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十五章 两翼齐飞-下

bookmark

扫除了克里米亚地峡的拦路虎后,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的进军路线豁然开朗,数十万人马通过克里米亚铁路长驱推进,12月27日,叶夫帕托里亚陷落,苏联人被挤压到了塞凡堡要塞和刻赤两个据点内,剩余的七八万苏联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只能进入被动的固守状态。

历史上,刻赤方面的防御工作是苏联元帅库里克主持的,这位老成持重的苏军元帅在集中兵力防御刻赤之时,发现身后隔着刻赤海峡的塔曼半岛上防守兵力十分空虚,过于谨慎地选择了主动撤过刻赤海峡防守塔曼半岛,结果德国人兵不血刃地以少量兵力拿下了刻赤这座还算坚固的港口城市,随后抽出了刻赤方向的大部分兵力回头集中攻击塞凡堡——库利克元帅于1942年三四月间开春之时撤走了兵力,德国人5月间就重新集中起了足够的兵力猛攻塞凡堡,导致塞凡堡的最终陷落。

不过此刻,善于逐步后退防御的库里克元帅已经在最适合他发挥特长的莫斯科战场上被斯大林处决了,放弃刻赤半岛回守塔曼半岛的昏招自然也就没有人去实施,算得上是维勒安导致的蝴蝶效应中一个对苏联人来说歪打正着的有利变化——取代库里克防御刻赤半岛的,只是苏军南方面军司令秋列涅夫大将麾下一名普通的低级将领,这种唯唯诺诺的无能之辈可不敢冒着被枪毙的危险擅自后撤。

不过对于德国人来说,这些增加的麻烦也算不上什么,因为曼施坦因上将手头的兵力也远比历史同期要强大得多,炮兵火力规模之大,让曼施坦因可以凑起数以千计的105mm以上各类重炮,最然没有卡尔和多啦a梦那样的庞然巨物,但是fw-ta400战略轰炸机挂载的獠牙、掩体粉碎机之类的巨型炸弹,加上战列舰队的凶猛炮击完全可以弥补超级巨炮的作用。

……

千年要塞塞凡堡。

首先迎来德国人考验的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一号、二号炮台。这些炮台使用的巨炮规格比波罗地海舰队在喀琅施塔得用的还要渣渣一点,只是甘古特级无畏舰上用的305mm短倍径舰炮,只是得益于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的高峻地势,让战列舰想要打击位于山崖巅峰的炮台变得非常困难,这个任务也就当仁不让地被分给了轰炸机来完成。

12月最后的几天里,塞凡堡的最主要炮台在战略轰炸机的巨型航弹攻击下被炸为齑粉,两座炮台12门305mm口径主炮全部被毁,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历史上被多啦a梦大炮打爆高尔基炮台地下弹药库的狗血小概率事件没有重演,炮台被端还不至于诱发苏军弹药不足、地下指挥部被毁的惨剧。在完成了对要塞炮台的摧毁任务后,随着冬季气候的恶化,出动轰炸机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匮乏,剩余的任务只能交给舰炮和地面炮兵来解决——而事实上从技术层面来说,那些不追求360°全向射角的轻型要塞炮也确实如同它们在直布罗陀和喀琅施塔得的前辈们那样,没有必要被放置在容易遭遇攻顶的山崖顶部,而是更多布置在克里米亚山脉的峭壁和山腰坑道尽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天气允许轰炸机部队有更多的表演机会,他们也一样交不出什么令人满意的答卷。

……

“肖尔铁茨将军,前线部队的损失情况出来了。苏联人的反制炮击非常猛烈,他们在整个要塞区起码还能聚集起了近千门各类火炮,而且位置非常隐蔽,往往在我们进行覆盖炮击后,隐蔽在坑道中的苏军重炮才会展开反击,我们的炮兵损失非常巨大。罗马尼亚第14、15山地师的4个轻炮营已经损失了一半以上的炮兵人数了,才清除出不过数百码的前沿山地阵地。”

隆隆炮响之中,冯。肖尔铁茨少将的联络官冲进前沿的战地指挥部,把最新的战情交给将军。冯。肖尔铁茨少将是第11集团军第39军的军长,他的人马是曼施坦因选择的首批对塞凡堡要塞发动突击的德军部队。

这是一场毫无花俏一力降十会的硬战、炮战。德国人的火炮更多,更加猛烈,苏联人则胜在炮兵机动方便,灵活隐蔽。

“让轻炮营全部撤下来,结束试探性进攻,以远程重型加农炮部队进行支援打击,对了,另外给我接曼施坦因将军,我需要申请列车炮群的支援!”

肖尔铁茨将军在骤闻不幸的时候没有丝毫表情的波动,毕竟战争总是伴随着无数的损失和牺牲,打硬仗更是慈不掌兵的活计,需要不受情绪波动影响、审慎考虑一切敌我优劣势因素的能力——德军的炮兵重视加农炮的使用,150mm加农炮和170mm加农炮比起苏联人的203mm和280mmb系列榴弹炮还要远得多,而苏联人在要塞防御上,考虑到射界的问题,往往愿意舍弃射程而使用重装药量的近程重炮(所谓的重装药不是发射药,而是炮弹内爆破装药)两相作用下,似乎在苏军的射程外进行远程压制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冯。肖尔铁茨非常冷静,这也是他被曼施坦因选中的原因之一——在曼施坦因麾下的基层将领中,很少有这种丝毫不考虑动机而执行命令的将军。如果不是维勒安改变了历史,此公在未来的军事生涯中还会扮演一个焦土策略的严格执行者,在1944年德军步步退却的过程中一丝不苟地破坏撤退时身后的每一寸苏联国土,知道他在因为焦土出名后调任巴黎卫戍司令,然后在法国人的活动下动摇,放弃夷平巴黎,被莫德尔元帅指控为叛国者。

罗马尼亚山地部队的轻炮营逐次退后,只留下少数炮兵观测和火力侦察部队继续担任试探和观测的任务。为了鼓舞罗马尼亚人继续为德军卖命,曼施坦因也算是下了一定的本钱,把德军使用的原装“铁拳”掷弹筒和rpg无后坐力炮大量装备给一线的罗马尼亚军队,重炮支援更是随叫随到。鼓起余勇的罗马尼亚军队顶着苏军的反击炮火又试探性进攻了两天,调整战术后,苏军反制炮击造成的损害因为德国人重炮阵地的射程优势逐渐被抵消。12月30日,罗马尼亚军队终于肃清了塞凡堡以东、克里米亚山脉南麓的最后一处重要据点雅尔塔,把塞凡堡整体收入德军170mm、150mm口径重型加农炮的覆盖范围。

吃苦不浅的苏联人不得不改变了防御策略。已经被德国人重炮集群全面覆盖的苏军炮兵不再理会小股执行火力搜索任务的罗马尼亚山地兵的挑衅,面对搜索式进攻丝毫不加理会,只在最终快攻上来时使用机枪火力和快速转移类的迫击炮集中杀伤罗军山地部队,随后立刻缩回坑道躲避尾随而来的德军炮击。

数次搜索试探都没能继续清除苏军隐蔽炮兵后,罗马尼亚军队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正式进攻,三个山地营的人马被投放到一波拂晓时分的冲锋中,试图借着苏军逆光观测时的不利一举夺取一道雅尔塔西面、靠近阿卢普卡的山梁。结果,苏联人很快就教育了罗马尼亚军队什么叫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

疾风迅雷一般的饱和炮击,在仅仅5~10分钟的时间里,把3个罗马尼亚山地营炸到死伤过半,其余残部只能拖着残肢断臂作鸟兽散,而苏联人仅仅在德国人的反制炮击中损失了2门150mm榴弹炮和四五门122mm炮,战果与损失相比,简直就不成比例。

罗马尼亚人被炸懵了,整个元旦都躲在营地里舔伤口,任由德军指挥官催促也不愿意在执行这种无谓地牺牲。毕竟元首定下的大方针还是善意联合罗马尼亚人,也不好让罗马尼亚人无下限地去做炮灰,思忖再三后,麻烦又被推回了冯。肖尔铁茨将军手中。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冯。肖尔铁茨决定加重筹码,让榴弹炮群和苏联人展开对轰。

一整营一整营的苏制榴弹炮被载重牵引车连夜拖曳到阵地上——这数百门大炮全部都是刚刚从克里米亚地峡投降的苏军手中缴获来的,一周不到后,它们就投入了炮击自己老东家的任务中来,每个炮组一般只会分配一名德国士兵负责瞄准和看守,每处阵地上还有一支端着mp40和st-g42的德军督查小队,然后其余所有的炮兵——尤其是装填手——统统是苏军战俘担任的。

这就是冯。肖尔铁茨将军的大杀器,为了防止德军士兵和罗马尼亚士兵白白消耗在坚城要塞和崇山峻岭之间,执行对轰和诱敌任务的炮兵部队被改换成了用苏军战俘充当主题的单位。那些苏军战俘装填手没有分配到任何轻武器,只有每顿几个黑列巴补充体力,随后就要进行一整天繁重的炮弹装填工作,而且随时有被炸为碎片的危险;德军督察队则是阵地上罕有的手上有枪的士兵,以便随时处决出现异常情况的战俘。

一发发摧毁苏军要塞的炮弹被苏军战俘打出,随后招致苏联要塞炮兵的反击,成群的装填手被炸死在阵地上,很快就被拖上来新的有生力量填补,而德军的远程加农炮群则在苏联人开炮的同时进行猛烈的反制炮击。反正克里米亚地峡地带投降的苏军战俘足有十万人以上,是塞凡堡要塞守军的三倍以上,冯。肖尔铁茨完全不介意用苏联人的人命去消耗苏联人的人命。

整整2万8千名苏军战俘装填手被炸碎在雪地中,或者因为弹片的重创后在冰天雪地里哭号挣扎,最后冻死在严寒中,200多名德国和罗马尼亚督战人员同样没能幸免,不过这比起让纯德军人员组成的炮兵部队去冒险已经要好的多了,苏联火炮皮实耐操的有点在此时也很让肖尔铁茨将军满意,因为很多时候,一整个阵地上的炮兵都被炸死了,这些苏制152mm和122mm榴弹炮居然修修补补还能打,让人命无限的肖尔铁茨惊喜不已。

靠着这一切,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山脉之间杀出了一条血路,突破特尔尼夫卡,直插入塞凡堡主要塞。

同一天,在塞凡堡西南部港区,德军海军陆战队在苏联人焦头烂额的时候再次来了一次夜间抢滩,把进攻路线彻底连成一片,战列舰队用凶猛的主炮让苏联人知道了,失去高尔基炮台后的塞凡堡海防就是一个渣渣。

大局已定,虽然塞凡堡最终在1月17日才彻底陷落,不过后面的比赛已经提前进入垃圾时间了。在这场凶悍地攻城战中,塞凡堡中三万余人的苏军战死大半,余者也罕见地没有被德国人投入战俘营,而是交给了俄罗斯解防军和罗马尼亚军处置,罗马尼亚军队的伤亡也不在要塞守备苏军之下,三个主力山地师被彻底打残,在克里米亚战役结束后,罗马尼军队中那些最拿得出手的精锐——喀尔巴阡山地部队几乎消耗一空,以至于在次年的高加索战役中,大部分山地作战任务只能由德军山地部队和土耳其军队担任主攻。

德国人方面,人员伤亡仅有4000余人之数,但是炮兵装备和弹药的消耗却是非同寻常,克里米亚战役中从苏军手中缴获的火炮几乎全部损耗殆尽,还搭进去上百门德制加农炮、榴弹炮,连同陆军炮兵和海军舰队在内,一共打出去了5万多吨炮弹——平均发射大约2吨炮弹,才能炸死一个塞凡堡内的苏军战士。

……

损失归损失,塞凡堡的陷落对于德军的意义同样非常重大。首先,曼施坦因上将凭借着“塞凡堡征服者”的荣誉,被希特勒晋升为大将。其次塞凡堡的陷落标志着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地区的绝对胜利,区区刻赤在塞凡堡陷落后数日即告攻破。

掌握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后,苏联人在黑海上仅存的那些破船都躲进了亚速海东北部港湾罗斯托夫,只有十几艘老旧的潜艇还敢以索契为基地继续在黑海主要海域周边晃悠。与海军相似的是,苏联空军也失去了威胁德国以及德国的盟国在黑海周边地区港口目标、海上船队、油田设施的出击基地。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彻底夺取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意义比历史上更加巨大——首先,因为德军尚存的巨大海军力量以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主动靠拢大德意志帝国的土耳其,德国人从此以后就可以毫无阻滞地充分利用黑海航运,未来在东乌克兰和索契、外高加索地区的作战行动,物资补给将会非常充分,再也不会出现历史同期那种时断时续不绝如缕的南线补给问题。整个黑海也会随之成为德意志盟国势力的内海,而不仅仅是历史同期那种类似于“反正我用不了,也不让苏联人舒舒服服用”不温不火的状态。

此外,单就拿下克里米亚半岛后对苏联人的航运切断效果来看,那也同样不仅仅局限于切断黑海的海运,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很多连锁反应:乌克兰第一大河第聂伯河和南乌拉尔地区大河顿河,分别是在克里米亚半岛的西部沿岸和东部沿岸入海的,其中第聂伯河直接注入黑海,而顿河则是注入亚速海并经过刻赤海峡(刻赤半岛和塔曼半岛之间)连接黑海。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人依靠黑海沿岸的巴统油港输出巴库油田的主要原油产量,运送燃油的货轮可以直接从巴统经过第聂伯河和顿河运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主要工业区以及顿河-伏尔加河流域工业区。在克里米亚半岛陷落后,顿河的内河航运业务也随着一并断绝——而现在还仅仅是1942年底、1943年初的寒冬季节,克里米亚半岛附近航线提前半年断绝,意味着苏联人刚刚恢复出一大半产能的巴库油田产油不得不依靠抢修一条凿穿北高加索山的输油管道或者铁路来紧急解决,到了1943年夏季德军又一轮进攻旺季来临的时候,苏联大地南部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石油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来自于炼油设施的损毁,更来自于石油运输的不畅。

第三十七章 卖队友的优良传统第三十四章 应急之策-上第五十二章 长空决战第四十五章 千里圈地第七十二章 火星行动-下第九十二章 普利茅斯空战第四十四章 苏芬终战第七十七章 落基山序曲第五十六章 拆东补西第三十八章 有抱负的暴君第三十九章 准备反攻-下第三十七章 准备反攻-上第七十六章 布雷战对抗第二章 虎虎虎第五十三章 耳光响亮-上第五十四章 从苏利亚州到古里水电站第七十八章 浓雾中的暗战-上第四十九章 南进还是北上德国版第十七章 扭曲的兽人-下第三十五章 准备收尸第四章 罗瘸子威武第九十九章 教父的劫数第七十四章 对墨西哥的军事援助第四十三章 涅槃之章第二十二章 互相算计第九十六章 诱敌还是出击?第四十七章 虚则实之第三十五章 老兵不死第七章 混沌之夜-上第四十二章 投靠小胡子第七十九章 浓雾中的暗战-中第三十五章 鼹鼠第一百十八章 隆美尔的新战功第二十八章 收拢圈套第六十一章 流血的黑夜第九章 血腥开场第二十六章 武装党卫军出击第七章 舰队决战-中第四十九章 你来我往第九十二章 普利茅斯空战第一百二十章 以色列人的战备第九十九章 经拿滚第四十七章 打扫国会第九章 钢铁咆哮-上第五十章 B-29初阵第六十六章 胡佛的嗅觉第四十章 生命线第二十七章 融资风险第七十八章 浓雾中的暗战-上第三十一章 FBI的误判第八十一章 发电机终结第二十八章 怎么玩都玩死你第四十三章 芬兰人的逆袭企第四十一章 划分势力第四十九章 叶廖缅科的后遗症第二十九章 貌似真相第八十章 浓雾中的暗战-下第四十章 断其耳目第九十六章 诱敌还是出击?第一百零七章 蓝飘带之殇-下第三十章 正名-沙漠之狐(上)第七十章 火星行动-上第三十三章 动摇的退路第五十五章 建立克罗地亚第三十八章 以色列建国第六十九章 血腥之路-下第四十四章 登陆马耳他第四十六章 换一个教皇第七章 军火贸易第三十七章 势如破竹-下第五十八章 苏联之行(下)第十章 推功推过第二十一章 目标-斯大林格勒第四十章 纳尔维克?敦刻尔克!第一章 一场意外地时空折跃第三十三章 我反正信了第四十八章 杜邦的后遗症第二十八章 潘多拉行动第四十七章 虚则实之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第三章 带路不要钱第二章 历史的漩涡第六十八章 美联储大劫案-上第四十章 纳尔维克?敦刻尔克!六十六章 意呆的礼物第四十七章 孰敌孰友第四十二章 战争阴云第六十四章 两翼齐飞-中第七十三章 鲜血的尽头第二十三章 洛克菲勒的黑手第二十四章 轮回第十四章 有行走斯图卡就有飞天火箭炮第九十八章 钓鱼之法第七十二章 墨西哥之鹰-上第二十一章 圈套第四十七章 打扫国会第三十三章 动摇的退路第六十一章 莫尔兹比港第九章 安第斯山暴君第十八章 北极熊末日-上
第三十七章 卖队友的优良传统第三十四章 应急之策-上第五十二章 长空决战第四十五章 千里圈地第七十二章 火星行动-下第九十二章 普利茅斯空战第四十四章 苏芬终战第七十七章 落基山序曲第五十六章 拆东补西第三十八章 有抱负的暴君第三十九章 准备反攻-下第三十七章 准备反攻-上第七十六章 布雷战对抗第二章 虎虎虎第五十三章 耳光响亮-上第五十四章 从苏利亚州到古里水电站第七十八章 浓雾中的暗战-上第四十九章 南进还是北上德国版第十七章 扭曲的兽人-下第三十五章 准备收尸第四章 罗瘸子威武第九十九章 教父的劫数第七十四章 对墨西哥的军事援助第四十三章 涅槃之章第二十二章 互相算计第九十六章 诱敌还是出击?第四十七章 虚则实之第三十五章 老兵不死第七章 混沌之夜-上第四十二章 投靠小胡子第七十九章 浓雾中的暗战-中第三十五章 鼹鼠第一百十八章 隆美尔的新战功第二十八章 收拢圈套第六十一章 流血的黑夜第九章 血腥开场第二十六章 武装党卫军出击第七章 舰队决战-中第四十九章 你来我往第九十二章 普利茅斯空战第一百二十章 以色列人的战备第九十九章 经拿滚第四十七章 打扫国会第九章 钢铁咆哮-上第五十章 B-29初阵第六十六章 胡佛的嗅觉第四十章 生命线第二十七章 融资风险第七十八章 浓雾中的暗战-上第三十一章 FBI的误判第八十一章 发电机终结第二十八章 怎么玩都玩死你第四十三章 芬兰人的逆袭企第四十一章 划分势力第四十九章 叶廖缅科的后遗症第二十九章 貌似真相第八十章 浓雾中的暗战-下第四十章 断其耳目第九十六章 诱敌还是出击?第一百零七章 蓝飘带之殇-下第三十章 正名-沙漠之狐(上)第七十章 火星行动-上第三十三章 动摇的退路第五十五章 建立克罗地亚第三十八章 以色列建国第六十九章 血腥之路-下第四十四章 登陆马耳他第四十六章 换一个教皇第七章 军火贸易第三十七章 势如破竹-下第五十八章 苏联之行(下)第十章 推功推过第二十一章 目标-斯大林格勒第四十章 纳尔维克?敦刻尔克!第一章 一场意外地时空折跃第三十三章 我反正信了第四十八章 杜邦的后遗症第二十八章 潘多拉行动第四十七章 虚则实之第五十六章 日不落日落第三章 带路不要钱第二章 历史的漩涡第六十八章 美联储大劫案-上第四十章 纳尔维克?敦刻尔克!六十六章 意呆的礼物第四十七章 孰敌孰友第四十二章 战争阴云第六十四章 两翼齐飞-中第七十三章 鲜血的尽头第二十三章 洛克菲勒的黑手第二十四章 轮回第十四章 有行走斯图卡就有飞天火箭炮第九十八章 钓鱼之法第七十二章 墨西哥之鹰-上第二十一章 圈套第四十七章 打扫国会第三十三章 动摇的退路第六十一章 莫尔兹比港第九章 安第斯山暴君第十八章 北极熊末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