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人人有书读

这个年代,临近州县的官员不时走动是常有的事。除了公事,更多的是参观旅游,以文会友。杜中宵为官近十年,从来没有遇到,是因为在永城的时候官职低微,在河东路则是穷山恶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善交际,文采没有文采,又不会来事,不做游玩山水这种雅事。

按这个时代的惯例,四位知州到了铁监,应该安排他们到清凉寺参观游玩,再去凭吊一番古昆阳城这个改变历史的古战场。杜中宵做不来这种事情,加之时间有限,只能让他们在铁监参观。

第二日,用过了早饭,杜中宵和苏颂带着四人,出了衙门,到了附近的营房。

若是在后世的工业社会,肯定是要先去参观工厂,甚至是主要是看工厂。这个年代不同,官员治绩第一是民生,官员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看的是百姓生活。

此时已经上工,营房显得有些冷清,街道上行人不多,都是老幼和妇人。

看着整齐的街道和房屋,晏殊道:“这里房子建的如棋盘一般,家家一个样子。若是外人,到了这里只怕要迷路。如此方便倒是方便,只是少了野趣。”

杜中宵道:“相公,这里本就是营房,住的是铁监家眷,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委实没有野趣。”

众人听了一起笑起来。文人墨客的审美旨趣,跟工业实在格格不入。这是大宋第一工业区,不要说没有野趣,就连乡村情调都一丝没有。晏殊随口议论,杜中宵却是过于认真了。

杜中宵没法不认真。来的这个四人,前任官职最低的也做过知制诰,晏殊数次为相,在朝廷中影响力非常大。他们来这里走一趟,印象非常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朝廷政策。

营房的街道已经全部铺上了炉渣,两边挖有排水沟,边上栽着花树,干净整洁。走在街道上,两边景色单一,不知不觉就走了一段距离。

约莫两百作步,前面突然没了房屋,出现一个小花园。中间是一个水池,池里有假山,水中栽了大片的莲花,中间一个凉亭。四周则栽了许多花树,此时正是春天,许多花已经盛开。

这里非常热闹,中间的小花园里,聚了不少妇人,一边做着活计,一边聊着闲天。周围许多孩童跑来跑去,做着游戏,欢声笑语。路口有不少摊贩,有卖菜卖肉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玩物的。

花园一南一北两排店铺。北边的店铺是酒馆杂货,衣服鞋帽,外面还有几个小吃摊。南边则是卖纸墨笔砚,书籍字画。正中一间大房子,房门大开,里面坐了几个老人,喝茶聊天。另一边的几间房子,则传出朗朗读书声,好似是一间村学。

宋祁道:“这里虽没有野趣,倒有市井热闹。运判,这里是什么所在?”

杜中宵道:“回相公,这里每五百户,便有这样一处所在,算是市集,方便住户。这一处小花园是他们游玩休憩的地方,北边店铺卖些日常使用的杂货,四周的摊子是小贩做些小生意,不用事事出营房过河去买。南边卖笔墨笔砚,正中那一间,则是里正村老商议处理地方事务。村老是住户选出来的,在那里轮流当值,衙门每月补些钱粮。另一边是学校,教孩童启蒙。这里的住户凡孩童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都要到那里学三年,官给补助,不收学费。”

欧阳修吃了一惊:“这里难道是人人入学,都有书读么?”

杜中宵点头:“不错。其实也教不了多少东西,能够认上千把字,粗通书算而已。”

“这已经了不起了——”欧阳修连连点头。他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父亲早亡,幼年贫困,依托于叔父家里。小时候启蒙是靠着母亲在地上画字,条件非常艰苦。其实欧阳修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因为离异再娶,对欧阳修这个前妻生的孩子并不待见,不去世欧阳修的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反倒是继母出身于书香门第,对欧阳修没有偏见,悉心教导。

感叹于自己身世,欧阳修对这里人人入学分外感慨,觉得是了不得的德政。

柳植看着花园那里嬉笑玩闹的孩童,捋着一把花白胡子道:“六岁到十二岁,入学三年,三年之后又该如何?若是没人教导,终究可惜。”

杜中宵道:“这里只是启蒙的地方,若是学得好,三年之后会有考试,过了自去其他学校。铁监处处要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学上几年,就到铁监里做活。有文章做得好的,便去州学县学。那些实在一无是处,顽劣不堪的,便就没有办法,只能自谋生路了。”

这个年代可没有免费义务教育的条件,铁监能够提供三年免费教育,已经是了不起的德政。三年时间,应该学会一千多个字,会简单的数学运算。只要过了,就可以到铁监的学校去,按照个人兴趣和家长规划,进一步学习。一般的将来做工人,好一些的做技工,至于以后,就要看在铁监里的发展了。至于那些读经史做文章的,自然有国家体系的州学县学,将来去考进士,属于另一个系统了。

不能够在这个教育体系里冒出头来,那就只能由家庭安排生路,与铁监无关。铁监缺人,不管是技工还是力工,都不会从被教育淘汰的人中招,宁可去外地招募。

铁监是工厂,严格说来不会管工人的生老病死。按照薪资体系给他们发钱,如何养家,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就连这里的营房,也是铁监资产,家里没有人在铁监里做事,铁监是要收回去的。

后世的各种保险、就业补助,诸如此类,铁监是没有的。那些待遇,严格说来是社会对参与人员的补助,是社会资源对特定人群的倾斜。形成那种体系,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过了无数的斗争和博弈,既不代表先进,也不代表必要。铁监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无人可及,能够提供远超社会平均水平的薪资,只要多发钱就够了。

从学校到道路等等基础设,已经不属于铁监工厂,而是地方官府事务。即使不在铁监,治下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普及。只与地方财政有关,跟有没有铁监的身份并无关系。

哪怕有铁监,地方有丰裕的财政收入,铁监也仅仅能提供三年免费教育。初起阶段,一切都还好商量,三年考试不过,依然能够旁听,教室周围并不是禁区。实际上现在就有一些愿学的,因为超过了十二岁的年龄,不能入学,天天站在窗外听的。等到一切完善起来,旁听也是不允许的。过不了考试,又想继续学习,只能由家人请教师,到私人学校去了。

官方提供的教育,第一是要普及,第二是要公平,最公平的莫过于考试了。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不上,不上学并不一定就没有饭吃。公立教育的基础就是考试,因为资源不平衡,有学校好,也有的学校差。天资好,肯努力,自然就应该接受好的教育。不以此为基础,必然不公平,其他的公平都是假的。

以地域为基础,就有考试移民,这个年代的进士考试,后世的高考,这种人从来不少。把地域缩得再小一些,就有了学区房。学区房的房价高,只要时间足够长,好的学区房必然全是富贵人家,穷一些就活该要接受差的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资源本是社会公用的。

在考试中加入其他内容,便如太祖时让以角抵决定状元,必然会降低考试的意义。后世的什么体育加分、艺术加分同样如此,有专长到培养专长的学校去,不要混进一般教育里。

以考试决定公平,就一定要有其他教育体系进行补充,考试成绩代表不了一切。每一个阶段都有因为各种原因,或是不努力,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考试成绩不好的。过了时间,说不定就幡然醒悟,脱胎换骨了。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考不好不一定不是人才。那就要到别的教育体系去补上基础,再通过考试热门受下一阶段的教育。

用人同样如此,通过了某一级的考试,只是说明达到了那级考试的水平,说明不了未来。

其中的核心,就是免费教育是社会资源,首重公平。考试决定去留的弊端,由其他的教育体系来补足,而不是向免费教育里注水。

不管是铁监用人,还是这些社会基础设施,杜中宵一直都坚持这样的原则。营田和铁监,都是为了安排除役的拉纤厢军。营田实际上是分田,是因为厢军是朝廷养的,除役之后由朝廷提供生存手段。但他们的家眷和后代,并不在营田务的照顾之内。铁监同样如此,来到这里的,试用之后安排工作,不合适的到营田务去。营田务招募合适的人才,里面做事的人家眷并不会照顾。就如营区这里的各种副业,铁监只是提供一些贷款,他们的经营以及获利,铁监概不干涉。

第38章 进山第123章 军令军政第129章 处处不同第175章 逃跑第193章 进军于阗第28章 风高放火天第35章 古之龙泉第73章 形势突变第38章 民岂能与官斗第115章 契丹相争第98章 钢如泥土第60章 闻风而至第62章 心累第153章 鬼谷口第54章 炮轰甘州第167章 阵兵河北第117章 牢城营第166章 兵临高昌第70章 试炮第45章 定计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08章 赏功第224章 回乡第38章 如何治理?第70章 商场开业第57章 挂面第109章 不必书生意气第108章 商业旺地第49章 免死第2章 夜袭第146章 围城第23章 物是人非第91章 大胜惹大祸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92章 杖责第34章 大势第17章 破城第136章 学校第148章 西进第136章 再次挂帅第210章 韩琦到来第7章 自己想办法第84章 兄弟相见第104章 海商第51章 猜题第42章 疑惑第59章 两军会师第65章 天赐良机第46章 失误的代价第16章 布置第165章 首战告捷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29章 过界第145章 康员外的烦恼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29章 军制变了第146章 遇仙楼重聚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32章 危机第78章 党项来人第38章 进山第112章 大生意第260章 内乱第30章 谁敢告他?第10章 攻守易势第91章 争斗第1章 垆边人似月第18章 审案第43章 战前聚议第132章 不服打过第136章 坚守原地第120章 远方来客第80章 新婚第115章 该裁军了第167章 阵兵河北第21章 逃出生天第55章 传颂天下第59章 大变革时代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51章 猜题第58章 铁监第149章 农事第87章 大同来使第10章 攻守易势第71章 戏中人第39章 顺化渡第28章 醉仙酿第113章 亏了第214章 继续修路第201章 两只老虎第104章 终于降了第71章 戏中人第26章 突发大案第54章 相持第74章 出乎意料第24章 抓人第34章 新钱第94章 钱堆出来的第128章 进城前夜第29章 波及部族
第38章 进山第123章 军令军政第129章 处处不同第175章 逃跑第193章 进军于阗第28章 风高放火天第35章 古之龙泉第73章 形势突变第38章 民岂能与官斗第115章 契丹相争第98章 钢如泥土第60章 闻风而至第62章 心累第153章 鬼谷口第54章 炮轰甘州第167章 阵兵河北第117章 牢城营第166章 兵临高昌第70章 试炮第45章 定计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08章 赏功第224章 回乡第38章 如何治理?第70章 商场开业第57章 挂面第109章 不必书生意气第108章 商业旺地第49章 免死第2章 夜袭第146章 围城第23章 物是人非第91章 大胜惹大祸第132章 割麦如打仗第92章 杖责第34章 大势第17章 破城第136章 学校第148章 西进第136章 再次挂帅第210章 韩琦到来第7章 自己想办法第84章 兄弟相见第104章 海商第51章 猜题第42章 疑惑第59章 两军会师第65章 天赐良机第46章 失误的代价第16章 布置第165章 首战告捷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29章 过界第145章 康员外的烦恼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29章 军制变了第146章 遇仙楼重聚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32章 危机第78章 党项来人第38章 进山第112章 大生意第260章 内乱第30章 谁敢告他?第10章 攻守易势第91章 争斗第1章 垆边人似月第18章 审案第43章 战前聚议第132章 不服打过第136章 坚守原地第120章 远方来客第80章 新婚第115章 该裁军了第167章 阵兵河北第21章 逃出生天第55章 传颂天下第59章 大变革时代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51章 猜题第58章 铁监第149章 农事第87章 大同来使第10章 攻守易势第71章 戏中人第39章 顺化渡第28章 醉仙酿第113章 亏了第214章 继续修路第201章 两只老虎第104章 终于降了第71章 戏中人第26章 突发大案第54章 相持第74章 出乎意料第24章 抓人第34章 新钱第94章 钱堆出来的第128章 进城前夜第29章 波及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