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巨变之始 (十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返回书页

在九十年代中期前后,共和国每年在电信行业上的投入号称超过每年的国防经费开支,如果深究根源,利用海外的免息和低息长期贷款占了很大的比重。

比如91-94年这三年间,共和国单在数字交换机这个单一设备上累计利用海外贷款超过二十五亿美元,引进国际各种品牌的交换机超过一千万线。

除了进口交换机之外,在九十年代中早期,共和国国内能生产数字交换机的唯有吴淞贝尔一家合资公司。

如果没有梁远,日后这家合资公司在九十年代会成长为共和国电信市场上的垄断型巨无霸企业,高峰时期贝尔的产品一度占据了共和国程控电话网络设备的百分之六十。

随着超算项目的成功,从基础产业开始死磕大型尖端科技的好处开始体现出来了,比如目前浪潮每秒4000万次,对外报价240万一台,可以视为超算研发附属成果的浪潮高性能工作站。

单纯的超级计算机卖得再贵,三、四个亿一台基本就顶天了,若论走量是注定比不过浪潮工作站的。

限于精英版c3处理器高频芯片的成品率不高,远嘉超算的产能预计每年十部以内,哪怕和摩托罗拉、西门子之间鬼扯了一年的2.0微米制程技术马上获批引进,安装调试完设备正式生产八个月都是快的,而新线的良品率达到可接受的商业化水准,已经是十二甚至十四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目前浪潮运算速度每秒三十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勉勉强强算是摸着点国际主流水准的尾巴尖暂时还能拿出手,但就芯片的发展速度而言,一年之后也就是91年年中浪潮的超算如果想保持竞争力,至少要把运算速度提升至六十亿次以上,92年必须突破百亿大关,这几乎是一场看不到尽头马拉松,稍微松口气就意味着掉队。

港基集电下一代处理器c4的开发已经步入正轨,前期得益于方兴东和引进mips的技术积累已经用尽,这次新一代处理器的预计开发时间长达二十个月。

如果c4处理器开发成功,彼时性能已经落伍的超算系统肯定将面临升级,好在浪潮的超算构架先进,但升级之后的超算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增,路由器也肯定得随之升级,从原本路由器精英版的c3主控芯片换成精英版的c4主控芯片,相当于又陷了新一轮循环,顶级超算的产量照样提不上去,依旧是每年十部。

解决这个瓶颈除非直接引进1.0微米的先进制程,可惜,直接引进海外顶尖制程技术的可能性,还不如梁土豪氪金蒙国内技术自主突破的可能性。

当然,只是最顶级的那批超算受制于产量,其他的类似高性能工作站什么的产量就大了,不过限于港基集电5.0微米已经落后国际主流的生产线制程技术,浪潮高性能工作站的耗电量和发热量极大,基本上一间普通开间屋子,放上两台工作站冬天就不需要供暖了。

但就算如此,浪潮工作站也将给港基集电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报价区间从2000多万到5000多万,由八至十九台浪潮高性能工作站所组成的三至九亿次每秒运算能力的小型计算集群,已经足够应付共和国金融,税务,股市,科研,地质,电信等十多个行业对于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

从硬件性能上说,浪潮目前的小型技术集群基本相当于未来ibm享誉全球的高性能大型机中,较为低端的x系或是i系产品,比如完全可以满足省市两级银行的数据处理需求。

当然,对于国家级金融、能源、电信这类行业骨干节点的数据处理,在浪潮的产品线中只有超算可以胜任,而且软件方面还得继续努力,好在目前时间才步入九十年代,ibm的商用大型机也刚刚起步不久,留给远嘉的时间足够多。

上个月的五月十八日,浪潮对外宣布共和国每秒三十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研发成功之后,只隔了不到四十八个小时,吴忠华就代表中科院直接上门找到了梁远的头上。

深悉远嘉内情的吴忠华早就从李远铃那里得知由于大流量路由器过于难产,超算的年产量不高的事实。

第一台超算已经被军方装飞机拉走,第二台超算华晨预定,这两者的优先度肯定是雷打不动连梁远都不敢表达什么意见的,但第三台超算给谁可就值得商量了。

一般人提起九十年代的共和国,会用到形容词汇或许会包括淳朴,朝气,勤劳等许多美好的词汇,但贫穷落后也肯定是排名前列的词汇之一,但很难有人相信,共和国在追求先进技术的应用上其实是非常赶时髦的,只不过限于国力很多美好的想法没办法支持罢了。

比如在八十年代中期,未来的那任共和国铁面总理就提出政府全面电子化办公的可能性,只是当时共和国既没技术也没资金,相比那点可以动用的外汇家底,有无数比电子化办公更重要的方向等待着投入。

吴老爷子果然没来错,刚刚找到梁远话还没说上两句,苏良宇的电话就直接追进了梁远的书房。

国家财政部和央行都对浪潮的超算十分感兴趣,央行甚至连超算的价格都没问,越过了摆在前台的浪潮托关系找到苏良宇头上,直接表示可以全款预定两台。

不管哪个年月的共和国官员,有混吃等死的自然有努力晋升的,很明显超算这事自研发伊始就不止共和国军方一家在关注,只不过限于军方的保密制度,无数其他衙门只是知道有这个项目成功几率很大,其他的细节肯定不会知道。

但随着浪潮对外公布消息,有准备的聪明人自然会试图提前抓住机会,更何况在某人的力推之下共和国比原本历史上还多了个国家级别的数据司,而眼下数据司的职权随着火炬计划的展开,在共和国科技领域已经有了灸手可热的趋势。

在九十年代初,能真正明白超级计算机可以做什么的,几乎都是各行业最顶尖的精英,这批人对超级计算机在本行业的应用,绝对比梁远还要熟悉,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共和国有资格动用大笔外汇的部门不多,但有资格动用大笔人民币的衙门那可就海了去了,光国内几大行总行的数据中心就得超算这个级别的计算机来搭建。

超算的研发进程技术细节是机密,但超算产量不高绝对不在机密的范围之内,以共和国官场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和计算机所代表的主流未来来看,很多有进取心的官员不难判断出,这次超算应用上的先行一步搞不好就是仕途上的先行一步。

相比财大气粗的财政部和更加财大气粗的央行,中科院肯定是穷鬼一个,但难得老爷子第一次开口求人梁远说什么也不能拒绝。

原本梁远已经计划好了第三台超算的去处,但梁远也没想到才下线的超算居然能火成了这样。

其实这完全是某人那点穿越者的自尊作怪,梁远在信息时代生活得久了,看九十年代初期那简陋到粗暴的信息交流通讯方式,总有点看史前时代的错觉,自然忽略了某些顶尖的行业精英是真能看到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的本行业未来。

在梁远的计划里,第三台超算梁远打算半卖半送的卖给地处京城的国家气象局。

洪水来了,洪水又来了,洪水又tm的来了~。

虽然梁远身处共和国北方没有亲自体验过,混黄的洪水自家门前流过时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但自少年时代起,几乎每年夏季都会在电视里看到相似的苦难重复上演,就已经足够让梁远动容。

没有超算时,梁远就算有心提示什么,到头来依旧是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做,逻辑上的死结狠狠的捆住了梁远手脚。

现在,随着超级计算机的下线,梁远终于可以成功的解放出来。

在未来的气象学界,有着这么一个假设,如果人类有技术监控地球上的每一个气体分子,那么只要计算机性能足够,在类似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这种突变之前,人类可以准确的预知全球每一天每一点的气候变化。

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优劣,从来都和一个国家的天气预知能力息息相关,通过超算入手,经济实力雄厚的远嘉完全有能力,以科学的名义对共和国未来的那几场大灾进行预警。

比如近在眼前的九一年淮河大水。

当年的淮河大水并不是所有人都毫无察觉,共和国中央气象局的一位气象工程师,就从对比历史气象记录和观察早期太平洋卫星云图上发现了异常。

但面对涉及数十万平方公里上,近亿人口的提前动员,一旦错判经济损失谁来承担?

这种经济损失不是指工厂停工什么的,哪怕每人提前准备微不足道的五包华丰方便面,这成本开支就要三亿,而面对一场延绵月余的大水五包方便面的准备又怎么可能够。

当时淮河流域可能发大水这个判断直达中央层面,数轮相关领域的专家激烈争论之后,面对巨大的压力,最初发觉蛛丝马迹的那位气象工程师选择了放弃自身观点,把最终选择权交给了老天爷,可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对于这位气象工程师最后的选择,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人类在气象领域的预报虽然远比在地震领域强,但那是新世纪计算机性能获得极大提升之后,并且局限在以某个城市的小区域范围,大区域长趋势的准确预报依旧是世界级难题。

从技术上也很容易理解,区域越大需要监控的气体分子就越多,需要的计算能力就越强,人类计算机的运算发展速度对比全球气体分子的总数量而言,依旧是远远的不够看。

对于中央气象局这种堪称建立后一直奋战在人类科研尖端前线的行业而言,几乎可以看成是中科院的直属研究单位。

梁远也没瞒着自己的意图,直接把自己原本的计划和吴忠华通盘说出,最后在中央气象局必须获得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超算使用时长之后,梁远把浪潮生产的第三台超算以七折优惠的价格卖给了中科院。

再然后,某人面对几乎汹涌而来的超算抢购大潮彻底的蔫了,把锅甩给苏良宇之后,梁远连家也不回直接跑到何云伟为三人在香格里拉酒店准备的作业间避难。

以王欣这种业内精英自然不会在研发路由器时对交换机视而不见,由于这两项技术的高关联度,浪潮搞定了高难度路由器,站在高峰上研发交换机自然是水到渠成,甚至由于起点高的缘故,浪潮在交换机研发上势如破竹,几乎没有任何卡顿直接突破了目前国际主流的十万线技术大关。

某种程度上看,梁远指挥着港基集电和浪潮死磕超级计算机项目和当年美利坚死磕登月类似,虽然花销巨大风险高,但一旦成功收获也是丰厚无比,好比浪潮通过研发顶级的超级计算机项目,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电信设备生产企业。

“我这几天除了要养活嘉嘉和菲菲防止她们两个变蛋,还得为七月份去吴淞那边参加青科赛决赛做准备,没看最近程控交换机的实验资料,集团产品的测试从来都得经过你那边,小聂同志给我说说交换机测试的实情,有啥不好的我也不会告诉王欣和刘飞扬的。”梁远笑着说道。

“路由器和超算的进度大少可是有时间就问,交换机的进度这两年我真没听大少问过,还以为大少看不上程控交换机这点小市场呢。”

聂晓天感叹了一句,才继续说道:“一万线的交换机就留在我这边做测试呢,目前就集团内部的使用效果看,很棒,无论音质还是接通率或是掉线率都十分优秀,还有一个顶级产品十万线那个送去市邮政局做测试了,设备本身没发生过任何问题,但是因为市里的交换机品牌有三个国家四种制式的缘故,电话的掉线率很高,语音失真问题也很突出。”

“要我说大少,除非市里能把其他品牌的交换机都换成我们的牌子,否则浪潮那边还得继续加强设备的兼容性。”

第167章 VLCC第163章 临行前的斗殴第11章 承包第185章 三个条件第1章 进京第54章 前奏第46章 一起长大第37章 瓦洛佳同志的豪华远东游 (二)第197章 董事长第38章 德铁120型电力机车第76章 巨变之始 (十五)第30章 我来!我见!我征服!第12章 无叶电风扇第190章 智商税(一)第96章 十字路口第1章 赴港第一章 星辰大海 (一)第55章 谁是谁第14章 落子(七)第90章 传呼第155章 大幕拉开(四)第185章 瞒天过海 (十四)第86章 兼职的预警机第232章 浪潮(上)第239章 调 戏第8章 玛特罗什卡第45章 这TM是谁翻译的第27章 宁雷归来第60章 浑水第182章 罗马尼亚的新消息第207章 事故第6章 真正的企第75章 注资第8章 落子(一)第10章 铁路大修厂的困境第10章 LTCS系统第105章 风雨汇江南 (十)第95章 老油条的谋划第246章 妹妹 (续)第11章 承包第84章 海阔天空第三十四章 浑河晚渡第157章 我是梁日天 (二十五)第2章 斯贝项目组第248章 火烧东大 (上)第88章 历史的车轮(九)第124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九)第61章 赴港谈判第246章 妹妹 (续)第208章 智商税(十九)第40 经典大片的道具第129章 谁来背锅(三)第27章 斯贝项目的前世今生第43章 山寨苹果第3章 注定踏入的河流第86章 历史的车轮(七)第四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四)第46章 瓦洛佳同志的豪华远东游 (十)第154章 大幕拉开(三)第147章 我是梁日天 (十五)第23章 办公用品第75章 注资第260章 问题第81章 余波,归途第218章 国际列车(三)第115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第9章 体系的竞争第47章 风起香江(三)第76章 纵横捭阖(二)第160章 大幕拉开(九)第71章 懦夫还是英雄(上)第249章 会前第58章 公差第78章 混乱的局面第223章 感冒第149章 我是梁日天 (十七)第232章 浪潮(上)第108章 年前第32章 政府的购买力第225章 深海潜水器第93章 开业第41章 你要卖空气第45章 风起香江(一)第九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九)第221章 起诉美国政府第69章 瞒天过海第185章 瞒天过海 (十四)第263章 牛顿的苹果第69章 先富起来的少先队员第158章 我是梁日天 (二十六)第97章 逆历史潮流而动第6章 真正的企第131章 谁来背锅(五)第94章 创意的走私第105章 作弊的无赖 (二)第33章 那一抹烈焰的风情第23章 办公用品第235章 浪潮(下)第195章 智商税(六)第80章 历史的车轮(一)
第167章 VLCC第163章 临行前的斗殴第11章 承包第185章 三个条件第1章 进京第54章 前奏第46章 一起长大第37章 瓦洛佳同志的豪华远东游 (二)第197章 董事长第38章 德铁120型电力机车第76章 巨变之始 (十五)第30章 我来!我见!我征服!第12章 无叶电风扇第190章 智商税(一)第96章 十字路口第1章 赴港第一章 星辰大海 (一)第55章 谁是谁第14章 落子(七)第90章 传呼第155章 大幕拉开(四)第185章 瞒天过海 (十四)第86章 兼职的预警机第232章 浪潮(上)第239章 调 戏第8章 玛特罗什卡第45章 这TM是谁翻译的第27章 宁雷归来第60章 浑水第182章 罗马尼亚的新消息第207章 事故第6章 真正的企第75章 注资第8章 落子(一)第10章 铁路大修厂的困境第10章 LTCS系统第105章 风雨汇江南 (十)第95章 老油条的谋划第246章 妹妹 (续)第11章 承包第84章 海阔天空第三十四章 浑河晚渡第157章 我是梁日天 (二十五)第2章 斯贝项目组第248章 火烧东大 (上)第88章 历史的车轮(九)第124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九)第61章 赴港谈判第246章 妹妹 (续)第208章 智商税(十九)第40 经典大片的道具第129章 谁来背锅(三)第27章 斯贝项目的前世今生第43章 山寨苹果第3章 注定踏入的河流第86章 历史的车轮(七)第四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四)第46章 瓦洛佳同志的豪华远东游 (十)第154章 大幕拉开(三)第147章 我是梁日天 (十五)第23章 办公用品第75章 注资第260章 问题第81章 余波,归途第218章 国际列车(三)第115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第9章 体系的竞争第47章 风起香江(三)第76章 纵横捭阖(二)第160章 大幕拉开(九)第71章 懦夫还是英雄(上)第249章 会前第58章 公差第78章 混乱的局面第223章 感冒第149章 我是梁日天 (十七)第232章 浪潮(上)第108章 年前第32章 政府的购买力第225章 深海潜水器第93章 开业第41章 你要卖空气第45章 风起香江(一)第九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九)第221章 起诉美国政府第69章 瞒天过海第185章 瞒天过海 (十四)第263章 牛顿的苹果第69章 先富起来的少先队员第158章 我是梁日天 (二十六)第97章 逆历史潮流而动第6章 真正的企第131章 谁来背锅(五)第94章 创意的走私第105章 作弊的无赖 (二)第33章 那一抹烈焰的风情第23章 办公用品第235章 浪潮(下)第195章 智商税(六)第80章 历史的车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