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章新旧钱币,新旧战争

长安,大汉骠骑将军府。

斐潜把玩着手中的新出一版的金银铜币。

因为金属钱币往往有容易认知,标识清晰,重量恒定的基础条件,所以斐潜在推行了一段时间的交子之后,又重新改回了金属货币体系。

华夏算得上是世界上铸造钱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了,最迟在春秋中晚期,华夏大地上已经开始有了大规模的铸造钱币,而在整个铸币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平板范竖式浇铸、叠铸、母钱翻砂、机器锻压四个阶段。

秦币么,或许是因为条件限制,或许是因为工艺追求,亦或是当时以青铜为美,所以绝大部分的铜币,都是多为含铅量很高的铜合金,显得颜色青黑。

而斐潜采用的铜币,主要是锌铜合金,显得贴近于后世的黄铜,色泽更加喜人,也很容易和原本的五铢钱区分开来,即便是一些地方大户企图盗铸,也未必能够搞到色泽相近的铜材,所以也比较容易辨认伪币。

至于银币和金币,则是大概九五纯度左右,以重量为计量单位,固然会有包金包银等的铅币仿冒,但是因为银币和金币的价值较高,一般来说都会比较认真的去辨别,再加上各大商户都有新式天平,以固定的砝码来对应金银币的重量,所以仿制的难度也是不小。相同重量的么,大小不一样,大小一样的么,重量不一致,要做到重量也一样,大小也是一样,那么费的功夫未必能够赚的回本……

再加上斐潜现在采用的水力钢模锻压,几乎就是站在了当下铸币行业的前列,不仅是轮廓清晰,字体完整,还可以做到正反面同时有花纹和年号作为装饰,虽然比起后世来还是很粗糙,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铸币的门槛,然后减少了刮铜剪边的行径。

『天圆地方……』斐潜呵呵笑了笑,『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钱币之始,因用浇铸,故需打磨,然以圆孔,便不易固定,故而用方形木定之……非以天圆地方而定钱币,乃铸磨困顿之故也……』

水力压铸的虽然比不上蒸汽机压铸,但是好在水力几乎就是免费的,慢归慢,日积月累之下,也是积攒了不少的钱币,而且因为是压铸,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维持原本的天圆地方形状,直接铸成圆形实心体,反倒是更加省时。

当然,这样的行为,在汉代还没有被酸儒抵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也流通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实心货币,就像是斐潜所言,天圆地方并非是真的有了这个理论才依照这个标准去铸钱,而是铸造的技术导致了孔方兄的出现。

斐潜笑了笑,说道:『新币既出,旧币当收。民可自行兑换,限时五年,届时旧币废止,直用新币。』

荀攸愣了片刻,说道:『回收旧币?』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毕竟当年秦始皇的时候就干过。后续的其他封建王朝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斐潜问道,『公达可是有何指教?』

荀攸拱手说道:『不敢。回收旧币,这损耗……怕是不小啊……』辗转运输,那个不是需要钱财?既然重量差不多,为什么不继续使用呢?就像是五铢钱,用了整整三四百年,也不是不可以啊?

斐潜点头,然后微微叹息,说道:『回收旧币,非谋其利,乃杜其害也……』

铸币也是要有规矩的,没规矩,就玩完了。后世主要发达国家,然后宣称自己没有通货膨胀,表示一切都是物价平稳,但是实际上即便是维持着5%左右的温和通胀,物价在一二十年之后,就会翻一倍!

然而古代呢?

固然每个王朝末期,总有通货膨胀,但是实际上整体来看,每个王朝都在尽全力的维护着货币的稳定。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古罗马虽以三世纪的通胀臭名昭著,但在更长历史尺度上,这只是极偶然的插曲。从公元前 150 年前后到公元 50 年,古罗马的小麦价格只增长了区区 50%。

当然,如果仅仅从物价的稳定性来看,蝇国在实施金本位前的几个世纪毫不逊于实施金本位后的两百年。从 1200 年到 1700 年五百年间,除了 16 世纪小麦价格年均增长 1.5%以外,其它世纪小麦的价格变化几乎为零。

即以华夏而论,实物证据比史书泛泛印象更能说明问题。

宋代铜钱标记了年号,年号在宋代更新频繁,使后世的研究者得以用遗存的宋代铜钱构建货币成色的准年度数据。在宋三百多之间,作为流通主体的一文和两文铜钱,重量和成色都极为稳定。

即便是糟糕透顶的辫子朝,其开国至 19 世纪中期两百年间谷物价格也只增长了 3.5 倍,折合年均通胀0.6%……

当然,最瞎搞的就是大萌王朝,死命印刷,导致大萌宝钞一开始就注定是比废纸都不如,擦屁股都嫌硬。元朝那么糊涂的,都懂得一年印刷量需要控制,大概维持在20万锭,一个没控制住印了150万锭,然后逼出了朱重八,结果猪头八上台,大萌竟然一年印515万锭,洪武二十三年,中央银行的练家子们更是直接把发行量提升到了1500万锭……

『董贼之时,以恶钱横行……』说起当年的事情,斐潜多少有些感叹,在这个环节上,其实他也是幕后小黑手,只不过斐潜是向士族世家伸出去,而士族世家则是加在了民众身上而已。

严格上来说,斐潜当时并没有跟着铸造恶钱,只是低收高卖,在货币价值高的时候借出货币,然后采购商品,然后等货币价值暴跌的时候,再以货币结算,赚取差价而已,虽说有些趁火打劫的嫌疑,但还是属于商业范畴。

董卓要铸恶钱,不是因为董卓喜欢恶钱,而是当时庞大的军费和财政开支,加上董卓将大量的货币自己私藏,不拿出来进行流通,使得朝堂上没有铜可以铸钱来支付相应的费用,以至于不得不开始铸造重量更轻或成色更低的钱币,用它们支付官员和士兵的俸禄薪水。

而董卓这样的行为,则是掀开了大规模盗版铸币的序幕。

因为很简单,小规模的仿制,其实是不怎么赚钱的,而且因为仿制钱币上为了牟利,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即便是文盲的民间黔首也能发觉的,所以小规模的伪币其实并不容易流通,也不可能给伪造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只有当朝堂公然制造大规模恶钱,并且以强制命令推行的时候,才是伪造铸币的绝佳时机!

所以实际上,当时董卓铸造出现的恶钱,数量并不是最多的,而随之而来山东士族的所谓『民间盗铸』,才是真正导致五铢钱货币体系崩坏的根本原因。

表现在物价通货膨胀上,古代和后世的就有所不同,古代大多是梯形,有一个平台期,而后世是斜坡,一路往下滚。

因为在古代,除非是中央朝堂有预谋的事先积攒大量旧币,短时间内迅速熔铸成新币投入市场,否则所谓的那些『民众』,就有充分时间置备私铸工具,与中央朝堂争夺铸币利润。可是中央朝堂之所以滥铸,往往是迫于财政压力,如果国家府库中已存有大量旧币,哪里还用滥铸呢?

所以,大多数选择滥铸的中央朝堂,是无力与『民间』的盗铸者赛跑的,也抢不到多少铸币利润。这也解释了古代的币值变化的梯形特征,在古代铸币经济中,除非中央朝堂短视到极点,否则不会轻启滥铸,而一旦启动了滥铸,盗铸就如火上浇油,造成急速通胀。

那么以律法来治理有没有用呢?

有用,但是挡不住滚滚而来的铤而走险者……

《汉书》中记载,王莽时期『每壹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莽以私铸钱死……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举吿,与同罪……犯者俞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愁苦死者什六七。』

『故而,以收旧币,可绝私铸盗铸之弊,亦可衡铜皿铜器之价也。』斐潜总结道。当然,其实回收旧币还有其他的附加功效……

荀攸对于高深的经济理论,自然是似懂非懂,但是他也猜出斐潜的一些潜在的用意,大概是指向了士族大姓方向,所以表示出了回收也是需要花费和成本的,但是既然斐潜坚持,荀攸也不会反对。

荀攸在心中感叹,君明者,为臣者,自然不敢堕……斐潜这样的君主,太过于精明了,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其实回收钱币,斐潜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经济。

华夏有古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有笑话说,有人将钱币种到土里,祈求生得更多的钱财,但是可笑的是,在古代,当有的人这样做的时候,的确是可以获得大量的利益。

因为钱荒。

华夏封建王朝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钱荒。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需要更多更大量的钱财钱币的时候,结果中央朝堂提供不出那么多的钱币,不得不开始铸造一些低质量轻重量的钱币来应急的时候,这些『民间』种钱币的家伙,就会蜂拥而起,从地里挖出铜器银瓜,然后和中央朝堂抢夺铸币利润。

即便是不论私铸盗铸的问题,这些士族大户,一代又一代的人将钱财累积起来,融化成为铜银瓜果,然后埋到自家地下,无形当中就是减少了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数量,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央朝廷明明产银产铜的数量年年提升,可就是追不上需求量,导致市面上长期存在钱荒问题,最终导致经济受到损害。

就拿刘大耳入川之后来说,也是因为大量的分赏,使得原本川蜀之中的铜钱变成了功臣的库存,使得市面上缺铜,刘大耳不得不搞出了什么直十直百钱,结果顿时经济崩溃,猪哥收拢了十余年,才算是勉强恢复正常。

这个问题,斐潜自然不能明说,因为他知道,越是禁止,这些士族大户越是会察觉其中的奥妙,便越发的会去做!

就像是私铸。

斐潜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防腐。

第三个目的,就是推动白银和黄金更早,更快的进入市场交易。

汉代,白银和黄金,基本上都是属于赏赐品,即便是当下斐潜用了银币和金币,在民间依旧是很少用于具体的买卖,所以只有铜币轮换退出,使得更多人会下意识的选择交易时间更长的高价值货币,当白银和黄金从贵重金属成为货币体系当中的一员之后,对于白银和黄金的需求才会激增。

而华夏本土的白银和黄金,并不多,或者说不足以支付广大民众的经济需求,所以如果加以引导,这些贪婪的士族大姓,必然就会将目光转移到那些盛产白银黄金的地方去,就像是大航海……

否则在当下的这个阶段,跟士族世家讲什么白银黄金,这些世家未必会觉得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还不如继续想着各种方法来侵吞土地更实在一些。

庞统么,军政倒是不错,智谋也是卓越,但是也有缺陷,他基本不懂什么经济商贸的方面的问题,而荀攸么,基本的经济常识知道一点,但是在更深层面的还是有些不足,所以都对于斐潜的这个新规定,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和反应,也不是很清楚斐潜的深层次的那些目的。

斐潜将新钱币分了分,算是给荀攸和庞统的小礼物,然后便谈及了下一个的话题,『李长史遣人送了些西域宝马,各种器皿来,不知二位有何想法?』

庞统晃动了一下手里的钱币,发出了细微叮当之声,然后说道:『主公可是欲售之?』

『嗯?』斐潜看了看庞统,笑道:『正是!』

荀攸却在一旁微微皱了皱眉,轻声说道:『如今西域战端又起,怕是又要伤及粮草……』

斐潜点了点头,『公达所虑,也不无道理……此亦为胡汉之别也,若说征战,皆耗钱粮,为何胡人多以获,而华夏多以损?故或从此起,当有所别也……』

荀攸说道:『主公之意是以西域之物,补充折损?』

斐潜摆摆手,说道:『此乃其一。若吾等只知劫掠,又与胡蛮何异?昔日孝武皇帝之时,大胜匈奴,获牛羊亦百万计,又何裨之有?国库因此丰盈乎?故,劫掠直可得一时,不可获一世也……』

固然有农耕和游牧习惯上,或是技术上的差距,但是也反应出了华夏传统之中的一个通病。

就像是一些人,评价事务的时候,往往说这个也是垃圾,那个也是叻色,似乎什么都看不上眼,但是有的人却能从垃圾当中变废为宝,然后寻找到商机,多年以后,那个嫌弃这个也是垃圾那个也是叻色的,依旧在和垃圾为伍,而找到商机的却已经家财万贯成为环保卫士。

所以,斐潜之前是因为条件不足,也没有办法进行妥善的安排,而现在针对于西域,就可以推行斐潜一直以来都想要做的事情了。

『某欲举办招商……』斐潜缓缓的说道。

斐潜左右看看,似乎都从庞统和荀攸的脑袋上方看到了问号,便又停下来,解释了一下『招商』二字的含义。

按照大胡子马的观点,人类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所以不管是哪个王朝,都一定会随着其国家人民的不断劳动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尤其是对于华夏这么勤劳的民族来说,应该是财富不断积累增加才对,可是为什么老是见到历史上许多描述,动不动就是国库亏空,户部仓廪之中除了老鼠其他什么都没有?

然后有人说是皇帝乱花钱,奢靡无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花掉的钱,原本应该是在皇帝库房之中,是不流通的,但是现在通过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采买,最终流向了市场,补充了整个市场的流通货币,按照所谓的左口袋右口袋理论,应该不会使得国家的财富缩减啊?

所以很明显,左口袋到右口袋的理论是虚假的,实际现实当中,这些钱财在流通的过程当中会被不断的侵吞,缩减,直至一点都不剩。一层层的官吏吃拿卡要,然后到了百姓头上的时候甚至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钱财补偿,甚至还要倒贴出去!

而那些侵吞而来的账款,官吏也不方便就直接花出去,所以就导致了三个结果,一个是奢侈品虚高不下,尤其是西域的那些破石头;二则是大量的银钱被存储起来,从此不再流通,使得国家持续钱荒;第三个方面就是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去处,自然而然的就流向了农耕民族最重要的资源,土地。

庞统看着斐潜,忽然有一种不怎么好的预感,试探的说道:『莫非……主公之意,是要某……』

斐潜哈哈大笑,说道:『知我者,士元也!不过,并不需要士元亲力亲为,只需把控管理即可……此事,可交于崔裴等人举办即可,以西域之由,发行债券,为期五年……』

庞统摸着下巴的手似乎才算是轻松了一些。

荀攸眉毛动了动,因为他想到这个所谓债券的年份,似乎和新旧钱币兑换的期限相同,是不是斐潜又设下的什么……

从西域送过来的这些战马和器皿,就将是展示西域财富的一个窗口。

斐潜计划发行这一次西域战争的有价商业债券,不仅是解决自身消耗的问题,同时也是汲取民间闲散财富,提供一个理财的渠道,使得士族大户的积累下来的财富不完全只有土地一个选项。

从某个角度来说,也算是敲打之后递出的胡萝卜,但是同时也是加强对于士族大户的控制的另外一个手段。

俗话说,欠钱的是爷爷,借钱的是孙子。若是将士族的钱财都捏在了手中,就几乎等于是捏着士族的命根子,还不是想要让士族硬就硬,相让其软就要软?后世看了十几年米国的金融外交策略,没道理只懂得看不懂得用啊?

债券的发行方,就交给了目前四大商户,崔裴甄卓,还有白石羌……

嗯,为什么四大里面会出现五个人?

这个好像也是惯例罢……

第2089章战!第2771章 好戏连台第二零一章 崔家的方向第1666章 韦端的箭第3103章 长见识第1595章 一个头骨碗第1289章 汉学第七八四章 孤独军的策略第1136章 请猜一猜第3129章 狭路相逢第2401章没有选择第1316章 错了第3154章 当选择遇到选项第1508章 两个松第2202章祈福求佑第九八二章 返平阳第1601章 五羖上大夫第2113章另一处无形的战争第2197章何处来水第一八五章 全部乱来第2327章有你我二人足矣第1708章 策划和实施第七九三章 骑兵阵的突袭第2991章一个全新的课堂第2210章水鱼论政第2224章丢一块肉第2178章终和始第2348章不同的途径第2732章 最蠢的将领第1270章 将领中的卖油翁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3145章 当谋求遇到谋划第1233章 箭于弦上第2601章取经,缺乏真经第3199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1847章 熊孩子的熊孩子行为第1698章 谈判第1759章 本源第3012章无余无语也无虞第2115章这是一个好日子第2294章当中的问题和当众的问题第2791章 贸易为名巧开道,珠崖有客忽来投第1355章 功利第2664章谁输谁赢第1995章张郃运粮,乌龙事件第2823章龟兹域内乱生死,新和城中呼阎摩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3219章 你想要的我想要的他想要的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时机第2699章锚定效用陈年怨第1570章 黍离第2635章周氏鱼酱第四零四章 又一次的选择第2733章 最初的接战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来第1164章 阴影之下第1263章 秋天里的一场火第八五零章 风雅颂(三)第1364章 宴会 (加更)第四三三章 夺一线之机第2663章谁赢谁输第2641章生命之中承重第六五二章 未来很重要第2771章 好戏连台第四三一章 交涉第1867章 方寸之间,周旋腾挪第1550章 必有玄机第2823章龟兹域内乱生死,新和城中呼阎摩第2395章疯了?疯了!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1535章 你中计了第五八零章 那一颗风干的泪滴(月票6/26)第二七四章 命悬一线第1858章 持中求正,当得不偏不倚第1346章 看法 (加更)第七八二章 忙碌的徐羽第六零零章 战争与赌徒第3190章 矮人看戏何曾见第七六一章 同一片夜空之下第八六零章 叩长安(七)第1803章 一个时代的弊端第二六六章 乱起第2752章 知人用人测人忠诚第八六四章 叩长安(十一)第六六二章 以退为进第十三章 各下各的棋第2913章纠纠葛屦,可以履霜第2702章各有所图三卢书第1131章 长生天之咒第五零三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第2043章冀州具骑,倒腾高手第五零四章 不觉明历(起点首发,请支持正版)第二六九章 哭泣的环首刀第九一四章 乱长安(九)第八十六章 襄阳车祸第3151章 当权柄遇到权谋第二零零章 温水烹蛙第八六二章 叩长安(九)第1198章 祁山之战的开端第三五八章 生意
第2089章战!第2771章 好戏连台第二零一章 崔家的方向第1666章 韦端的箭第3103章 长见识第1595章 一个头骨碗第1289章 汉学第七八四章 孤独军的策略第1136章 请猜一猜第3129章 狭路相逢第2401章没有选择第1316章 错了第3154章 当选择遇到选项第1508章 两个松第2202章祈福求佑第九八二章 返平阳第1601章 五羖上大夫第2113章另一处无形的战争第2197章何处来水第一八五章 全部乱来第2327章有你我二人足矣第1708章 策划和实施第七九三章 骑兵阵的突袭第2991章一个全新的课堂第2210章水鱼论政第2224章丢一块肉第2178章终和始第2348章不同的途径第2732章 最蠢的将领第1270章 将领中的卖油翁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3145章 当谋求遇到谋划第1233章 箭于弦上第2601章取经,缺乏真经第3199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1847章 熊孩子的熊孩子行为第1698章 谈判第1759章 本源第3012章无余无语也无虞第2115章这是一个好日子第2294章当中的问题和当众的问题第2791章 贸易为名巧开道,珠崖有客忽来投第1355章 功利第2664章谁输谁赢第1995章张郃运粮,乌龙事件第2823章龟兹域内乱生死,新和城中呼阎摩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3219章 你想要的我想要的他想要的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时机第2699章锚定效用陈年怨第1570章 黍离第2635章周氏鱼酱第四零四章 又一次的选择第2733章 最初的接战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来第1164章 阴影之下第1263章 秋天里的一场火第八五零章 风雅颂(三)第1364章 宴会 (加更)第四三三章 夺一线之机第2663章谁赢谁输第2641章生命之中承重第六五二章 未来很重要第2771章 好戏连台第四三一章 交涉第1867章 方寸之间,周旋腾挪第1550章 必有玄机第2823章龟兹域内乱生死,新和城中呼阎摩第2395章疯了?疯了!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1535章 你中计了第五八零章 那一颗风干的泪滴(月票6/26)第二七四章 命悬一线第1858章 持中求正,当得不偏不倚第1346章 看法 (加更)第七八二章 忙碌的徐羽第六零零章 战争与赌徒第3190章 矮人看戏何曾见第七六一章 同一片夜空之下第八六零章 叩长安(七)第1803章 一个时代的弊端第二六六章 乱起第2752章 知人用人测人忠诚第八六四章 叩长安(十一)第六六二章 以退为进第十三章 各下各的棋第2913章纠纠葛屦,可以履霜第2702章各有所图三卢书第1131章 长生天之咒第五零三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第2043章冀州具骑,倒腾高手第五零四章 不觉明历(起点首发,请支持正版)第二六九章 哭泣的环首刀第九一四章 乱长安(九)第八十六章 襄阳车祸第3151章 当权柄遇到权谋第二零零章 温水烹蛙第八六二章 叩长安(九)第1198章 祁山之战的开端第三五八章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