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众望所归的督帅

十六章众望所归的督帅

石赵大军来犯的消息让公祭变得草草了事,连最激动人心的血祭都失去了吸引力。十四颗人头砍下,十四具棺木下葬,太子冉智匆匆诵罢悼词,未及午时,安葬队伍一蜂窝往回急赶,准备到宫中商议对策。

襄国距离邺城一百五十来里路程,敌军行动再是缓慢,今晚也能赶到邯郸,明晚就会兵临城下,抵达邺城。此时的大魏朝廷却还没拿出任何应对措施,岂能不急。

“大将军。请责令戍卫军先行安民,允许城周民众进城避难,请督促皇城内侍,组织带领华林苑宫女迁入城内。”石青在混乱的队伍里找到董闰,使力拽住董闰坐骑缰绳诚恳进言,他架势拉得实在不小,大有董闰不听就不放其离去的势头。

董闰心慌慌也没有主意,只连声说道:“好好好,就依镇南将军所说,来人——传令左将军蒋干,请戍卫军放开城禁,安抚民众;传令宫内,即刻派人前往华林苑,组织闲散宫女撤进城内。”

杀胡令以前,华林苑闲置了二十万石赵宫女。杀胡令时期,石青曾向冉闵讨要了一万送回青兖,许配给新义军部分将士和一些民众为妻,冉闵称帝后,遣散了五六万有家室父母的,又在皇宫中安置了万余。只是宫女实在太多,几番举措,华林苑还有十一二万没法安置。

这个战乱时代有个很独特的现象。城池、坞堡里的女子比男子多上许多,这些地方的男人受到的辖治较多,不是被募入伍,出去征战,就是要拿起兵刃,守卫坞堡,死伤的机会比女子多得太多。与之相反,流民山匪之中女子数量却极为稀少,这是因为在外漂泊之时,女子更容易受到伤害,生存的希望更小。

流民在青兖人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也就是说,青兖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女人,并因此不能组成完整的家。对此石青心中有算,一直谋算着把华林苑的宫女弄到青兖,只因宫女前面的‘宫’字太过敏感,让他很难向冉闵开口讨要。眼下不一样了,冉闵战损,石青决意扛起杀胡复汉的大旗,这时候他可是把邺城所有的资源都盯得死死的,其中就包括华林苑的宫女。

大将军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石青冲董闰歉意地一笑,放开缰绳,任他离去。

“石帅——”

郎闿轻呼一声,和张温、刘猗、郑系等人围上来,低声问道:“太子登基一事眼看是不成了,只是石赵十万大军该当如何应付,石帅是否已经有了主意?”张温、刘猗、郑系个个面色深沉地盯着石青,等待他的回答。

石青冲郗超一使眼色,郗超机灵,迅疾悟过来,招呼何三娃和一帮亲卫在石青、郎闿等周围围成一个大圈,无声无息地把石青一伙和整个送葬队伍隔离开来。

“诸位勿须担忧,刘显小儿此来不过送死耳。”

轻蔑地一笑,石青沉稳地目光向四周逐一打量,见几位新附之士脸色和缓了些,就接着说道:“刘显来攻只是为我等创造机会,我等该当如此这般。。。。。。”

石青低声说了一阵,几位新附之士低声欢呼,旋即欣喜地挤出去,向四下分头散开;石青神色反而沉重下来,四下一一打量,随即目光一亮,落在身后踽踽独行的蒋干身上。

“景兴。汝悄悄过去找刘群刘公度大人,请他。。。三娃。汝去找韦伯阳和孙威大哥,就这般说。。。”

石青嘱咐郗超、何三娃一番,然后停下脚步等候蒋干。待对方临近,他笑呵呵凑上去热情招呼道:“左将军心事重重,面带隐忧。不知此为何故?”

蒋干没好气地瞥了一眼,反问道:“石赵来犯,镇南将军很是从容,莫非已有退敌之策?”

“若得左将军襄助,退敌倒也容易。。。”石青微笑颌首。

蒋干一滞,稍倾开口问道:“不知蒋某该如何襄助?”

“很简单!左将军只须如此。。。。。。”石青桀然一笑,凑上去附耳低语几句。

蒋干目光一闪,迟疑了好一阵,这才不甘心地说道:“镇南将军好算计,连敌军都为你所用,蒋某不从看来是不行的。”

石青没有回答,目光灼灼地盯视着对方。蒋干神色一黯,叹道:“事关邺城安危,也只能如此了。镇南将军,你赢了。”

石青一咧嘴,天真地笑了起来,冲蒋干一示意,身子一闪,很快湮没在回城的队伍中。安葬队伍以比来时快的速度急速返回,入城之后,一万多乡党、郡望以及战殁者亲眷一哄而散,几千朝臣文武、禁卫将士蜂涌着进了皇城直奔琨华殿。

该打得招呼的路上已经打过,石青悠闲下来,踏上石阶,随人流缓缓进入琨华殿。太子冉智、董皇后先行赶回,已在殿首就座。石青冲正座的冉智和侧座的董皇后一一作揖,然后退到左手文臣行列。

不断地有官吏赶到向太子和皇后见礼,冉智与董皇后忐忑地应对着安抚着,不时焦急地瞧向下手的大将军,董闰脸色变幻莫测,眼光在殿中文武身上逐一扫过,待卫将军王泰进入殿内叩拜见礼完毕,董闰轻咳一声,张口说道:“大魏文武诸君!国事艰难,祸患旋踵。襄国之战十数万英灵刚刚入土,石赵大军便即来犯。危难之际,还请诸君秉持忠义之心,挺身而出,为国分忧。。。。。。”

琨华殿上倏地一静,交头接耳的声音停了下来,上百位文武齐齐注目董闰。

董闰团手四方一揖,道:“大魏日后该当如何?敌军该当如何应对?请诸君不吝赐教。”

“大魏日后该当如何?”听到这句话,石青双眉一扬,颇为讶异。这都那般时辰了,刘显即将兵临城下,董闰还没放弃拥戴冉智登基为帝的念头,竟把应对来犯之敌放到大魏前途之后解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区区刘显,大将军勿须忧虑。当务之急乃是。。。”石青沉思之间,左将军王泰越众而出,冲太子、皇后揖手为礼道:“请太子速速登基,以安定民心士气,延续社稷国祚。”

少府王郁和新拔擢的尚书左仆射张乾随声附和道:“卫将军所言有理。若欲迎战敌军,邺城上下必须凝聚一心。请太子尽快登基以安士民之心。”

石青茫然地望向三人,登基称帝不是小事,怎么也得三五日礼仪;敌军迫在眉睫,邺城哪来的三五日时间?难道他们以为随口一说就能登基为帝,不需要祭拜天地祭拜祖宗,不需要宣谕天下?

“荒唐!”喝斥声中,郎闿挺身站出,怒视王泰、王郁、张乾道:“汝等担心邺城沦陷不速乎!火烧眉毛之时,竟然有心贪图拥戴之功!”

郎闿之言诛心之至,他不去辨说冉智登基之举是否合理,却直指三人贪恋拥戴之功。

张乾新晋之人,身份低微,不敢和郎闿辩驳,王泰、王郁不然,两人在冉闵任武德王时便追随左右,受宠程度不亚于郎闿。

王郁当即跳起来驳斥道:“天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汝是何意!竟敢阻挠太子登基为敌?”

王泰嘿嘿冷笑,讥刺道:“嘿嘿。。。皇上尸骨刚刚入土,便有人生出其他心思,好个忠臣!”

刘猗、郑系次第迈出,应援郎闿。刘猗道:“郎大人是否忠臣非卫将军能够断定,抛开忠奸之辨,郎大人识形势、明缓急,实为能臣。这却不是某些人能够比拟的。。。”

王泰大怒,没想到刘猗竟敢与他公然作对,正欲喝骂,郑系冷笑道:“好一个稳定民心之举,凝聚士气之策!果然是好的很——”

王泰闻言一滞,不知如何辩解。临战之际,拥戴太子登基为帝,为的是凝聚人心士气,同仇敌忾;可朝堂上的气氛哪有半点凝聚气象,倒更像是分裂。郑系之言犹如釜底抽薪,让他没有半点辩驳的余地。

“诸位。请听老夫一言。。。”

僵持之中,司徒申钟开口了。他是三朝元老,兼有拥戴冉闵登基的大功,德高望重,一旦开口,任谁都得给几分面子。争持双方冷目相对却都静了下来。“太子登基为帝是大事,是盛事,当庄重以待,毋须急躁,应徐徐图之。石赵来犯,是险事,是急事,稍有不慎,大魏便有亡国之虞,当立即着手筹措对策。否则,万事休矣。”

申钟没有明言双方谁对谁错,只话语中对登基之举很不以为然。董闰大怒,狠狠盯了他一眼,思酌着如何反击之时,太子一侧的董皇后说道:“老大人说得是。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太子登基与保全社稷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诸君该早思对敌之策才是。”

董闰一窒,再也不好就登基之事争执下去,顿了一顿,他接着皇后的语气说道:“卫将军和王、张二位大人忠义可鉴,只是心思急了些。当前首要之务,应按皇后和司徒大人之言,应对石赵大军为妥。不知诸君可有良策御敌卫国?”

郎闿、刘猗、郑系目的得逞,从容退下;王泰、王郁、张乾虽然得到‘忠义可鉴’的赞誉,终是有些不甘,瞪了郎闿一眼,忿忿退下。

申钟忧虑地说道:“敌军趁胜而来,人多势众;我军新败,士气不振,只怕难以抵挡。唯今之计,只有据城坚守一途了。”

殿中气息陡地一滞,申钟所言不虚。襄国战败,冉闵离去,大魏群龙无首,与石赵情势逆转,短期内只怕很难正面对抗。

“万万不可!”

郎闿复出,截然反对道:“襄国之战,历时及近半年,十余万大军耗糜无数,公祭之时,抚恤战殁者家眷,府库禀仓已清扫的一干二净。此时邺城已无半点存粮,眼巴巴地盼着夏粮收割呢。若是被困城内,怎能收割夏粮?没有夏粮接济,凭什么守住邺城?”

郎闿掌管大魏家底,在这方面,他的话最有权威。事实上,不用他说,已有许多与钱粮打交道的官吏意识到这点。

“这可如何是好?打,难赢。守,无法守?”董闰脸色一白,哀叹一声。

“”大将军无忧——中书令韦伯阳适时站出,接过董闰的话语说道:“卫将军久经沙场,勇武善战,曾以六万人马大败石琨十二万大军;以此推之,只需卫将军领兵出战,区区十万来犯之敌,不过瓦鸡土狗耳。”

董闰转忧为喜。王泰双眉一扬,适才的不如意尽皆云消雾散,志得意满之际,他匆匆向石青瞟了一眼。但见对方垂眉敛目,没有任何反应。

刘群抚掌大赞道:“此言大善。悍民双璧名闻天下,但有卫将军出马迎敌,邺城无忧矣。”

有人带头附和,便有人不甘落后,王郁、张乾再度站出,随郎肃、条攸、王简等人附和道:“伯阳之言对极,有卫将军在,邺城安如泰山。”

董闰一振,亢声说道:“卫将军众望所归,当得抵挡石赵大军之重任。诸君可有异议?”说话之时,董闰目光眨也不眨地盯着石青。殿中文武数百,若说其中谁有资格不服,只有率领新义军四处征战,立下赫赫威名的石青。

感应到董闰的关注,石青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董闰心底一松,折身向太子冉智拜道:“启禀太子。朝中诸君愿推左将军王泰为帅,请其率兵抵抗来犯之敌。太子之意是。。。。。。”

冉智转顾董皇后,见皇后点头,隧道:“就依大将军以及朝中诸君之意,诏命左将军为征北大都督,率合城军民迎战刘显逆贼。”

“谢太子看重。末将不敢有负所托,请太子、皇后、大将军静候佳音,旬日之间,刘显小儿人头定会呈上御案。”王泰大步迈出,高声谢恩。

有了对胜利的预期,殿中气氛松泛许多。董闰欣慰道:“董某意欲以骠骑将军张温部、宿卫军王泰部、太子东宫马镫新军、新义军石青部、再从戍卫军蒋干部抽调一万士卒,组建讨逆军。讨逆军合计六万五千人马,以左将军王泰为大都督,骠骑将军张温、镇南将军石青为副都督,出城北上,迎战刘显。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只怕有些不妥。其他各部如何不得而知,张某所部只怕难以从命。。。”

董闰话音刚落,张温便接口反对,他淡淡地解释道:“张某麾下两万人马分驻安阳驿、辊桥、建安驿、邯郸四地。不等将令传到,邯郸就会被敌军隔断,怎可能回邺城听调?另外,安阳驿、辊桥距离邺城各有一日之程,算上来回传令的时间,嘿嘿,等他们赶到邺城之时,敌军早已兵临城下,稍一不慎就会被敌所乘,逐一击破。为了安全,还是就地坚守为好。”

董闰眉头一皱,张温言辞看似合理,实则虚实各半。譬如安阳驿和辊桥的驻军,快马传讯,连夜进发,定比刘显大军先到邺城。张温如此说,目的不愿损耗麾下人马。

明知张温心意,董闰却没有办法。这时候私军盛行,禁军风气虽然好过地方,但也沾了不少当时习气,只知自家将官不知朝廷督帅的将士在所多有。若有冉闵那等威望,一切都不成为问题,轮到他董闰可就不行了。

“呵呵。。。”

石青的轻笑打断了董闰的忧思,听到这笑声,董闰心中一慌,暗叫不好。心跳气喘间,他听石青说道:“新义军遵照朝廷诏令,抵抗石赵余孽原该当仁不让,只是。。。。。。”

听到这里,董闰的心骤然提到嗓子眼。

“。。。此前新义军很少与朝廷禁军配合作战,突然撮合一处,配合不易,战力难以发挥,这样只怕不妥。以石某之见,新义军留在西苑,替戍卫军助守三台,请戍卫军多抽调一些人马加入讨逆军就是了。”石青笑吟吟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一点不为用骑兵守城之拙见害羞。

董闰脑袋一晕,早点昏倒过去。再调戍卫军参战,城中就只剩一万新义军和一万悍民军。他怎么放心得下?

“镇南将军说得好轻松,好像戍卫军有多少人马似的。”

蒋干脸红脖子粗地站出来反驳石青。气咻咻地说道:“邺城共有七门,城墙三十多里,戍卫军就这两万人马,全铺上去还嫌薄弱,哪有多余人马调动?戍卫军是邺城最后一道防线,镇南将军可知其中意义?有这道防线在,即便讨逆军败了,邺城还在。没有这道防线,讨逆军败了,邺城就等于完了。汝等将戍卫军抽调一空,可敢担保讨逆军必胜,可敢担保邺城勿须戍卫军守护?”

蒋干冲石青大叫大嚷,可话中之意全是在否定董闰抽调戍卫军的意图。董闰脑袋嗡嗡之响,这时候,他才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了冉闵,邺城没几个人在意他这个国舅大将军。

“大将军,蒋某还有一事需要禀明。”

蒋干冲石青发作了一通,转对董闰,不卑不亢地说道:“太子东宫的五千马镫新军正在进行极重要的整编,整编未完成前,战斗力不彰,仓促出城迎战,就是送死。蒋某以为,此举十分不妥。请大将军三思。”

二十二章 狩猎上十六章 放胆直言五十二章 先胜一局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四十八章 大兵压界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六十七战事第10章 联合操演第7章 献计四十六章四十八章 露馅后的责难第6章 石虎死了三十八章 雷弱儿的烦恼三十章 以后的打算补全第5章 杀威棒?六十一章 襄国之战十一六十一章 议和三十五章 假传军令第1章 序四十六章 大晋风流人物十四章 好苗子七十章 不一样的思维五十七章 襄国之战七十一章 祸福由天第7章 出路在哪里三十六章 邂逅十八章 开战三十六章 全线撤退五十五章 将星闪耀五十六章 雨夜追击四十八章 围困下的襄国七十二风满楼中第4章 力的领悟六十五章 惩戒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五十七章 先生请回吧三十章 不一样的承担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六十三章 建制第6章 初来乍到 没人关照五十三章 襄国之战三六十四章 夜袭上十一章 雏形十八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六十九章 私器六十一章 惊变下六十四章 消息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祷八十四章 虚晃一枪五十四章 心笼打开三十九章 危机重重十五章 精雕细琢的风情三十九章 潼关露出的端倪第10章 联合操演三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6章 抗敌爱国阵线?第7章 出路在哪里第10章 联合操演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第4章 桓冲北上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结果十六章 恶狼志愿兵三十二章 邺城换主上十七章 是否当斩六十四章 消息五十九章 媾合第4章 桓冲北上四十章 旱鸭子的无奈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八十一章 博浪六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乡二十章 郗愔回转十七章 免费的晚餐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七十一章 有理由吗四十七章 跳河三十九章 北上卢奴十八章 江湖高手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来吞并的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七十二章 挺进豫州四十四章 进入幽州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谋算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四十章 端倪初现二十二章 嗬哈十六章 放胆直言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长七十九章 博浪四四十二章 虚惊一场十八章 滠头人士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三十六章 新的任务三十六章 那就战吧三十四章 杀胡令第3章 连环箭
二十二章 狩猎上十六章 放胆直言五十二章 先胜一局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四十八章 大兵压界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六十七战事第10章 联合操演第7章 献计四十六章四十八章 露馅后的责难第6章 石虎死了三十八章 雷弱儿的烦恼三十章 以后的打算补全第5章 杀威棒?六十一章 襄国之战十一六十一章 议和三十五章 假传军令第1章 序四十六章 大晋风流人物十四章 好苗子七十章 不一样的思维五十七章 襄国之战七十一章 祸福由天第7章 出路在哪里三十六章 邂逅十八章 开战三十六章 全线撤退五十五章 将星闪耀五十六章 雨夜追击四十八章 围困下的襄国七十二风满楼中第4章 力的领悟六十五章 惩戒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五十七章 先生请回吧三十章 不一样的承担十四章 攻城非易事六十三章 建制第6章 初来乍到 没人关照五十三章 襄国之战三六十四章 夜袭上十一章 雏形十八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六十九章 私器六十一章 惊变下六十四章 消息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祷八十四章 虚晃一枪五十四章 心笼打开三十九章 危机重重十五章 精雕细琢的风情三十九章 潼关露出的端倪第10章 联合操演三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6章 抗敌爱国阵线?第7章 出路在哪里第10章 联合操演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第4章 桓冲北上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结果十六章 恶狼志愿兵三十二章 邺城换主上十七章 是否当斩六十四章 消息五十九章 媾合第4章 桓冲北上四十章 旱鸭子的无奈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八十一章 博浪六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乡二十章 郗愔回转十七章 免费的晚餐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七十一章 有理由吗四十七章 跳河三十九章 北上卢奴十八章 江湖高手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来吞并的三十一章 荒唐的政治七十二章 挺进豫州四十四章 进入幽州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谋算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四十章 端倪初现二十二章 嗬哈十六章 放胆直言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长七十九章 博浪四四十二章 虚惊一场十八章 滠头人士二十七章 因果循环三十六章 新的任务三十六章 那就战吧三十四章 杀胡令第3章 连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