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整治

张雷意识到,要想靠着崇祯和他的这群臣子来将整个混乱的大明王朝重新建立秩序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才能够稳定自己的局势。

崇祯从马士英那里听到了张雷说的那些话,顿时就被吓住了,同时听说了张雷控制了湖广、河南、凤阳、庐州以及大半个四川之后,更是吓得呆立当场,但是他什么都不敢做,日日提心吊胆地让人关注着张雷的动向。他不敢再说派监军的事情,如果张雷正的造反了,那整个大明王朝就真的没的救了,他甚至连听也不敢再听到张雷的消息了。

张雷在掌控了这些地方之后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征兵,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的话是不可能管理得了这么大的一片地方的,特别是在如此战乱的年代,若是光凭借自己的那十万兵马那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成功控制这些地方的第三天,张雷就下了一道命令,在这几个地方征兵五十万,每个士兵每一个月可以领取一两银子的粮饷,唯一的要求是不得低于十八岁不能够高于五十岁,并且要绝对的服从命令。

征兵令一出,所有的人都轰动了,原因自然是那一个月一两银子的薪酬,并且张雷还承诺提供精良的装备,这条件之优厚就算是身为皇帝的崇祯也开不出来。

随后,更加让人震惊的消息再一次由张雷发出,彻查自己控制的这些地方的所有的士兵之中混吃等死的兵痞,将他们列入黑名单,剔出军队,若是有意见的张雷将亲自将他枪毙,每过一年进行一次兵力检阅,不合格的士兵将开除出军队,合格的士兵在第二年的军饷将会提升一两银子,也就是每个月可以领取二两银子。以此类推,只要符合张雷的要求的士兵,随着当兵年限的增长,每一个月拿到的钱总会比上一年多一两银子,即使再没有军功,当兵时间一长能够得到的粮饷也会更加多。不过为了防止有人在打战的时候为了保命赚钱而畏缩不前,这种人将会被同伴举报记录在案。年检之前就会被开除掉。

一系列的重拳举措在整个全国的军界都引起了轰动,特别是在张雷亲自枪毙了十几个依靠家里面的声望地位挂在军队里面白领粮饷并且不接受劝退还飞扬跋扈的兵痞之后,张雷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几乎所有的统帅都想要效仿他的制度进行改革,最终却有大部分人因为拿不出钱来而作罢,少数能够有雄心想要壮大的军队推出了相似的福利。却也比张雷有大幅度的缩水,如果有人想要参军的话,自然会有自己的选择,这都赖于张雷的船队在海外摄取巨额的财富,才能够支撑得起来。

在杀鸡儆猴一般地杀死了一批有着深厚背景的兵痞之后,大家也都终于知道这张雷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于是便再也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了。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只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五十万士兵的记录就全部送到了张雷的面前。这么多的士兵他当然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管理,管不过来的,于是那些在巢县的时候就已经跟随着张雷已经建立了绝对的忠诚的那些士兵突然之间惊喜地发现自己得到了张雷的授权,成了百夫长千夫长,也算是一个小头目了。并且张雷还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权,只要不触及张雷的底线。他们基本上就会有拥有对自己级别以下的人的生杀大权,并且张雷还告诉他们,不管如何,只听从他张雷的命令,连朝廷也可以不用管,出了事情由他张雷担着。

这个行为不仅仅让那些跟随着张雷的老士兵喜出望外,而且也给那些新兵树立了榜样。只要跟随着张雷混,不仅仅能够拿到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军饷,还能够当上官,多好的事情啊。

张雷虽然把所有的老兵都给指派了出去。但是却没有人敢来招惹他,各地都在大练兵,他也不能够闲着,在亲兵的陪同之下,他花了半年的时间考察了湖广、河南、凤阳、庐州等地的土地情况,按照后世的经验规划出了一套开垦耕地兴修水利的方案,发放下去号召所有的百姓来实施,说是土地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种植出来的庄稼全部归自己所有,不用缴税。这可是大大地刺激了百姓们的积极性,但凡是农民,魂牵梦萦的也就是那一片土地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农民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如今张雷每家每户都给他们分配了一块土地,这还不让他们感恩戴德?更重要的是,种出来的东西连税也不收了,这可是数千年以来破天荒头一遭。

张雷这里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他的地方也不会平静,其他的人自然也不会闲着,比如说崇祯。

四月十二日,崇祯帝告谕科道官:朝廷设立言官以为耳目,乐为谠论,俾助政机。若缄默不言与言而无当,皆非所望。甚有以言为名,挟私逞臆,循声附和,争胜把持,其失职更甚于不言。近时事多艰,亟资忠益,兼收并纳朕意甚殷,乃言官不能仰体,或荐举太滥;或纠谪过苛;或已经处分,追论纷纭;或事宜慎重,哆口腾播,掣任事之肘,启侥幸之端,抗威福之权,失献替之义。于此朕求言图治之本怀甚为不符。昨面传谕,并着颁示宪纲。今特再谕,如乖违职守,定加处治。

清皇太极出于内外形势需要,屡次遣使与明廷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奏报崇祯帝,崇祯帝便令新甲密图。崇祯十五年四月,马绍愉受命前往。六月,马绍愉回京,清致书崇祯帝约以平等相交及岁币、疆界事,将议和条款密件送新甲。新甲赴朝,未收藏密件。家僮误以为塘报,付之抄传。于是科道交攻,道路哗然。崇祯帝为推卸责任,下新甲于狱。新甲不认罪,反自诩其功,崇祯帝遂斩新甲。议和事亦自此作罢。

四月二十九日,清兵攻克塔山。其时。兵部郎中马绍愉驻塔山等候朝廷议和之命,遣人谕清兵勿攻,清兵不听,遂攻克塔山城。城中兵民自焚,无一人降清。

六月初三日夜半平陆地大震。震坏城垣民居,山崖崩裂。初四日,山西安邑地震。从西北起,声如雷,官民庐舍俱倒。人有压死者。蒲州、荣河人多压死。山西省临晋、垣曲、解州、沁源、阳城、壶关、夏县、垣曲;陕西省潼关卫;河南省河内、武陟、绳池、陕州、阌乡等州县,均受到波及。这次地震地跨三省数十州县,连震不已,初九日又震。十三日又震,以至数十日方止。震级为六级。

随后,监察御史吴履中疏论崇祯帝朱由检之失有二:一为大奸之罪状未彰而身为受过。二为图治之纲领未挈而用志多分。何以言之?临御之初,天下犹未大坏,特用温体仁,托严正之义,行媢嫉之私。使进行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此为体仁之罪;专任杨嗣昌,恃款抚,加练饷,致民怨天怒,旱蝗盗贼,结成大乱之势。此杨嗣昌之罪。皇上信任二人,二人恃其信任,售其奸欺。不知如何钟爱如何匪躬以自结于皇上,迨深信不疑,然后得为所欲为,无不如意。有执之罪彼,彼不任受。有人说皇上自为之,皇上亦说彼实未曾专擅。乃益深信不疑。是皇上为二奸所误,未尝自有缺失。亦是收人心之机。至于图治自纲领,圣人抚世酬物,历时制宜,如今日内治缺而后戎马生。民生促而后寇盗起,向者虏逞于外而政治愈棼,寇生于内而赋敛愈急,是以生乱。今急宜反其所为,省躬励翼,蠲租解网。乱源已塞,急宜求治兵之人,真能御虏者任边陲,直能剿寇者办内地,先了此两大事,而治功可次第而举。

七月初一日,开封告急,崇祯令左良玉赴援。左良玉及杨文岳、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驻朱仙镇。左良玉见敌势盛,乃拔营而逃,襄阳诸军皆溃。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遇李自成伏军,左良玉军大乱,弃马骡万匹,监军佥事任栋死于阵,左良玉则逃至襄阳。寻以朱仙镇之败总督杨文岳免职,总督丁启睿逮下狱。

七月十三日,户部尚书傅永淳奏陈屯田八事,一为军屯。军买官屯,民占军地,奕叶相传,不必究问。但就册报征解,即以折色改征本色。二为民屯。凡荒闲可耕之地,出示召募军民商贾,愿捐资开垦,即给帖为永业。三为兵屯。有事用兵以战,无事用兵以耕,仍以七分守城,三分屯种。四为商屯,依垦田多寡颁给职衔。五为水屯,召习水利之南人,度其原,使地无旷土,水无遗利,三年后起科。六为陆屯,择不毛之地,树以桑枣,随其所便,永不起科。七为罪废开屯。八为设官,特遣大臣专理屯务,设屯官分理,宽以吏议,迟以岁月,使其便宜行事,崇祯帝从其议。

七月十七日,崇祯帝告谕吏部:近来有司不修守备,贼至辄陷,原与冲锋阵亡及持久力诎之士不同。若概赠荫,保以奖励忠劳。今后宜详加分别。除异常义烈,恤典取自上裁。其失事损身,有司六七品赠监司五品,其五品赠临司四品,方简官赠京秩。著为令。

八月十三日安庆兵变。其初,副总兵廖应登领三千人,汪正国、李自春各领千人,到处骚扰,黎民重怨。巡抚徐世荫新到任;又值刑科给事中光时亨疏伦廖应登宜正军法,邸报先到;于是兵遂发难,杀都指挥徐良寇。世荫急从南京赶到安庆,徙应登兵太湖,正国兵桐城,乱乃定。

十一月初六日,清兵入蓟州,连破济南、山东州县。当时关内外并建二督,又设二督于昌平、保定。又有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总兵。星罗棋布,无地不防,而事权反不一。警报至,急征诸镇入援,清兵已破蓟州,分道南向。河间以南多失守。至山东,连破兖州等府。共攻克八十八城。鲁王朱以派自杀。乐陵、阳信、东原等诸王皆死。至次年四月才予北归,俘三十六万九千余人,获金一万二千二百余两,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余两,牛马等五十五万余头,珍宝缎匹八万余。

闰十一月十四日李自成率诸将,连营五百里,进攻汝宁。总兵虎大威中弹而死,城被攻破。前总督侍郎杨文岳、兵备佥事王世琮、知府付汝为等俱死。时河南郡邑残破,朝廷不再设官,百姓多结寨自保。各寨或降义军,成受朝命,又互相吞并。

十二月初四日,李自成攻陷襄阳。左良玉自朱仙镇战败后,退驻襄阳。李自成乘胜攻左良玉,至白马渡。左良玉移营于南岸,守浅洲,李自成军十万争渡,左良玉乃拔营而逃,走武昌。李自成军渡过白马渡,遂长驱进至襄阳,襄阳官吏都已逃走,李自成军遂趋宜城。

十二月初八日,清军攻兖州。兖州知府邓藩锡劝鲁王以派散积储以鼓士气,城犹可存,否则,大事一去,悔之晚矣。以派不听,清军到,各将分门死守,力不支,城破。鲁王自尽,乐陵、阳信等郡王都死。邓藩锡等战死。

归安大旱,飞蝗蔽天而下,所集之处,禾苗与芦苇立尽,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含山左侧地名良村,强徒数百啸聚作乱,幸亏不日被扑灭,可是,瘟疫继至,但官府不但不独免钱粮,反而严刑催科。而苏州府吴县米价贵至每石银三两三钱,麦石二两二钱。民益艰食,流离窜徙,老稚抛弃道傍,城乡房舍半空倾倒,死尸枕藉。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到了崇祯十五年年末,张雷练兵终于完成。

第137章 驸马爷第190章 新凤阳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316章 与清决战(6)第一百三十一章第190章 新凤阳第330章 委派监军第173章 重启永乐计划第69章 焦湖司从九品巡检第50章 张氏商会(4)第44章 行业巨子第138章 寻求庇护第251章 扬帆出海第193章 郑芝虎之死第164章 作战邀请第56章 郑芝虎第166章 车厢峡大战第52章 走私品第275章 高阳之战(1)第66章 高产作物第329章 李自成攻开封第327章 围攻张献忠第107章 规划第175章 凤阳告急第219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196章 叫板崇祯第285章 惹我者死第247章 增收之策第261章 北川美幸和她的儿子第202章 第一支资源掠夺船队第77章 济慈院第117章 收纳流民第369章 大明商业拓展公司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254章 心理素质太差了第198章 满清为什么要汉人剃发第376章 崇祯服软了第32章 钻床和刨床第123章 蚂蚁也可以成为武器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379章 秦洛风回来了第204章 实力就是道理第67章 当个好人第374章 柳善府第179章 张雷失策第59章 同道中人第二白二十五章 献礼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204章 实力就是道理第329章 李自成攻开封第32章 钻床和刨床第162章 被发好人卡了第113章 双喜临门第100章 镖师选拔第350章 进军盛京第102章 浪里白条张顺的故事第206章 殖民地第237章 各怀鬼胎第109章 中都凤阳第23章 利益网络第56章 郑芝虎第62章 张氏商会的价值第75章 老夫子第61章 苏家族会第74章 招贤纳士第260章 本岛第374章 柳善府第385章 集 体婚事(5)第323章 大溃逃第364章 整顿第140章 奉旨成婚(下)第338章 与李自成谈判第99章 四海镖局第173章 重启永乐计划第260章 本岛第81章 连环计?第三百七十五章第315章 与清决战(5)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301章 彻底决裂第35章 产业链规划第137章 驸马爷第253章 你给翻译翻译第222章 清兵来犯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94章 炸了第105章 显微镜第285章 惹我者死第169章 突围战第210章 硝烟乱(1)第17章 有烟没火难成正果第355章 登基第57章 处罚第295章 人去楼空第186章 论功行赏第9章 烤烟房第202章 第一支资源掠夺船队
第137章 驸马爷第190章 新凤阳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316章 与清决战(6)第一百三十一章第190章 新凤阳第330章 委派监军第173章 重启永乐计划第69章 焦湖司从九品巡检第50章 张氏商会(4)第44章 行业巨子第138章 寻求庇护第251章 扬帆出海第193章 郑芝虎之死第164章 作战邀请第56章 郑芝虎第166章 车厢峡大战第52章 走私品第275章 高阳之战(1)第66章 高产作物第329章 李自成攻开封第327章 围攻张献忠第107章 规划第175章 凤阳告急第219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第196章 叫板崇祯第285章 惹我者死第247章 增收之策第261章 北川美幸和她的儿子第202章 第一支资源掠夺船队第77章 济慈院第117章 收纳流民第369章 大明商业拓展公司第216章 谁得罪谁第254章 心理素质太差了第198章 满清为什么要汉人剃发第376章 崇祯服软了第32章 钻床和刨床第123章 蚂蚁也可以成为武器第134章 干一票大的第379章 秦洛风回来了第204章 实力就是道理第67章 当个好人第374章 柳善府第179章 张雷失策第59章 同道中人第二白二十五章 献礼第273章 无毒不丈夫第70章 罗德曼教官第204章 实力就是道理第329章 李自成攻开封第32章 钻床和刨床第162章 被发好人卡了第113章 双喜临门第100章 镖师选拔第350章 进军盛京第102章 浪里白条张顺的故事第206章 殖民地第237章 各怀鬼胎第109章 中都凤阳第23章 利益网络第56章 郑芝虎第62章 张氏商会的价值第75章 老夫子第61章 苏家族会第74章 招贤纳士第260章 本岛第374章 柳善府第385章 集 体婚事(5)第323章 大溃逃第364章 整顿第140章 奉旨成婚(下)第338章 与李自成谈判第99章 四海镖局第173章 重启永乐计划第260章 本岛第81章 连环计?第三百七十五章第315章 与清决战(5)第274章 杀奔高阳第301章 彻底决裂第35章 产业链规划第137章 驸马爷第253章 你给翻译翻译第222章 清兵来犯第257章 求见圣女第94章 炸了第105章 显微镜第285章 惹我者死第169章 突围战第210章 硝烟乱(1)第17章 有烟没火难成正果第355章 登基第57章 处罚第295章 人去楼空第186章 论功行赏第9章 烤烟房第202章 第一支资源掠夺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