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节 完美轰炸(下)

?“赤城”号上的舰队参谋部的军官,还有南云一忠都目睹了位于舰队北面的“加贺”号遭到攻击时的情景。8条在500米距离上投放的鱼雷,根本就无法全部避开。更要命的是,头顶上的那些俯冲轰炸机就是趁着“加贺”号规避鱼雷,忽略掉了头顶上的情况的时候发动攻击的!?

至少有四条鱼雷命中了“加贺”号,其中一条直接击中了“加贺”号的轮机舱,350公斤的高爆炸药产生的破坏力足足抵得上450公斤tnt爆炸产生的威力,而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长矛”鱼雷也不过就装了500公斤的黄色炸药而已。遭到雷击的“加贺”号猛烈的震抖了几下,随后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候,其上方的4架“翠鸟”也到达了俯冲的最低点,4枚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弹脱离了轰炸机腹部的挂钩。在4架“翠鸟”拉起的同时,4枚炸弹全都命中了航母。?

为了达到最大的破坏力,这次“翠鸟”带的全是500公斤的炸弹,这让它们在完成了轰炸之后,必须立即返航,不然携带的油料就不够返回舰队了。同时,在攻击中,这些“翠鸟”也只能选择最直接的航线,而无法迂回,这都是因为在挂了500公斤的炸弹之后,“翠鸟”所带的燃料要减少两成,造成作战半径缩短了近100公里,而当时双方舰队已经处于“翠鸟”的极限作战半径上了,所以就只能减少在轰炸时的规避动作,用最直接的办法投弹。?

被四条鱼雷,四枚炸弹命中的“加贺”号并没有立即沉没,而是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了。邓子超在将飞机上升到1500米的高度,准备指挥其他机群攻击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一点。他立即召唤了另外四架“翠鸟”,再次向“加贺”号投下了4枚重磅炸弹。不过,当硝烟散去的时候,“加贺”号这艘满载排水量近4万吨的航母仍然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这下,邓子超也不敢乱来了,他可不能在一艘被废了武功的航母上浪费弹药。只要摧毁了其他三艘航母,下一波轰炸仍然能够要了“加贺”号的老命!?

第二艘遭到攻击的航母是“苍龙”号。这艘航母就在“加贺”号南面5海里的地方,位于日本第一航空舰队核心圈最北面的位置。这次,进攻的鱼雷轰炸机与俯冲轰炸机是同时到达的,那些在训练中苦练协同攻击的飞行员终于知道谈仁皓上校为什么要他们注意在轰炸中相互配合了。原因很简单,如果两种轰炸机同时进入的话,那么战舰上的防空火力将受到很大的干扰。?

12架“鱼鹰”,8架“翠鸟”在邓子超少校的指挥下,都分成了两个机群,朝着“苍龙”号杀了过去。不过,首先攻击“苍龙”号的不是这些轰炸机,而是江文翰少校手下的4架“食雀鹰”。?

此时,江文翰已经带着20多架“食雀鹰”缠住了日本舰队上空的“零战”,而这四架暂时找不到空中目标的“食雀鹰”一见到海面上那么多的战舰,四个飞行员都马上俯冲了下来,而他们选择的就是“苍龙”号航母。?

“食雀鹰”上的机关炮对付战斗机是很厉害的,不过对付庞大的航母,恐怕就只是擦痒而已。不过,日本战舰上的防空炮手立即就把这四架“食雀鹰”当成了俯冲轰炸机(因为都采用了风12星型发动机,所以当时唐帝国海军装备的三种战机从前方看,机头是非常相似的),直接就将炮口对准了这四架“食雀鹰”。而战斗机飞行员要对付的也是日本航母上的防空火炮。立即,就有两架“食雀鹰”被击中,然后尖叫着一头撞到了海面上。不过,这两名英勇的飞行员并没有白白牺牲。就在日本战舰上的防空炮手对付这些“食雀鹰”的时候,第一批的6架“鱼鹰”,还有4架“翠鸟”已经悄悄的接近了“苍龙”号航母。?

当“苍龙”号上的了望员发现了海面上,从附近一艘重巡洋舰后面绕过来的6架“鱼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6架“鱼鹰”在距离“苍龙”号大概850米的地方投下了鱼雷。?

“妈的,为什么不靠近一点!”邓子超大叫了起来,如果是他的话,有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在400米的最短鱼雷投放距离上才会投下鱼雷。这样,六条鱼雷至少能够保证三到四条命中目标。而在850米的距离上,恐怕就只能命中了条鱼雷了。?

结果与邓子超判断的完全一样。两条鱼雷分别命中了“苍龙”号的舯部与艉部。巨大的爆炸破坏力几乎将航母从水面上抬了起来,特别集中航母舯部的那条鱼雷,因为其定深为6米,几乎就是在航母龙骨附近爆炸的。?

“苍龙”号的速度一下就慢了下来,而在规避俯冲轰炸机的攻击时,航母如果失去了速度,就等于是束手就擒。虽然航母上的防空炮火击落了第一架俯冲的“翠鸟”,不过接下来的3架翠鸟都成功的投下了炸弹。两枚炸弹落在了飞行甲板上,而第三枚炸弹也在航母左舷5米外的海面下爆炸了。?

包裹着“苍龙”号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第二批6架“鱼鹰”,还有4架“翠鸟”也几乎同时投下了携带的鱼雷与炸弹。在航母失去了速度的情况下,这样的攻击简直就是在让飞行员进行“训练”。6条鱼雷有4条集中了航母,另外两条也是从航母旁边擦过去的。而4枚炸弹全都命中了目标。?

等到轰炸机群离开了“苍龙”号上空的时候,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两万吨,能够搭载72架战机的航母已经成了一堆海上的篝火。战舰上的官兵忙着扑灭爆炸引起的大火,同时关闭战舰上的水密舱门,防止海水大量涌入。不过,6条全部命中其右舷的鱼雷在航母身上留下了6个直径超过了4米的大洞,恐怕要想阻止海水涌入,这要比登天还困难。?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新明史?

第47节 矛盾总爆发第13节 烽火再起第11节 军费预算第16节 国内压力第11节 错过的决战第15节 风口第42节 大敌来临第33节 冒险伏击第31节 窒息效应第39节 夜间抢位第14节 致密的天网(上)第3节 打捞第79节 趁你病要你命第32节 敌人的意第19节 德国人的赌注第62节 舰队的作用第6节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28节 迟到的醒悟第34节 进与退第21节 大局已定第12节 美军的荒唐行动第29节 夜间突袭第71节 炮火的杀戮第34节 双丰收(上)第5节 帝国首相第72节 双管齐下第60节 超级炸弹第28节 雨过天晴第39节 叮嘱第61节 无功而返第19节 接战?第7节 舰队回归第12节 一揽子协议第69节 后知后觉第35节 民族主义(上)第39节 扩大胜利第20节 核时代第49节 不对称的炮战第30节 合作?第7节 海军计划第3节 是战是和?(下)第57节 危险与安全第10节 秘密调令第7节 击敌要害第6节 多与少的麻烦第30节 巨炮时代第26节 泰山压顶第10节 追歼顽敌第28节 风云突变第41节 天时地利第43节 荒诞的命令第21节 悍兵第44节 当机立断第26节 危急判断第46节 关门打狗第10节 在硝烟中颤抖(上)第45节 合理冒险第41节 大洋第58节 杀回开普敦第24节 附带问题第86节 拼死的抗争第50节 空中截击第4节 北海海战第18节 紧急出动第27节 再起变数第26节 鼹鼠第18节 矛盾再起第26节 不公平的结果第2节 不是复仇第49节 百密一疏第12节 校长的点拨第16节 美军反击第31节 台风登陆第39节 夜间抢位第45节 驱逐舰舰长第16节 谁是第一?第26节 危急判断第17节 观战第48节 多手准备第33节 转向迎敌第48节 错误的角色第20节 情报第36节 立足点第46节 两败俱伤第67节 最高压力第9节 最后防线第2节 严重分歧第71节 蚊集式攻击第28节 鱼雷攻击第55节 落幕第16节 黄昏出击第12节 分裂的大陆第57节 致命的天网第39节 春季攻势第21节 预备队第9节 重建的那霸港第53节 海上封锁第35节 强弩之末第17节 处理战利品第28节 因陋就简
第47节 矛盾总爆发第13节 烽火再起第11节 军费预算第16节 国内压力第11节 错过的决战第15节 风口第42节 大敌来临第33节 冒险伏击第31节 窒息效应第39节 夜间抢位第14节 致密的天网(上)第3节 打捞第79节 趁你病要你命第32节 敌人的意第19节 德国人的赌注第62节 舰队的作用第6节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28节 迟到的醒悟第34节 进与退第21节 大局已定第12节 美军的荒唐行动第29节 夜间突袭第71节 炮火的杀戮第34节 双丰收(上)第5节 帝国首相第72节 双管齐下第60节 超级炸弹第28节 雨过天晴第39节 叮嘱第61节 无功而返第19节 接战?第7节 舰队回归第12节 一揽子协议第69节 后知后觉第35节 民族主义(上)第39节 扩大胜利第20节 核时代第49节 不对称的炮战第30节 合作?第7节 海军计划第3节 是战是和?(下)第57节 危险与安全第10节 秘密调令第7节 击敌要害第6节 多与少的麻烦第30节 巨炮时代第26节 泰山压顶第10节 追歼顽敌第28节 风云突变第41节 天时地利第43节 荒诞的命令第21节 悍兵第44节 当机立断第26节 危急判断第46节 关门打狗第10节 在硝烟中颤抖(上)第45节 合理冒险第41节 大洋第58节 杀回开普敦第24节 附带问题第86节 拼死的抗争第50节 空中截击第4节 北海海战第18节 紧急出动第27节 再起变数第26节 鼹鼠第18节 矛盾再起第26节 不公平的结果第2节 不是复仇第49节 百密一疏第12节 校长的点拨第16节 美军反击第31节 台风登陆第39节 夜间抢位第45节 驱逐舰舰长第16节 谁是第一?第26节 危急判断第17节 观战第48节 多手准备第33节 转向迎敌第48节 错误的角色第20节 情报第36节 立足点第46节 两败俱伤第67节 最高压力第9节 最后防线第2节 严重分歧第71节 蚊集式攻击第28节 鱼雷攻击第55节 落幕第16节 黄昏出击第12节 分裂的大陆第57节 致命的天网第39节 春季攻势第21节 预备队第9节 重建的那霸港第53节 海上封锁第35节 强弩之末第17节 处理战利品第28节 因陋就简