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佶:我大宋已立于不败之地

虽说李清照动了去燕京看一看李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念头,可李清照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女人,而现如今的山东、河北两路都在闹起义。

至于燕地,秦桧倒是说,那里差不多已经稳定下来了。

可燕地的边界上就是赵宋王朝的上百万大军。

宋军是什么样的纪律,官宦世家出身的李清照,又岂能不知?

所以,但凡在李清照跟赵明诚说“我想趁燕京还在我汉人之手时,去燕京看看,你意下如何”时,赵明诚能说出点关心李清照的话,或是劝阻李清照的话,李清照可能也就熄了去燕京转一转的念头。

可李清照跟赵明诚说这话的时候,赵明诚只顾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李清照说什么他都在那边点头,口中“嗯”、“啊”、“好”的敷衍着李清照。

在李清照看来,就好像赵明诚根本就没听见她在说什么,又好像赵明诚根本不信她能够独自一人去燕京一般。

李清照表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在发狠:“燕京又不是龙潭虎穴,我倒要试试,我能否取来真经!”

其实——

就是这时,李清照也只不过是在“说气话”。

只要赵明诚稍稍给李清照点台阶,李清照可能也就就坡下驴不去燕京了。

然而,赵明诚只在家里待了半天,准确的说是,只在家里看了小半天的书,都没在家里过夜,就又走了。

接下来,赵明诚又是好几天不着家。

见此,李清照怒火中烧!

可撒泼打滚无理取闹根本就不是李清照这样的女人能做得出来的。

于是乎,被赵明诚给逼到绝路的李清照,给赵明诚留下了一封信,然后一身书生打扮,在两个同样是女伴男装的贴身丫鬟和四个忠心小厮的陪同下,踏上了去燕地之旅……

……

再来说秦桧。

在来州没有见到赵明诚,其实让秦桧挺遗憾的。

如今,蔡京致仕,看起来也不可能再复仕了。

而掌权的王黼不是变法派。

保守派集体大举回归大宋王朝的朝堂之上,有目共睹。

赵家和李家在保守派当中的政治能量还是不小的。

秦桧要是能上保守派这辆快车,肯定会前途无量。

可惜,赵明诚和李清照之间似乎在闹矛盾。

秦桧不想掺和到这种家庭矛盾当中去。

加上赵明诚这个男主人不在家,秦桧也不好跟李清照这个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主人在一起待太长时间。

所以,秦桧便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了李清照的挽留,继续回京赴阙。

来州离东京汴梁城其实已经没有多远了。

秦桧只用了两天时间,就从来州回到了东京汴梁城。

可不等秦桧进入东京汴梁城,秦桧就发现东京这里的人,非常高兴,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秦桧不解,回家问王氏。

王氏说:“官家和朝中一众相公听闻,郭药师已降,又闻李贼割了金使的鼻子,与金人已然交恶,两虎相争,必有一死一伤,大宋已立于不败之地,故而朝野内外全都在庆祝。”

秦桧听言,越发觉得他这次回来对了。

事实上,赵鼎和秦桧在看到,李存得到燕地不久,就要跟金国开战,也很兴奋,以为李存真的中了赵宋王朝的驱狼逐虎之计。

可随着李存以雷霆之势控制住了燕地,并一战就灭掉了实力强大的塔塔儿部,关键本身并没有太大伤亡,王左之才的赵鼎和秦桧立即就意识到,他们大宋王朝可能错了,而且错得非常离谱。

“这根本就不是驱狼逐虎,

而是纵虎归山,李存在没有战马和优良骑兵的南方,可能还不会发展壮大得如此之快,到了可以组建一等一强大骑兵的燕云这里,恐怕就没有什么能限制住李存……一统天下了。”

秦桧本想明天再去进宫面圣的,但见到大宋王朝的君臣错得如此离谱,秦桧一刻也不想再耽搁了。

所以,秦桧不顾天色已黑,直接就去皇宫求见赵佶。

等秦桧来到皇宫门前,门卫告诉秦桧,由于郭药师率领八千常胜军投降,又由于大宋王朝的心腹大患李存中了大宋王朝的驱狼逐虎之计,不可能再对大宋王朝产生威胁了,李浪子因此劝陛下设宴相庆,目前陛下正在跟一众心腹大臣共欢。

秦桧一听,连门卫都知道这是驱狼逐虎之计,更加忧心忡忡:“任地简单之计,以李存的心计,怎么可能想不通?退一步说,就算李存想不通,吕将、陈箍桶之辈难道也想不通?这分明是李存将计就计也。”

秦桧知道,这驱狼逐虎之计虽然是吴敏所出,但是真正能够得以实施,少不了李邦彦出力。

这也就不怪李邦彦会劝陛下庆祝,以标榜其功了。

秦桧对李邦彦这个人的印象很不好。

虽然李邦彦有一副好皮囊,应对敏捷,才华横溢,但这却并不能掩盖李邦彦也是一个弄臣的本质。

李邦彦出身于一个银匠世家,从小就熟悉市井社会,能歌善舞,油嘴滑舌,唱戏、作歌、填词、踢球样样都很内行。

李邦彦尤其擅长踢球,与赵佶、高求同属超一流球员,三人如果生在后世,中国男足绝不会像后世那么丢人。

赵佶骨子里就是一个艺术家,他讨厌刻板的人,喜欢蔡攸、李邦彦、高求之类会玩的人。

因此李邦彦很得赵佶宠信。

李邦彦并没有因赵佶宠信他,而帮赵佶这个伯乐好好治理大宋王朝,而是仗着赵佶的宠信,与王黼明争暗斗,至国家大事如同儿戏一般。

这件事,大宋王朝上上下下全都看得非常明白。

甚至就连赵佶对此都很清楚。

可赵佶却一直装作不知道这些事。

——赵佶在是一个艺术家的同时,也是一个皇帝,学过帝王之术,因此,赵佶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之间有矛盾,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宰执之臣。

这可能是所有皇帝的通病,因为臣子们之间如果一团和睦,拉帮结伙,结党营私,可能会威胁到皇权。

所以,尽管赵佶什么都知道,但他就放任这种情况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从蔡京第三次致仕了之后,赵宋王朝其实就已经失控了。

只是赵佶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还沉浸在自己的帝王之术当中。

秦桧早年做过私塾先生,后来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也就是说,秦桧当了一辈子的老师,骨子里有老师刻板的一面,因此他看不惯李邦彦、蔡攸、高求之类不学无术靠着皇帝喜欢而被赐进士出身的人,获得高位,把持朝政。

然而,看不贯又能怎么样,赵佶就喜欢任用这样的人,现在朝中主政的这些人,又有几个不是这样的人?

拿赵佶的用人之道与李存的用人之道一比,秦桧越发得不看好大宋王朝的未来了。

秦桧觉得自己这么想是不对的,因此他连忙压下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请门卫帮自己通报一声,说自己有要事面圣。

而就在此时,赵佶正在和他的一众亲信大臣们饮酒属对,填词作诗,唱歌演戏,寻欢作乐。

参加这次曲宴的赵佶的亲信大臣有,宰相王黼、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内侍梁师成、开府仪同三司太尉高求、知枢密院事郑居中、中书侍郎张邦昌、尚书左丞王安中、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李邦彦、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等。

这些人都属于赵宋王朝的朝廷重臣。

其实,曲宴并不是赵佶独创的,有宋一朝的皇帝,似乎都喜欢用曲宴来收揽人心。

不过,与历任赵宋王朝的皇帝相比,赵佶明显更加热衷搞曲宴,甚至到了每个月都会搞几次的地步。

这主要是因为赵佶喜欢舞文弄墨,身上有文人气息和民主作风,因此他讨厌规规矩矩的。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赵佶跟蔡攸、王黼、李邦彦等人交往时,有时候根本没有君臣之间的规矩,他们在一块玩耍时,更像是好朋友之间的聚会。

殿外高竹崇桧,林木蓊郁,殿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御宴所用之器皿,瑰丽无比,光彩照人。美酒加佳肴,韶乐配美女,香气四溢,犹如天境。君臣欢聚一堂,其乐何其融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佶突然生出了艺术创作的冲动。

于是,赵佶突然站起身来,说道:“朕欲挥毫一书,众爱卿且随朕观之。”

王黼等人一听,便知今日又有眼福见到赵佶的大作了,所以他们前呼后拥着赵佶,兴高采烈的前往保和殿。

保和殿里珍藏着数不清的宝玩、古鼎、彝器和玉器,还有大量儒家经典诸子百家的着作,以及道家金柜玉笈之书,这都是赵佶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文人至宝,要是李清照这样的文学爱好之人能来到这里,肯定会乐不思蜀的。

众人一到保和殿,梁师成就手脚麻利的帮赵佶铺开宣纸。

赵佶提笔凝神,屏气片刻,然后笔走龙蛇,一篇千字文,一气呵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王黼等人都看呆了,因为赵佶这次没有写他的瘦金体,而是大书狂草。

关键是,赵佶的这篇狂草,给人一种疾风骤雨的感觉,无论是用笔上,还是结字上,都有了一种变化莫测的感觉,整体上气势奔放流畅,蔚为壮观,其水准不输张旭和怀素,线条上缠缠绕绕,相互顾盼生情,首尾联系十分紧密,而且还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通篇上却找不到一处败笔,可见赵佶对草书的驾驭能力也是超级强的,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而且还富有弹性,虽然也有薛稷的笔意,但是自我特点还是非常突出的,线质视觉感受非常之好。

王黼等人真是没有想到,赵佶藏得这么深,他的狂草,竟然比他的瘦金体更加惊艳。

这真是让王黼等人大开眼界,望着这幅长达十一米的描金云龙之作,纷纷赞不绝口。

王黼道:“官家草书,有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舒展自如,气势宏伟!”

李邦彦道:“官家草书,或连或断,既像绽开的春花,又像散乱珠玉也。”

张邦昌道:“官家草书,彷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白时中道:“官家草书,乃翠松卧高岭,奇石立鸿沟。”

王安中道:“官家草书,跌宕起伏,变幻多姿,恰似行云流水,又似电闪雷鸣。”

梁师成摇摇头:“纵观全书,飞动若虎踞龙腾,飘然若风云际会,汪洋恣肆,气贯长虹,此乃官家在提前庆祝我大宋即将到来的大胜。”

王黼等人这才恍然大悟。

赵佶也点点头,觉得还是梁师成最了解自己。

这一夜赵佶君臣全都在保和殿喝得酩酊大醉。

这种情况下,侍卫哪敢帮秦桧通报?

结果,秦桧就这么傻傻的在宫外等了一夜。

此时是阴历十一月底。

被冻了一宿之后,秦桧得了很严重的风寒,差点一命呜呼,根本没办法面圣。

而赵佶君臣第二天酒醒之后,王黼代表大宋王朝的文武百官给赵佶上了一份贺表:

恭惟皇帝陛下,性备尧仁,智兼汤勇,诞敷文德,同四海之车书,肃将天威,辟三王之境土,凡此濯征之策,仰系独断之神,料纤悉于九重,契几微于万里,神祗效职,天地合符,亟臻复古之勋,仰快在天之愤,受端闱之献,方陈希阔之仪,增舆地之图,更阐文明之化,运筹帷幄,一石二鸟,用申中夏之威,取乱侮亡,先复全燕之地,再燕云十六州,之后尽复江南十四郡,盛超振古,喜溢绵区……

从王黼的这份贺表上不难看出,赵宋王朝的一众大臣,对当下的形势,非常乐观,以至于他们还能竭尽阿谀之能,讨赵佶欢心。

赵佶被王黼等文武百官拍得晕晕乎乎的,好不得意。

次日,赵佶下诏回应:

朕嗣纂丕图,日新庶政,思加大信,式协万邦,燕民效顺,束身请命以来归,将尽复燕云之故疆,尽除东南之大患,聊共成祖考之昔志,君臣有庆,中外交欢,成此肤功,赖予良弼,丕扬伟绩,实系嘉谋……

随后,赵佶一连下了四道圣旨:

一、赐涿州新名为“涿水郡”。

——这还是王黼等人劝赵佶先不要打草惊蛇,免得李存反应过来,不和完颜阿骨打开战了,否则赵佶就连燕京等燕地州县一块赐名了,甚至于,赵佶连云地九州的新名字都想好了。

二、赐新收复的涿州并管县城曲赦。

三、蠲除科率。

四、甄擢贤才。

王黼很快安排快马,将赵佶的圣旨送到雄州河北宣抚司。

至于秦桧大老远的从燕京跑回来,又病倒了一事,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

……

……

第三百七十章 伐金统帅——岳飞!第一百二十五章 粮食的战争第二百七十四章 处境艰难的朱皇后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存十一年前布下的棋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赵桓的妃嫔全处第四十八章 可恶至极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存:我就要玩这么大第六十四章 北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耶律大石:李存就没想过让你我活着离开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祚在海上筑宫室待陛下久矣第一十二章 首重纪律第九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八十八章 让朕做你的英雄第一百八十章 出兵条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存回来了第一百五十章 王黼:李存的胃口也太大了第二百零八章 属于我李存独领风骚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求月票!)第三百四十四章 赵构的新妃嫔与李存的初磨合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知朱皇后今宵愿与朕同席共枕否(求月票!)第三百五十章 李存与赵构见面第三百六十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稳赚不亏第三十五章 息坑大战第四百零五章 李存的女人政治第二百四十九章 岳飞,朕的卫青、霍去病第一百七十八章 我家大都督比你家皇帝如何?第一百七十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贯:官家,快做决定吧第七十五章 大材小用第三十四章 整军和监军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说,落袋为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势如破竹第一百二十九章 疾风知劲草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存对赵构的报复(求月票!)第三百九十三章 要想学得会,就得跟师傅睡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第二十章 你快放开我第一百四十七章 战果第八十六章 童贯来了第五十八章 金买骨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个基称个帝第一百九十章 换成了真男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此消彼长(求月票!)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个不够,得送俩第二百一十四章 从战火当中崛起的两员大将(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理万机,时间有限第六十五章 锁城?第一十九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五十五章 群雄并起第三十六章 三分之势第二百六十二章 六甲神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交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一统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六十五章 锁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半老徐娘李清照第四十一章 能当个妾就不错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吴国公真风流也第四十四章 解渴才是最重要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神器?!第三百七十七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玩物只是玩物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陈妙贞第八十二章 我帮你插个队第四百零九章 舞娘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药师的下场第二百九十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三章 童贯:大都督你不择手段第一十一章 虎贲军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三百九十二章 温水煮青蛙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桓:龙女焉能嫁犬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来日……方长第四百一十一章 这个时代的日本第四十一章 能当个妾就不错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威震中南半岛第一百四十一章 交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赵构:大丈夫何患无妻第四十六章 杭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李存:女真敢跟朕要岁币?!第二百五十三章 他的孩子你不配养第三百章 赵构登基,皇后在李存床上(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闻战则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朝亡第二百三十六章 李存与四大名妓不得不说的故事第五十三章 日日当新郎夜夜换新娘第二百六十七章 勿虑也第三百六十四章 当世第一强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性格刚烈的萧太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迎接姑爷归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路向东第三百五十九章 女婿不错,就是有点费丈母娘第三百三十三章 窝囊至极的秦桧(求月票!)第一百一十章 我家大小姐尚红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须有(求月票!)第二百二十章 干宋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三章 乱世来了
第三百七十章 伐金统帅——岳飞!第一百二十五章 粮食的战争第二百七十四章 处境艰难的朱皇后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存十一年前布下的棋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赵桓的妃嫔全处第四十八章 可恶至极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存:我就要玩这么大第六十四章 北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耶律大石:李存就没想过让你我活着离开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祚在海上筑宫室待陛下久矣第一十二章 首重纪律第九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八十八章 让朕做你的英雄第一百八十章 出兵条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存回来了第一百五十章 王黼:李存的胃口也太大了第二百零八章 属于我李存独领风骚的时代来临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求月票!)第三百四十四章 赵构的新妃嫔与李存的初磨合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知朱皇后今宵愿与朕同席共枕否(求月票!)第三百五十章 李存与赵构见面第三百六十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稳赚不亏第三十五章 息坑大战第四百零五章 李存的女人政治第二百四十九章 岳飞,朕的卫青、霍去病第一百七十八章 我家大都督比你家皇帝如何?第一百七十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第一百五十六章 童贯:官家,快做决定吧第七十五章 大材小用第三十四章 整军和监军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存:我娘说,落袋为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势如破竹第一百二十九章 疾风知劲草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存对赵构的报复(求月票!)第三百九十三章 要想学得会,就得跟师傅睡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存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第二十章 你快放开我第一百四十七章 战果第八十六章 童贯来了第五十八章 金买骨第一百八十一章 登个基称个帝第一百九十章 换成了真男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此消彼长(求月票!)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个不够,得送俩第二百一十四章 从战火当中崛起的两员大将(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理万机,时间有限第六十五章 锁城?第一十九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五十五章 群雄并起第三十六章 三分之势第二百六十二章 六甲神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交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一统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六十五章 锁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半老徐娘李清照第四十一章 能当个妾就不错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吴国公真风流也第四十四章 解渴才是最重要的第一百三十八章 神器?!第三百七十七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第四百一十四章 玩物只是玩物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妃陈妙贞第八十二章 我帮你插个队第四百零九章 舞娘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药师的下场第二百九十章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求月票!)第一百五十三章 童贯:大都督你不择手段第一十一章 虎贲军第二十四章 埋伏第三百九十二章 温水煮青蛙第一百五十一章 赵桓:龙女焉能嫁犬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哥是皇帝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来日……方长第四百一十一章 这个时代的日本第四十一章 能当个妾就不错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威震中南半岛第一百四十一章 交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赵构:大丈夫何患无妻第四十六章 杭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李存:女真敢跟朕要岁币?!第二百五十三章 他的孩子你不配养第三百章 赵构登基,皇后在李存床上(求月票!)第四十二章 闻战则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朝亡第二百三十六章 李存与四大名妓不得不说的故事第五十三章 日日当新郎夜夜换新娘第二百六十七章 勿虑也第三百六十四章 当世第一强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性格刚烈的萧太后第一百一十一章 迎接姑爷归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路向东第三百五十九章 女婿不错,就是有点费丈母娘第三百三十三章 窝囊至极的秦桧(求月票!)第一百一十章 我家大小姐尚红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须有(求月票!)第二百二十章 干宋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三章 乱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