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7 背弃宗庙,大恶难恕

太原州城里,豫王李成器盛怒之下将行军长史裴思谅革职收监,使得州城内的氛围也更加的凝重紧张。

此次天兵道行军,既是豫王出掌权力,也是朝廷在神都革命后第一次的大规模用兵,因此员佐配给也是囊括才流,仅仅随军的文官便有百数员之多。这样一个幕僚班底堪称豪华,甚至雍王西行返回关中的时候都远有不及。

员佐队伍规模庞大,虽然有充裕的才力为用,但前提是在一切官员才士管控有序的情况下。若掌军的大将本身便无御下之能,而众员佐们又多有摩擦与立场上的分歧,反而会造成职权的模糊、决策的混乱,军令不够明确,本身的力量也会产生极大的内耗。

天兵道大军北上伊始,这种分歧与内耗还没有凸显出来。

毕竟当时大军还有一个确凿的作战目标,那就是将突厥赶出河东,并且还有一个稳定的朝廷作为后盾,甚至文武将官们还不无畅想,豫王此次统军建功、归国之后想必便会正式的入主东宫。而他们这些随员们,自然也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东宫储君的属臣。

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设想。矛盾第一次显露出来,就是在面对突厥请降的问题上。

有人认为自高宗永淳旧年阿史那骨笃禄叛唐并建立汗国以来,突厥叛乱就成为北方最大的边患问题,之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北方的边患压力越来越严峻,如果能够接纳默啜的请降,可谓意义重大,会给内外大势都带来极大的改变,同时还能掩盖天兵道大军作战不利的问题,奇功可夸。

另一部分人则就认为突厥屡叛屡降,默啜又奸猾狡诈,特别是在刚刚寇掠河东之后便请降议和,只是为了争取时间、消化这一场战果,重新确立其在漠南的统治地位,狼子野心,绝不可信。

朝廷一旦贸然与之议和,非但会错失掉最佳的征讨时机,默啜也会借此招摇蛊惑、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如果其人再次反叛,那么朝廷的威信将会荡然无存,对周边诸胡的震慑也会进一步被削弱。

不过这一次的矛盾并没有引发什么争执,因为豫王直接决定接见突厥所派遣的使者,希望能够通过将突厥重新纳入大唐的羁縻秩序中来建立自己的事功与威望,对军中的反对声直接就视而不见了。

行军大总管在军中本就有极大的权威,再加上豫王身份特殊,其人既然做出这样的决定,就连随军御史们也不敢强烈反对,对此也只能默认下来。

豫王这一次一意孤行,虽然让矛盾存而不露,但起码军中还是有一批支持者的。毕竟这件事如果操作好了,也的确是大功一件,行台与雍王那么强悍也没能逼得默啜请降,但豫王与天兵道大军却做到了,孰优孰劣,大大值得讨论一番。

可是接下来朝廷密令豫王班师回朝,甚至就连为使北上的狄仁杰都横死于途,很快就让局面变得微妙且被动起来。

一方面朝廷的指令显示出眼下的朝廷局势变得极为危险,非但不能作为大军后盾,反而需要大军归国定势。另一方面,朝野之间对与突厥议和的反对声之强烈也超出了他们原本的想象,狄仁杰宁死都不愿担当此事,长安的雍王更旗帜鲜明的反对,甚至摆出了兵谏朝廷的架势。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天兵道众文武将官们内心里也是惊惧有加,就连已经南行抵达汾州的豫王都被群众生生劝回。

与突厥议和,毕竟是豫王做出的决定,如果豫王走了,那么无论留守谁人,该不该继续进行此事都是一个莫大的难题,搞不好就是一个身死族灭、声名狼藉的下场。

也就是到了这一刻,整个天兵道大军的氛围就发生了转变,私心压过了国事,不再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与强大的领导。

虽然私心未必就是私欲,但哪怕仅仅只是出于个人的道德操守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但却未必能够获得群众认可,那最终也只会沦为争执吵闹,使得人心、情势越发复杂。

这一次关于全军要不要举哀服缟的争执,则就将此前所累积的矛盾隐患完全爆发出来。

虽然员佐们理由满满、各抒己见,但更深层的一个逻辑则就是笼罩在豫王身上那一层光环正快速黯淡下去,员佐们不会再无条件的服从豫王,已经有了各自的盘算考量。

豫王盛怒之下将行军长史裴思谅革职收监,随军群众们也不得不稍作让步,于太原州府举哀服缟,但却仍然没有扩及到全军。且不说豫王草堂悲卧,群员们在散会之后也都各怀心事。

就在群众们各自散去后,又有一路甲兵簇拥几员将领策马驰入州城,及见州城已经举哀,几人不免大惊失色,下马之后便匆匆登堂。

“殿下,这、这是……”

登堂一名中年人见豫王已经素缟于身,不免更加惊慌,然而豫王只是埋首啜泣,自有别的官佐将都畿所传来的最新消息汇报上来。

“停手、停下,朝廷制命入城之前,不得乱作淫礼!”

中年人听到这一消息,忙不迭顿足怒吼。

“老贼也要逆我?”

李成器听到这话后再次忿声咆哮起来,只因语调沙哑,实在有欠威吓。

中年人同样也是一位长史,倒与天兵道大军没有直接的联系,乃是豫王府长史,名为唐奉一。

听到豫王斥声,唐奉一连忙跪地道:“事中从容则就于礼,事中困蹇则权于急。圣人之所荣衰,岂能道说为凭!殿下乃君父元息,绝不可折屈作礼,若诸军不能尽缟,则所参事诸员之罪!若家国痛失君主,则需群众被发跣足奉嗣继统,岂可独哀于素堂!”

说话间,他也不管豫王能够接受几分,再次疾声道:“请殿下即刻遣员招取诸军总管兵符,更以王府亲事令!既已罢免行军长史裴思谅,天兵道旧令即需尽废,诸军之内唯殿下教令是命!诸军总管俱以亲事府典军当直营事,军机先掌,再更以诸率府行事!今天兵道诸军机人事仍于朝中总领,若河南乱制入军移命,则殿下权势尽去……”

眼见唐奉一神情严肃、语调急促,李成器一时间也是有些发慌,并不无迟疑道:“我现在仍非元储,擅作僭越,几人能从?况今群众俱知,若再……”

“天中道崩,岂是常情!殿下若不雄鸣此际,更待何时?诸员争论不足为计,唯诸在营总管,可以暗告都畿秘诰入此,使诸将急奉殿下南归继统!但得军机不失,余者俱是后计,若军机不密、则后计俱无!”

唐奉一一边说着,一边行至案前,抬手将刚刚摆设起来的秘器文物扫落,并继续疾声道:“臣为执笔,请殿下持符降命。另臣此番出行单于道,已募几州酋首可以暂作城傍守护,大军短日即可南行定势!”

唐奉一还在伏案拟令,而他归城的这一幕也落在了一些时流眼中。就在州府左南仓城中,已有十几人围聚于室,一个个都面色忧重。

“前日敬晖于营中接见张嘉贞,张嘉贞何人,诸位想必已知。雍王于河东诸州所布人事,张嘉贞便是领衔。其人并无朝职,却能受敬晖接见,意味着什么,想也不必多说。”

一众坐席里率先发言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名为崔挹,官职是随军的监察御史,新从汾州返回太原,将自己于汾州所见稍作讲述,然后便叹息道:“圣人既崩河南,雍王入朝掌国已是确凿无疑,诸位可以不必再存幻想。张嘉贞入说敬晖,若敬晖畏势倒戈,则天兵道归路已断……”

众人听到这话,也都暗叹一声,当中几人便下意识的望向席中一名老者。

老者名张循古,早在神都革命、雍王凶慑都畿的时候,张循古一家便与雍王积怨颇深,自身被流放安南,险些死于远乡,一直等到朝中开始清洗雍王势力,才得以归朝,此前在河北担任刺史,督运粮草来到太原。

见众人都望向自己,张循古忍不住冷哼一声,有些不悦的说道:“诸位无需如此望我,雍王用事向来威术专恃。向年已是桀骜难敌,如今趁虚入国,怕将更加的无人能制,将受迫害者,怕不能只我一人。”

听到张循古这么说,在场众人神情俱有几分不自然,作为联络人的崔挹便又开口说道:“在场诸位,俱我乡表名流,正因同忧此困,所以齐聚一堂。朝中袁中丞所计不成,以致雍王独大天中。此前还有权势约束,即便雍王逞凶,所害仅只在朝诸家。可如今,恐要延及乡土。诸位或许以为言有夸大,但如今河东诸家名门又有几户能从容于乡?”

唐家得国近百年,始终奉行重内轻外的策略,所以世道名流想要求得政治上的进步,往往都迁居两都。当然也并非所有名族都是如此选择,还是有一部分留守于乡土。

河北名族诸多,自然也就不乏名族留恋乡土而不重视朝廷所给与的名爵。在场众人,便多有此类。

他们或是因为势位不够显达而与雍王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矛盾,但雍王所奉行的一些政令策略却让他们颇有抵触,特别是有关乡势乡资的竞夺,天然的就让他们感到危险。

听到崔挹与张循古接连发声,众人也都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除了一些情绪上的担忧之外,并没有什么有价值、可实施的策略。

“如今天中、雍王虽权倾一时,但仍有多处无从涉及。河东因地近而乡势失守,但河北却少有其声迹传扬。且此前朝廷多有恩授方伯于河北,此俱雍王无从掌控之人事。袁中丞谋事不谨,害身害事,但如今仍有豫王……”

讲到这里,崔挹眸中精光闪烁:“豫王对雍王常有怨谤,且势力倾轧、彼此不能相容。裴思谅、唐奉一等立朝年久,无志于外,若得控领事机,则必谋导引豫王归国。裴思谅因言惹厌,已遭废事。唐奉一日前巡边,本就是为大军铺设后方,今既归来,一定会再议豫王归国。但豫王绝不可归!”

只要能将豫王留在北方,便等于掌握了一张政治牌。特别是在朝中大势崩坏,尚未有强权震慑四方的情况下,豫王这个身份简直是大有文章可作。所以将豫王留下来,对一群别有怀抱的人而言确有莫大的吸引力。

在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之后,接下来众人再作讨论时就顺畅得多了,并制定了一个先据河东、招聚河北的计划,并各自分派了一些任务。

在唐奉一的一番力劝之下,豫王李成器也终于意识到眼下的重点,取来掌军符令快速的在上署名,要将诸军总管招聚到城中再宣新令。

书令拟定之后,自有豫王亲事府诸员入内领命传达,唐奉一站在堂前交代一些细节事则,然而正在这时候,廊左突然飞来一支劲矢、直接掼入唐奉一胸膛中!

“保护豫王殿下!”

眼见唐奉一中箭而命丧当场,在场护卫们无不震惊有加,先将厅堂牢牢把守住,然后才又分遣员众们去擒杀袭击者。

袭击者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名为王同皎,是豫王府一名执杖亲事。在箭杀长史唐奉一之后,王同皎也并未逃离现场,身边自有数员持械与入前捉拿者短作对峙,王同皎仰头大吼道:“天子崩,豫王立!拥从大功,谁人不贪?内外勇壮广有,岂容巨贼一人贪夺!”

伴随着王同皎的吼叫声,庭院外便再次涌入数百披甲卒众,为首者正是崔挹等几人。控制住了庭院通道后,一众人便振臂大吼道:“请豫王出见!”

一片嘈杂人声中,李成器战战兢兢站在门后,壮着胆子向外吼叫道:“你等奉谁指令,竟要犯上作乱!”

“臣等渴于拥从大功,岂敢悖主作乱!圣人驾崩河南,宝位不容空悬,家国社稷、臣等元从前程,俱仰殿下一人!请殿下当堂相见,容臣等俯首进言!”

崔挹等人再次大声回应道,见豫王仍是不出,便又吼叫道:“今雍王专据两都,挟众弄威。殿下若与直争当下,能胜否?雍王用政苛猛,向无仁术感人,殿下与之争不能胜,非是智短力弱,唯因声势不聚。臣等志力投献,殿下倨而不见,是自绝于众、自弃于民?”

堂中李成器听到这话,默然片刻后才又回答道:“你等持械非礼、哗然号呼,谁人敢亲近?若真是诚意投献,先自弃刀剑兵刃!”

“高祖旧年龙兴太原,莫非也是以此逼勒元从?臣等生死不足计量,然若将奉大事之主不以雄壮示人,则意不能平!殿下将欲袖手待死,又或奋然效事祖宗,臣等恭待!雍王,大敌也,若无轻生乐死之志,臣等岂敢鸣此壮声!”

听到外间如此吼叫,堂内李成器神情变幻一番,终于将牙一咬,抬手排开前后卫士,望向堂外众人,指着仍然横在前堂的唐奉一尸首大声道:“我长史何罪?你等竟敢强杀于我当面!”

“唐某邪计进言,几误我主,所以杀之!”

见豫王露面,崔挹等人自投器械于地,然后又拜倒说道:“国中横祸陡生,雍王大权新掌,志骄气傲,短时之内绝难撄锋!殿下乃皇家嫡正,天下俱知,自难随势而改。若急于南归而强争短时,是以短击长,唯鸣声长有,则人望咸聚!高祖圣躬亦曾委于旧隋,非堕志轻身,英雄待时而出!”

李成器听到这话,神情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长期的滞留太原,已经让他心情紊乱,乍闻父亲身死,更是方寸大失,同时又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希望能够归都,另一方面却又畏惧面对堂兄。

唐奉一一番力劝,他虽然勉强应从,但心里还是多有犹豫。而现在听到崔挹的进言,却让他心中的愁困有所化解。是啊,他滞留不归并非不孝,先祖创业故事中也有隐忍与等待,才最终创建出这唐家天下。

“纵有异见,论明即可,何至于当堂刺杀!”

虽然心里已经认同了崔挹这番说辞,但想到唐奉一横死于自己面前,李成器终究有些不能释怀。

听到李成器此言,刚才射杀唐奉一的王同皎便卸甲入前,叩地沉声道:“臣虽忠心可剖,但终究失礼在前,恭请殿下惩罚!”

“人以刑威吓众,我以宽恕纳士。唐长史虽然进言失正,但也事我多时,无功有劳,且着员盛殓。亲事虽然忠勇可见,但当直护卫者需谨慎自守,秉性既不匹配,解事出府,且入营伍当用。”

听到豫王如此判决,在场众人无不称颂英明。这一场乱事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且解决的尚算和平,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骚乱,只是以崔挹等为代表的一部分河北人得以霸占在豫王身边,开始为豫王出谋划策。

崔挹等人权力新得,一方面自然是继续贯彻唐奉一前计,要将诸领军总管召集起来、以把控军权,另一方面便是着人入太原府狱收斩裴思谅、苏味道等人。

然而当使员赶到府狱的时候,监狱中却早已经人去室空,与此同时,太原城东南方向的军营也异变陡生,一名领军总管突然率领所部人马直向郊野出逃。夜中敌我难辨、声讯难通,崔挹等人只能严令诸军各守营盘,不得擅出。

这一夜虽然变故频生,但是由于钱粮物资俱屯城中,且大军指挥系统还未崩坏,因此倒也没有发生席卷全城的动乱。

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局势就开始变得不受控制起来。

首先是趁夜出逃的数营人马并没有溃散于野,而是转移到了太原城外的晋阳宫,与此同时,大量的帛书纸令出现于太原城周围的乡野间,所书写的内容便是朝廷夺豫王官爵、并勒令其人即刻归都的制令。

还有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苏味道名义签发的书令,着令天兵道诸军限时撤离太原城,并禁止州县再向城中输送物料,否则以通贼谋乱论罪。

几道书令,给太原城局面所带来的震撼不可谓不大。虽然城中即刻做出了反应,分遣诸路人马去清理扫除那些书令,但相关的内容却已经尽为城中军民所知。

如今的太原城本就人满为患,形势紧张,此前在大军的震慑之下尚能维持一定的秩序。可现在就连大军本身都出现了举部分裂出逃的情况,军心因此大乱,于是便造成了军民大举的出逃,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士民下意识的逃到晋阳宫附近。

毕竟相对于客军暂驻的天兵道大军,无疑并州大都督府的书令对民众们要更加的有号召力。眼下太原城里已经乱成了一团,晋阳宫所在无疑便成了一个可作投奔的去处。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无论是已经被夺官爵的李成器、还是好不容易抢夺到军中事权的崔挹等人,一时间也都没有妥善的应对策略。

特别此前率部出逃的行军总管庞恂卿,乃是勇将庞同泰之子,于军中威望不低,给诸将士们带来的震撼自然也是极大,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军机调整的效果。

这样的乱象足足持续了两天多的时间,太原城中才又将军势约束起来,一万大军离城前往进攻晋阳宫。然而这时候的晋阳宫已经不再是几千孤弱之众,除了蜂拥投来的城中士民之外,最重要的是汾州司马敬晖挥军北上,与晋阳宫守军协同防守。

“形势至斯,豫王应知事不可为。为免战乱真起,请让我阵前出使,劝导殿下归国!即便不幸于阵,也要让殿下知警知返……”

局势发展至此,已经到了极为危急的时刻,此前与苏味道等一同出逃的裴思谅便再作请求。

苏味道闻言后却摇了摇头,指着裴思谅叹息道:“阿翁虽有纯情相报,但嗣相王却长恶不悛,非独为祸国中,更有悖弃宗庙大逆之谋,已非俗情能作宽恕!两军对阵,确需遣使,但却并非阿翁。”

说话间,苏味道将手一招,自有一名老者被引出,竟是此前与崔挹等同谋的张循古。张循古现身之后,即刻大声道:“监察御史崔挹等说嗣相王以险谋,事若成、则南面长驱入国,事不成、则北出遁于塞外,更引突厥为其进退张计,悍拒制诰,欲以北疆献于突厥!如此大恶,天理难容!臣幸列监国元嗣瓜葛之属,不畏失身之险,入探奸谋,宣告天下!”

“嗣相王欲悖国投胡,罪证确凿,大恶难恕!唐家将士,份是无辜,缴械不死,全身保义!”

李葛等久伏太原的行台故员们,如今也都充斥于战阵之中,一俟晋阳宫内鼓角声大作,便向对阵呼喊并上马冲杀起来。

对阵中军势本就草草聚结,远不够凝实,当听到这些响彻天地的呼喊声后,不免将士迟疑,无心为战。随着铁蹄冲入战阵,整个战阵更如气泡一般被扎破炸裂,快速的溃败开来。

0917 大事所谋,环环相扣0674 唐王博大,予我从容0756 东行请命,为王先驱1010 西土悍胡,得陇望蜀0355 大河漕帮0849 昭德有力,骊山伴驾0161 宰相荐才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913 壮烈能狂,无勇忍耐0078 死而无憾1038 马革裹尸,异域同归0180 岂能笑骂由人0649 杀伐痛快,直擒土王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858蕃土将躁,陇右严备1011 中兴雄主,难免舐犊0065 人情难测0535 攸宜勤事,巨货入营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1017 蕃使入国,恳请和亲0287 灵前敲诈0549 昭德强悍,群相喑声0485 抽丝剥茧,外戚弄事0872 且等来日,礼成侍君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289 窦七入彀0338 圣皇赐字,慎之诫之0296 通泉县大街痞0758 池鱼入江,庐陵归国0142 就怕有坏人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020 愿此心同我0253 勿谓新王不死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774 定乱须勇,国赖英主0347 明礼定序,五王降爵0435 北门操戈,奉命行事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374 左千牛卫大将军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570 土浑引贼,默啜卖命0808 三原县子,妻儿同荣0492 赤子情怀,知足不争0660 东域赤尊,和亲唐王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868 老妇害我,不容善终0118 从子昌嗣0694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0891 仁皎落魄,见笑人间0603 因垦为功,量田授勋0281 牡丹花下死0294 门人遇袭0438 代王骄盛,忍让为上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94 故调新唱,意乱情迷104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0073 春江花月夜0602 青海军使,慕容复国0181 后顾无忧,勇登青云0256 捐麻续缕,祈君长命1040 君子治世,道不滥施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负1010 西土悍胡,得陇望蜀0157 女主居阳,山变为灾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069 大曲《万象》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265 顺水推舟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290 惧亲如仇0362 代王旧罪,依稀可引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117 权门恶事0035 娇花藏毒0197 先王回迁,陪葬乾陵0128 江头未是风波恶(求首订!)0407 嫁女骤显,爵封县男0571 通鼓扰敌,河谷惊魂0251 不当大用0158 亲席乏人,王能补此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973 三郎行邪,亲者心痛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315 夺王封爵,沦为黔首0342 怀义说亲,结怨于人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731 诸边备甲,以待上元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398 狄公出手0718 卖主求荣,所得必丰0307 南望老人星0706 家贼国贼,插标之徒
0917 大事所谋,环环相扣0674 唐王博大,予我从容0756 东行请命,为王先驱1010 西土悍胡,得陇望蜀0355 大河漕帮0849 昭德有力,骊山伴驾0161 宰相荐才0699 仁杰不死,天下不安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568 安境功臣,失土罪孽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913 壮烈能狂,无勇忍耐0078 死而无憾1038 马革裹尸,异域同归0180 岂能笑骂由人0649 杀伐痛快,直擒土王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952 图穷匕见,归义夺城0858蕃土将躁,陇右严备1011 中兴雄主,难免舐犊0065 人情难测0535 攸宜勤事,巨货入营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1017 蕃使入国,恳请和亲0287 灵前敲诈0549 昭德强悍,群相喑声0485 抽丝剥茧,外戚弄事0872 且等来日,礼成侍君0611 金城聚货,飞钱入胡0289 窦七入彀0338 圣皇赐字,慎之诫之0296 通泉县大街痞0758 池鱼入江,庐陵归国0142 就怕有坏人0921 御驾亲征,收复青海0020 愿此心同我0253 勿谓新王不死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774 定乱须勇,国赖英主0347 明礼定序,五王降爵0435 北门操戈,奉命行事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374 左千牛卫大将军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132 老马不行,非是良骥0570 土浑引贼,默啜卖命0808 三原县子,妻儿同荣0492 赤子情怀,知足不争0660 东域赤尊,和亲唐王0897 人伦大义,国法难夺0868 老妇害我,不容善终0118 从子昌嗣0694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0891 仁皎落魄,见笑人间0603 因垦为功,量田授勋0281 牡丹花下死0294 门人遇袭0438 代王骄盛,忍让为上0497 兄友弟恭,情不能忍0994 故调新唱,意乱情迷104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0073 春江花月夜0602 青海军使,慕容复国0181 后顾无忧,勇登青云0256 捐麻续缕,祈君长命1040 君子治世,道不滥施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负1010 西土悍胡,得陇望蜀0157 女主居阳,山变为灾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069 大曲《万象》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66 诸子不才,不可付事0265 顺水推舟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420 亲徒齐聚,环拱宸居0638 关山阻远,凭书寄意0290 惧亲如仇0362 代王旧罪,依稀可引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117 权门恶事0035 娇花藏毒0197 先王回迁,陪葬乾陵0128 江头未是风波恶(求首订!)0407 嫁女骤显,爵封县男0571 通鼓扰敌,河谷惊魂0251 不当大用0158 亲席乏人,王能补此0554 贵人入坊,平康震惊0973 三郎行邪,亲者心痛0214 少王异图,乃有妄行0315 夺王封爵,沦为黔首0342 怀义说亲,结怨于人0928 旗纛之下,俱朕肱骨0731 诸边备甲,以待上元0344 人事调置,底盘草成0398 狄公出手0718 卖主求荣,所得必丰0307 南望老人星0706 家贼国贼,插标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