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绝贡之罚

摄政王府邸,赵铭听了陈名夏的回报,脸上不见喜怒。

陈名夏抬起头看了赵铭一眼,忙又低下头道:“殿下,东吁胆敢对抗大明,当发大军剿灭,日本不识抬举,臣以为当发水师,迫其妥协。”

协议没有签订成功,结果并不圆满,东亚两个人口最多的属国,都不愿意加入协议,进入新朝贡体系,等于他的谈判,基本失败了。

这让陈名夏很担心赵铭因此责怪,所以想将责任推给东吁和日本,是他们不将明朝放在眼里。

赵铭微微摇头,“令东吁和日本使者限期离开南京,禁止两国向大明朝贡,并列为大明敌国,限制两国商人与大明和所有朝贡国贸易。”

对于征讨日本,从个人的恶趣味而言,赵铭其实很有兴趣,很想来回马踏日本。

不过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完全是吃力不讨好,而且此时明朝与日本,也没什么仇怨,前不久朝鲜之战,也是明朝打赢了,所以明朝人对日本,其实就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手下败将而已。

因此,赵铭短时间内,不会征讨日本。

相比之下,东吁也就是缅甸地区,对于赵铭的诱惑更大。

大明若是能够控制东吁,就能成为一个两洋国家,船队就不需要绕道马六甲。

当然,现在由于道路不通,陆上运输不及海上方便,所以这个战略优势还无法体现,但占据东吁,对今后的明朝而言,却有极大的益处,是造福后人的大战略。

另外,拿下东吁,印度在望,赵铭便能以此地为跳板,与吴三桂、英国争夺印度,这块一亿多人口的大市场。

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拥有巨大的市场,谁的市场大,谁就更有可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因此日本和东吁,赵铭会把东吁放在前面。

不过,眼下明朝刚刚统一,冒然发动战争,一是准备不足,二是理由不充分,容易给周遭留下恶名。

天朝上国,自有天朝的形事准则,还有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所以,赵铭现在不想直接粗暴的发动战争,但是大东亚的整合却不能停,所以赵铭决定采用另一种策略,让日本和东吁,心甘情愿的加入大中华的大家庭。

虽然陈名夏加入明朝不久,但是很了解明朝的实力,以大明的海上和陆地的优势,明朝完全可以武力胁迫,迫使东吁和日本屈服。

“殿下,就这样放过他们?”陈名夏不甘心道。

赵铭摆摆手,“按着寡人的意思去办吧!今年寡人想过个好年。”

陈名夏闻语只得行礼,“臣明白了!”

当下陈名夏离开摄政王府,返回礼部后,便立刻亲自带领礼部官员,将日本和东吁使者,赶出驿馆,逐出大明,不甘心的他,还扬言将要攻打两国。

东吁国作为东南亚小霸王,是明朝历史上,少有几个与明朝开战,又没被彻底打垮的国家之一。

虽说当年,东吁与明朝在云南的冲突,东吁国战败了,但是东吁国损失其实也并不大,并未彻底被征服。

这使得东吁形成一股错觉,那就是明朝其实也无法彻底奈何东吁。

在这种错觉之下,东吁对待明朝的态度,自然是若即若离,他们一面称臣,但是一面又与明朝保持距离,在东南半岛称王称霸,甚至灭掉明朝的藩属,想做东南霸主。

东吁使者得知自己将被明朝驱除,并给予绝贡之罚,在惊愕之后,很快便也恢复镇静,东吁国在贸易上,对明朝并没有依赖,绝贡的影响不大。

东吁使者离开驿馆,便直接上船,返回了东吁国。

日本使者真田信道,在得到礼部宣布,明朝将驱除使者,禁止日本朝贡,禁止日本商人来明朝和明朝藩属贸易,明朝将彻底敌视日本之后,内心却感到一阵惶恐。

明朝将断绝日本与明朝的联系,日本的货物卖不出去,明朝的走私还要继续,将对日本德川家造成极大损失。

另外,明朝敌视日本后,明朝是否会派兵进攻日本,或者暗中颠覆德川家,这都是真田信道担心的问题。

真田信道被赶出驿馆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南京城寻找关系,希望能够让明朝改变主意,不过几日下来,却没有成效,最后只能在期限内,乘船返回日本,向德川家复命。

赵铭推行以大明为主的泛亚主义,只需要一个中心,那就只是大明,周围各国必须依附于明朝,融合进明朝,不能自己也想当老大,大中华联盟才搞得下去。

不然整个联盟内,有多个声音,便只能是一盘散沙。

东吁和日本的问题,是他们自身实力不弱,不甘心只当儿子和马仔,也想当老大,所以不可能轻易臣服明朝。

若是小国,面对这种情况,直接抱大腿,跟着明朝吃香喝辣,但是对大国而言,一时间却难以接受这个小弟的身份。

这点赵铭心里清楚,也早有预料,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强国梦,大国梦,不过若是不根据自身实力来做梦,丫鬟的命,偏偏想当小姐,就不自量力了。

赵铭很清楚,东亚很多国家,都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赵铭要整合大东亚,建立大中华联盟,就必须让东吁和日本,这两个刺头屈服,将他们驯化成乖儿子。

不过,这个过程不可能一撮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推行。

1663年新年朝会,对赵铭而言,算是其乐融融的一年。

在驱除了东吁和日本两个刺头之后,大明朝与大明朝的朝贡国,气氛一片祥和。

赵铭在新年朝会上,直接宣布,对加入新朝贡体系的暹罗、真腊等国,各投资一百万银元,用来开发两国资源,兴修水利,发展商业。

如此庞大规模的投资,立刻就让暹罗、真腊等国,欣喜若狂,没想到加入协定后,能获得明朝如此大规模的投资。

这比银子砸下去,各国经济肯定飞速发展,而各国的赋税自然水涨船高。

这令各国跪得心悦诚服,而明朝也将从投资之中,获得巨大好处,不仅能掌控各国经济,各国商业发展,也能形成一个不错的市场,来增加明朝产品的销路。

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22章仓惶离京第767章讨饷第332章荷兰勾结满清第408章诸将不满第409章清军突袭第493章俘虏施琅第143章人心思汉第二十八章赵铭觉醒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603章出兵吕宋第152章崇明种田上第345章谋取吕宋第865章至书招降第800章腾蛟末路第284章乱敌军心第510章焚毁两陵第764章联西抗汉第967驱狼吞虎第189章斩杀清使第472章急往驰援第1068章仰光海战(二)第九十六章怎么又是这厮第七章建奴追至第493章俘虏施琅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623章被困城中第877章例行招降第599章进退两难第563章赶走堵胤锡第1035章两条道路第824章还可以抢救一下第181章博洛的盘算第402章高桥镇浮桥第163章劫了船泥巴第602章进击的英国第1071章海上补给线第697章清军撤军第296章围剿多铎第1100章班师回朝第966章都得死第535章负隅顽抗第694章刺杀阿济格第1025章粮荒第146章何腾蛟堵胤锡第511章暗杀多尔衮第473章激烈搏杀第471章利在速决第395章默契不在第1034章异域称帝第476章天意如此第649章瓮中之鳖第一零八章赵铭被抓第539章孤军深入第844章江浙绅商第913章共讨国贼第518章多尔衮之死中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760章归降吴三桂第471章利在速决第931章东洲殖民地第385章扩军备战第915章攘外安内?第367章秦王风波第643章绝不能撤第1105章准备反击第362章水漫杭城第940章荥阳合战上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1048章鸟羽合战下第1016章散兵线第122章海洋理念第1046章倒幕运动第568章新的杀手锏第489章施琅的无奈第392章大员密探第540章伏击赵杂毛第354章赵博安二入长江第306章瑞金会师第556章突出重围上第九十章富阳阻击第221章初提会师长江之策第503章激战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943章广武之围第1021章兵临长安第175章兼并舟山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572章第一块殖民地第706章满清内讧第175章兼并舟山第1109章国宴第729章郑成功参战第120章赵铭的家底第501章决战到来第1055章明轮船试航第459章转进旅顺第622章搜捕浙党第689章联络江北第1000章军情司在行动
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22章仓惶离京第767章讨饷第332章荷兰勾结满清第408章诸将不满第409章清军突袭第493章俘虏施琅第143章人心思汉第二十八章赵铭觉醒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603章出兵吕宋第152章崇明种田上第345章谋取吕宋第865章至书招降第800章腾蛟末路第284章乱敌军心第510章焚毁两陵第764章联西抗汉第967驱狼吞虎第189章斩杀清使第472章急往驰援第1068章仰光海战(二)第九十六章怎么又是这厮第七章建奴追至第493章俘虏施琅第九十五章欲死南京第623章被困城中第877章例行招降第599章进退两难第563章赶走堵胤锡第1035章两条道路第824章还可以抢救一下第181章博洛的盘算第402章高桥镇浮桥第163章劫了船泥巴第602章进击的英国第1071章海上补给线第697章清军撤军第296章围剿多铎第1100章班师回朝第966章都得死第535章负隅顽抗第694章刺杀阿济格第1025章粮荒第146章何腾蛟堵胤锡第511章暗杀多尔衮第473章激烈搏杀第471章利在速决第395章默契不在第1034章异域称帝第476章天意如此第649章瓮中之鳖第一零八章赵铭被抓第539章孤军深入第844章江浙绅商第913章共讨国贼第518章多尔衮之死中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760章归降吴三桂第471章利在速决第931章东洲殖民地第385章扩军备战第915章攘外安内?第367章秦王风波第643章绝不能撤第1105章准备反击第362章水漫杭城第940章荥阳合战上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1048章鸟羽合战下第1016章散兵线第122章海洋理念第1046章倒幕运动第568章新的杀手锏第489章施琅的无奈第392章大员密探第540章伏击赵杂毛第354章赵博安二入长江第306章瑞金会师第556章突出重围上第九十章富阳阻击第221章初提会师长江之策第503章激战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943章广武之围第1021章兵临长安第175章兼并舟山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572章第一块殖民地第706章满清内讧第175章兼并舟山第1109章国宴第729章郑成功参战第120章赵铭的家底第501章决战到来第1055章明轮船试航第459章转进旅顺第622章搜捕浙党第689章联络江北第1000章军情司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