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 行台事繁,诸计待功

陆元方一行抵达皇城后,先在皇城政事堂中正式宣达了一下朝廷的相关制敕。这其中有关雍王的封授自不必多说,陇边诸将自黑齿常之以降,俱都封赏有差。

单从制书内容上看来,朝廷这一次封授并不吝啬,像黑齿常之已经爵封燕国公,这一次则加实封两百户,其子并授冠军将军的武散官。其余陇边众将,单单五品游击将军以上便有三十多人。

文武散官阶至五品,便可荫一子,从这一点而言,朝廷这一次的封赏,绝对不可以说是吝啬,但也并不能说就是坦荡。

武散官荫给子弟,最可靠的出路便是南衙亲勋翊三府禁军武官之职。朝廷作此封授,目的自然不言而喻,说到底还是不愿放弃这些陇边将领们。

关于这一点,李潼也不好多说什么,早在陇边的时候,他便已经明确表态,诸将如果愿意归朝任职,他也不会阻止刁难。爽快放行,还能保留一份香火情,若强留在大行台,任事未必尽力,心里可能还会有所积怨。

当然这种豁达的态度也看对谁,像黑齿常之,朝廷就有意与王孝杰一同召回朝中,但被李潼直接授意神都的人给拒绝了。

眼下的吐蕃虽然被打痛,但实力并未大损。还有针对陇边以及安西的胡情调控,都需要一员骁勇大将坐镇彼方。

李潼猜测黑齿常之就算归朝,多半也是投闲置散、在南衙挂一个大将军职荣养在都,还不如留在陇边继续发挥余热。

官爵的封赏还算给力,但实物方便,则就一句话打发了:“陕西道大行台量给”。这一句量给,陕西道大行台就要准备大出血一次了。李潼对此倒也没有太大抱怨,反正养的都是自己的兵。

具体的犒奖方案,大行台还要考虑自己的财政状况,眼下多说无益。

拿到了朝廷正式的制敕后,李潼便开始正式委任大行台一干官员。所谓的大行台,全称应该是大行台尚书省,或者说尚书大行台,台即就是尚书省。

所以大行台的官制也基本比拟中央的尚书都省,下设六部分曹治事,统管军政。

李潼的官职中还有中书令,而中书令的本职则就是掌制敕,李潼如今行使在外,当然不可能掌皇帝制敕,所以就是专掌雍王教令,于陕西道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取代朝廷制敕,雍王教同样有管理地方军政的正当合法性。

尚书省作为中央执政机构,其长官尚书令权力极大,所以从魏晋时期开始,尚书令便逐渐的被架空,朝廷政令拟定逐渐转移到中书省,以至于中书省有凤凰池之称,武周革命时,干脆就将之命名为凤阁。

所以尚书令这一官职停置,也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李潼他太爷爷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实在是人臣之极、权柄过大。

至于朝廷封授李潼为中书令,也并非纯是褒扬。须知上一任的中书令是李昭德,现在李昭德被架空,中书令这个官职又直接给了雍王,这意味着朝廷中书省不再有真正的长官,中书侍郎实际掌管中书省。

这也意味着皇帝李旦并不只是一味的退避,而是开始打算真正着手控制朝局,不愿臣下权柄再过分的集中独大。

李潼身为大行台长官,其下便是诸行台尚书。当然不可能六部设齐,像吏部、礼部这样司职选举与典礼的要司,就不可能设在行台。

眼下李潼也只委任了两名尚书,姚元崇担任行台兵部尚书,毕竟姚元崇离都之前已经是兵部侍郎,对于兵部事务的运作也是熟悉得很。李元素则担任行台户部尚书,主管户籍、钱粮以及诸胡州贡赋事宜。

这两名行台尚书,便是大行台最重要的主管要员。

除此之外,大行台还细分为二十三司,分别由诸行台尚书郎分领专事。这基本上就退回到了魏晋时期的霸府状态,毕竟中央三省六部乃是历代制度改革最终完成形态,大行台作为其残缺形态,制度结构上是要有一定退步的。

两部二十三司,便是长安大行台的基本结构。再外部便是诸州刺史、都督,但像其中一些雄州、望州,李潼也根本就没打算任命主官,而是将这些州的刺史、都督之位留给一些资望高的行台要员遥领寄禄。

像娄师德便以岐州刺史领掌陇边屯田事宜,杨再思则以雍州长史领长安国子监事。这样一通分配下来,一些资望高的老臣也不会因为行台位置太少而屈就卑职,本身的官品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至于诸州事务,则就由长史、司马、别驾等上佐负责。其中长史主管政务,司马则分领兵事,别驾司职钱粮,而不再只是诸事统于刺史一人。

一些内陆的州府,自然可以如此简单直接的进行职权分割调整。特别一些地处边远、战略位置重要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的州府,则就很难再这样进行简单粗暴的划分。

特别陕西道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州府都要长期维持一定规模的驻军,像陇右的鄯州、洮州以及朔方的灵州、丰州等地,更是完完全全的军州。

职权分割,说起来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在这些特殊的地区,做起来可真的不轻松。

事权分割、彼此制衡,看起来是颇为稳固的结构,可若落实在实际的场景中,即便不考虑勾心斗角、彼此掣肘,哪怕仅仅只是各自权力行使中的内耗,配合稍微出错,差之毫厘,便可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而且眼下正逢府兵制崩溃,是从世兵制到募兵制转型的一个关键过程,既要顺利完成这样一个过渡,还要保持足够的战斗力以镇压外敌,无疑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这方面,李潼也没有太好的计策。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制度优越与否根本不必讨论。

陕西道大行台从创设伊始,就是一个军事色彩浓厚的霸府形态。吐蕃和突厥,以及其他摩拳擦掌、待时而起的胡部,这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军事敌对目标。

顶着这样庞大的军事压力,李潼也不可能发起一场触及根本的军事改革,只能就陕西道当下的军事基础进行修补营建。

眼下整个陕西道辖区范围内,军事力量可以说是颇为可观。安西的三万驻军,陇右有六万余甲兵,河曲则有五万出头,而在长安京畿周边甲兵包括团练武装,也在三万出头。

这么粗略一算,整个陕西道甲兵数量应该在十八万左右。但如果再细算唐军核心兵力,可能也只有五万多。这其中安西所拥有的精锐兵力是最多的,有一万五千多名唐军精锐甲兵,其余的则为胡部城傍与西域那些邦族联军。

河曲方面水分最大,言则五万甲兵,但核心的唐军精锐恐怕也只有一万出头。至于陇右,河源军精锐虽然骁勇善战,但士卒多年戎战,特别刚刚经历了青海一场恶战,亟待休养。

李潼去年进入关内时带领了五万大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代北道在河东的征卒,从去年直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辗转奔波,到现在士力也已经疲敝难当,将士思归。

如此一番细数下来,整个陕西道的军事力量不容乐观。平定长安闹乱后,再分头迎击突厥与吐蕃,其实已经有了几分穷兵黩武的味道。

但现在这些军事力量还都不可进行大规模的休调,必须要把架势撑足。

在大行台以及地方州县的具体官事结构之外,李潼又设立十一名督军使、专掌边军征伐,其中安西三人,陇右与河曲各是四人。诸州司马兼领募兵使,于诸州境内征募开边健儿。十名团练使,负责在秋收之后、开春之前,于京畿周边演武集练那些开边健儿。

他觉得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陕西道能够拥有二十万能作征战的控弦之士,起码有十万常备武装可以轮番休战。

如果可以达成这样一个征募规模,即便是一比一的比例,唐军还能管控十万人规模的胡部城傍武装。这样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可以称得上能定大势的力量。

这样的宏图,远非一蹴而就。除了募兵、团练、督军征伐这三个军事步骤之外,眼下最迫在眉睫的,还是增加关中长安的防护力量。

所以接下来,大行台再向诸边州下达征令,除了委任各边督军使之外,就是着令诸督军使选募边中健勇各一千人增戍长安,既是休养,也充卫戍。毕竟长安的军事任务较之边州要轻松一些,但安危要更加重要。

有这一万边军骁勇打底,再加上故衣社所掌握的原府兵基础,今冬之前长安可以聚甲三万。这三万军众便不同于此前长安周边那三万甲卒的成分,无论战斗力还是组织力,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熬过今冬,团练健儿能够初成规模,可以对长安的卫戍力量进行增补,长安守军同样也可以赴边轮换。这样的轮调规模逐渐扩大,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有望能够将陕西道内外军事力量进行一次升级与换血。

这种规模的军事建设,也不仅仅只是军方专事,屯田规模要扩大、物运环境要改善、军器制造要扩大,包括运兵驰道要维护乃至于开辟新的路线,各种配套都需要升级。

一通会议进行下来,李潼看着那厚厚的随堂记录不免暗觉头大,再看堂中诸员佐神情都不轻松。得了,大框架已经制定出来了,你们各自奋斗劳碌吧,老子回家搂媳妇去。

0275 访才若渴,求婚似疾0892 故幸不复,脱袍沽酒0146 好狗恋旧槽0074 《万象》美哉0369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1029 故人相见,情势非昨0687 九曲为聘,吐蕃略土0642 缘起微末,缘了白首0106 禁中逆乱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涣散0836 长安百姓,竞备佳节0050 太平公主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198 寸微灵光,日月照拂0123 兵事再兴0144 谁敢偷喂我的狗0184 洛阳女儿行0004 医博士沈南璆0495 天家情浓,爱屋及乌0266 生人易惑,鬼神难欺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059 生人探幽0075 将军跋扈0247 血脉的力量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恶0868 老妇害我,不容善终0772 义无大小,概是正气0329 巽郎警声,各宜自省0382 太平荐才,姑侄渐远0678 狄公显贵,家宅不宁0803 戚族有防,国法大善0181 后顾无忧,勇登青云0184 洛阳女儿行0475 带甲之士,俱仰代王0130 少王邪才妖异0546 参军气壮,宰相自辱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875 赏心悦目,开胃加餐0979 新朝修律,当世准则0019 一只大青鹅0085 满堂诸众,只当无物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141 劫掠金吾卫0918 尽力而为,不负此生0787 背弃宗庙,大恶难恕0471 先谒圣皇,再论后事0525 悍将入城,破财免灾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716 义无亲疏,有感而发0012 耶耶的召唤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764 皇命驱使,杀贼有功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309 无人如我待你好0398 狄公出手0550 修身之巧,不逊名儒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907 忠魂贞烈,刀锋难屈0834 科举糊名,公平任选0270 兵入武氏邸0340 选月大图,宰相托女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诏0460 大将不寿,哼哈就位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国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914 奴种辱我,唯以血偿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伟0254 邪言钻心0171 人生若只如初见0341 游戏鞠场,群众趋望0894 郡王秀才,授职麟台0950 国人庸碌,大论真雄0352 姿容趣浅,率真可爱0540 关中虽险,不复天府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890 人情长久,取舍恰当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336 梁王陋才,不学无术0826 逃人不追,大开武举0562 群商捐用,驮马巨万0118 从子昌嗣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216 急流勇退0444 圣皇洪福,神佛入苑0536 从此以往,不负苍生0742 莲花六郎,生吞珠花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974 故事险恶,祸根难躲0808 三原县子,妻儿同荣0468 三思钦望,共赴黄泉0453 妖氛满盈,功在今秋
0275 访才若渴,求婚似疾0892 故幸不复,脱袍沽酒0146 好狗恋旧槽0074 《万象》美哉0369 诸武争位,建安得筹1029 故人相见,情势非昨0687 九曲为聘,吐蕃略土0642 缘起微末,缘了白首0106 禁中逆乱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1036 漠北天寒,人心涣散0836 长安百姓,竞备佳节0050 太平公主0782 无米难炊,四面追赃0198 寸微灵光,日月照拂0123 兵事再兴0144 谁敢偷喂我的狗0184 洛阳女儿行0004 医博士沈南璆0495 天家情浓,爱屋及乌0266 生人易惑,鬼神难欺0968 满城珍宝,聚此一户0608 乌合成军,诸部为备0059 生人探幽0075 将军跋扈0247 血脉的力量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恶0868 老妇害我,不容善终0772 义无大小,概是正气0329 巽郎警声,各宜自省0382 太平荐才,姑侄渐远0678 狄公显贵,家宅不宁0803 戚族有防,国法大善0181 后顾无忧,勇登青云0184 洛阳女儿行0475 带甲之士,俱仰代王0130 少王邪才妖异0546 参军气壮,宰相自辱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875 赏心悦目,开胃加餐0979 新朝修律,当世准则0019 一只大青鹅0085 满堂诸众,只当无物1004 皇子通经,出阁入世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141 劫掠金吾卫0918 尽力而为,不负此生0787 背弃宗庙,大恶难恕0471 先谒圣皇,再论后事0525 悍将入城,破财免灾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716 义无亲疏,有感而发0012 耶耶的召唤0672 蕃女感恩,版籍进献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764 皇命驱使,杀贼有功0419 皇嗣谋反,分押千骑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309 无人如我待你好0398 狄公出手0550 修身之巧,不逊名儒0886 情多累人,羞于归宫0838 爱此名利,孜孜不倦0213 珠玉散尽,只为彰才0907 忠魂贞烈,刀锋难屈0834 科举糊名,公平任选0270 兵入武氏邸0340 选月大图,宰相托女0857借道西康,征伐六诏0460 大将不寿,哼哈就位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国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914 奴种辱我,唯以血偿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伟0254 邪言钻心0171 人生若只如初见0341 游戏鞠场,群众趋望0894 郡王秀才,授职麟台0950 国人庸碌,大论真雄0352 姿容趣浅,率真可爱0540 关中虽险,不复天府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0890 人情长久,取舍恰当1048 飞禽伤谷,囤积必刑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336 梁王陋才,不学无术0826 逃人不追,大开武举0562 群商捐用,驮马巨万0118 从子昌嗣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216 急流勇退0444 圣皇洪福,神佛入苑0536 从此以往,不负苍生0742 莲花六郎,生吞珠花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974 故事险恶,祸根难躲0808 三原县子,妻儿同荣0468 三思钦望,共赴黄泉0453 妖氛满盈,功在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