(下)第14节 乱战(下)第20节 伪诏(上)第36节 方向(下)第23节 临阵第54节 授权第11节 优待第14节 应对第51节 保卫(下)
第51节 诈败第53节 冲锋第10节 麻将第27节 派系(下)第25节 压力(上)第45节 突破(下)第1节 交换第27节 派系(下)第11节 劫营(下)第57节 夜战(下)第28节 盟军(上)第44节 夹击(上)第44节 条约(下)第16节 示威第5节 润滑第58节 处罚第52节 纵火第56节 宣战(上)第19节 忠心(下)第47节 矛盾第53节 冲锋第7节 北上第46节 接触第27节 饮血第18节 登陆(上)第36节 宿命(上)第12节 专家第57节 观感(上)第29节 统一(下)第28节 城前(下)第59节 魔鬼(上)第22节 突破(下)第9节 失言第40节 入寇(下)第5节 隔阂第13节 勇气(上)第46节 接触第50节 误判(上)第25节 压力(下)第36节 宿命(上)第48节 失误第58节 断后(下)第15节 双赢第36节 方向(下)第12节 专家第47节 矛盾第54节 权变(上)第39节 都府第14节 算账第8节 矛盾第8节 矛盾第11节 实验第27节 围攻(下)第68节 混乱(上)第12节 混乱第30节 威压(上)第55节 俘虏(下)第12节 专家第14节 乱战(下)第43节 风向(上)第16节 示威第49节 训练第18节 恐怖(下)第16节 龙骑(上)第4节 栋梁第24节 洞悉第30节 变化(上)第9节 问话(上)第52节 壮士第8节 震怒(下)第33节 问策(下)第51节 梦想(下)第46节 战备(上)第44节 条约(上)第7节 交易第39节 大捷第3节 说服第60节 约法第50节 挫折第2节 抵x制第49节 风气(下)第18节 登陆(下)第33节 孤注(下)第52节 私心第57节 夜战(上)第41节 遭遇(上)第32节 争夺(下)第39节 良机第12节 军旗第48节 潜逃第22节 抢攻(下)第14节 乱战(下)第20节 伪诏(上)第36节 方向(下)第23节 临阵第54节 授权第11节 优待第14节 应对第51节 保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