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弘文馆

人们都已经退去,张阳将刘伯温单独留了下来。

“伯温,你在江南士人之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可否还存在着报效朝廷的心思?”张阳问道。

“主公,不瞒您说,我也曾两次在朝廷为官,但是,朝廷政治黑暗,官员贪污腐败,这个国家,已经走到了尽头,凡是正直的士人,都已经对朝廷失望透顶,想站在朝廷一面的人,少之又少。”刘伯温说道。

张阳满意,这和他想的差不多。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虽然存在着忠君思想,但是,朝廷实在是太歧视汉人了,‘门’g古人特权太多,社会又太黑暗,导致元朝的大厦终于土崩瓦解。

“主公,虽然士人们对于朝廷已经丧失了信心,但是,主公的政策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刘伯温大胆地提议道。

“哦?”张阳诧异道。

“分田地啊。”刘伯温说道:“主公,许多士人家里,都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我们将他们的土地全部收上来的话,恐怕也会招致他们的不满,许多土地,他们都已经祖祖辈辈拥有了许多年了。”

这个头疼的事,终于还是到来了,张阳知道,如果得罪了江南的士人集团,那自己即将要建立的国家,就会缺乏大批的栋梁之才,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啊。

“分田地是既定的政策,不能改变,如果贸然改变,很容易丧失百姓的信任。”张阳说道。士人集团固然重要,可是,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丧失了这个根本,后果不堪设想。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如果让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贫富两极分化就会严重,国家最终还是会陷入动‘乱’。

纵观历史,整个封建社会的动‘荡’,最根本的原因都是一条:土地。每个朝代的末期,土地都被大量兼并,百姓租种土地,却又得‘交’昂贵的租金,最终直至破产,社会陷入动‘乱’。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土地,不让土地成为少数人的财富来源,现在,他就减免了三年的赋税,三年之后,赋税的比例依旧很少,未来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工商税收。

其实在元朝,贸易就已经相当发达,丝绸瓷器远销到欧洲,马可‘波’罗也来到过中国,体会了中国的繁华程度。

但是,一直以来,重农抑商的策略,使得上层人士根本就看不到商业中的玄机,这个时代的商业,几乎不要缴纳任何赋税。

未来的发展,张阳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大力鼓励商业,与其他国家通商,赚取大量银子,这也是他发展蒸汽机大船的另一个目的。

“主公,士人阶层,主要依靠手中的土地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如果失去了土地,他们有什么经济来源?”刘伯温说道:“他们怎么可能会安心跟着我们?”

“这些我都相好了。”张阳说道:“和在兴化的时候一样,从他们手中收取土地,我并不是直接征收,而是按正常的价格,从他们手中将土地买过来,我相信,他们会体会到我这么做的苦心的。”

买土地?刘伯温不知道张阳在兴化实行的政策,听到说‘花’钱买土地,还是有些惊讶。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绝对不允许握在少数人手里,以后我们制定了法律,这条一定要首先写进去。”张阳说道。

“是,主公英明。”刘伯温说道。

“同时,这也是我开设弘文馆的原因,江南士人众多,如果他们都能够投效到我的麾下,那我的大事一定能成,凡是来弘文馆的,经过青田兄的考核,可以胜任之后,都会按月从我这里拿俸禄,每个月暂定十两银子。随着地盘的扩大,我们需要能够治理一方的县尹,州尹会越来越多,这些官员,大部分会从弘文馆中产生。”

张阳这么一说,就给刘伯温吃了个定心丸,弘文馆的历史,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个月开始,他下令在弘文殿聚书20万卷,设立“弘文馆”,既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英才,“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或至夜分而罢。”弘文馆荟萃人才,开拓文化,功不可没。

说白了,这个弘文馆,就是皇上选官员的地方,进入这里,就会得到皇上的重视,从中选拔有用的人才,治理国家。

虽然从这里拿的俸禄不少,但是,除了那些贫苦的读书之人,大部分的书生家里都还有不错的光景,这些俸禄重要,来这里的前景更加重要。

“弘文馆,必须要吸收正直的人进来,那些善于钻营,危害国家,成为蛀虫的人,绝对要拒之‘门’外。”张阳说道。

“承‘门’g主公信任,在下万死莫辞,一定会将此事处理妥当。”刘伯温深受感动,自己刚投效主公,就得到了无条件的信任,还被委以重任,而且,主公明确表示,那些贪污腐败的人员绝对不能让他们魂入自己的阵营,简直太符合自己的胃口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主公啊

弘文馆的事情,‘交’给刘伯温,张阳非常放心,现在,他得重用这些江南士人中有才干的人士,等到以后,还会大力普及教育,在各地鼓励‘私’塾,政fǔ投资鼓励,启发民智,提高民生。

第二天,张士诚要在杭州城里面开设弘文馆的消息,就已经四处传开,无数不得志的文人学子,都跃跃‘玉’试,准备到弘文馆去应差,因为明眼的人都看出来了,这个弘文馆,既然有着张士诚的背景,那一定有特殊的用途,进入弘文馆,说不定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负。

当然,其中也流传着小道消息,据说张士诚要称帝了,而他手下的诸多县府,还没有正式的官员,这个弘文馆,就是一个选拔官吏的机构,这更加让某些士人惴惴不安。

孛罗帖木儿再次见到了张士诚,让他庆幸的是,没有其他人在场,让他感觉,自己这次来,很可能会达成目的。

“张大人,可否已经考虑清楚,答应皇上的条件?”孛罗帖木儿问道。

“皇恩浩‘荡’,让我如何能够不答应啊。”张阳说道。

一听这话,孛罗帖木儿欣喜:“待我回京之后,一定会向皇上面奏你的忠君之心。”

“听说大都现在粮食紧张,所以,我已经下令让运河重新通航,不过,为了避免出现意外,还是得进行检查,所以,在几日之后,就会有粮食运往大都。如果风向合适的话,会在年前运到的。”

“这简直太好了”孛罗帖木儿心中更加高兴,这张士诚还真识趣,现在的大都,不仅百姓们没有粮食吃,就连军队都要开始断粮了,而据说存了许多粮食的大商家,又有各个皇亲国戚做靠山,还在哄抬粮价,现在的大都,那可是有价无市。

张阳那么说,自然就是只有部分粮商才能通过,而这个部分,目前只有何照依有这个资格。

利润分半,到时候,白‘花’‘花’的银子就会源源不断地落入自己的手中,江南的建设,还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啊。

“只是,我这里有些难题,需要朝廷的协助啊。”张阳痛心疾首地说道。

“好说,好说,你说出来,我一定可以代为转达皇上,皇上龙颜大悦,一定可以办到的。”孛罗帖木儿乐呵呵地说道。

“就是我的盐场积攒了大批的海盐,希望可以正常地流入市场,朝廷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

孛罗帖木儿的嘴立刻闭住了,绕了半天,还是绕到这里了。

当初张士诚起兵,就是因为盐场的事,盐铁可是官营,他想自己销售,还正当销售,朝廷如何能收上税来?

可是,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前面的事情又得化为泡影。想想大都如今局势紧张,皇太子正在蠢蠢‘玉’动,实在不宜多生事端,还是尽快平息这里的风‘波’为妙啊,要是这个张士诚一恼火,再将战火向北烧,那就麻烦了。

张阳反将了孛罗帖木儿一军,如今,他占领了大片领土,海岸线非常漫长,几乎半数的盐场,都收入他的囊中,将这些粗盐转化成‘精’盐,该是多么可观的销售上次要挟朝廷未果,这次势在必得

孛罗帖木儿一个苦瓜脸:“这个事情,我还是禀报皇上再做定夺吧”

“这个也好,既然你无法做主,那我也就自己想办法了,听说大宋国的皇帝,非常欢迎我的盐销售到他的国土上。”

“韩林儿根本就是自己狂妄,他的什么大宋国,根本就是宵小逆贼。朝廷的兵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将他消灭。”提起大宋国,孛罗帖木儿就非常愤怒,韩林儿这个皇帝怎么来的,恐怕全天下的人都清楚。

张阳提出韩林儿来,果然刺‘激’了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也知道,张士诚提出这么件事来,只是想告诉他,不要‘逼’迫自己,到时候再站到了对立的阵营中去,恐怕事情就搞砸了。

“好,我会向皇上说明的,而且,我会极力促成此事。”孛罗帖木儿说道。

张阳心中一喜,以后,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都会吃上自己的‘精’盐了,不仅是大户人家可以,普通百姓,也会告别那些粗糙泛黄的海盐。

第57章 基地开工第102章 闯军营第320章 包围杭州城第124章 封锁第368章 攻上城头第369章 战船入役第180章 北极殿誓师第114章 杀人港换盐第127章 抓了不该抓的人第75章 要尽快开始炼铁第94章 改进,改进!第272章 应对第377章 江州第182章 攻打丁溪场(一)第13章 泰州城(二)第24章 得胜湖第307章 下泰兴(一)第50章 夺回盐引第246章 第二次合作第13章 泰州城(二)第253章 备战第238章 火器“大师”焦玉第251章 高邮府大火第77章 炼铁(一)第232章 高邮府的新府尹和达鲁花赤第166章 水上战斗(一)第275章 水战三步走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241章 坐山观虎斗第31章 杀人港(四)第316章 炮轰平江第221章 再回盐场第283章 占领宝应第270章 脱脱大军第366章 水军交锋第153章 跟踪第294章 功亏一篑第378章 动乱江州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362章 陈友谅第319章 进军杭州第27章 三号基地的第一顿饭(二)第383章 称帝第365章 进逼应天第243章 高邮湖惊魂第245章 重逢第212章 攻陷泰州第122章 我不是奸细第15章 伤口发炎了第274章 出军第171章 先攻兴化还是盐场?第200章 江南沈家第357章 进攻应天府第371章 谁更阴险第89章 手榴弹的威力第363章 篡位第164章 包围第21章 劫粮(三)第361章 发展第144章 暂住杀人港第6章 尸骨未寒第43章 半自动火铳第322章 送死第262章 夜战第214章 说服第242章 回扬州第135章 期待重阳节订婚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299章 营救第66章 视察基地第111章 纯属意外第359章 意外第249章 祖坟风波(二)第37章 运劳力回基地(二)第83章 制作手榴弹(二)第285章 大战序幕第159章 备战第94章 改进,改进!第219章 只为争取时间第139章 订婚(三)第225章 大婚(三)第235章 请君入瓮(三)第107章 帮朱元璋的忙第63章 芙蓉村幸存的村民第167章 水上战斗(二)第266章 回回炮和床弩第121章 考核第94章 改进,改进!第162章 开战第205章 商议第256章 战神炮,射击第335章 造船厂(一)第226章 大婚(四)第149章 夜宿平山堂第196章 带队支援第97章 等待第288章 胶合状态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187章 何家风波第77章 炼铁(一)
第57章 基地开工第102章 闯军营第320章 包围杭州城第124章 封锁第368章 攻上城头第369章 战船入役第180章 北极殿誓师第114章 杀人港换盐第127章 抓了不该抓的人第75章 要尽快开始炼铁第94章 改进,改进!第272章 应对第377章 江州第182章 攻打丁溪场(一)第13章 泰州城(二)第24章 得胜湖第307章 下泰兴(一)第50章 夺回盐引第246章 第二次合作第13章 泰州城(二)第253章 备战第238章 火器“大师”焦玉第251章 高邮府大火第77章 炼铁(一)第232章 高邮府的新府尹和达鲁花赤第166章 水上战斗(一)第275章 水战三步走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241章 坐山观虎斗第31章 杀人港(四)第316章 炮轰平江第221章 再回盐场第283章 占领宝应第270章 脱脱大军第366章 水军交锋第153章 跟踪第294章 功亏一篑第378章 动乱江州第334章 新的生意第362章 陈友谅第319章 进军杭州第27章 三号基地的第一顿饭(二)第383章 称帝第365章 进逼应天第243章 高邮湖惊魂第245章 重逢第212章 攻陷泰州第122章 我不是奸细第15章 伤口发炎了第274章 出军第171章 先攻兴化还是盐场?第200章 江南沈家第357章 进攻应天府第371章 谁更阴险第89章 手榴弹的威力第363章 篡位第164章 包围第21章 劫粮(三)第361章 发展第144章 暂住杀人港第6章 尸骨未寒第43章 半自动火铳第322章 送死第262章 夜战第214章 说服第242章 回扬州第135章 期待重阳节订婚第356章 向朱元璋,开战!第299章 营救第66章 视察基地第111章 纯属意外第359章 意外第249章 祖坟风波(二)第37章 运劳力回基地(二)第83章 制作手榴弹(二)第285章 大战序幕第159章 备战第94章 改进,改进!第219章 只为争取时间第139章 订婚(三)第225章 大婚(三)第235章 请君入瓮(三)第107章 帮朱元璋的忙第63章 芙蓉村幸存的村民第167章 水上战斗(二)第266章 回回炮和床弩第121章 考核第94章 改进,改进!第162章 开战第205章 商议第256章 战神炮,射击第335章 造船厂(一)第226章 大婚(四)第149章 夜宿平山堂第196章 带队支援第97章 等待第288章 胶合状态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187章 何家风波第77章 炼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