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新朋友

在广平王世子高桢对外家产生不满的时候,赵琇正迎来一位新认识的小伙伴。

陶县令之女跟随母亲陶太太卞氏到赵家做客来了。

卞氏随夫南下赴任,途中遇上从京城回乡的张氏与赵玮祖孙,早已相识了,一向相处融洽。虽然她只是位七品的县令太太,论品级与身为郡公夫人的张氏相距甚远,但她原也是书香世族出身,与张氏性情相投,因此两年下来,也算是常来常往。她不理会旁人说她是在奉承贵人的闲话,张氏也从不摆贵妇架子,俨然忘年之交。

细谈之下,她们竟发现两家还算沾点亲。张氏娘家大弟弟张朝宗在外做推官,他一个女儿嫁给了江苏宝应的一个举人,这个举人的母亲恰好有个姐妹是卞氏的婶娘。

这拐弯抹脚的亲戚关系,赵琇听了都要眼晕,但在张氏与卞氏看来,却是显得她们更亲近了,便是有外人说三道四,她们也可以用两家是亲戚的理由搪塞过去。

陶县令与妻子卞氏成亲多年,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今年九岁,恰好与赵琇同年,只比她大了几个月。陶县令夫妻前来奉贤赴任,却把女儿放在宝应老家,托老娘陶老太太照看,直到今年端午过后,陶县令兄弟的妻子身怀有孕,陶老太太无暇照顾孙女了,陶县令方才遣人去接了女儿来团圆。也因此,赵琇这两年里时不时能见到卞氏,却是头一回看到陶姑娘。

陶姑娘是个长得很秀气的小姑娘。白白净净的瓜子脸,双眼细长,樱桃小口。在人前总是腼腆地低下头,嘴角含着羞涩的笑,说话声音轻轻柔柔的,仿佛春天的柳枝儿拂过水面,略带着一两分口音,却又似乎很为这点口音而惭愧,宁可说话慢一些。也想努力把官话给说准了。

张氏反而很喜欢她这个样子,欢喜得拉着她的手看了又看:“多标致呀,这姑娘真真是个美人胚子。你们夫妻有福气呢。”陶姑娘双颊飞红,害臊地低下了头。赵琇只是在一旁笑着看。她也觉得这小姑娘长得挺漂亮的,不过这种五官显然是中国古典美人的长相,不象她。因为一双眼睛长得大。还被祖母叹息过眼睛长得不够好看,让她深感古今审美观的差异。

卞氏显然也对自己闺女的长相非常有信心,不过还是免不了谦逊几句:“但凡富贵人家家里的女孩儿,只要不是长得非常黑丑的,小时候都不会太差。我只愁她身子弱,刚来奉贤就病了一个多月,几天前才好了。大夫说是水土不服,可当初我们夫妻初来时。也曾水土不服,却不象她这样病了许久的。归根到底是身子不够强健。我瞧府上的姑娘,倒是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健些,几年了也不见有什么病症,这才是福气呢。”

张氏微笑道:“她小时候也是三灾八难的,不过是后来长大了,能跑能跳了,就学会了淘气,到处乱跑。宅子里人少,屋子却多,她成天四处乱转,活动得多了,身子自然强健。她还常劝我,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我一把年纪了,每日都叫她拉着在院子里走上几圈才罢,这几年果然病得少了,想必她这歪理,还是有些道理的。”

赵琇说:“我说的是正理,怎么就成了歪理了?”

张氏笑而不语,卞氏便对女儿说:“可听见了?每常叫你多走动,别老窝在屋里绣花,你只不听。”

陶姑娘红着脸说:“女儿知道了。”也没辩解。卞氏见她这样,就叹了口气。

张氏对孙女说:“你们年纪差不多,带了新朋友到你屋里玩耍吧,不许欺负人!”

赵琇忙起身答应了:“祖母怎的这样说?陶姑娘听了,不定怎么想我呢,我哪里就是个爱欺负人的了?”说完笑着向卞氏行了一礼,便拉了陶姑娘出门。

卞氏看着两个小女孩离开,又叹了口气。

张氏便问她:“可是有什么难处?这两年我总是见你思念女儿,却又不肯接她过来。若说这边不如大城繁华也就罢了,这几年奉贤也好多了,衣食住行不见得比宝应差,你却到现在才将女儿接来,想必有缘故?”

卞氏叹道:“还能有什么缘故呢,不过是我婆婆舍不得罢了。我夫妻成亲多年,只有这一女,婆婆心里为我着急,又怕我们夫妻在外头,本就事多,再带着女儿多有不便,因此将她留在身边看顾。今年恰巧弟媳有孕,婆婆看重得很,我们便将孩子接了过来。老爷说,听上头口气,他在奉贤大约还要再任三年,这一任满后是不会调离的,这时候不把孩子接来,还不知几时才能一家团聚。孩子都九岁了,许多事再不学,就来不及了。您方才也瞧见了吧?她的官话说得不好,我也不怕实话告诉您,她学诗书,还是当年在我们夫妻身边的时候呢,这几年只学女红去了,绣的花儿倒好,旁的却什么都不会,脾气软,身子又弱。这样怎么行呢?”

张氏这两年也隐隐约约知道些陶家的事,那位陶老太太倒不是个坏婆婆,只是长年住在乡下,性情古怪些。早年卞氏也曾有过第二胎,只是怀孕到六个月左右的时候,陶老太太病了,那时候陶县令兄弟俩都在外头读书,跟前只有媳妇卞氏一人。她为了给婆婆侍疾,累得流产了,还是个成了形的男胎,又伤了身子,大夫说恐难再有孕。陶老太太心中有愧,不敢逼儿子纳小,又想给儿子媳妇分忧,所以将孙女留在身边,让他们两口子在外头过自个儿的小日子。可她老太太见识有限,教养孙女只教女红,诗书不会。连官话都学不好,又约束着孩子不让乱走动,是照着一般富贵人家娇小姐的习惯养的。可陶县令是官场上的人。若是有意让女儿嫁到官宦人家,这样的教养是不够的,即便不论婚事,让女儿出门交际,也容易叫人笑话。怪不得陶县令将女儿接过来两个多月了,一直没让她出门,头一回做客就是到交好的赵家二房。想必也是用心良苦吧?

张氏叹了口气,对卞氏道:“你也别忧心,好歹孩子是在身边了。有什么不足慢慢教就是。我瞧她很是乖巧,说话也有条理,想必是个聪明孩子,过得几年。也不比你差了。”

卞氏便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有一样,我们夫妻来奉贤赴任,并不曾带多少行李,许多书本都还留在老家,其中琴棋书画诗词类的就更少了。没有这些,光靠我一个人教她功课,实在是撑不住。我都三十多岁了,小时候学过的东西还能记得多少?没法子。今儿只能来向老夫人求助。”

“哦?”张氏明白了,“你是想向我借书?”

卞氏笑道:“借书是一样。若能让小女有机会常到您府上求教,就再好不过了。如今奉贤全县谁不知道您老人家最会教养孩子?一对孙儿孙女都是极出色的,孙儿年方十四就中了秀才,孙女儿也是县中最有学问最有才干的女孩儿,不但写得一笔好字,画儿也画得好,听说她连洋人的话都会说。出门做客,人人见了都夸她礼数周全。平日帮着管家,也是做得象模象样的。若小女能跟着学到一两分,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氏哑然失笑:“我还道是什么,原来是拍我马屁来了。”她哈哈笑道:“若你放心,就让孩子时常过来,横竖离了不到半里地,坐上小车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我家琇姐儿平日在家,不是读书练字,就是帮着管家,除了族里几个侄女儿,还真没什么合得来的小姐妹。若能添个玩伴,也能少些寂寞。只是你可要想好了,她外头瞧着乖巧,其实淘气得很,主意又大,若是把你家姑娘给教坏了,你可别来跟我诉苦。”

卞氏知道她在说笑,怎会相信,自然是笑说:“不敢,但求她能活泼些,我们夫妻还能安心呢!”

赵琇还不知道自己被安排了一个新任务,只顾着拉新认识的小伙伴到房间里坐下说话。碧莲极有眼色地奉上了香茶,陶姑娘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一亮,又喝了一口茶,瞥见赵琇在看她,脸顿时红了,害羞地放下了茶碗,低下头玩着袖子不说话。

赵琇笑着问她:“你叫什么名字?我单名一个琇字,就是《诗》里‘充耳琇莹’的琇字。”

陶姑娘小声说:“我的闺名是灼华。”

赵琇双眼一亮:“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灼华吗?真巧,咱俩的名字都是从诗经里来。”

陶灼华小脸又红了红,低下头轻轻颌首。

赵琇见她害羞,只好努力多说一点,让她放松些:“一想起这个句子,我就记起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家的桃园开了许多花,在河上坐船,远远望去,一片粉白粉红,好看极了。明年春天的时候,咱们一道去坐船赏桃花怎么样?”

陶灼华似乎有些吃惊,大概也没想到赵琇会约她赴十个月以后的约,迟疑了一下:“我回去问我娘。”又觉得这话显得太过冷淡了,便补充一句:“我娘提起过府上的桃园,说是今春桃花盛开之时,奉贤全县轰动,人人都跑去看桃花,河上船都挤在一处了,还要县衙的人去引领,方才疏散了呢。”说完又惊觉这话有些不合适,脸又红了。

赵琇倒不觉得这有什么,还感到很有趣:“是啊,都是头一次,谁都没经验。其实桃花能开好几天,我家桃园也有两三个,不必都挤在一处赏花的。令堂文采很好,去赏花时,还做了一首诗,我记得其中两句是‘一路春风暖,三里桃花香’。”

这两句其实只能算是平平,不过陶灼华大概没听出来,得知是母亲所作,还挺高兴:“是么?我没听我娘说过。爹也说娘年轻的时候,很爱做诗呢。”

赵琇让碧莲取水蜜桃来,又告诉陶灼华:“这是今年新下来的第一批桃子,数量不算很多,但听闻因今年雨水少,因此桃子长得比往年的甜些。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陶灼华有些好奇,她在家里也听人提过赵家的水蜜桃,但在本地销售量很小,几乎都运到松江、嘉定、苏州那边贩卖了,张氏本送了卞氏一筐,却叫陶县令分给了县衙里的人,这还是她头一次吃这东西,听闻是很甜的。

碧莲送了一盘水蜜桃来,早已去了皮,又用线切成了一块块,拿小银叉叉着,看上去十分诱人。赵琇请陶灼华自己动手,自己也拿了一块,却听得碧莲弯腰在她耳边轻声道:“外六房的四爷过来了,似乎有急事要寻姑娘。”

外六房的四爷就是赵启轩,他会有什么急事?

第68章 现场视察第218章 赵演的小心思第278章 消息第540章 计划第450章 感激第592章 请求第149章 元宵节第29章 调派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159章 收赎第212章 精明媳妇第335章 气恼第566章 见识第103章 扯皮第33章 秘密任务第384章 藏梳第257章 生气第348章 贤名第412章 丢脸第298章 通信第172章 丧钟第245章 装病成真病第614章 立储第42章 苦肉计第421章 坦率第425章 挖坑第26章 生疑第202章 御史第301章 孝顺孙子第498章 信第171章 惊闻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261章 告密第578章 说和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论第379章 帝后第279章 救人第584章 侧妃第381章 稀奇第398章 怨怼第365章 打趣第455章 妥协第349章 丘家第196章 信第582章 传遍第394章 威胁第16章 广平王世子第240章 提醒第566章 见识第279章 救人第255章 雀金呢第583章 告状第568章 追加第357章 厚聘第625章 叹息第100章 宗房内哄第48章 卢妈第437章 讨价第337章 懂你第493章 进展第620章 说客第364章 紧追第47章 不安第263章 负荆请罪第578章 说和第95章 出族第301章 孝顺孙子第502章 灾难第298章 通信第351章 独对第573章 奖赏第270章 返回第571章 相看第160章 出狱第403章 利益第310章 扩散第317章 赵玮求书第158章 追捕第374章 遭遇第432章 阴差阳错第217章 新店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72章 做媒第29章 调派第441章 行船第101章 利动人心第228章 蠢蠢欲动第32章 京城来信第149章 元宵节第234章 置庄第607章 眼睛第81章 弃仆第169章 冲撞第190章 侯府旧宅(上)第361章 来访第353章 差使第303章 过年第149章 元宵节第563章 杏榜
第68章 现场视察第218章 赵演的小心思第278章 消息第540章 计划第450章 感激第592章 请求第149章 元宵节第29章 调派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159章 收赎第212章 精明媳妇第335章 气恼第566章 见识第103章 扯皮第33章 秘密任务第384章 藏梳第257章 生气第348章 贤名第412章 丢脸第298章 通信第172章 丧钟第245章 装病成真病第614章 立储第42章 苦肉计第421章 坦率第425章 挖坑第26章 生疑第202章 御史第301章 孝顺孙子第498章 信第171章 惊闻第122章 太子南下第261章 告密第578章 说和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论第379章 帝后第279章 救人第584章 侧妃第381章 稀奇第398章 怨怼第365章 打趣第455章 妥协第349章 丘家第196章 信第582章 传遍第394章 威胁第16章 广平王世子第240章 提醒第566章 见识第279章 救人第255章 雀金呢第583章 告状第568章 追加第357章 厚聘第625章 叹息第100章 宗房内哄第48章 卢妈第437章 讨价第337章 懂你第493章 进展第620章 说客第364章 紧追第47章 不安第263章 负荆请罪第578章 说和第95章 出族第301章 孝顺孙子第502章 灾难第298章 通信第351章 独对第573章 奖赏第270章 返回第571章 相看第160章 出狱第403章 利益第310章 扩散第317章 赵玮求书第158章 追捕第374章 遭遇第432章 阴差阳错第217章 新店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572章 做媒第29章 调派第441章 行船第101章 利动人心第228章 蠢蠢欲动第32章 京城来信第149章 元宵节第234章 置庄第607章 眼睛第81章 弃仆第169章 冲撞第190章 侯府旧宅(上)第361章 来访第353章 差使第303章 过年第149章 元宵节第563章 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