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清帝退位

清帝退位,已经不可阻挡!

袁世凯的表情。从容自在,游刃有余。凭借手里的北洋军从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军来要挟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势力来威胁革命军,连哄带吓,既打又拉,将革命军和清廷玩弄于股掌之间。

萧天曾经对蒋介石说道:

“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根拔出来的;过分去扭,树子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三百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党的那些人,有力气却不懂如何拔树,君主立宪的人懂得拔树却没有力气,而大帅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等到泥土已经松动了,大树不久也就会拔出来的。”

这是对袁世凯最好的形容!

但孙文的忽然出任临时大总统。有些出乎袁世凯的意料。

在武昌起义的时候,孙中山尚在美国。直到起义后的第三天,孙中山才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消息,于是他决定先前往各国游说,以赢得各国对革命的支持并筹集巨款回国。可惜的是,各国政府都对武昌起义持中立态度,对革命党也不报信心,结果孙中山转了一圈也没有获得实质性成果,最后于12月21日打道回国。

一回国,就被刚刚打下南京,在那为了谁领头而喋喋不休的“共和派”人士推举为了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得知孙中山已经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愤怒不已,自己费劲心思的在革命军和清廷之间上下其手、摆弄平衡,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没料到半路杀出个孙中山,将他的计划完全打乱,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世凯一边逼迫清帝退位,一边摆出样子,怒气冲冲的将北方议和代表唐绍仪撤下,并宣称之前谈判所达成的协议通通无效,之后的谈判必须由他本人来亲自负责。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公开声称“君主制度万万不可变更”,“只有维持君宪到底,不知其他”云云,作为对南京革命党人的反击。

为了给南方的革命党制造压力,袁世凯在孙中山就职的第二天又唆使自己的心腹大将段祺瑞、冯国璋、萧天等四十多个北洋军将领发表通电赞成君主立宪。这些北洋军官声称,如果以少数人的意见采取共和政体,北洋军势必拼死抵抗。

萧天和袁世凯心里都清楚,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让南京革命党人妥协而已......

革命党终究年轻了点,也没有政治经验,他们在袁世凯要动武的恐吓之下很快就妥协了,称“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民国的大总统便非袁世凯莫属”。

袁世凯随后又发电报质问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选举总统到底是何用意?假设国会议决实行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取消?”

在得到南方革命党选举他做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再三保证后,袁世凯随后又抛出橄榄枝,表示等到“将来国民程度渐渐开通,懂得共和的真谛,再慢慢改为共和政体”。但是,袁世凯也提出要求,那就是革命党必须承诺在清帝退位后给予清室优待条件,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

所有的一切,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满清,没有一个人是袁世凯的对手。

就在袁世凯和北洋将领逼宫之后。又发生了一些头脑发热的革命党,针对袁世凯的刺杀案,而刺杀案虽然吓了袁世凯一跳,但却间接帮了袁世凯的大忙。

当时满朝的亲贵都知道袁世凯在暗地里私通革命党,而革命党也公开声称要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现在经过这么一炸,隆裕太后也就打消了对袁世凯的猜疑,觉得袁总理还是清朝的大忠臣,并不是传说中那个卖主求荣的奸贼。

而且,袁世凯的这次遇刺也说明,他之前与隆裕太后说革命党已经大批潜入京师,此事并非是空穴来风。

在袁世凯遇刺后的几天里,隆裕太后每日都带着宣统帝躲进了皇宫下的密道,生怕革命党也给他们来一下。在这风声鹤唳中,清朝也就开始倒计时了。

此后,满清重臣,竭力反对清帝退位的良弼又被革命党人刺杀身亡,这么一来,满朝上下再也没有人反对退位。

在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时节,最恐慌的其实是隆裕太后,她是哪也出不去,唯有守在紫禁城里愁云惨淡,每日以泪洗面。当时唯独不受影响的,只剩下那七岁不到的宣统小皇帝,他倒是像往常一样在宫中无忧无虑的玩耍,对即将亡国的命运浑然不觉。

等到袁世凯派人来逼得紧了,隆裕太后只得再次召开皇族会议,商量退位问题。但令她目瞪口呆又心酸无奈的是,这次竟然半天都不见人来。亲贵们虽然爱朝廷。但革命党的炸弹是不长眼的,还是暂避风芒为好!

人都跑光了,大清朝想不亡都难!

决然退位的决心已经下了,袁世凯也就不再谦让,他拿着早已拟好的优待条件文书给隆裕太后看过后,便径直把电报发去了南方。

而革命党这时也在南京组织了一个临时参议院,等到袁世凯的电报一到,大家一看,总计九款清帝退位优待条件。

略略修改一下,南方参议会便将“清帝退位”条件发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接到电文,也不反驳,只管将文书送到隆裕太后那审阅。

隆裕太后让袁世凯赶紧回电议妥。袁世凯细瞧了电文数遍,觉得“逊位”二字颇有伤清室体面,于是命人将电报上的“逊”字给改成了“辞”字。

终究是袁世凯的面子大,南方对此却无意见,好歹为清室争得一个字,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公元1912年2月12日,满清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这一次,袁世凯照旧称病不入朝,只是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让他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前去朝见。

“太后驾到!”

各大臣齐齐转身,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因为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给太后和皇上行大礼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

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的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又要掉下泪来。

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诏书看了数行,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终于当众抽泣起来。隆

裕太后满怀悲痛,心想祖宗这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终在自己手里断送,日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这里,隆裕太后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

这时,胡惟德想起他袖里还有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于是急忙从袖中取出:“太后,你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隆裕太后一听“革命党”这三个字,忍不住又打了个冷战:“电报里说什么,是不是革命党又要变卦?”

胡惟德见“革命党”起了作用,心里一乐,故作镇静展开电报念道:“万急。南方伍廷芳代表电: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点之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优待条件。此布,即转北京。”

隆裕太后听后也顾不上抹泪了,便慌忙将退位诏书交出,命世续和徐世昌赶紧用御玺用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优待条件。

等盖好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念道: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

这份诏书一念,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年的满清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在念完诏书后,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便宣告结束,胡惟德拿着诏书,领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再次三鞠躬。随后便退出殿外,从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从这一天开始,满清亡了,一个重新属于汉人的时代,也通邮这一起起开始了!

而缔造这个时代的,他的名字叫:

袁世凯!

第195章 在青岛第293章 血洗东北日人(上)第368章 收复失地第190章 打东洋,救毅帅!第486章 啤酒馆起义第661章 在皇宫第386章 胁迫第782章 最后之战(上)第646章 夺取京都(四)第675章 东京审判!!!第335章 民主是中国发明的第517章 海上大决战(下)第387章 袁世凯传奇第19章 救人?第413章 审判日(中)第737章 险境第284章 爱因斯坦第477章 海军演习第543章 党内斗争第347章 伊斯特腊地狱第251章 王亚樵第348章 布琼尼军团之覆灭(上)第208章 出兵可能第732章 撤退第53章 生意人第201章 空战第153章 小北洋和毅帅第430章 间谍第260章 石油,石油!第685章 突击!!突击!!第408章 莫斯科的眼泪(上)第591章 中国士兵的乐园第43章 蒋百里和土肥原贤二第358章 省长、市长......第561章 亚洲战略第131章 司令部第185章 未铣通电第73章 危机处理第536章 官司第575章 登陆横贺第214章 大总攻第394章 突进朝鲜第521章 三国公使第222章 称帝闹剧第271章 伤残军人第71章 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第616章 撤退第361章 斯大林防线(上)第615章 酣战第631章 前进第102章 4月18日第135章 国耻岂待儿孙平!!第641章 空降第178章 大阅兵第350章 长期围困的开始第503章 潜伏者第92章 维持秩序第36章 咱们是爷,日本人是孙子!第116章 从一开始就胜了第198章 光荣之孤山第728章 断崖第741章 中美:海上交锋!第57章 借力使力第204章 惨战第498章 陈昱的笔记第534章 金融危机来了第184章 世界大战与中国第276章 流氓国家:日本第710章 空战第511章 以战争对战争第610章 一个人的战争(中)第80章 实业救国、军事救国!第755章 海上决战(中)第67章 进京第159章 蒋志清回来了第80章 实业救国、军事救国!第563章 海军、税收第125章 条约漏洞第749章 较量第664章 激战东京第507章 海军调查六处第367章 反击(下)第153章 小北洋和毅帅第529章 对越南的安排第553章 访问香港第501章 小萧天第721章 酣战(下)第301章 黑色军旗(中)第695章 英国人的投降!!第200章 盟约第284章 爱因斯坦第225章 功过第621章 攻击第98章 萧天声明第585章 8. 东京血腥镇压第540章 权利之剑和卐字旗第140章 名动京城(下)第92章 维持秩序第694章 执行日!!(下)第389章 预备役军团总司令
第195章 在青岛第293章 血洗东北日人(上)第368章 收复失地第190章 打东洋,救毅帅!第486章 啤酒馆起义第661章 在皇宫第386章 胁迫第782章 最后之战(上)第646章 夺取京都(四)第675章 东京审判!!!第335章 民主是中国发明的第517章 海上大决战(下)第387章 袁世凯传奇第19章 救人?第413章 审判日(中)第737章 险境第284章 爱因斯坦第477章 海军演习第543章 党内斗争第347章 伊斯特腊地狱第251章 王亚樵第348章 布琼尼军团之覆灭(上)第208章 出兵可能第732章 撤退第53章 生意人第201章 空战第153章 小北洋和毅帅第430章 间谍第260章 石油,石油!第685章 突击!!突击!!第408章 莫斯科的眼泪(上)第591章 中国士兵的乐园第43章 蒋百里和土肥原贤二第358章 省长、市长......第561章 亚洲战略第131章 司令部第185章 未铣通电第73章 危机处理第536章 官司第575章 登陆横贺第214章 大总攻第394章 突进朝鲜第521章 三国公使第222章 称帝闹剧第271章 伤残军人第71章 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第616章 撤退第361章 斯大林防线(上)第615章 酣战第631章 前进第102章 4月18日第135章 国耻岂待儿孙平!!第641章 空降第178章 大阅兵第350章 长期围困的开始第503章 潜伏者第92章 维持秩序第36章 咱们是爷,日本人是孙子!第116章 从一开始就胜了第198章 光荣之孤山第728章 断崖第741章 中美:海上交锋!第57章 借力使力第204章 惨战第498章 陈昱的笔记第534章 金融危机来了第184章 世界大战与中国第276章 流氓国家:日本第710章 空战第511章 以战争对战争第610章 一个人的战争(中)第80章 实业救国、军事救国!第755章 海上决战(中)第67章 进京第159章 蒋志清回来了第80章 实业救国、军事救国!第563章 海军、税收第125章 条约漏洞第749章 较量第664章 激战东京第507章 海军调查六处第367章 反击(下)第153章 小北洋和毅帅第529章 对越南的安排第553章 访问香港第501章 小萧天第721章 酣战(下)第301章 黑色军旗(中)第695章 英国人的投降!!第200章 盟约第284章 爱因斯坦第225章 功过第621章 攻击第98章 萧天声明第585章 8. 东京血腥镇压第540章 权利之剑和卐字旗第140章 名动京城(下)第92章 维持秩序第694章 执行日!!(下)第389章 预备役军团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