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家的动物园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林汉家的动物园

坦克的开发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一款坦克的开发周期很长,其设计前必须考虑到对手坦克的发展进度。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穿越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可以提前知道对手技术发展的进度而制定自己相应的开发标准。

对于二战来说,坦克的发展速度和飞机性能的提升很相似,皆是一年一个样。两年前的经典,在各国间你追我赶之后,两年后就成了过时货,又要苏德两国的情况最为突出。

被林汉粉碎的这个历史位面,林汉和汉娜虽然制定联合苏联,赤化欧洲的战略方针,但两人也无法预伏苏德之间的脆弱“和平”,到底能维持多久,所以在制定坦克升级方案时,一切皆是以最坏的情况预估。而对面苏联,斯大林出于对“穿越者”“先知”的恐惧,也是拿着鞭子强逼苏联设计师不停开发升级新式坦克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两国尽管一直和平,但装甲兵的更新换代速度却是极快。

对于德国装甲兵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受凡尔赛条约限制,整个国家的军工发展被长期压制得无法正常发展,被迫“放羊”的时间达十数年之多。

坦克的开发设计,同样也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 印地走,一点一点地进行技术积累。德国坦克开发时,汉娜不是不想一步登天直接开发出三十吨级别的坦克,但是这根本不可能。技术的开发,最讲究积累,不顾现实直接乱上三四十吨甚至五十吨的坦克,那会扯到蛋的。

林汉一家人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制定了“小步快跑”的科技开发计划。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最大困难就是“研发”方向难以确定。

当一项新兴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进入了分叉口处,面对着面前突然出现的多条分支,似乎每条都能通向终点,科技家们在路口处时往往不知所措。最后能做的,要么是赌博式地选一条走下去,或者仗着财大气粗。不怕烧钱,每条路都试过去,用实践是检验真理这条绝对正确的“手段”,以烧钱的方式“烧”出一条路来。

不过对于1932年还在处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的德国来说,他们不可能象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般,用烧钱的方式烧出一条路来。

而原历史位面的德国,正是因为搞不清楚方向,又什么都想尝试一下。耗费了无数的经费,更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导致坦克开发进度严重落后不说,到最后更直接点歪了科技树,选择了最糟糕的一条路:重叠式负重轮这最错误的方向。

不过这个位面的德国,由于有穿越者相助,来自后式的林汉和汉娜,非常清楚未来十年。甚至是五十年里坦克的发展方向。

从一开始,德国的坦克的开发,就定下了:较大直径负重轮、倾斜装甲、扭杆弹簧悬挂这三大发展方向。

而坦克开发的远期方案,则是以三十吨坦克、88毫米~105毫米坦克炮、柴油发动机、通用底盘为终极目标。

舰男位面一号坦克发展史

早在1932年希特勒比历史提前半年当选德国总理之前,德国陆军军械局在1931年就秘密下令开发一种造价低廉。能立即生产的过渡型坦克。几家公司公展开竞标设计,结果都十分相似。军方最后选中克虏伯公司设计的lka1底盘,为了保密,称其为农业拖拉机。

如果就这么按原来的历史走下去,克虏伯公司要大概一年半的时间,即一直拖到1934年四月,才能将这个型号的坦克正式定型,即后世的著名的5。5吨级别的i号坦克。

克虏伯公司开发设计的一号坦克是不折不扣的训练坦克,两人车组,武器仅能安装两挺7.92毫米机枪,装甲薄,常见有许多开口、裂缝和焊缝,车体强度差,连说是反坦克炮了,就连带钢芯穿甲弹头的机枪或反坦克枪,都能轻易地击毁他。

不过希特勒在1932年提前半年上台后,在穿越者的干涉下,已经开发出毛胚的克虏伯公司的lka1底盘,被直接扔到了一边。知道自己是在和时间赛跑的希特勒,已没时间去等克虏伯公司完善的他的设计,他直接要求克虏伯公司直接抄袭英国著名的维克斯轻型坦克设计,并定下达硬性指标:在1933年八月前必须生产出超过五百辆坦克交付陆军坦克教导师使用。

在这之前,德国方面已经通过苏联,偷偷地获得了一辆维克斯坦克,以及苏联方面转手倒卖提供的该型坦克的图纸。(注:苏联一开始购入维克斯的目的即对这种坦克进行测评,测试结果发现比他们自己研发的坦克还要来的优秀,因此向维克斯购买生产授权在苏联大量生产,苏联自制的即为t-26轻坦克。一开始苏联生产的t-26为a构型(换装苏联制dp机枪),随后将炮塔改装变成一炮塔安装37毫米炮,另外一个炮塔仍然安装机枪的混合构型,这两种构型并没有生产非常多的数量,真正量产的款式为b构型修改型,安装了45毫米坦克炮以及2挺机枪。最终生产型t-26除了改用了焊接制法,还采用了加入避弹构型的铸造炮塔。)

克虏伯公司依苏联人的提供的维克斯坦克的图纸,直接开始生产德国版的维克斯坦克,德国陆军将其命名为一号坦克。在此期间,德国方面也得到了一辆维克斯坦克的苏联改进型——即著名的t26轻型坦克。(注:历史上苏德蜜月期时,苏德两家军事交流是非常广泛的。早期型的3号坦克甚至在苏联测试过。)

在吸收了两家坦克设计的特点后,克虏伯公司的坦克设计师,依汉娜的要求对维克斯坦克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1、加强承重悬挂构件的强度设计,进行类似t25的改进,以便其能达到汉娜提出来的十吨坦克的设计标准。

2、参考t26的布局结构,改两人车组为三人车组。

3、扩大炮塔座圈。依汉娜提供的草图为为参考,重新设计炮塔,提高后座空间距离,以便能安装一门40毫米/60倍径的反坦克炮。

虽然心急火燎的希特勒下达了1933年八月前就要交货的硬性指标,但实际上完全没有准备好的克虏伯公司,一直拖到当年十一月才开始量产坦克,第二年一月仅完成三百辆i号a型坦克的生产计划,而余下的240辆一号a型坦克,则是被奔驰公司和“艾瑞丝.蒂法”公司在此期间完成了订单。

主要原因还是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德国那糟糕的军工生产体系的因素。在知道德**工体系生产如此拖沓之后,希特勒不得不从上台一开始就对德国国内的军工体系进战略性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该型坦克的生产。

不过此时的一号a型,只能说是一个半成品——为其配套的40/60倍径的反坦克炮,此时根本连影子都没有。古德里安的三个坦克教导师接收到的540辆一号a型坦克,都只能临时装上一挺7.92毫米的机枪凑数。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生产速度,节省成本。这批一号坦克虽然完全可以承受十吨的体重,但a型装甲都被减薄到8~12毫米。仅能抵挡步枪和普通机枪子弹,使用专业的反坦克枪就可以轻松地击穿其正面装甲。

这一批的一号坦克中,十吨重的b型只造了二十辆用于测试底盘测试,以便为将来的改进提供经验。

该型坦克虽然就战斗性能而言极差,但也有先进的闪光点在于,和其原型维克斯坦克相比。车体前部被拉平成一整块六十度倾斜的装甲板,其外型和未来1936年型的维克斯坦克十分接近,只不过炮塔换成了一个更加硕大的炮塔以方便将来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

此外另一个先进的地方是其为了便于生产,整个坦克底盘外型设计时是“用直不用曲”,尽可能多地减少拐角折叠阶梯构造。尽可能地“使用整块装甲板”,其外观看上去有一种流线型的“流畅美”——早期的坦克设计,甚至可以说是1942年的前,各国的坦克设计,在外形上都十分地奇葩,无论是苏联的t26、bt5、bt7,或者英国的那一票巡洋坦克或步兵坦克,或者法国坦克,以及美国的m2、m3系列,也包括历史上德国的一号到四号甚至是虎式坦克,其车身外型上看上去皆象梯田般,高低不平,又是直角又是拐角。这种设计毫无用处不说,既增加了制造工时,又严重影响了防御强度,美观性上,更是可以用“丑得要命”来形容。

这种糟糕的坦克外形设计,历史上各国要到战争进行到1941年后,才逐渐地意识到原先的这种外型设计简直愚蠢至极,这才纷纷开发出拥有“流线型般流畅”外表的坦克。

一号a型坦克装备德国陆军教导师,由于其漂亮的流线型外观,很快得到了坦克兵们的喜爱,为其取了个叫“婚车”的外号——意思是说可以开着这款坦克去娶妻。

此外另一个先进之处,就是该型坦克虽然是作为训练车装备部队,却早早地装备了最先进的晶体管电台和车载通讯系统,对协同作战来说意义重大。不过该型坦克在参加西班牙内战时,德国为了不过早暴露电台的重要性,故意拆除了坦克上的电子设备。

一号坦克装备德国陆军装甲教导师后,在官方的宣传中濒濒亮相,并一度成为媒体上耀眼的明星。当时,英国方面故意将一号坦克的照片和维克斯6吨坦克的照片摆在一起做比较。指着他的悬挂嘲笑德国人无耻地抄袭了维克斯坦克的悬挂设计,并故作不屑地道:“不要以为搬了个脑袋(指炮塔),披了件新衣服(指车体外型的不同),我们就认不出你是抄袭我们的设计了”。

一号a型装备部队后,问题不少,首先就是遭遇发动机马力不足的问题。其原先使用的是100马力的风冷式汽油机。其用在减重版的七吨级的一号a型坦克上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勉强够用。

而用于十吨重的b型时,动力问题就非常明显,则是由于发动机马力不足三天两头出问题,不得不重新选用新的发动机,也就是后来开发出来的c型、

c型更换了一台120台马力的水冷式汽油发动机。不过这时由于军方的生产重心已经转移到二号坦克上,c型坦克只拿到了200辆的订单,其全部都由艾瑞丝.蒂法公司在1934年时生产完毕。

此时德**方虽然已开发出pak3640毫米/45倍的坦克炮,但是林汉和汉娜都知道在未来的西欧战线上,40倍/45毫米的坦克炮根本啃不动英法联军的坦克。所以对生产这款坦克炮根本就不热心,依汉娜的建议,希特勒要求将炮管长度提升到60倍径。

由于这种长度的炮管,其炮管生产任务和博福斯高炮重叠。加上当时中国战争爆发,官方要求优先给40毫米博福斯高炮生产让路,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40毫米坦克炮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出来的40毫米坦克炮,也被更先进的二号坦克抢走。所以到c型为止,一号坦克始终都被迫使用机枪作为主要武器。

一号d型是1934年六月开发出来。将一挺7.92机枪更换成了20毫米机关炮,总算让这款坦克换装了火炮。此时德国坦克的生产重心已完全转移到二号坦克上。专门生产的d型坦克产量极少,全部产量不到二十辆,军队中装备的d型,大多数是从现有的a~c型中升级而来。

e型是换装了30毫米mk108机关炮的版本,和d型类似,皆是从旧型号改进而成。专门立项生产的是一辆都没有。这个型号的坦克主要都出口西班牙参予西班牙内战,由于出口时德国人故意拆除了坦克里的电台,加上火力贫弱,其在西班牙战场表现一般。不过西班牙共和军在接收了一号坦克后,通常是将被打坏的报废的t26坦克上的45毫米坦克炮安装到一号坦克上。由于一号坦克的炮塔是为40毫米/60坦克炮设计准备的。安装使用t26的45毫米/46倍径炮根本不成问题,倒是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但装甲太薄的缺点一直为西班牙人垢病。

f型是波兰战役前出现的,这个时候一号坦克终于结束了只有装甲只有8~12毫米的尴尬,根据战争需要进行了装甲防护升级,将全重增加到了十吨。

g型是1941年法国战争结束后出现的,其火炮安装的是从缴获的法国b2坦克和s35坦克上拆卸过来的47毫米/3548,英国的百人队长,都是四人车组。

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在于车载无线电台技术的进步。在这个位面,由于穿越者的影响,晶体管电台比历史上早了近十年出现。相对于老式的电子管电台,晶体管电台体积小,重量轻,操纵简单方便,已不再象老式电子管电台般需要配备专门的通讯员,车长一人就可以兼职这一任务。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设计的电转动炮塔,让炮塔转速提高,使得火炮同轴机枪可以替代车体机枪的作用,四号坦克发展到d型之后,就完全取消了车体机枪,带来的好处是车体正面装甲避免开口。防护力大大提升——当然,缺点是车体机枪没处装,对步兵能力有所下降。

在1944年前,这种设计显得有些过于激进了。但汉娜考虑到未来的几年里,苏德之间不太可能有战争。而现在正是技术进步和装甲兵()(。)(.. )

第74章 屠神的民族第151上海遗恨1第377章 宣战第418章 蝙蝠夜行第79章 舰男舰娘的奥运(1)第181章 纸片轰炸第70章 摊牌第427章 狂热第183章 箭在弦上第202章 白热化第221章 圣女第108 中华舰魂李华梅第364章 史上最强的装逼舰队第165章 逼近的第三舰队第393 纵横第257章 爆菊和雷击第502章 核武时代第429章 宗教战争第454章 可怕的美国和恐惧的英国第1章 马来独立第15章 融合与分离(上)第451章 大变革1944第52章 喀秋莎第475章 圣诞节攻势最终章悲剧与喜剧完本第132章 生下来的是阿道夫第91章 红白通吃第409章 英国舰灵第406章 布局第175章 沉没的侵略干涉军第142章 红色警戒第321章 最后的机会第177章 危机四伏的日本第517章 败像第282章 割喉正式完本及新书无限空间第349章 中日亲善第279章 大舰巨炮的悲歌第523章 中日友好靠棒子第240章 拖油瓶的舰队第324章 即将崩断的弦第277章 王牌对王牌第336章 解放军收复巴黎第484章 五神聚会齐挖坑,美帝万里送人头第282章 割喉第113大权独揽第237章 二鬼拍门(下)第103章 逆转第451章 大变革1944第220章 悲惨的日本和神秘的女人第113大权独揽第273章 转向第150章 金陵春第188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93章 天下第一武道会第192章 刺杀丘吉尔第131章 草纸一般的和平协议第323章 十字路口中的美国第198章 全面抗战第349章 中日亲善第247章 魔改中的大和和蠢蠢欲动的日本第308章 章谁能拯救你,高卢鸡(4)第13章 降临(下)第155章 上海早晨的对峙第155章 上海早晨的对峙第214章 林汉和斯大林的会面(2)第527章 后殖民时代的最后疯狂与崩溃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8章 邪教大成第488章 核平之花第35章 食堂演讲(1)东南亚独立运动的兴起2第175章 沉没的侵略干涉军第440苏联英灵现第373章 太平洋舰队的悲歌第94章 无差别格斗赛(1)第345章 冲突的开始第68章 林汉的野望(下)第387章 中国制造,德国贴牌第122章 李润石的老鼠笼第283章 丘吉尔的绝望东南亚独立运动的兴起1第42章 会面(下)第502章 核武时代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机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142章 红色警戒第527章 后殖民时代的最后疯狂与崩溃正文全部结束只余下补充的外番第320章 众矢之敌的法国海军第103章 逆转第388章 考爱岛第238章 磨刀霍霍第281章 拔刺第209章 英德角力第119章 红色轴心第84章 中华楼(2)第282章 割喉第465章第486章 转向
第74章 屠神的民族第151上海遗恨1第377章 宣战第418章 蝙蝠夜行第79章 舰男舰娘的奥运(1)第181章 纸片轰炸第70章 摊牌第427章 狂热第183章 箭在弦上第202章 白热化第221章 圣女第108 中华舰魂李华梅第364章 史上最强的装逼舰队第165章 逼近的第三舰队第393 纵横第257章 爆菊和雷击第502章 核武时代第429章 宗教战争第454章 可怕的美国和恐惧的英国第1章 马来独立第15章 融合与分离(上)第451章 大变革1944第52章 喀秋莎第475章 圣诞节攻势最终章悲剧与喜剧完本第132章 生下来的是阿道夫第91章 红白通吃第409章 英国舰灵第406章 布局第175章 沉没的侵略干涉军第142章 红色警戒第321章 最后的机会第177章 危机四伏的日本第517章 败像第282章 割喉正式完本及新书无限空间第349章 中日亲善第279章 大舰巨炮的悲歌第523章 中日友好靠棒子第240章 拖油瓶的舰队第324章 即将崩断的弦第277章 王牌对王牌第336章 解放军收复巴黎第484章 五神聚会齐挖坑,美帝万里送人头第282章 割喉第113大权独揽第237章 二鬼拍门(下)第103章 逆转第451章 大变革1944第220章 悲惨的日本和神秘的女人第113大权独揽第273章 转向第150章 金陵春第188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第93章 天下第一武道会第192章 刺杀丘吉尔第131章 草纸一般的和平协议第323章 十字路口中的美国第198章 全面抗战第349章 中日亲善第247章 魔改中的大和和蠢蠢欲动的日本第308章 章谁能拯救你,高卢鸡(4)第13章 降临(下)第155章 上海早晨的对峙第155章 上海早晨的对峙第214章 林汉和斯大林的会面(2)第527章 后殖民时代的最后疯狂与崩溃第47章 海上大劫案(1)第8章 邪教大成第488章 核平之花第35章 食堂演讲(1)东南亚独立运动的兴起2第175章 沉没的侵略干涉军第440苏联英灵现第373章 太平洋舰队的悲歌第94章 无差别格斗赛(1)第345章 冲突的开始第68章 林汉的野望(下)第387章 中国制造,德国贴牌第122章 李润石的老鼠笼第283章 丘吉尔的绝望东南亚独立运动的兴起1第42章 会面(下)第502章 核武时代第459章 莫妮卡的危机第404中字路口中的日本第142章 红色警戒第527章 后殖民时代的最后疯狂与崩溃正文全部结束只余下补充的外番第320章 众矢之敌的法国海军第103章 逆转第388章 考爱岛第238章 磨刀霍霍第281章 拔刺第209章 英德角力第119章 红色轴心第84章 中华楼(2)第282章 割喉第465章第486章 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