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干涉(上)

南京,两江总督衙门。

“这是山东祖总督寄给本官的信,”蒋国柱把一封信递给刚刚抵达南京的五省布政使周培公:“他向本官求援,他指名道姓要你带病去山东支援他。”

周培公认真地读了一遍信,抬起头来对蒋国柱说道:“下官明白了,这便收拾行李去扬州,见过邓提督一面,就率领两江援军进入山东。”

周培公带兵进入山东只是一个幌子,直到现在,祖泽溥仍然声称邓名在胶东留下了一支精锐的部队,所以需要战绩卓著的周培公参与剿灭。就算周培公带去的嫡系军队不多,至少可以用丰富的对邓作战经验给山东绿营以指导。

“很显然,胶东哪里是要招安?”在光明正大的理由之外,祖泽溥还有一封密信,明确表示他意图招安邓名煽动起来的扶清灭明军,从而一举斩断邓名伸向山东的手:“你对此事有把握吗?”

“既然已经和邓提督有默契了,这件事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就是看邓提督的开价了吧?”周培公不假思索地说道。

天下人会认为周培公武功盖世,击溃了邓名留在山东的部队,劝降了胆寒的本地武装,这也肯定会成为清廷对外宣传的统一说法;而在清廷内部,会知道这其实是一场妥协,为了全力对付邓名这个最大的威胁,山东总督不得不对于七妥协;只有最核心的参与者,蒋国柱、周培公和祖泽溥才知道这是邓名的意愿,而他们是在完成邓名的指示。

“崇明贼是怎么说的?邓名打仗就是化妆成官兵,然后趁着官兵吃饭、睡觉的时候去偷袭官兵。”蒋国柱哈哈笑了一声:“现在邓提督的兵法又更进了一步,变成了自称官兵,然后去消灭官兵,再逼着我们承认他才是正牌的官兵。哼,事情怎么会那么简单?”

发出这声冷哼后,蒋国柱冷冷地说道:“可是,我估计邓提督会授意你劝降失败。”

“为何?”周培公大吃一惊:“招安不是邓提督的意思吗?”

“这是邓提督想让祖泽溥认为的意思。”蒋国柱摇了摇头:“山东的战事继续下去才是对邓提督最有利的事。如果邓提督把招安的事都做好了,甚至当着胶东那帮笨蛋缙绅的面和祖泽溥达成了协议的话,一旦谈判破裂,那些胶东的笨蛋们肯定认为是祖泽溥出尔反尔,一定要致他们于死地,哼哼,那他们还不得和祖泽溥拼到底了?”

周培公感到脊梁上顿时发凉,他仔细一想,发现蒋国柱说得很有道理,山东乱下去才是对邓名最好的局面。不过再往深处一想,顿时额头上开始渗出汗珠来。蒋国柱既然当面点破,那就说明蒋国柱也有另外的算盘,不然这番谈话就没必要了。

“在下不知道大人的意思是什么?”周培公老老实实地请示道。

蒋国柱是周培公阴谋取代的人之一,由于背后有邓名的支持,这两年来周培公还隐隐地玩弄东南督抚于股掌之上,所以私下里对蒋国柱也有点轻视。但受这一惊,他立刻意识到对方的城府还远在自己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官员之上。

蒋国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盯着周培公陷入了沉思,一直把周培公看得心里发毛,然后他才缓缓地说道:“周老弟,你帮过我很大的忙,我不会忘记了你的忠诚。”

“大人言重了。”周培公赶紧一通表忠心,直到对面的人微微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相信了他。

“如果邓提督突袭了武昌,你会站在哪一边?”蒋国柱下定决心,认真地问道。

周培公楞了一下,片刻后恍然大悟,一阵更大的恐惧袭来,让他感到心脏都收缩了,他在这个时候也作出了决定:“下官唯大人马首是瞻。”

蒋国柱的脸色放松了一些,长叹一声:“我有个嫡出的女儿,十岁了,许给令郎可好?”

“下官……”周培公也不推辞:“多谢大人栽培。”

“老亲翁。”蒋国柱换了称呼,拉着周培公的手说道:“此次山东之行,老亲翁见机行事吧。”

……

扬州。

周培公和邓名两人坐在帐篷里,私下讨论山东之行的策略。

“蒋国柱说巩尚书老谋深算,肯定会建议提督搅黄了胶东议和之事,”周培公听了邓名的真实意见后,感到相当的惊讶:“怎么?巩尚书没有这个想法吗?”

“巩尚书确实有这个意思,不过蒋国柱应该认为这是我的计谋吧?”邓名反问道。

巩焴认为胶东一定要大打特打,除了牵制清廷外,还要让天下人都看明白,就是接受了招安也是死路一条;而反过来若是胶东义军真的被清廷宽恕了,那缙绅们今后就会对清廷心存幻想。

“是,蒋国柱也认为提督肯定要让我去山东搞破坏。”周培公老老实实地答道。

“而蒋国柱的意思是?”

“让我务必要促成招安。”周培公在蒋国柱提到邓名突袭武昌时,就意识到蒋国柱正在考虑公开插旗支持邓名一事。

若是邓名琢磨要攻击张长庚了,那就意味着邓名已经打算和清廷摊牌,割据南北和清廷进行战略决战。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蒋国柱就决心造反,把宝压在邓名身上,去博取他的藩王前程。

若是邓名无心攻击张长庚,那蒋国柱自然不会跳出来承担清廷的主要攻击,就要继续隐忍下去,积蓄实力,等待更好的机会反正到邓名那边去。

所以蒋国柱希望周培公主动建议邓名和他联手偷袭张长庚、压制张朝,以此试探邓名是否有发起决战的意思。

但周培公却毫无此意,他根本不打算试探邓名,反倒一口咬定蒋国柱命令他促成胶东招安。

“原来如此,蒋国柱居然还想阴我一手。”邓名冷笑了一声。他琢磨了一会儿,也想通了蒋国柱的用意,只要促成了胶东议和,那清廷的主要注意力就还集中在邓名身上,这样江南的压力就会比较轻。

“张长庚也给下官来信,让下官一定要设法解决山东的乱局。”周培公毫不犹豫地又把张长庚也出卖了。现在张长庚觉得邓名对他的威胁已经不在清廷之下了,更通过剿邓总理衙门知道了淮阳一战的实情,所以张长庚就希望清廷能够以最小的损失、最快地解决山东问题。张长庚可没有蒋国柱那么大的野心,没有一门心思要割据湖广,所以盼望着清廷能够从山东腾出手来,和邓名拼个两败俱伤。

邓名又点了点头:“果然是各怀鬼胎,多谢周老兄告知。”

“提督不会因此去找张总督的麻烦吧?”周培公小心翼翼的问道,随着这个问题出口,他的心也吊了起来。

“当然不会,我当然要遵守和武昌的协议,周老兄尽管放心。”邓名以为周培公是担心他恩主的安危,就保证道:“我和张总督之间的所有协议,都依旧有效。”

“多谢提督。”周培公站起来对邓名深深一揖。

“此次山东之行,就有劳周布政使了。”邓名要周培公一定要促成胶东的招安问题。

“包在我身上。”周培公和蒋国柱转着一样的念头,也希望在邓名席卷长江的时候,公开造反站在邓名这边。不过眼下却不是山东大乱的好时机,因为蒋国柱有两江部队这个筹码,而周培公的剿邓总队才刚刚开始筹建。周培公希望能够拖延一段时间,至少在他做好准备之前不要让蒋国柱抢到了先机,所以无论如何,周培公都要让胶东安定下来——哪怕是为此出卖蒋国柱。如果邓名要求他搅黄了议和,他也要暗中破坏。

现在邓名要求他去招安,对周培公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而且邓名还不会攻打张长庚,这样对蒋国柱也有了交代。

“看起来邓名认为决战的时机尚未成熟。”周培公在心里作出了判断,接着他说起了蒋国柱正在筹划的文字狱。

这件事和周培公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他知道兴起大狱会给蒋国柱带来一笔惊人的收入,蒋国柱打算用一半左右的收入讨好邓名,还打算用剩下的钱培养忠于他的军队,而周培公的剿邓总队到时候也可以受益。

“我不会支持蒋国柱做这件事的。”邓名淡淡地说道。

“什么?”周培公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在他看来这件事对邓名利大于弊,不但实实在在地进一大笔银子,还顺便收罗了不少读书人。这些人不但能够扩充川西的人才储备,而且还会在邓名反攻江南的时候提供帮助,更不用说他们的人际网。唯一可能的弊端就是缙绅会觉得邓名也参与瓜分了他们的财产,不过比起操刀的清廷,这点怨恨就算不上什么了。

“因为这是不对的。”邓名随口答道。

“是啊,他们都是读书人。”周培公感觉自己好像明白了,虽然争夺天下不该从对错来考虑战略,但刚听说会有很多读书人倒霉的时候,他也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邓名纠正道:“无论是身无分文的山东农民,还是家财万贯的江南缙绅,夺取他们的一切,害得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都是不对的。”

周培公楞住了,片刻后才又问道:“提督打算阻止这件事么?难道巩尚书他们也认为这是不对的吗?”

“巩尚书、虎帅他们才不会考虑对不对,他们同情那些农民,但不会同情缙绅。”

“提督打算如何阻止此事?”周培公觉得如果邓名想用武力威胁蒋国柱和赵国祚,那多半能够达成目的,不过对邓名没有什么好处。现在周培公的前程和邓名息息相关,他忍不住想为邓名参谋一下——虽然邓名用对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可思议,不过周培公还是要尽可能帮助他缩小损失。

第7节 出口第41节 难民第57节 强弱第40节 泥潭(上)第45节 移民第21节 闯关第47节 奖励第12节 混乱第13节 提督第31节 血战(下)第46节 计划第50节 债券(下)第43节 续战(下)第11节 实验第1节 误会(上)第41节 难民第25节 蒙蔽第31节 佯攻(上)第31节 佯攻(下)第13节 天明(上)第36节 施琅第39节 哨探第45节 颜面第55节 俘虏(上)第30节 威压(上)第36节 宿命(下)第25节 投奔(中)第6节 疑惑第59节 议款(上)第44节 条约(上)第50节 债券(下)第38节 隔江第22节 退让(下)第12节 围困(下)第8节 震怒(上)第39节 向导(上)第22节 退让(上)第20节 康熙(上)第32节 血战(上)第66节 加入(上)第9节 授权(上)第69节 忠臣(下)第39节 向导(下)第58节 同盟(下)第59节 议款(上)第27节 得兼第26节 兄弟(上)第40节 拥立第60节 管辖第24节 内忧(下)第59节 魔鬼(下)第35节 请客(下)第8节 纷乱第33节 通牒第44节 条约(下)第36节 否决第12节 调整(上)第13节 试探(下)第3节 君臣第30节 剑阁第19节 忠心(上)第11节 攻势(下)第34节 攻势第40节 印象(上)第2节 VIP第9节 海权第19节 感慨(下)第39节 向导(上)第34节 糊涂(上)第36节 宿命(上)第2节 软硬(下)第47节 证据(下)第28节 人心第1节 交换第58节 狙击第16节 冲击(上)第22节 退让(上)第41节 难民第14节 初捷第50节 误判(下)第7节 演变(下)第45节 移民第47节 证据(下)第57节 观感(上)第60节 人心(上)第41节 占卜第52节 决心第42节 艰苦(上)第22节 抢攻(下)第38节 买卖(上)第42节 艰苦(下)第15节 相识(下)第50节 挫折第20节 康熙(下)第11节 攻势(上)第35节 请客(上)第35节 请客(上)第64节 平息(上)第22节 突破(上)第50节 动向(下)
第7节 出口第41节 难民第57节 强弱第40节 泥潭(上)第45节 移民第21节 闯关第47节 奖励第12节 混乱第13节 提督第31节 血战(下)第46节 计划第50节 债券(下)第43节 续战(下)第11节 实验第1节 误会(上)第41节 难民第25节 蒙蔽第31节 佯攻(上)第31节 佯攻(下)第13节 天明(上)第36节 施琅第39节 哨探第45节 颜面第55节 俘虏(上)第30节 威压(上)第36节 宿命(下)第25节 投奔(中)第6节 疑惑第59节 议款(上)第44节 条约(上)第50节 债券(下)第38节 隔江第22节 退让(下)第12节 围困(下)第8节 震怒(上)第39节 向导(上)第22节 退让(上)第20节 康熙(上)第32节 血战(上)第66节 加入(上)第9节 授权(上)第69节 忠臣(下)第39节 向导(下)第58节 同盟(下)第59节 议款(上)第27节 得兼第26节 兄弟(上)第40节 拥立第60节 管辖第24节 内忧(下)第59节 魔鬼(下)第35节 请客(下)第8节 纷乱第33节 通牒第44节 条约(下)第36节 否决第12节 调整(上)第13节 试探(下)第3节 君臣第30节 剑阁第19节 忠心(上)第11节 攻势(下)第34节 攻势第40节 印象(上)第2节 VIP第9节 海权第19节 感慨(下)第39节 向导(上)第34节 糊涂(上)第36节 宿命(上)第2节 软硬(下)第47节 证据(下)第28节 人心第1节 交换第58节 狙击第16节 冲击(上)第22节 退让(上)第41节 难民第14节 初捷第50节 误判(下)第7节 演变(下)第45节 移民第47节 证据(下)第57节 观感(上)第60节 人心(上)第41节 占卜第52节 决心第42节 艰苦(上)第22节 抢攻(下)第38节 买卖(上)第42节 艰苦(下)第15节 相识(下)第50节 挫折第20节 康熙(下)第11节 攻势(上)第35节 请客(上)第35节 请客(上)第64节 平息(上)第22节 突破(上)第50节 动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