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全书完)

第541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全书完)

建安八年的五月下旬,燕国大司马、大都督吕范与交州事实上的割据者士燮一起进入轘辕关,抵达洛中。

燕公旋即下令,自首相贾诩以下,燕国中枢文武一起出城二十里往城南相迎……这个举动逼得已经六十二岁的士威彦连口气都不敢喘,只在缑氏县城内休息了半日而已, 便匆匆带着长子士廞随吕子衡再度上路,并于五月廿七日抵达洛阳。

而进入洛阳之后,吕范自带百官入城寻公孙珣复命,士燮却被安排到了城东都亭舍中住了一晚。等到第二日晚间,公孙珣方才以工部尚书王朗王景兴、兵部右侍郎士武为正副使,邀请了据说昨夜对着汉帝垂泪半日的士威彦父子往私宅中相见,并设宴款待。

二人相隔近二十载再见, 物非而人是, 自然是感慨连连。

故此,虽然是一场私宴,虽然席中除了燕公父子三人与士燮父子兄弟四人外,便只有王朗一人作陪而已,却不耽误士威彦先思及往事,再感激于时局,然后又感激于燕公救包括交州士民在内的天下万民于水火之厚德,最后当场落泪。

这一番哭,简直比昨天见到天子哭的还要夸张。

对此,公孙珣当然是……听之任之了!

说到底,按照他的安排,等他儿子死的时候,能把长江南边那片给开发一下就不错了,得几辈子才能真正有效控制珠江与日南呢?所以,但凡士家能保持对中央的向心力的同时协助中央安抚交州蛮族, 让他当个土皇帝都无妨, 何况这老头只是表演欲望强烈一点呢?

总而言之,双方到底是有三分昔日喂鸡喂出来的香火情, 又有将来大局之下的相互需要, 稍微试探一二后,士威彦便也放下心来。

于是双方尽欢而散。

夏风激烈,竟有朔风之势,而北面山陵巍巍,南面旧都逶迤,天地间除风声、回声外却再无余声。

数万人沿途走来,初时严肃紧张,但越走越快,越走越轻松,等来到城北那座三层土坛之前后,眼见着四面八方皆为燕军,入目所见皆为燕土,官吏军将皆为燕臣,却是纷纷扬扬,彻底无虞,至于心胸开张,再无疑惧。

前者早有王象替他拟了,现成的自不必多言,刘协根本就不知道内容,后者却是他临时口述,让刚刚辞去一切职务、上任才几个时辰的新任汉室御史中丞士燮手书的。

实际上,双方立定后,士燮毫不犹豫,立即从身后司马懿手中接过早已经备好的天子十二旒冕,双手以木盘相奉,捧着来到二层最高的一层台阶前,并下跪于三层那二人之前,双手高高举起,呈上此物。

当然了,旨意既然到了,公孙珣自然也就停下了这些,而士燮却也不敢让公孙珣跪接册封……开什么玩笑,如今满城皆是燕臣燕军,连些许新到百姓也都是燕臣家眷,甚至就连士燮待会也得变燕臣,那副样子,演给谁看?

于是乎,二人干脆一个立在案前,一个坐在案后;一个读,一个听……如此罢了。

“而且,也用不着如此严肃。”公孙珣站起身来复又环顾左右众人而笑。“今日不过一家一姓之更,算不上什么大事。何况燕之气象,本出旧汉,宛如青出于蓝,既有为政之履新,亦不失汉之旧廓……所谓汉之四百年,人心浸染,刘氏之德虽尽,汉之强盛却不可能抹去,你我之众,虽承天命而立燕,却也是地道的汉人、汉臣,将来在这种事情上,应该免去避讳,以示汉燕之承序。”

片刻之后,众人便已礼成,而等到许久之后,声浪方才平息,燕帝公孙珣也才唤司马懿等近侍上前准备协助他祭祀。

一壶浊酒喜相逢。

言至此处,其人微微顿挫,却又忽然失笑,左右环顾:“也谢孤之敌手袁本初!谢孤之旧友曹孟德!谢孤之义弟刘玄德!更要谢自丧乱以来,十五载纷纷为气节死、为理想死、为道德死的所有英灵!”

等到了地方,公孙珣却居然还在处置公务——原来,几位在外抚慰、都督南方各处的重臣都有借着汇报情况的称贺文书至此,燕公自然要亲自批示回复,然后准备随着原定封赏一起发回。而其中,关云长更是在文书中专门夹了一封让燕公本人颇感兴趣的军报,乃是说这位关镇东之前亲自提水师南下,终于在会稽外海围住了自己多年‘故人’于毒,逼得后者投海自尽的事情,也是让公孙珣念及往事,连连感慨。

转过身来,来到坛上最中间的祭祀台前,心中坦然下来的这个辽西匹夫便再度违背了礼仪,其人不待祭祀准备完成,便兀自从司马懿手中夺来一杯刚刚斟满的酒水,直接洒落在地,继而举空杯向北,却是准备口称魂兮请飨!

然而,尚未开口,这个辽西匹夫却陡然发现,此地居高,竟然能从北面北邙山脉的空隙之中遥遥瞥见一丝白带于黑山中转过……不用说了,那必然是大河自彼处翻腾流过!

一瞬间,心中失神的大燕皇帝,几乎是本能想起了十几岁时从母亲口中听到的那首所谓故事的开篇词来。那首词用在此时,地点、时间、气氛,全不应景,但不知为何,其人却还是忍不住低声脱口而出。

言罢,年轻的汉帝立即解下自己的十二旒天子冕,然后下得三层,来到二层与三层台阶上,将天子冕交予身侧的候在此处的马岱来持,并肃立相侯,却又如释重负。

不过,且不提典礼之事,公孙珣出的门来,上来便公然违背了仪制——他拒绝了乘车,转而骑白马配断刃,昂然走铜驼大街,而周围居然无人敢劝。

士燮匆匆捧着旧冠撤下躲开,而见此情形,自吕范四人以下,包括退位的刘协在内,坛上坛下文武,纷纷彻底跪倒,口称万岁!声浪由近而远,自坛上至坛下,再到周围数万军士!却是往来不断,在山脉城池,青天黄土之间翻转不停!

这一日乃是五月三十日,是为戊寅年戊午月庚寅日,天气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

候在此处的文武,自士燮以下,纷纷俯首称命。

而当日夜间,受此消息震动,其人在都亭舍内独自闭门枯坐,难得真正留了几行浊泪……不过,其中几行是为了自己效忠了四五十年的汉室而流,几行是为了自己恩师刘陶而落,恐怕他自己也都不清楚。唯独时势易转,不以人为,转眼间便来到了第二日,士燮自然再无多想余地。

而既然上马出门,沿途所见,自大司马、大都督吕范以及另一位都督公孙越以下,各处军将、小国使者,以及譬如莫户袧之流的边地臣属;还有贾诩、审配、娄圭、王修、程普、戏忠等相国以下,此时在洛阳的内外官吏,早已经按品制地位相侯道旁,却是纷纷屏声息气,在沿途白马义从的遮蔽下弃车上白马随行。

汉帝同样没有犹豫,直接便要取来为身前之人加冕。

“陛下下去吧!”就在此时,一声不吭登上坛来的公孙珣忽然开口,扬声以告。“此事孤自为之。”

一时间,士燮宛如梦中,一直到翌日酒醒都不敢相信。

下午时分,大队人马来到禅让坛前,先是兵马士卒纷纷环绕四面列阵;然后是白马义从纷纷持械占据接管坛上坛下,以做仪仗;接着,燕国重臣、大将纷纷登坛替下所谓‘汉室公卿’,军将官吏也迫不及待自按品级环绕受禅台立定……等到最后,自然是燕公本人在万众瞩目之下,扶着那柄断刃缓步登台向上。

“所以说,孤今日加此冕,当然要谢汉帝,却更要谢今日身前诸君!”天高云动,大风渐起,等到台下诸臣工起身,公孙珣单手扶刀摩挲不停,然后继续奋力扬声昭告四野。“并谢此时镇守四面天下的燕国数十万官吏、士卒!谢凡十余载,为孤前驱马下,死不旋踵之英灵!当然,也要谢家母倾家助力!谢孤两位恩师授德授力!”

说好,乃是因为炎炎夏日之中,这一日居然有些云彩厚重外加夏风振振,让人感觉舒适;而说不好,却是因为今日燕公公孙珣将要于城北的三层祭祀坛上祭天承命,受汉室禅让,以燕覆汉,登基为帝……这种大日子,满城燕国文武宁可如之前几日那般闷热一点,也不愿意出现禅让时风吹断旗杆,或者祭天时乌云蔽日的场景。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洛阳举行这个典礼的缘故了,洛阳没有多余居民,上下俱属燕之腹心军吏,是不需要承担什么表演风险的。

不过,刘协到底是个聪明人,反应却也迅速,其人当即应声:“燕公之势本自为之,自可好自为之。”

言迄,其人直接错开两步,朝坛下俯首大拜一礼,然后便从容起身,回到早已经双手颤抖的士燮身前,取下公之冠冕,然后自捧天子冕加于发髻之上,再加玉簪以定,方才扶刀振袖直身。

台下旋即整肃,并在吕范、公孙越、贾诩、公孙定这四个立在二层之人的带领下俯首尽力一躬,以作应对。

今日风云变幻,此地又是专门寻来的开阔之地,声音既出,立即传遍坛上坛下,而饶是今日所有人已不做多想,此时闻言,却还是忍不住为之愕然,继而微微骚动。

正所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当然了,更要谢自三代以来,开天地立华夏之所有英烈!”言至此处,公孙珣方才悠悠而叹。“因为孤今日之语,正是想借诸君之口传于四海天下,正所谓天命人成,故人定胜天!夏商周秦汉燕,山河社稷一脉相承不断,靠的便是丧乱之时,总有英雄豪杰奋臂而起,不计牺牲……诸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孤今日不拜汉帝,只拜天下士民;不祭天地,只祭英灵!如此而已!”

祭祀完毕,天子便在城北郊外,直接下了两道旨意,一为册封禅让之书;一为自陈让位之中旨。

而燕公既然有了定语,士燮复又匆匆宣读了一遍本就是王象所拟的那封‘册封天子’的官样旨意,众人大略听完便不再耽搁,而是直接簇拥着燕公出门而去。

而公孙珣望着身前士燮跪捧的天子冕,倒也不急捧起,而是扶刀睥睨左右,望着略显骚动的台下继续扬声以对:

“适才汉帝有言,孤今日之势,本自为之,故可好自为之!此言差矣!因为一人之力,焉能翻天转地,立燕覆汉?孤今日之事,实乃诸君共成!至于孤身前之冕,看似是巧匠数人,一月而成,实乃诸君砥砺十载,与孤沥血共制!”

“还不错。”已经换上天子服饰,唯独没有加天子十二旒冕的公孙珣听完这旨意,倒是微微颔首。“算是有几分真情实意了……凭此言语,将来足以换个差不多的谥号了。”

旨意写完,天子直接转向那座三层禅让坛,士燮却是亲自登车,全服仪仗,手捧两道旨意,往城中公孙珣私宅而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同样没了多余念想的还有站在台上的天子刘协,其人恍惚之中,遥见何止数万人马,俱为良臣虎将,忠臣勇士,其中多少堪比萧何、张良、韩信、卫霍之属,却皆是燕国之列,而这却只是燕国的一部分臣属罢了……也是彻底放下了最后一丝念想。

对此,汉帝也好,立在二层与三层中间主持仪式的士燮也罢,还有下面无数燕国文武,也都无一人再此时再做多余之事。

但当日晚间,之前还后悔没试探清楚公孙珣具体打算的士威彦却又在都亭舍中登时酒醒……原因很简单,送他回来的燕公身前近人、昔日洛阳令司马防次子司马懿,在转身之后,直接当着他的面敲开了旁院天子的院门,并提醒小天子,不要忘了后日的禅让典礼,而天子居然干脆答应。

所谓禅让仪式,其实就是那回事——汉帝刘协祭祀祖宗天地,然后下旨‘册封天子’,燕公公孙珣收到旨意,赶到北面受禅坛推辞,双方三辞三让,然后公孙珣就在坛上下拜,并由刘协帮忙给他加上天子十二旒冕,随即汉帝也褪去天子冠冕,并在下坛之后反向行礼,到此为止,便算是禅让成功了。

最后等已经成为天子的燕公在坛上祭祀天地,告知皇天后土,礼毕归来,燕汉之易,便成定局。

仪式很复杂,但前半部分与公孙珣基本无关,主要是汉帝刘协的任务。

而随行的‘汉室公卿’本就是心怀汉室的中原世族多一些,然后纷纷陪哭不说,就连随行的燕国官员也都不禁黯然,不知道多少人陪了几滴泪……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四百年正统所在,临到此时谁又能没有感触呢?但也仅仅就是感触罢了,最多也就是学士燮那般陪上几行眼泪罢了,转过身来,该干嘛还得干嘛,该期待还得期待!

到此为止,燕公第二次公开违背了礼仪,他没有在地上、一层、二层依次三辞,而是一次都不做推辞,直接登上了受禅台的第三层,与汉帝相向并列。

不过,也由不得这位不信了,因为接下来,自有他昨日还一起喝酒的亲侄子、鸿胪寺少卿士匡亲自登门,提醒自家叔父明日应该如何如何再如何,什么先当汉室的御史中丞,再做燕国的御史台枢相,连好几套不同的官服都送来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在南宫旧址西侧转向北面,待出洛阳北面夏门,又有高顺、张辽、成廉、田豫、田畴、杨开、宇文黑獭、于夫罗诸将各领所部精选骑步精锐,铠甲白刃耀眼,金鼓旌旗猎猎,数万之众随行护佑。

言至此处,其人顺势看向了身侧侍立的公孙定,后者会意,即刻俯首称是。

其人换上全套天子装束,引着一些被吕范带来,所谓江夏那边的汉室公卿一起出城往北,祭祀高祖刘邦、世祖刘秀,并祭拜北邙山左近的几处汉室陵寝……而得益于贾诩的存在,汉室陵寝的破坏程度并没有太过分,不过小天子行如此事,哪怕早已经应下,却也不免思及往事,黯然落泪。

这下子,士威彦再无多想,却是终于接受了现实。

“朕在位十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忠臣用命,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公孙氏。是以燕公既树神武之绩,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燕公。”

是非成败转头空。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首词罢,其人方才释然而叹:“魂兮请飨!”

———————我是魂兮请飨的分割线———————

“臣松之案,太祖武皇帝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载而成帝业。崛起低微,奄奠海宇,绝类前汉之高祖。而其惩汉政废弛,兼承汉之一统,又类后汉之光武。唯以其得天下之正,疆土自取,故称覆也!”——《典略》.燕.裴松之注

全书完。

(本章完)

第393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42章 请和第215章 论于樊舆第230章 歃血第113章 探问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15章 熊孩子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332章 岂欲万全报天子第371章 一骑如熊虎第214章 宴于桑庭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牙疼的受不了,请假去急诊第449章 玉壶寒冰不受污附录6: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卷二—第158章 定策(上)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363章 临河却闻定国策第168章 天命第77章 撤屯(下)第477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173章 请降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234章 堂中辟一人第168章 天命第26章 緱氏县中第141章 慷慨(下)(万字还债)第222章 掷首而还(7.7k)第172章 直入第337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续)第261章第146章 盛意(下)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62章 临阵(上)第487章 握手相别去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196章 不闻新人来(中)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362章 马上相逢无纸笔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377章 人言宝刀投烈士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5章 假传军令第288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第92章 进退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462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272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上)第6章 夜袭第191章 天意怜孤草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383章 迁藏就岐何能依?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12章 请赏第231章 杯酒祭黄河第4章 相谈第280章 文物多师古(上)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第260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第73章 辞行(6k二合一)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第456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继续感谢白银大萌江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91章 疾趋第536章 今逢四海为家日第396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257章 尽道亡人在无极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辽东第368章 王侯蝼螘同丘墟(2合1还债)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70章 大飨(中)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263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265章 志气方自得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486章 新策闻故地第15章 熊孩子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157章 亲厚附录3:汉燕演义标题集——燎原火一周年总结兼百盟感谢第25章 勤奋苦读
第393章 早岁那知世事艰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42章 请和第215章 论于樊舆第230章 歃血第113章 探问第209章 喜怒形于色(续)第15章 熊孩子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471章 伏清白以死直兮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332章 岂欲万全报天子第371章 一骑如熊虎第214章 宴于桑庭第367章 尧舜桀纣皆腐骨牙疼的受不了,请假去急诊第449章 玉壶寒冰不受污附录6:旧燕书.太祖武皇帝本纪.卷一.卷二—第158章 定策(上)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268章 草木黄落兮雁北飞(上)第363章 临河却闻定国策第168章 天命第77章 撤屯(下)第477章 宛城龙盘虽可贵第358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第173章 请降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489章 枕膝堪入眠(上)第483章 违天辄非凯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234章 堂中辟一人第168章 天命第26章 緱氏县中第141章 慷慨(下)(万字还债)第222章 掷首而还(7.7k)第172章 直入第337章 白首汉廷刀笔吏(续)第261章第146章 盛意(下)第392章 达官非自有生来第62章 临阵(上)第487章 握手相别去第228章 左右为难第196章 不闻新人来(中)第531章 不见枯枝培土时(上)第366章 夕阳西去水自流(续)第362章 马上相逢无纸笔第389章 策策芒鞋不怕泥第518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终)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377章 人言宝刀投烈士第256章 借问佳人何处有第5章 假传军令第288章 须信人心有真伪第92章 进退第300章 满酌陶碗俯首退第462章 吾疑汉室曾漏网第272章 豪杰如土士如铁(上)第6章 夜袭第191章 天意怜孤草第461章 山人琴畔鬼吹灯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第344章 平城逢候骑第383章 迁藏就岐何能依?第395章 塞上长城空自许(2合1)第12章 请赏第231章 杯酒祭黄河第4章 相谈第280章 文物多师古(上)第415章 旧渡仍许借归船第260章 太守孝衣横野渡第73章 辞行(6k二合一)第302章 河内洛中两相隔第456章 独往人间不独还(继续感谢白银大萌江第501章 虎啸喧争如窃语第91章 疾趋第536章 今逢四海为家日第396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必须要单章感谢潇潇和诸位新盟主第410章 世间底是英雄物第294章 人事常相参(二合一)第257章 尽道亡人在无极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辽东第368章 王侯蝼螘同丘墟(2合1还债)第341章 关东起群雄(下)第328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第70章 大飨(中)第412章 关塞萧条行路难第409章 又见猛虎起河东(下)第263章 首身离兮心不惩第265章 志气方自得第447章 几人虚费一生心第486章 新策闻故地第15章 熊孩子第176章 定夺(还债)第157章 亲厚附录3:汉燕演义标题集——燎原火一周年总结兼百盟感谢第25章 勤奋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