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节日快乐

非主流清穿

圣驾在五月里启程,日子恰在皇太子生日与仁孝皇后忌辰之后五日。在这之前的五月初一,十阿哥之嫡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为他生下了第五子,洗三的日子又凑上了这个热闹。

八阿哥之妾毛氏,却在对驾启程当日生起了孩子——生得忒不是时候儿了。

送行这种热闹,是没有女人什么事儿的,你可以在家里为丈夫、儿子收拾行装,在他们出门前好一阵叮咛嘱咐,却不大可能出现在城郊的送行队伍里,至少,现在不行。

八福晋正坐在房里发呆,本交第一拔随驾的是五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十八阿哥。后面几个小的是不用轮替的,前面几个成了婚的,大约再过两个月就能回来了吧?张氏所出的儿子现在长得很好,等八阿哥回来,已经能睁眼认人了吧?那时候毛氏也该生下孩子来了……

正思索间,外面一阵嘈杂,八福晋皱起了好看的眉毛。她治家有方,底下人知道她的脾气,规矩上是很好的,这样喧闹。

五月入夏,门帘儿已经从棉布、软绸等换成了珠帘,八福晋新补上来的大丫头分开帘坠,去往西厢里探看了。从声源上分辨,那是毛氏所居之处。自毛氏确诊有孕之后,八福晋也按照张氏时的例,把她也挪到了自己的院子里,只是东厢给了张氏,毛氏只好住在西厢里了。

多宝格上的西洋自鸣钟的分针才挪了一小格,大丫头就冲了起来。脸上的表情颇为复杂,混和着高兴、顾忌又有些僵硬:“福晋,西厢要生了。”

八福晋把对丈夫的思念扔到一边,站起了身来:“稳婆呢?!”

与此同时,城墙外头,皇太子携留京诸人为皇帝一行人送行。弘早年纪还小,没有来,倒是弘晨,明年就是上学读书的年纪了,被携了出来,给哥哥们送行。弘晷小朋友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抗争,终于捞到了一个出行名额,这回不用跟弟弟在齐在京中哀怨了。

送别这种事情,皇太子已经很久没有做过了,这几年他都是随驾来的。腹稿打了一通,却没用上。今天康熙说话比较多,很不放心儿子的身心状态:“京中事务交给你,我一向是放心的。弘旦兄弟几个,有我照看,你且放心。你也要好好养养神,不要让我再为你的身体牵挂才好。”

“儿子谢汗阿玛关心。汗阿玛放心,儿子,咳咳,”咳嗽几声,“儿子过了这一阵儿就好了。”

康熙抿抿嘴,留胤礽在京,他还有一个目的:“索额图的身后事,你看着办,人都死了,不要计较太多,该给的就给。”忙忙索额图的身后事,让他明白地感受到索额图已经死了,彻底收心,死心塌地跟着亲爹混。这也是一道考验,从对待明、索二人的身后事,看看这储君的气度,到底如何。

胤礽低头,深深一揖。

康熙又对三阿哥、四阿哥略有嘱咐,不外是要好好协助太子、用心办差,要是干不好过俩月就不让你们过来玩了,等等。说完,又泛泛说了留守大臣几句,本次,李光地也被他留了下来,呃,与太子磨合磨合。

说完这些,皇帝体贴地留给儿子们互相道别、联络感情的时间。

康熙说话的时候,旁人不敢动。等到皇子们说话的时候,底下就开始活动了。依依惜别者不在少数,弘晷满心欢喜,盘算着跟祖父歪缠,与他十八叔住得近一点——他与十八阿哥同年,只比十八阿哥小了三个月,两人比较玩得来,昨天两人下了一盘棋,刚下到一半就被叫住了,今天一定要分个胜负。

弘晨就可怜兮兮地看着他哥哥们,弘旦抬手拍了弘晷后脑勺一巴掌,然后淡定地收回手,慢悠悠地走过来,低下头对弘晨道:“哥哥们都随驾伺候去了,家里额娘和阿玛和弟弟就交给你照顾了哟。”

弘晨从几天前就开始郁闷,这会儿嘟着嘴,接了任务还有些不乐意。直到弘旦与他约好了,明年为他求情,而他要写信汇报京中状态,比如:这回添的小弟弟是个什么样儿的。弘晨才重新振奋了一下,犹自嘴硬,故作老成地道:“小孩子都是那个样子,跟弘早也差不多。”

弘旦心里翻了个白眼:你也是个小孩子好不好?

弘晰一直听着,心里想的跟弘旦也差不多了,忍着笑:“就是差不多,你也写一句‘与弘早长得差不多’过来。那边儿话也说得差不多了,要启行了,你回去好好侍奉阿玛额娘。”

大队人马绝尘而去,胤礽看了一会儿长长的队伍,一低头,腿边站着的儿子也正眼巴巴地看着呢,一双大眼睛还泛着可疑的水光。胤礽失笑,低□,摸摸弘晨的脑袋:“明年就就长大能随驾了,今年么——不想跟阿玛额娘在一起么?”

弘晨有点着急:“不是的,阿玛,儿子……儿子……”

胤礽笑着把他抱起来转了个大圈儿,重又放下来:“回去罢,你额娘那里该正等着咱们回去开饭了呢。不知道怎么有什么好吃的?”

弘晨想了一想:“我想吃冷面。”

胤祉、胤禛在一边听得嘴角直抽抽,太子,形象、形象啊!

兄弟们正担心的时候,李光地心里的Q版形象却捋了捋胡须:太子,你从容了。

——————————————————————————————————————————

胤礽说是回宫吃饭,也没有直奔自家,还是留下了留守的大臣,开了个简短的动员会,然后才宣布解散:“天气已热,年五十以下、又或有差使要忙的,都先回去,当值的、五十以上的,可于朝房内避过暑气再回。”又吩咐御膳房备饭、准备消暑饮品。

在一片感恩声中,胤礽摆摆手,牵扯着儿子的手回家吃饭去了。

他猜得不错,这会儿东宫的饭已经准备好了。因淑嘉预产期近,皇太后特别下令,太子妃近期都不要挪动了,那啥,请安什么的也不要来了,万一寸劲儿来了,请安的路上孩子想出来怎么办?于是,太子妃就很闲。

不过呢,皇太后也是个憋不住话的性子,有事没事,她还打发人来问问太子妃的身体状态、听到了新鲜的笑话还要派人过来讲给太子妃听。淑嘉这里亦有反馈,娘儿俩近几天面是见得少了,话是一点儿也不少说。

最近淑嘉想吃冷面,做出来之后觉得味道不坏,还逼着胤礽专程跑了一趟宁寿宫。

她是看胤礽最近心情有些低落,也是给他找点儿轻松的差使做。到了皇太后那里,不但皇太后高兴,还让胤礽打听出来了一点情报:据老太太说,康熙是意属满洲亲贵里出太孙妃的。这正与胤礽猜测的相符。

淑嘉听了之后不置可否。说来石家当初也不是满洲里最显贵的,仁孝皇后的出身严格说来也比不上钮祜禄氏。什么背景条件,也是要看具体情况的,说不定现在看着这家的好,到了要决定的时候,情势一变,又变成另一家合适了。

只要不是近亲结婚,怎么说都好办。一旦不从蒙古里挑,近亲的危险就少了很多。

胤礽父子去送行,淑嘉不用去宁寿宫,就早早地开始琢磨吃饭的事儿,胤礽带着弘晨回来,饭已经做好了。

弘早脆生生地叫了声:“阿玛。”胤礽应了一声,抱过他来往上扔了两下,吓得保姆扎开手就怕皇太子一时手抖把弘早给漏到了地上。

淑嘉道:“你这一天在外头还没忙够么?快来擦把脸好用膳。”

胤礽放下意犹未尽的弘早,拍拍弘晨的脑袋:“过来用膳了。”

弘早有点费力地拿着筷子,看得保姆干着急。东宫的规矩,孩子略大一点,就得自己吃饭穿衣,用太子妃的话说:“不能惯着这些臭毛病。”

弘晷小朋友曾经很有反抗精神地说:“阿玛那么大的人了,额娘那一回也帮着阿玛穿衣服来的。”

弘晷小朋友,你什么时候看到的?

太子妃把表情调到“狰狞”档的瞬间,皇太子瞥了儿子一眼,以极其不要脸的淡定态度说:“等你到了我这么大,也可以让人帮着穿衣服,现在么……明天你饭也自己吃,嗯,墨也自己磨。”

别看这一点点小事上的习惯,积累得多了,这孩子的气质就与别人不太一样。屡次失败里,倒能磨炼出一点独立与韧性来。至于气场问题,太子的儿子,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

太子妃:锻炼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大脑开发的,对于婴幼儿来说尤其如此。

东宫吃饭倒是贯彻了食不语,吃完饭,还没说话呢,门外影影绰绰,似有什么人。胤礽扬声道:“什么事?”

高三燮过来了:“主子,太医院那里有消息过来,说是……八贝勒府那里为防万一,又请了一位御医去坐镇,他们那里,有人要生了。”

胤礽嗤笑道:“就他们家事儿多!生个孩子也这样折腾。”完全不记得他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太医院整个儿都给搬过来的事情了。

“八贝勒子嗣单薄,小心些也是人之常情。”淑嘉说了句公道话,而且,王氏小产的事情出来,八福晋不小心也得小心了。

“给汗阿玛的书信又能多写两行了,”胤礽无所谓地道,“孩子生下来了就报我。”

高三燮应了,心中也对八阿哥府里的状况比较无语,匆匆出来,吩咐了小太监几句,又回来侍奉胤礽去上班。

淑嘉就在东宫里看着两个还没上学的儿子写字,直到用过了中午一顿点心,午休起来,八阿哥府那里还是没动静。淑嘉不免有些好奇,一直在猜测,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毛氏是头一回生产,当然要吃力一点。直到半下午,方生出一个女儿来。

八福晋拿帕子擦了擦额上了汗,看了一眼新鲜出产的女儿:“把乳母、保姆叫来。”又抚慰了毛氏两句,让她安心休养,便打发人去宫里报喜。

皇太后听了信儿很高兴,打发人往东宫里说了一回。淑嘉笑着回道:“八阿哥这是儿女双全了。”

皇太后隔空喊话:“贵妃和宜妃她们也是这样说,你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淑嘉听了大笑不止,这老太太还是呆萌呆萌的。

——————————————————————————————————————————

胤礽接到消息之后,在第二天给康熙的信里就提到这一条。写完信,仔细检查一下再无问题了,连昨天留老臣避暑的事情都汇报了,才放心地把信发了出去。

信到御前,圣驾才刚到密云。康熙的目光透过老花镜片儿就投到了八阿哥的身上,老八这算是长进了。又看了一看站在跟前的十三、十四两人,估算了一下儿子们的年龄,都长大了啊,小十五都要娶媳妇儿了。

早娶媳妇对身体不好、对后代也有些不利,这个话康熙也思考了不少时间,十三、四是小了点儿,十五、六应该就可以了。向八阿哥宣布了一下喜讯,康熙琢磨着,可以着手办理十五阿哥结婚事宜了。

紧着办,也要到今年底、明年初,到时候,正好可把老九、老十封一封,让他们出宫建府。顺便把老三以下的几个已封爵阿哥的爵位给升一升,老三已经年过三旬,总不好让他老顶着贝勒头衔。连老五今年都三十了,这般年纪的皇子还在贝勒位置上晃荡着,确实有点不太好看。

又有,老九已经有了六个孩子,虽然也有夭折的,这家庭成员数目也太大了点儿,地方已经不够住的了。老十、十二、十三、十四的子女数也不少了,这些家伙还在努力中。

阿哥所一年院子,前后三进,能住多少人?挪出来是必须的。

底下站班的皇子们还不知道,他们的汗阿玛已经决定给他们封爵开府了。现在他们的主意就是趁着规矩不如宫里严,接触又比宫里多的机会,多跟皇帝亲近亲近。当然,眼下他们得等散了会之后跑到八阿哥那里恭喜他一下。

康熙宣布完消息,看看今天没什么需要让儿子们讨论的事情,便宣布散会,他老人家要批折子了。

阿哥们识趣告退,又到八阿哥那里打趣了他一回,才各归各位。八阿哥这里,送走了弟弟们,才接到家里八福晋派人报的消息。

康熙已经提笔给京里下指示了:着礼部、内务府备办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弘晰阿哥娶妻婚仪,着钦天监测算吉日。再,你们把皇孙娶妻的礼仪给朕准备好了。

十五阿哥结婚,是太子乐见其成的,笑呵呵地就把这任务分派了下去。有关部门办起事情来也是有缓有急的,先十五阿哥的婚事,再十六阿哥的,皇孙的,那啥,等咱们吵完了再准备。钦天监比较方便,把最近几年好日子算一算,随皇帝挑,您看哪一天给谁结婚就用哪一天。

各领了差使去,胤礽微微往后仰了仰脖子,听到骨头咔吱一声响,觉得浑身松快了些,正要说些什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太子妃要生了。

太子妃除了头生儿子比较艰难,下面生孩子都比较顺溜。胤礽知道了之后表现得很镇定,只是站了起来,又坐了下去:“知道了,”顿了一顿,“跟皇太后祖母与贵妃说了吗?御医到了么?稳婆呢?把小阿哥看好了没有?”

李光地于旁看他这个样子,好心地劝道:“今天议政已毕。太子不如回去看一看?”

胤礽咳嗽了一声:“那里的人看着,我去了也是帮不上忙。”他还绷上了。

李光地使一眼色,当值学士、站在一旁的詹事等都心领神会。从李光地开始,用各种理由告退。有说要筛选今天的奏折的,有说要监督底下人办案的,还有没有理由也胡诌着说有文件没写完的。

顷刻间退了个干净。

胤礽这才站起身:“弘晨有没有淘气?”

来报信的是林四儿,机灵地道:“太子妃正在产房里,奴才们不敢劝小主子。”

胤礽给了他一个‘你很识趣’的眼神,起身:“我得回去看看。”

东宫里,佟妃已经到了,皇太后派来的人也到了。胤礽就算到了,他也不能往前凑,只好把两个儿子给拎了过来:“你们要做哥哥了,以后要更懂事,知道不知道?”碎碎念得让儿子摸不着头脑。

太子妃这回是顺产,正午的时候就生下了一个女儿。佟妃擦了一把汗,照顾太子妃生产比那回看十三福晋生产可容易多了。十三福晋头一回就生了个女儿,佟妃笑着说恭喜,心里还要担心十三福晋失望。到了太子妃这儿,已经生男生女都无所谓了。消息宣布得毫无压力。

这下,太子也是儿女双全了。

——————————————————————————————————————————

胤礽原是呆在端本宫里对儿子进行唐僧式说教的,听到吴明理飞奔过来报信的时候还傻了一傻。亏得贾应选已经示意端本宫小太监把赏钱给端了出来,胤礽才加问了一句:“是格格?”

不怪他变傻,屡次求女而不得,添儿子已经添成习惯了,一下子来了个闺女,这惊喜来得有点儿突然。缓缓地,胤礽的嘴巴咧开了:“赏!”

吴明理本不在乎这点赏钱的,图的是个好彩头。看太子好像真的很高兴,他多唠叨了一句:“贵妃主子还在后头呢,太子爷您——”

“知道了知道了,”胤礽搓着手,看儿子们也顺眼多了,“你们两个怎么一直站着?不累么?”

“……”阿玛,您一直在训话啊,我们怎么能坐着呢?

胤礽笑眯眯的模样让两个儿子齐齐打了个冷颤,皇太子还不自觉,笑着问:“添了妹妹,你们高兴么?”

两人傻傻地点头。

胤礽兴冲冲地到书案前写信给康熙,一副十足蠢爸爸相。添儿子添到现在,生个女儿还真是刺激了他的神经。

弘晨与弘早面面相觑,弘早问他哥哥:“哥,妹妹是什么样子的?好玩么?”他们家一堆男孩子,女孩子实在是个新鲜物种,不明白是可以理解的。

弘晨抓了抓帽子边儿,又心虚地放下手,偷眼看了看父亲的方向,发现没有被抓到“失态”之后,半猜半说:“应该好玩罢。”记得你的脸挺好戳的,妹妹应该也……

淑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这一觉睡得有点儿长。听说生的是一个女儿之后,淑嘉不失望却有些担心:这家里的女孩子很多都远嫁了,从现在就得开始操心这事儿了,还真是有操不完的心呐。

而胤礽似乎还没想到这一点,他只是在关心,闺女长开了会是什么样儿呢?听说女儿像阿玛才有福气,会像我么?小闺女长大一点儿要放到哪里住呢?唉呀,端仪宫隔壁辟为藏书之所,再往别的地方放,会不会太远了呢?小女孩儿会害怕啊。

这傻爹还在想:儿子皮糙肉厚的,洗三不怕凉,女儿娇贵啊,冻着了怎么办?

这样的不安直到洗三一过,见了老婆,被指着悠车嘲笑:“她现在还在这里呢,能跑到哪里去?住在东宫,能远到哪里?”才清醒了一点儿。

幸亏这几天朝上没有大事发生,不然就凭他这个状态,多半要出事故的。讪讪地踱过去看女儿,小女孩儿眉眼刚刚舒展了一点儿,这会儿闭着眼睛睡得挺香,任凭胤礽怎么看,都不肯醒上一醒,让胤礽全面地判断她到底长得像谁。

“你再看,她还是就这么大,”淑嘉取笑了一句,“说正经的,你快给她想个名字才好。”

胤礽奇道:“名字当然要等汗阿玛赐下,何必我来想?”

淑嘉调了调背后的靠枕:“汗阿玛会赐她什么名儿,难道从着她哥哥一道儿起?但凡有了皇孙,可等汗阿玛赐名,这女孩儿,就怕汗阿玛顾不大过来呢。这些年,就算是皇孙,也有过有周岁还没名儿,自家取了小名儿先胡乱叫上两年的呢。”

胤礽严肃了脸:“咱们女儿当然不同。”肚子里打起了小主意,他家儿子后来都是随便起个小名儿胡乱叫上一年,直到赐名的。这小名儿也是孩子额娘想起什么是什么,多半是宝宝贝贝一类,把汉意译成满语来叫着,听起来也很像那么一回事儿——反正很快就会有正式的名字了,胤礽也就不跟她争了。

这女儿么……“我要好好想一想!一定不能马虎了,汗阿玛给弘旦起的名字多好啊。我给闺女的名字一定不能起错了。”

本来明珠是个好名字的,可惜被个糟老头用过了,感叹脸。蒙语的名字也行的,满语的也不坏呢,汉语里有很多有深意的字。

淑嘉随他去想,儿子的小名儿用得少,随便叫叫就好,女儿的名字估计要用一辈子的,这样郑重,必须要让父亲起。

——————————————————————————————————————————

皇太子拿出交作业给他爹的架势给闺女想名字的时候,草原上的老皇帝已经知道添了一个孙女儿的事情。这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不假,也要看看是谁的女儿才能轻上一轻。太子的嫡长女,意义又是不一样。

康熙见了太子书信,字里行间带着暖着又带着炫耀,说话的语气也显示出索额图的阴影已经过去了。算一算日子,明天就是洗三了,他老人家心情大好,大笔一挥,这孩子就叫乌云珠吧!

弘晰兄弟几个是没有父母跟着的,消息由康熙亲自传达。

听到消息,兄弟几个都很高兴。

弘旦咧嘴一笑:“孙儿盼个妹妹盼了好几回了,我们家全是小子,就缺个妹妹呢。”

小子之一弘曈与小子之二弘晷一齐拿眼睛瞪他。

弘晰咳嗽一声,弘旦还在高兴着:“等咱们回去,妹妹也长开了。玛法,孙儿前儿与姑姑打赌,刚得了两颗珠子,能着人捎回去贺妹妹满月么?”

康熙也咳嗽一声,挑挑眉毛使使眼色,弘旦一回头,得,俩弟弟正瞪他呢。弘旦眨眨眼:“玛法,行么?”我什么都没看到。

康熙大笑,笑了许久才停了下来:“痛快笑了这一声,我心里也舒坦多了。你把东西缴上来,我使人去送。”

弘晰也趁机请旨,弘曈与弘晷见瞪眼神功无效,也怏怏地收回目光,一齐嚷嚷。

家庭和睦,手足相亲,康熙满意地道:“你们有什么东西有什么话,都可捎了去。”

孙子们又一齐谢恩。也就是因为儿子多了,女儿才显得金贵。也就是因为家里日子过得好了,随便来点儿什么事儿,都有心情笑上半天。康熙也愿意与笑语盈盈的人多呆一会儿,谁乐意看着苦逼脸陪着一起苦逼呢?

太子家的孩子一齐扎回住处翻箱倒柜是个不算小的举动,再深入打听,皇太子得女的事情就不是件秘密了。随驾的人倒是淡定,太子现在生什么他们都很淡定了。自家有老婆在京,不用担心失了礼数。不过有了这消息,这几天见着了太孙殿下又多了一句可以说的话。

第二天,当随驾的十五阿哥对弘旦说起此事的时候,皇太子也挨了一闷棍:他爹剥夺了他的命名权,直接给小格格起了名儿。

这名儿呢,有些土气的。音译成汉语还有听儿意境,满语本意就是九十七,希望孩子活得长一点的意思。好吧,长寿也是好话头。胤礽看着写了满页的草稿纸,有些颓废地把稿纸扔到了一边儿。

京里的女人们又是一番忙碌,洗三结束了,还有满月呢。连已经快要生了的裕王福晋与平王福晋都参加了洗三的仪式,并且咬牙决定,只要不是那天生,就一定要出席满月礼。

这个满月礼,虽是女孩子的,却比一般男孩子还要热闹。七个儿子才一个闺女,掌上明珠四个字不是白叫的。在京的福晋济济一堂,欢声笑语。

皇子福晋们挤了一屋子先看侄女儿,小婴儿柔软粉嫩,引人围观。新生儿视力不好,也不知道自己被围观,被看了也不怕。吸饱了奶水,笑得流出了口水。

福晋们围观着,不时暴出一句:“看,她笑了。”、“嗳哟,咱们怎么流口水了?”、“看这儿看这儿,婶子这儿有好东西。”配以褪下只晶莹的镯子来回晃。

四福晋看了一回侄女,问淑嘉:“小格格起了名儿没有?”

淑嘉也就趁机宣布,这姑娘已经被祖父赐名:“汗阿玛说了,叫乌云珠。”

福晋们的脸僵了一下,她们家里都有格格隆生,有的还是嫡出,也没见赐名。

皇帝偏心,从来都是有个样子的——偏起来还特别明显,极度地令人发指。

三福晋会打回场:“看这时辰,又该有人到了,咱们也先入席罢。”

到了外面,淑嘉吓了一大跳,淑怡与曹佳氏两个人挺着快要生了的肚子也出现了!你们出了事儿我赔不起啊!

连忙叫人安排了何处的地方:“你们两个怎么这么不小心?都这样的月份儿了还到处乱跑?”看向淑怡的目光带着额外的责备,“这是头一胎,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等着生孩子都要吃力些的,还敢出门儿?”

淑怡陪笑道:“二姐姐,我不碍的,出来活动活动怕还好些,总闷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

曹佳氏就更放低了姿态:“我们是晚辈,怎么能自己就娇贵起来了呢?”

淑嘉扶额:“你们两个都给我小心些。”特别叫了两个嬷嬷来看护着。

外面又报西鲁特氏到了,淑怡扶着嬷嬷的手起身:“好姐姐,我可不能不见额娘。”淑嘉看曹佳氏也要起身,忙叫她也坐下:“你别跟着乱跑了,且在这里歇着,有用着你出来的时候,我再打发人叫你。”

曹佳氏过来也是为了表明立场,这孩子还没生下来,又不知道是男是女,宫里的人是不好随便得罪的。得了太子妃的话,她才重新坐下。

西鲁特氏看了淑怡的肚子也吓了一跳:“你怎么出来了?”温都氏与觉罗氏两个是跟着西鲁特氏来的,一个扶着西鲁特氏,一个就过来搀着淑怡:“姑奶奶,你小心着点儿。”

觉罗氏也是宗室女,她来跟淑怡说话就更随和些。淑怡道:“咱们这样聚在一块儿也不容易,别都说我呀。”

西鲁特氏道:“不说你还能说谁?你大姐姐用得着我说?你二姐姐用得着我说?你四妹妹还没出门子呢,现在还不用。就是你!”

淑怡道:“不管怎么着,我现在也是有了倚靠。”

西鲁特氏目视淑嘉,淑嘉微微点头,别管是男是女,淑怡都算熬出来了,而她当然会在能力范围内多照顾照顾这个孩子。淑怡笑了:“三嫂子近来如何?”

纳兰氏还未出孝又有身孕,是以没来。西鲁特氏道:“她只要平平安安生下孩子就好了。”

淑怡劝慰:“都会好的。”

赵国士又来请示:“主子,快到时辰了。”

入席,开宴。席间淑嘉还看了看两个大肚子的女人,这两个人,如果不来,当然会被人说不太懂礼貌什么的。这过来了,又是个负担,真是个面子工程。

————————————————————————————————————————

两个面子工程倒是平平安安地回去了,淑嘉松了一口气。出了月子,她又能活动了,跑到宁寿宫去跟皇太后聊天儿。

一个多月没见了,皇太后也正盼着跟孙媳妇玩呢。见面就说:“你看着气色很好,小格格怎么样了?”

小格格排序当是太子第三女,但是她前面的两个姐姐都是没满月就夭折了,说她是长女也不为过,她又确是太子妃生下的第一个女儿。然而皇家讲究次序,不少人想来想去,便含混地称之为小格格。反正,她确实排行最小。

“我瞧她那样儿,比她哥哥们还硬实些。满月前看着挺乖的,昨儿一过,才露出本相来,够淘的!”

皇太后照顾过小女孩儿,这点上自觉是权威,指点的口气就来了:“是不是裹得太紧了?现在天气热,不要着了暑气。”而后又一股脑地说了许多注意事项,把来请安的妃子都听呆了。

皇太后如愿地说完,满意地接受大家惊讶的目光,忍不住又显摆两句:“当初五公主就是这样带大的。”

五公主,她死了啊!

皇太后又开始抹泪,弄得德妃也一起心酸。佟妃见太子妃的脸都要扭曲了,忙劝皇太后:“瞧您,您这样儿,五公主也去得不安心。”好说歹说,又劝皇太后休息。

皇太后想了一想:“我没事儿,你们都回去吧。”打发了宫妃,偏又把太子妃留下了,原来她更有一桩心事要与太子妃讨论。

把请安的人都打发了,就跟太子妃商量:“去年皇帝就说,要给太孙留意好姑娘,偏偏事情多,你又不方便,这才耽误了。现在你也出了月子了,咱们又没有旁的事情好忙,皇帝他们不在京里,大家正闲得慌,明儿叫几个小姑娘来说说话啊?”

淑嘉顺着她的话说:“这事儿,只要您拿主意就成啦。”常年混迹于皇太后左右,今天终于中了一枪,淑嘉明知道她是无心,也有点儿不太舒服。

皇太后道:“这怎么行?你的媳妇儿,你也得看着。”

淑嘉道:“好。”

“我想想,这两天天气热,不大想动弹,入了秋怎么样?”

“听您的,”反正已经六月了,“您说的,天儿热,今儿早些用了饭歇个晌。过两天再说这事儿,我正好回去看看孩子。”赶紧的,我得回去在菩萨面前上两炷香。

皇太后这回没再说什么,放人。

淑嘉回去把自家院儿里供的几尊佛像面前都点了香,看着香烟袅袅,淑嘉心意渐平,才转回来看女儿。小姑娘皮了一个上午,保姆已经换了一班。红袖匆匆过来道:“主子,外面消息,今儿一早,裕王福晋生了个小阿哥。”

淑嘉也是高兴:“可算是生了!大人和孩子都好么?她不会是累着了吧?”

红袖道:“都好,母子均安。”

“那就好。”

好事儿当然还不止这些。京城里一连往御前报了三条好消息,除了东宫的格格、裕王府的阿哥,另外平王府的福晋也于六月二十六日生下了平王底的嫡长子。

与之相对的,御前往京城里却回馈了一条讣闻:“九月初四,皇十八子胤祄薨。”

消息一来,大家都懵了,十八阿哥是个健康的孩子,夭折的消息来得过于突然。皇太后第一反应就是:“前几天太阳不见了,就是凶兆啊!”嗯,八月里有日食,老太太几天没安心。

淑嘉第一反应就是:“不知道孩子们在那里怎么样了。”

胤礽恢复得快些:“弘晰、弘旦已经长大了,也能照看弟弟了。他们都是懂事的孩子,你不要过于担心,”他还要请旨,准备十八阿哥丧葬事宜,“对了,你去看看王嫔。这事儿闹的。”

淑嘉口上答应了,也去看了王嫔,心中还是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不止。

这份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行营里,弘晷蔫头耷脑,回味康熙的话——

“朕躬所系甚重,上则恐贻高年皇太后之忧,下则天下臣民咸赖予一人。区区稚子,有何关系?朕乃割爱,即此就道。”

这是几天前胤祄病重的时候康熙说的话,现在胤祄却是死了。

一边几天,弘晷都很没精神,与十八阿哥夭折这件事情倒是相衬。

弘晰弘旦都在少年,过了两天才发现事情不对。他们俩得安慰康熙,得扮好孩子,还要跟十五阿哥、十六阿哥一起哀声叹气。等到注意到弟弟的时候,弘晷已经萎了两天了。

弘旦又打起精神给弘晷开解:“死生有命,你不要过于难过……”十八叔跟他年纪相仿,两人感情不错,这打击有点大呢。得把他好好地带回家才行。

弘晷自从康熙发表了上述言论,心神就分了一半儿来想这件事情,倒是有效冲淡了玩伴过世的伤感。此时哥哥一开口,他就说出了疑问。

原来是这个事情啊,弘旦放心了,这种事情比较好洗白:“玛法怎么能不关心十八叔?玛法为了十四叔,连停四日,是再也不能拖了。伤心是一定的,却不能一直在伤心里不出来不是?玛法也心疼十八叔,却不能放下正事不管。”

接下来讲了许多道理给弘晷,总之,男人要有责任。康熙并非不是慈父,他对十八阿哥已经很好了。男人要背负很多东西,有眼泪也只能自己咽。当皇帝苦啊,多少苦处都要自己背,等等等等。最后展开到工作与亲情的关系,兼论自己最近的观察体会。

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好几天,还要兼顾安慰皇帝、学习政务、与十五叔十六叔谈心等诸多事务,弘旦同学累得像头老牛,好歹算是控制了局势。

而康熙也是真的硬气,一直扛到了九月末才一脸憔悴地回到京城。康熙的样子让来迎接他的胤礽原本酝酿好的表情都扔了,太子殿下原想着,要押出一副惋惜悲恸又强忍的样子才来——十八弟是个好孩子,怎么就死了呢?

一看康熙,什么都不用想了,直接就哭了:“汗阿玛,您怎么瘦成这样了?”康熙在年轻的时候还是颇有一点肉的,尤其是四十左右的时候,两颊颇丰,近年来略有清减,也是个有点份量的家伙。

眼下倒好,两颊已经凹了进去,人缩了一圈儿。

晚年丧子对康熙的打击是巨大的,十八阿哥去世之后,康熙难过得一天没吃饭。在诸子、孙与众臣的劝慰下,第二天才喝了点粥。接着又病了两天,才爬起来慢慢地往回走。还要周知众人:不就死个孩子么?我没事儿!

也是因着他的这样的举动,弘晷心里的小别扭才化成了经验教训,促其成长。

父子俩抱头痛哭,康熙哭了几声,发泄了一会儿,觉得情况不对,他们父子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呢。收了泪:“回去给皇太后请安。”别哭了,挺丢人的。

胤礽咽咽口水,也发现他被儿子围观哭鼻子,抹抹眼泪。一眼瞪过去,眼珠子快要凸出来了:“弘晷,你怎么了?”

这娃瘦了一圈儿,弘晷小同学也从小胖子变成了冬瓜身材,显得健康多了,也让他爹很是担心。

回了宫,又是一番扰攘,还是新生的小妹妹让哥哥们九月里饱受惊吓的心得到了点慰抚。这又是后话了。

康熙四十七年,真是不省心的一年。

作者有话要说:

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无论诸位性别为何,今天总是一起度过的,要开心哦。

PS:本文会继续写下去,昨天只是做个调查,因为与朋友说到了这个事情,就顺手调查一下。

嗯嗯,想看下去的同学,大家受惊了,我会继续写下去的。登基以后神马的,内容会有,因为前面铺垫了很多。而且,真心想把朝政这一块写一写,又担心写得太多大家会看得烦。现在可以安心写下去了。

不想看这部分内容的同学,我在写完登基的时候会通知大家的。呃,基本上,大家看到登基的字样,也就知道了=?=!

几处结子待蒂落腹黑的初试牛刀192 西巡归来喜事多漫长的一天结束淑嘉乱掰女四书爹娘出招齐教子寄宿读书看秀女大家节日快乐哟晚婚晚育身体好孕事烹茶与聊天皇家阿哥有人抢大家都变成熟了折腾儿子见孙子合家团圆的预演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着痕迹的准备199 儿女事与婚姻事淑嘉乱掰女四书换代露端倪折腾儿子见孙子踏上座船去杭州模范的封建帝王原来穿到康熙朝慈宁宫里见太子索相下台一鞠躬那些难念的经呀一拳打在棉花上合家团圆的预演二月初二被剃头各人自扫门前雪太子的准备工作腹黑的初试牛刀召见后的那些事让太子吃瘪的人见到未来四福晋弘昱入宫被围观一拳打在棉花上腹黑的初试牛刀接上回变来变去211 过年之前事情多麻烦事接踵而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想保地位多生娃273 怎一个乱字了得见到未来四福晋175 忧郁中的皇太子主流模式难度高踏上征途庆德忙索相下台倒计时就怕流氓有文化宝剑锋从磨砺出太子殿下的觉醒踏上座船去杭州172 意想不到的变化姑娘配给皇太子二姑娘又回来啦人生处处有惊喜出巡归来的孕事康熙帝御驾亲征出手打个短平快宝剑锋从磨砺出宁寿宫老太太说杂七杂八那些事淑嘉乱掰女四书让太子吃瘪的人忙碌中的二把手瞎猫碰上死耗子晚婚晚育身体好传说中的抓周礼抢丈夫与死老婆想不出合适标题174 猫着腰我上前冲赚钱是个技术活倒霉蛋康熙皇帝直教人生死相许脑电波频率问题天马行空的想法各人自扫门前雪166 囧萌囧萌的老鄂脑电波频率问题挖坑下套埋伏笔想保地位多生娃晋江抽得我内伤好戏就要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难念的经呀一竿捅开马蜂窝默默坑你没商量二姑娘的危机感199 儿女事与婚姻事想保地位多生娃草原之行得赞誉想保地位多生娃两处胶着与变通抢丈夫与死老婆两处胶着与变通各人自扫门前雪再次奔赴慈宁宫170 黄泉路上无老幼皇帝从来不简单
几处结子待蒂落腹黑的初试牛刀192 西巡归来喜事多漫长的一天结束淑嘉乱掰女四书爹娘出招齐教子寄宿读书看秀女大家节日快乐哟晚婚晚育身体好孕事烹茶与聊天皇家阿哥有人抢大家都变成熟了折腾儿子见孙子合家团圆的预演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着痕迹的准备199 儿女事与婚姻事淑嘉乱掰女四书换代露端倪折腾儿子见孙子踏上座船去杭州模范的封建帝王原来穿到康熙朝慈宁宫里见太子索相下台一鞠躬那些难念的经呀一拳打在棉花上合家团圆的预演二月初二被剃头各人自扫门前雪太子的准备工作腹黑的初试牛刀召见后的那些事让太子吃瘪的人见到未来四福晋弘昱入宫被围观一拳打在棉花上腹黑的初试牛刀接上回变来变去211 过年之前事情多麻烦事接踵而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想保地位多生娃273 怎一个乱字了得见到未来四福晋175 忧郁中的皇太子主流模式难度高踏上征途庆德忙索相下台倒计时就怕流氓有文化宝剑锋从磨砺出太子殿下的觉醒踏上座船去杭州172 意想不到的变化姑娘配给皇太子二姑娘又回来啦人生处处有惊喜出巡归来的孕事康熙帝御驾亲征出手打个短平快宝剑锋从磨砺出宁寿宫老太太说杂七杂八那些事淑嘉乱掰女四书让太子吃瘪的人忙碌中的二把手瞎猫碰上死耗子晚婚晚育身体好传说中的抓周礼抢丈夫与死老婆想不出合适标题174 猫着腰我上前冲赚钱是个技术活倒霉蛋康熙皇帝直教人生死相许脑电波频率问题天马行空的想法各人自扫门前雪166 囧萌囧萌的老鄂脑电波频率问题挖坑下套埋伏笔想保地位多生娃晋江抽得我内伤好戏就要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法那些难念的经呀一竿捅开马蜂窝默默坑你没商量二姑娘的危机感199 儿女事与婚姻事想保地位多生娃草原之行得赞誉想保地位多生娃两处胶着与变通抢丈夫与死老婆两处胶着与变通各人自扫门前雪再次奔赴慈宁宫170 黄泉路上无老幼皇帝从来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