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香饵(上)

大批农夫推着车辆扛着麻包,在路上蜿蜒而行,如同一条长龙,间或有军人混杂其中。更多的军人则手持武器站立在道路两侧担任警戒任务,只看队伍的规模以及搬运者头上的汗水就能估计出来,所运输物资的数量不在少数。

代王府在大同传承近两百年的积累,除了府邸中的金银财宝之外,便是山西境内海量田地。这些田地上出产的粮食,便是左右山西粮价的一枚重要砝码。九边的粮食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税收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渠道和商品流通。首先,明朝廷不愿意承担把粮食从内地运送到边塞的成本,就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商贾,从开中法开始,就是让商人承担这部分开销。

世界上没人从事赔本生意,如果再加上可能赔命,就更是无人问津。因此开中法的废除,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省人的问题。在那之后,九边的粮食供应,就是由商贾和地方大士绅控制。这些人虽然有推高粮价恶意炒作粮食的问题,但是也必须看到,如果不给他们这些利益,那就没人去做这门生意,九边的粮食供应一早就会崩溃,整个九边防线也就不复存在。

只是明朝廷在这一问题里的无作为,才是导致这一系列问题逐渐恶化的最重要因素。朝廷既不想承担运输成本,又不能放弃九边防线,就只能采取扬汤止沸的方式,给九边发放大量白银,随后粮商继续涨价,形成恶性循环。

积重难返,到了万历时期即便是张居正这种人杰,也只能想办法多弄一些银子往边地输送,试图让边军活得好一些,又不至于好到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受朝廷钳制,就是所能做到的极致。

之前范进想过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渠道上解决问题,打破旧有垄断地位,只不过山西的阻力比他想的为大,这个计划进展的并不顺利。

这些大士绅能够形成垄断地位,倒也并非全靠侥幸,首先他们自己手里确实要有粮,才能保证局面不崩。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低价卖出一些粮食,保证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安全。又或者向自己的心腹部队提供粮草,确保有武装站在自己一边,这些都是需要粮食做保障。九边粮荒很大因素都是炒出来,而不是真的荒到那种地步。乃至在另一个时空中,所谓明末的粮食危机,也不是指总量危机,而是指分配危机,土地也是那么回事。

眼下这些粮食,就是撬动宣大粮价的一枚重要砝码。它们的数量惊人,足有近十万石,更重要的是,它们掌握在范进手里,而不是粮商或是地方衙门手里。

“王府的田地遍布山西,所产出的粮食大多要运往大同,毕竟这里靠近边塞,最好卖上价钱。朱家人不可能亲自去负责这些事,所有的工作,都是交给下面的管事和庄头之类的人来完成。粮库里的老鼠最肥,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这些老鼠又没有猫在监督,就更加肆无忌惮。每一石运给主家的粮食,都会加入起码一斗泥沙,把对应的粮食变成自己的收入。而主家其实也不在意,因为最后买下这些粮食连同泥沙的是边军,不管粮食多糟糕,他们都会买下来,所以没人关心中间的耗损。”

“日久天长,这些老鼠手上控制的粮食越来越多,也放在大同这边,等着贩个好价钱。我相信,这批粮食里,可能很大一部分已经准备卖给辛爱。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还没来得及装运,就被我抓住了。这些粮食如果投到市场上,粮价能被打下来两三成,甚至更多。毕竟由我来操作的话,效果会好很多,一石米能当一石半用。”

Wшw⊕тт kΛn⊕¢ ○

范进坐在土坡上,指点着下面的队伍。三娘子就坐在他身边,另一边则是梅如玉。三娘子此时已经更换了衣衫,把伪装脱去,换上的是一身侠女打扮。看上去以为和梅如玉一样,是范进的内宠加女保镖,除非见过三娘子的,否则不会认出这就是草原上发号施令的忠顺夫人。

穿上这身女侠装的三娘子越发显得英气逼人,以至于梅如玉看她的眼神就越发充满怨念。这种眼神三娘子见多了,俺答那些可敦以及草原上很多贵妇,都投来过类似的目光。她们中一些人的头后来被她砍下来,拿在手里把玩,另一些人匍匐在其脚下,眼睛只敢看她的靴子。至于梅如玉……三娘子甚至懒得想她的结局,一个女奴居然也敢吃醋,简直不自量力。

虽然梅如玉和范进表现得也很亲密,此刻还把头枕在范进肩膀上,但是三娘子目光如炬,一眼就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实际关系平常。她敢发誓范进绝对没把这个女人当自己的可敦看,最多就是个暖脚女奴。在俺答最宠幸她的时候,也会与这样的女人发生关系,而她也不会在意。这种身份的女人也配嫉妒自己?三娘子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两眼只放在范进脸上。

这个男人认真的样子很吸引人,尤其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那种透露出来的自信,虽然不具备一个王者的霸气,但是那种智者把一切掌握在手中的感觉,却足以让一个女子感到安心。三娘子见过俺答这个真正的王者,这位在草原上纵横数十年,甚至曾经敢于围困大明京师的奇男子如同一轮红日,灼热伤人难以接近。即便他给了自己最高的权力,她依旧在心里怕他敬他而不爱他。

和俺答相比,范进如水,看上去温驯无害,让人愿意走近他,拥抱他。天不可无日,但是万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三娘子已经干涸太久了,遇到水源就不会放弃。

“这么大笔的粮食,如果用来发放给边军,或是真的打落了粮价,大家一定会称颂范老爷的恩德。而且有了这些粮食,边军的士气会提高,辛爱就算想打仗,也未必有好果子吃。拿到草原上,不嫌浪费么?”

“这些粮食或许可以解决眼下这次问题,可是对于将来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不能在山西一直待下去,等我走了之后,市场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边军的生活也是一样。大家会感谢我,但是依旧会恨朝廷,那我的工作就等于没有意义。草原上辛爱这次不敢进攻,未来总可以找到机会。换句话说,一个对大明没有恭顺之心的顺义王,我们不想要。相反,用这些粮食支持一个对大明忠心的塞王,保证干戈不兴,边关子弟几十年内不起大战。节省下来的粮食、犒赏银子、以及最宝贵的人命,与付出的粮食相比,谁重谁轻,我还能算得明白。毕竟我是个读书人,算账是拿手好戏,赔本的生意我是不做的。”

梅如玉看了一眼笑靥如花的三娘子,心中愤恨渐升,忍不住道:“老爷别忘了,求人不如求己。”

三娘子点头道:“没错,这个姑娘说得对着呢。我们这些蛮夷素来言而无信,今天得了好处,明天可能就会翻脸。十几万石粮食,还有那些铠甲兵器,搞不好就都打了水漂。我也就是随口说一句,可不曾杀乌牛白马,什么仪式都没有,即使说了不算也不能叫做违誓。”

范进一笑,“我相信夫人的人品,与你是什么人没有关系。你的承诺于我而言,就是最有效的保证,比任何仪式都重要。”

三娘子脸上笑容更盛,笑得也更甜,朝范进点头道:“既然如此,范老爷的厚赠,我就却之不恭。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你准备怎么送出去?单靠吴石头那帮人,可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要是当初几十路商帮都在,或许还有可能。”

“这件事,我们需要有个人帮忙,这个人我想这一半天就会上门,到时候夫人可以见一见。”

大同城,张家大宅之内。

一位年轻的军官站在张遐龄面前,正在接受训斥。这名为张宗道的年轻人,也是张氏宗族的成员,论辈分要管张遐龄喊爷爷,自身又是远房弱支,在张遐龄面前就更加恭顺。他自身武艺了得作战勇猛,在大同军中算是个有名的猛将。背后有张家这棵参天大树护持,自身又有能力,成就自然不会差。年纪虽轻,已经有了四品官衔,在参将曹震的援兵营里做一名把总。平日在军中,也是一方要角。

可是在张遐龄面前,他依旧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任凭张遐龄呵斥辱骂,不敢露出丝毫不悦之色。哪怕只是举止间的丝毫不恭敬,都有可能被判断为对家族不忠,随后就会失去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

像张宗道这样的年轻军官,张家培养了不下五十人。他们中大部分在宣大防线的主力部队里担任基干军官,另外一些则分散在其他防线。自身官职不是很高,不会被大人物特别关注,偏又拥有实权。每人手上都掌握着数百人的部队,虽然从绝对数量上,在宣大庞大军势面前算不了什么,可是在战场上,这几千人的表现,就往往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

张家能够成为影响山西的庞然大物,所凭仗的除了手上的财势,便是文人的笔与武夫的刀。不管是偷运物资出境,还是控制一场战斗的结果,让边境局势按着自己的想象演变,这些军官的力量自然不可缺少。只不过在张家人眼里,终归是文官为主,武将只是辅助品。是以对于能读书的子弟还有几分客气,对于这种靠武艺卖命的,就没有好脸色。

当然,张遐龄当下发作除了张宗道自身的地位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本以为检地,清查丁口,都是难于上青天的事,范进绝对做不成。当年刘瑾想要清查军田实际情况,结果就爆发了宁夏兵变,刘瑾也因此走上死路。如今范进这样做,下场即使不像刘瑾那么惨,起码也是个灰头土脸,因此并未太在意。不想,范进的工作却能够那么顺利的完成,且效果空前。

极短时间内,大同周围的乡村土地田产情况基本已经登记完毕,人员的信息也都已经记录在册。大同作为大军镇,最初只有军户。但是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又有大批民户迁移过来。这些人之所以跑到这种地方生活,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赋役,对于清查人口原本最是抵触。可是因为范进先是收拾了代王,再去搞这项工作,等于是挟大势而来,一般人根本不敢和他颉颃。再者,便是当事人本身,对于这项工作十分配合,并没有抗拒之意。

逃亡来到大同的,要么是走投无路的佃户,要么就是有案底在身,无处容身的罪犯。而边境城市对于民事的忽视,加上过分强调武力,认为武力解决纠纷天经地义的扭曲思想,导致了这些难民中形成了明显的压迫形态。身强力壮心狠手辣的匪徒凌虐老实本分的农夫,军户不但不会主持公道,反倒会助纣为虐。由于都是崇尚武力好勇斗狠之人,那些军户与强盗反倒更容易有共同语言,乃至称兄道弟沆瀣一气,至于捕快公人自然就更指望不上。

当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被迫投身代王府又或者某些豪门门下,希望获得这些高门大户护持时才发现,那些欺压自己的恶棍,正是这些高门大户衣冠人家豢养的打手。长期以来,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夫佃户一直被欺压,日子过的比过去还糟糕,想要逃跑又被这些恶棍威胁,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连跑都不敢跑。

当年赵全能成功组织大批百姓逃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宁可跑到苦寒之地的塞上去寻个前途,也不愿意留下来等死。民间对于官府的不满一天天增加,如果没有人疏解,若干年后便会在一声轰鸣中炸响,将整个王府乃至大明朝连根拔起。

范进的出现以及手段,让这股巨大能量提前爆发开来,而且目标也从朝廷转向了代王府以及那些平日横行霸道的打手护院。这些人毕竟还是淳朴百姓,脑子转的没有范进快,心机也不如他深。看到平日欺负自己的坏人被砍头就觉得满意,深层次的东西想不到。

而且这次采取的手段也和之前刘瑾的方式不同,当初刘瑾清查军田,目的还是为了立功,就像张居正那些门下搞这些工作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前程一样。即便是张居正这种人杰,也存着青史留名的念头,做事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上层,即便想到百姓,也是从群体角度出发而不是个体。

范进这种属于官员里绝对的另类异端,从做事的时候想的就不是自己能从工作里得功劳或是名声,只是单纯为了护盘裱糊。不同的出发点,导致手段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先是一通雷霆手段,把那些庄头以及平素在乡间横行霸道的泼皮乃至所谓侠客大杀特杀,随后又开仓赈济,借机会宣讲政策,七品巡按亲自向百姓解释,让正策的沟通再没有障碍。

百姓们得知这次登记造册是重新勘定,不考虑之前的版籍,自己能从黑户变成良民本来就欢喜。再者,对百姓危害最大的役也改为按田分配,对于这些赤贫阶层而言,非但不用服役,还可以通过代役赚钱,于是更加欢喜。在这种大势面前,阴谋诡计起不到什么作用,不但大同的黄册清查能够顺利完成,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消息顺利传播,整个山西的新法推进怕是更难阻挠。

比起这个,更让张遐龄难以容忍的,就是那些庄头、管事私自储存的物资被官府缴获。要知,那些秘密仓库本来位置隐蔽且不存在于任何官方记录中,里面很有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不止属于那些人,还有一些属于张家。

张宗道作为大同军队的重要棋子,对这一切居然无能为力,既不能阻止,也不能把物资控制在自己手里,现在让他设法烧毁仓库,就像以前几次做的一样也难做到,张遐龄自然难以容忍。

“我警告你,我能把你捧上来,就能把你踩下去!你别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不好好做事,你这一房的人都要死!”

张遐龄咆哮着,宣泄自己的愤怒。直到他的脾气发的差不多,张四端才从外面走进来,先是安抚了张宗道几句,又与他耳语一番,吩咐他到外面休息。等到房间里只剩叔侄两人,张四端才苦笑道:

“叔父,我们把他捧上去也花了不少钱,您这一通脾气未免太贵了。”

“怎么?我这个做长辈的骂他几句不应该?就为这点小事他就敢反水?我怎么不信?”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没必要冒风险的问题。他确实做不到,不是不想,而是能力不够。那些京里来的兵太厉害,他没办法。叔父难为他,他心里不满,将来不知道几时发作,就是后患。既然是后患,除了便是。这次辛爱汗进兵时,让他阵亡好了。小侄回头再找个人顶上去。”说到这里,张四端摇摇头,一脸无可奈何。

“叔父心情不好,小侄明白。这次损失不小,如果范进真拿那些东西做菩萨,我们损失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是光发火是没用的,还是得想办法解决。好在,我们也不是没有棋可用。”

张遐龄一愣,“贱人那边有消息了?我还以为她一点用处也没有呢。”

“怎么可能?范进就这点嗜好,摆布他容易得很。就这一半天,鱼就要入网了。而且时机刚刚好。”张四端面带笑容,成竹在胸。

第四百六十四章 鸳鸯折翼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手猎物第十章 刁民第三百二十七章 胆大包天第十五章 闯关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落梅(下)第二百零八章 白门凤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师不太平第五百二十章 迷弟第二百一十一章 牛痘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银烛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睁眼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粮第二百六十二章 万历的试探第五百五十五章 愤怒第三十九章 洪总甲的报复第二百四十二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八十三章 海王请贤第四百一十二章 几样心思第二百六十三章 会元诞生第五百零六章 来自后世的延寿方第五百五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夜游第一百一十章 夺位第五百三十二章 郑洛的下马威第二百二十三章 扬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原惊雷(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五百六十五章 辛爱第二百三十二章 周进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北第三百零六章 张国维上门第三百六十三章 条件第四百九十五章 办学(上)第七十八章 讲斤头(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节妇清官(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友谊和利益(下)第十一章 两足何以无泥第四十二章 普法(下)第八十六章 螳螂捕蝉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会郑洛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张千金的决断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勘之第八十七章 根由第二百零八章 白门凤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甜蜜之旅第五百五十八章 报仇雪恨(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阴招第四百七十九章 十三太保,退思当道(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爱这夜色茫茫第四百三十六章 杨家危机(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翻江水与燎原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对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还债第二十四章 新居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别(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降龙(中)第二百零三章 救星(上)第十七章 打蛇随棍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祥瑞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师娘又做鬼(下)第六十九章 上人见喜(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战胜心魔第五百二十二章 谋事(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诛心(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告状第四百一十七章 再给一个机会(上)第五百五十章 表态(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范进新政(上)第五十七章 闲来写就青山卖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梅(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段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范进的反击第五百三十五章 敌友难分第一百零九章 风雨飘摇第四百七十四章 小寒(上)第十二章 刷脸第四百三十二章 幽兰居(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女儿心(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缘定三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状元(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轻孰重第一百零七章 死地(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至(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穉登的美人计(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利(下)第十一章 两足何以无泥第三十五章 发财第一百六十六章 我是一个粉刷匠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状元(上)第四十章 枪头不能白做第五百二十五章 死士(上)第四百零一章 杨家遭难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国公案第四百零九章 湘兰
第四百六十四章 鸳鸯折翼第五百八十二章 猎手猎物第十章 刁民第三百二十七章 胆大包天第十五章 闯关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落梅(下)第二百零八章 白门凤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师不太平第五百二十章 迷弟第二百一十一章 牛痘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银烛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睁眼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粮第二百六十二章 万历的试探第五百五十五章 愤怒第三十九章 洪总甲的报复第二百四十二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八十三章 海王请贤第四百一十二章 几样心思第二百六十三章 会元诞生第五百零六章 来自后世的延寿方第五百五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一百七十六章 夜游第一百一十章 夺位第五百三十二章 郑洛的下马威第二百二十三章 扬州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原惊雷(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能说的秘密第五百六十五章 辛爱第二百三十二章 周进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北第三百零六章 张国维上门第三百六十三章 条件第四百九十五章 办学(上)第七十八章 讲斤头(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节妇清官(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友谊和利益(下)第十一章 两足何以无泥第四十二章 普法(下)第八十六章 螳螂捕蝉第五百三十三章 初会郑洛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张千金的决断第一百五十一章 刘勘之第八十七章 根由第二百零八章 白门凤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甜蜜之旅第五百五十八章 报仇雪恨(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阴招第四百七十九章 十三太保,退思当道(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爱这夜色茫茫第四百三十六章 杨家危机(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翻江水与燎原火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对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还债第二十四章 新居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别(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降龙(中)第二百零三章 救星(上)第十七章 打蛇随棍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祥瑞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师娘又做鬼(下)第六十九章 上人见喜(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战胜心魔第五百二十二章 谋事(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诛心(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告状第四百一十七章 再给一个机会(上)第五百五十章 表态(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范进新政(上)第五十七章 闲来写就青山卖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梅(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段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范进的反击第五百三十五章 敌友难分第一百零九章 风雨飘摇第四百七十四章 小寒(上)第十二章 刷脸第四百三十二章 幽兰居(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女儿心(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缘定三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状元(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轻孰重第一百零七章 死地(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至(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穉登的美人计(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利(下)第十一章 两足何以无泥第三十五章 发财第一百六十六章 我是一个粉刷匠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状元(上)第四十章 枪头不能白做第五百二十五章 死士(上)第四百零一章 杨家遭难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国公案第四百零九章 湘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