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5 持符握宪,不负此生

夜已极深,临淄王李隆基合衣而卧,却仍是了无睡意。他一手搭在腹上,另一手则探入锦被中,指尖轻轻摩挲着一柄佩剑的剑柄,昏暗的帷幄中,睁开的眼睛微光流转。

晚间兄长一通抱怨,只是怨恨中书侍郎姚元崇家奴桀骜,斥骂发泄完毕后便归邸休息,全然不知他这一番控诉给李隆基带来了多大的心理负担。

李隆基有些羡慕兄长没心没肺、全无城府,但他却深知自己不能那样,否则他们兄弟必然会更加的处境堪忧。

近日凡所谋划与人际交往的事宜在脑海中仔细梳理一遍,渐渐的心内危机感变得更加强烈。

日前得知青海大捷的消息后,李隆基壮着胆子略作试探,想要借着进献军乐参礼的机会将交际人面更作扩展,结果却遭到了太皇太后的反对与训斥。

这老妪对他们兄弟几人素来态度不好、全无亲情,如今大权已失、托庇圣人,更是以打压他们兄弟为乐,并以此讨好圣人。

她弄权半生,所思所计都阴邪入骨,更担心自己兄弟一旦得势、或就会因为父母的仇恨而对其大加报复,对他们兄弟自是防备至深。表面的态度已是如此,背地里更不知会在圣人面前进行怎样险恶的诋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李隆基才又忙不迭进献奏表,提议封禅,希望能在圣人那里挽回几分好印象。但其实他内心里,并不希望圣人采纳封禅的建议。圣人这尊位是从他父亲手中夺走,圣威越崇高,无疑会映衬得他父亲越黯淡。

但如今的他实在没有更好的谋计选择,圣人志向宏阔、好大喜功,甚至御驾亲征,无非是为了渲染并坐实其中兴之名,以消弭其名位获取不正的隐患。

封禅乃是帝王盛典,身在尊位者没有几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荣光诱惑。而想要举行封禅,试问有什么人比上代皇帝之子进言更有说服力?

比如旧年世道讥讽女皇绝情寡恩、不恤子孙,圣人便各种巧媚、投其所好,果然因此收获颇丰,甚至谋取到一个问鼎大位的机会并最终使之成为现实。

如今自己兄弟与圣人当年处境不乏类似,那么采用类似的谋身计略也是最为稳妥。

事态的发展也的确如自己所料,他奏表进献未久便获得了圣人的关注,并凭此官升数阶、得任光禄少卿,显然自己的表态是能投圣人所好,以此进行答谢。

可是兄长今日遭遇却让李隆基心中警兆陡生,似乎真实的情况跟自己的遭遇有些差异,这差异或许还不小。

姚元崇身为中书侍郎、政事堂中的首相,乃是圣人的肱骨重臣,其人言行举止一定程度上就能代表圣意如何。他如此凶恶的派遣家奴将儿子从自家宴会上召回,连这么一点面子都不愿给,是否也意味着圣人对他们兄弟也怀有着类似的恶意?

身世如此,李隆基也并不奢望圣人会对他们兄弟全无防备,只是因为大局上的体面,许多事情不能做的过于苛刻与外露。

而他除了血脉上的不利之外,还有另一点会让圣人对他更加警惕,那就是他也曾过继给伯父李弘,做过义宗嗣子。圣人不久前并尊二宗,就有淡化承嗣于义宗的意思。

通过姚元崇家奴的表现可以看得出,圣人对他的态度也是不无纠结,或许有几分赏识,但更多的还是恶意潜藏。

“终究还是太操切了啊!”

圣人钟意封禅是肯定的,但应该不愿意由他开启这个话题的议论,不想让他在这当中享有太多的关注。所以这一次将他升迁为光禄少卿,也不可过分乐观视之,当中或许还有什么祸心包藏。

可惜李隆基对朝中人事了解仍然不够深入全面,并不清楚在朝的另一位光禄少卿徐俊臣就是早年诬蔑皇嗣谋反、搞得他们一家惶惶不可终日的酷吏来俊臣,也因为与少弟嗣相王李隆业日渐疏远,不知嗣相王长史狄光远就事刑司,所以对当下处境的感知与判断还不够清晰。

但他虽然出身高贵,但却幼来忧苦,养成了心思缜密且敏感的性格,能够通过自身感知到的部分资讯便将现实推断大概。

一夜忧思失眠,到了下半夜的时候,听到室外仆员的低声呼喊,他便从榻上坐了起来。

一团灯火从屏后转入,年轻娇俏的细人手扶灯盏走进了内室,见到大王已经坐起,连忙上前道:“大王原来已经醒了,妾这便服侍大王更衣。”

说话间,细人便将灯盏放在窗案,弯腰入前整理被窝,手指摸到埋在锦被中的佩剑,身体僵了一僵。李隆基拍了拍细人香肩,低语说道:“转告阿忠,近日不要正门来见,等我消息。”

细人闻言后连忙点头,看着那乖巧秀丽的脸庞,李隆基腹下略感燥热,环抱细腰将这小娘子揽在怀里:“阿菱既入贵邸,哪需粗使用力,我贪的是同娘子襟怀依偎的温存,闲事且让旁人忙碌。”

小娘子被揽抱在怀,气息略有散乱,明眸凝望大王脸庞片刻,转又羞涩得低下头去,捻着衣角低声道:“妾本是闾里民女,幸得三郎眷顾,蒲草竟能纠缠于兰芷,怕已耗尽毕生的运气……只想让三郎起居更舒适,不敢闲散下来折损了福气。”

听到这小娘子吐露肺腑的情话,李隆基心中怜意更生,望着那素面简朴的装扮,不无心酸的叹息道:“人间第一等的情缘便是甘苦与共,娘子伴我于危难之际,来年万种的富贵,必我两人分享,余子谁也不配!”

一对少男少女情热依偎,并不需要更加火热的缠绵,这居室中便已经温馨无限。

稍后还要入朝,李隆基也没再继续与室中娘子腻歪下去,洗漱更衣之后便匆匆出门。

黎明时分,长安城中仍是灰蒙蒙的光线有限,分居在诸坊中的朝臣们也都陆陆续续离家往大内而去。临淄王一行转入丹凤门前长街的时候,街道上已经看到许多的朝士,也不乏消息灵通的朝士入前道贺,李隆基俱微笑颔首的回应着。

丹凤门外下马的时候,群臣沿御桥鱼贯入宫,眼下还不需要班列分明。想到夜中那苦恼的一团思绪,李隆基有意的越过几人,向队伍前方的姚元崇靠近。

姚元崇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临淄王,只是凑近了门下侍中杨再思,两名宰相并肩而行,不知在议论着什么,其他官员们见状后便也放缓了脚步,拉开几分距离。

稍作试探后,李隆基也并没有再继续试探,转而走到岐王李守礼那一群人之间,低声闲话着向前走去。

今日早朝并没有什么大议题,主要还是有关诸州籍户整编的问题,由宰相格辅元负责汇报。想要搜扩天下民众进行编户,无疑是一桩大工程,诸道诸州依次进行,从开元初年便已经在进行,到如今才进行大半、将要完成。

编户的成果非常喜人,除了尚未完成的陇右道、山南道以及岭南道一些州府,如今朝廷所掌握的籍民数量也已经达到了六百八十万户之多,较之永徽年间的三百八十万户翻了足足将近一倍!

陇右道诸州主要是青海的收复与顺州的设立让籍户发生了新的变化,山南道与岭南道则都存在路途遥远与辖域广阔的缘故,所以统计的进程比较迟缓。按照格辅元的预估,若整个编户过程完成,那么大唐的籍户总数应该能够达到七百三十万户。

如此惊人的一个增量自然是喜人的,籍民数量的多少是国力涨消最直接的一个体现,毕竟只有在籍之民才是有效的纳税单位。

同时也直接反应出朝廷对天下政治的掌控力,有的时候由于秩序混乱、吏治昏聩,存在着大量的隐户、亡户。这一部分人口不受官府的控制,既拖累了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一个地方上的隐患。

因此今天的朝会氛围也是颇为喜人,无论圣人还是立朝的大臣们,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

李隆基听到这些民户资料的变化,心里同样也颇为高兴。身为大唐宗王,眼见社稷兴盛,自豪感油然而生。

只是在看到殿中群臣、包括诸宰相们对圣人那毕恭毕敬的态度时,他心里便不免生出一股颇为复杂的情愫。

原本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应该是他父亲,享受着群臣的进拜恭贺。如今除了心酸之外,更有一份说不清的烦躁。

旧年在神都时,他年龄还很小,极少参与朝会,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阿耶在退朝回宫后,常常一脸的忧虑与烦躁,或是叹息政治不兴、内外弊病重重,或是忿言大臣不恭、热衷弄权,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那时的李隆基,还没有太多家国天下的概念,对世事认识也不够深,不知道该要怎么劝慰帮助阿耶。但那时候遗留的印象给他带来的认识就是国运艰难、社稷动荡,整个大唐都是一种风雨飘摇、水深火热的状态。

之后庐陵王潜逃归都、引发一系列的动荡惊变,更加重了李隆基的这一印象,幼小的心灵里甚至已经开始恐惧若大唐真的亡国,那他们这些李唐宗室们将会是如何凄惨的下场?

可是服丧结束归京之后,所见种种却大悖于他的固有印象,看到长安民生井然有序、市井氛围繁荣有加,与他所了解的完全是两个世界。

到如今,有机会立身于朝堂,所看到的也绝不是政治混乱、臣下桀骜、皇权不兴的情景。

现在的李隆基对世道了解渐深,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虽然感情上有些不能接受,但事实却告诉他,他早年所了解的与如今世道的差别,可能原因真的在于当今圣人做的要比他亡父出色,而且还是远远的出色!

感情上李隆基比较排斥这种认识与判断,同样的在感情上,他对当今圣人也并没有太多的嫉恨与厌恶,甚至还有着一份充斥于怀的崇拜。

早年因为家教的缘故,加上对圣人的认识浅薄,他对圣人是有着一份厌恶与轻蔑的,只觉得圣人巧诡善媚、乏甚筋骨,完全配不上时流所加给的各种盛赞。

可如今当自己也沦落到圣人当年类似的处境时,他才能够逐渐的感同身受,认识到当年圣人诸种情非得已的委曲求全,今日所享有的一切,也完全匹配得上往年种种刻苦钻研的付出。

有时候李隆基甚至有一种错觉,只觉得圣人的人生才是他该经历的一切,一样的忍辱负重、一样的披荆斩棘,救宗庙于将堕、救万民于水火,受命于危难,立志于中兴!

如此壮阔,才是男儿一生!大丈夫自当就鼎而食,持符握宪,寰宇称尊!

圣人所奋斗的一切,所享有的一切,可以说是完全满足了李隆基的所有幻想,甚至有的地方比他幻想中的还要更加的美满。

但是很可惜,这一切都不属于他……

礼官高昂的唱礼声,宣告着早朝的结束,也打断了李隆基的遐思畅想。

他连忙收拾心情,与群臣一同作拜退朝,视线余光中圣人的身影在众禁卫内侍们拱卫下消失在殿角,冥冥中似乎觉得有一股无形的气被从身体里抽离,心情也变得怅然若失。

退朝之后,围聚过来道贺的臣员们更多,李隆基也连忙打起精神,一一给以回应,然后在一名吏部官员的导引下,前往政事堂拜受制书。

相对于退朝时的朝士祝贺,政事堂官员们反应就冷淡的多,只将此当作一桩平平无奇的公务,颁下制书后便各自散开去忙碌其他的事务。

至于李隆基比较关注期待的几名宰相,更是从头到尾都没有露面,进入政事堂后便不见了踪迹。

这不免让他略感失落,以至于谢恩蹈舞时,动作都显得有些僵硬,更打定主意前往就任后,一定要少说少做,看看当中究竟有什么凶险隐藏。

0343 女人的报复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873 蕃土不容,长安势热0959 势利膏梁,有伤风化0233 我之乐土,彼之禁区0524 关陇丰储,取货助军0105 人间滋味0343 女人的报复0066 犹歌前代功德0028 禁宫异兆0226 疯狂的武周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925 英主名臣,相见两欢0058 薛师怀义0067 协律颂今0106 禁中逆乱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691 伯玉气象,一代先河0650 节操仍有,往者非乐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183 门庭煊赫,车水马龙0383 恩威并施,唯命是从0354 西园选士,勇卒归都0658 蕃女东来,元振愁计0398 狄公出手0517 眩于名实,不知所守1033 当户穷吠,于事何益0724 贺八入京,技惊四座0433 代王威重,徇私窃功0713 韦卿雅正,堪为宰辅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1028 佳节令时,不误教子0910 边州事繁,国力日盛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391 朕有佳孙,与卿论好0936 宝图投献,富贵可期0386 升仙太子,羽衣控鹤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189 洛阳女儿,似在眼前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395 王戏闲苑,殿中选妃0762 助朕杀贼,彰我威严0291 献业求命0314 枝冠渐茂,回护近人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756 东行请命,为王先驱0559 财助人势,百业将兴0398 狄公出手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890 人情长久,取舍恰当1040 君子治世,道不滥施0068 食心婢子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忧0663 郭某诡论,诚能乱事0593 殿下高洁,浅俗难蔽0106 禁中逆乱0048 内教坊诸事0809 幸逢明主,执法不阿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304 待罪慈乌台0829 千古义宦,再造之恩0854杞人忧天,狂念徒劳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96 君恩浩荡,延济诸亲0211 不宜轻沾侠名0384 二王同坊,长短必争0429 世事诡谲,父子分道0297 不为骥用,则为马骨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438 代王骄盛,忍让为上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972 普世万物,汇聚博览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265 顺水推舟0458 天南遥远,君恩难覆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405 都水使者,畿内藏丁0240 少陵原逢故0251 不当大用0903 公私谋计,各有取舍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944 兵败辱国,不死何为0753 举世狭计,不能容我1016 逝者难追,频念伤神0810 日拱一卒,改制兴世0266 生人易惑,鬼神难欺0488 庸人自扰,死不足惜1013 雅赠飞奴,长愿师事0941 功在眼前,时不我待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159 皇孙李宝雨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447 嵩阳道大总管0514 豫王失礼,昭德剖心1034 唯赌见性,必入彀中0616 蕃国怀奸,仁愿入陇0327 南省气象1016 逝者难追,频念伤神
0343 女人的报复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873 蕃土不容,长安势热0959 势利膏梁,有伤风化0233 我之乐土,彼之禁区0524 关陇丰储,取货助军0105 人间滋味0343 女人的报复0066 犹歌前代功德0028 禁宫异兆0226 疯狂的武周0520 关中帝宅,且镇且抚0925 英主名臣,相见两欢0058 薛师怀义0067 协律颂今0106 禁中逆乱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691 伯玉气象,一代先河0650 节操仍有,往者非乐0394 梁王虽强,自有能者0183 门庭煊赫,车水马龙0383 恩威并施,唯命是从0354 西园选士,勇卒归都0658 蕃女东来,元振愁计0398 狄公出手0517 眩于名实,不知所守1033 当户穷吠,于事何益0724 贺八入京,技惊四座0433 代王威重,徇私窃功0713 韦卿雅正,堪为宰辅0690 王为我使,赠尔富贵0717 仁皎反骨,捐身关陇1028 佳节令时,不误教子0910 边州事繁,国力日盛0729 妖才邪逞,不足敬重0391 朕有佳孙,与卿论好0936 宝图投献,富贵可期0386 升仙太子,羽衣控鹤0796 东西杀敌,叛唐必死0189 洛阳女儿,似在眼前0889 人间远我,我亲人间0395 王戏闲苑,殿中选妃0762 助朕杀贼,彰我威严0291 献业求命0314 枝冠渐茂,回护近人0945 国运之争,不容退缩0756 东行请命,为王先驱0559 财助人势,百业将兴0398 狄公出手0927 朕既为君,爱民如子0890 人情长久,取舍恰当1040 君子治世,道不滥施0068 食心婢子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忧0663 郭某诡论,诚能乱事0593 殿下高洁,浅俗难蔽0106 禁中逆乱0048 内教坊诸事0809 幸逢明主,执法不阿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304 待罪慈乌台0829 千古义宦,再造之恩0854杞人忧天,狂念徒劳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996 君恩浩荡,延济诸亲0211 不宜轻沾侠名0384 二王同坊,长短必争0429 世事诡谲,父子分道0297 不为骥用,则为马骨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438 代王骄盛,忍让为上0933 半生功业,壮极青海0972 普世万物,汇聚博览0587 噶尔掌国,父子为继0393 势在于朕,何问旁人0265 顺水推舟0458 天南遥远,君恩难覆0759 圣驾渡河,姑且一论0405 都水使者,畿内藏丁0240 少陵原逢故0251 不当大用0903 公私谋计,各有取舍0567 河谷血战,儿郎英武0944 兵败辱国,不死何为0753 举世狭计,不能容我1016 逝者难追,频念伤神0810 日拱一卒,改制兴世0266 生人易惑,鬼神难欺0488 庸人自扰,死不足惜1013 雅赠飞奴,长愿师事0941 功在眼前,时不我待0312 本钱自收,一本万利0159 皇孙李宝雨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壮功0447 嵩阳道大总管0514 豫王失礼,昭德剖心1034 唯赌见性,必入彀中0616 蕃国怀奸,仁愿入陇0327 南省气象1016 逝者难追,频念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